两度成为省会的城市,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

中东大铁路 〖40〗 大大的北安

北安是黑龙江省北部的一个小城,现在除了本省人,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地方了。它历史虽不长,但却有着不凡的过去,两次成为省会,并且创造了众多的中国第一。

两度成为省会的城市,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

蓝点位置就是北安市,现为黑河市下辖的县级市

历史上北安一直北方游牧民族的栖息地,直到晚清解除东北禁封政策移民涌来,在1903年左右才形成北安村。

1910年4月,大清的海伦府(相当于地级市),就是今天的黑龙江海伦市在龙门设立招垦局,龙门就在现今五大连池市的龙镇。1917年,民国政府设立龙镇县,府衙就在龙镇,这是这一带最早的官府。

此时的北安还是龙镇县下属的一个小镇,它的兴起完全是因为铁路的大发展。

现在的黑龙江省境内有两条的铁路,最早都是东北民族铁路的代表作。一条叫呼海铁路,哈尔滨松浦(呼兰)到海伦的铁路,该路1925年开始勘测,1928年12月建成,全长222公里。

另一条叫齐克铁路,齐齐哈尔到克山的铁路,1928年开工,1931年正式运营,全长约205公里。

这两条民族铁路,结束了俄国铁路在东北北部的垄断地位,为东北经济发展和北大荒的早期开发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两度成为省会的城市,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

1931年9.18事变后,这两条铁路先后落入日本人手中,日本为了尽快形成环形路网,1932年6月开始修筑从海伦到北安的铁路,当年12月份全线通车。与此同时,1932年开始修建克山到北安的延长线。这条线路由于施工难度大,加上马占山等领导的抗日武装的不断袭击,到1933年底才基本完工。

日本为了加强对苏联的防御,从1933年起,又开始修筑北安到黑河的北黑铁路,1935年通车。

这样,北安这个小镇就成了滨北铁路(哈尔滨至北安)、齐北铁路(齐齐哈尔至北安)和北黑铁路(北安至黑河),三条铁路干线的交汇点,名副其实的铁路枢纽。

两度成为省会的城市,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

红色五星位置就是北安,蓝线是北黑铁路;绿线是滨北铁路;粉色是齐北铁路。

1938年(伪满洲国康德5年),龙镇县改名为北安县,县政府也迁到了现在的北安,从此县名与驻地名称统一起来。

北安不仅是铁路重镇,它独特的位置决定了它也是黑龙江北部的军事重镇。

两度成为省会的城市,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

黑龙江地形图

这是一张黑龙江省地形图,稍有军事常识都能看出来,黑河(古称瑷珲)位于大小兴安岭的交界,是北方进入东北平原的必经之路。所以日本关东军沿中苏边境修筑的17个要塞群,其中有4个在这条路上。分别是霍尔莫津、瑷珲、黑河和法别拉要塞,这些要塞的前线指挥部设在孙吴县,当年的孙吴就是一座大兵营,光营房就有上万间,各兵种齐全甚至驻扎了一只细菌战部队,还有日军慰安所,常年有一名中将军官坐镇。

而二线指挥中心和后勤保障中心就是北安,关东军"983"仓库就设在北安,仓库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规模惊人,仓库主任是一名少将。1936年还在北安建了一个军用机场。

关东军高级参谋说,"小小的哈尔滨,大大的北安城",从军事角度讲这个比喻很恰当。

两度成为省会的城市,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

1939年6月,伪满洲国设立了北安省,省会就是北安县。管辖以北安为中心的现黑龙江省北部广大地区。

下辖明水、拜泉、依安、克山、克东、北安、通北、德都(现在的五大连池市)、嫩江、绥化、望奎、海伦、绥棱、庆城、铁骊等15县。后来庆城、铁骊合并成庆安县。

两度成为省会的城市,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

满洲19省

这是北安第一次成为省会,而且省名就以北安命名,足见它的地位。

看几张省会的旧照吧

两度成为省会的城市,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

省公署

两度成为省会的城市,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

北安火车站

两度成为省会的城市,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
两度成为省会的城市,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

