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系和騰訊繫有過哪些大大小小的戰役?

用戶68878329


最近幾年,整個互聯網都是騰訊系和阿里系的戰場,具體如下:

1、電商大戰。騰訊開始自己做電商,但死活做不起來,終於決定投資京東,還開放了微信的流量入口。這樣一來,騰訊扶持京東跟阿里進行電商大戰。

2、社交大戰。微信火了以後,阿里系也開始做來往,不過死活都做不起來。後來,阿里系投資了微博,也算是在社交領域分了一杯羹。

3、網約車大戰。騰訊扶持滴滴,而阿里扶持快的,燒了無數的錢。終於在眾多資本的撮合之下,滴滴和快的合併。

4、支付大戰。阿里有支付寶,騰訊有微信支付。原本支付寶做得更早,但沒有想到微信支付憑藉紅包彎道超車,在小額支付