消防队

两度成为省会的城市,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

邮电局

两度成为省会的城市,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

满洲国国立通讯社北安支社

1945年东北光复,中华民国调整了原伪满的行政区划,把原伪满各省合并成9个省。大致把原黑河省和北安省合并成黑龙江省,省会设在北安。这是北安第二次成为省会,这次是黑龙江省会。

两度成为省会的城市,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

1945年后东九省

涉及东北行政区划的演化,多说几句。一些表现解放战争时期的影视作品中,有的会出现"东三省"的叫法,这是不严谨的。东三省是1955年以后的事了。

北安的历史谈不上悠久,但却有着很自豪的过去,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端就在这里。

1908年,黑龙江省巡抚程德全奏请皇帝,以22250两白银购进火犁两台,火犁就是蒸汽动力的拖拉机,在讷漠尔河南段开荒,这是中国官办机械垦殖的开始,也是中国最早的农业机械化。讷漠尔河南段,即现在通北的南北河。当时有两个农场分别称为东火犁和西火犁。我没有找到北安火犁的老照片,看看同时代的火犁什么样吧。

两度成为省会的城市,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

蒸汽拖拉机 ,中国人叫火犁

日本投降后,北安成为中国共产党进入东北后最早控制的省会城市,成了共产党解放区稳固的大后方,从此披上了耀眼的革命光环。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完整的省级机构,就建在北安。这就是黑龙江省委和省政府。

陈云、李富春、蔡畅都在北安工作过。

两度成为省会的城市,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

李富春和蔡畅

从延安来东北的干部团在北安创办了东北军政大学等十几所红色学校,培养了上万名学员。东北军政大学前身为抗日军政大学总校,第一批学员就沿用抗日军政大学第九期序列,这所大学当年和华北大学,就是后来的中国人民大学齐名,是新中国党政干部的摇篮。

两度成为省会的城市,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

东北军政大学

这里有解放区第一个铁路局--北安铁路管理局,这是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

1947年,为了支援前线,东北行政委员会派辽北军区作训科长周亚光利用接收的敌伪农业机械,筹建一个农场,这就是新中国第一个机械化农场,通北机械化农场。作家李准把这个事迹写成了剧本《老兵新传》。后来拍成了同名电影,外景地就在北安,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影片。

两度成为省会的城市,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

通北农场收割机作业

北安还是新中国文艺的最早阵地,这里创作演出了新中国第一部大型歌剧《星星之火》。1947年剧作家侣鹏来到北安,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以抗联事迹为素材创作了这部作品。其中的主题歌《革命者永远是年轻》至今流传。作曲家劫夫从北安走出,解放后曾担任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创作了《我们走在大路上》、《》等2000余首歌曲,鼓舞了一代人。

两度成为省会的城市,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

李劫夫 吉林人 1976年去世

北安还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1948年梁军参加北安第一期拖拉机手培训班,是唯一的女性,从此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她的形象被印制在1962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一元纸币上。

两度成为省会的城市,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

两度成为省会的城市,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

当年的梁军

北安最荣耀的是曾经拥有一个中国最早、最大的枪厂---庆华工具厂,内部编号626厂。1950年从沈阳迁到北安,这个工厂主宰着中国军队大半个世纪的步兵轻武器装备,先后生产8个系列40多种枪械。在我国制式步兵武器中,有一半是该厂设计定型的。

两度成为省会的城市,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

叶剑英视察626厂

两度成为省会的城市,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

朱德视察工厂的塑像

底座上的数字是626厂生产的枪支数量,共900多万只,能装备1000个步兵师。除了装备我军外,还支援亚非拉世界革命。

两度成为省会的城市,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

2006年,庆华厂宣布破产,原厂址建立了一个工业遗址博物馆。

两度成为省会的城市,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

能依稀感受到当年火热的生产场面

时光荏苒,今天的北安看起来和其他小城镇没有太大的区别,安静悠闲。不知还有多少人能记起它的过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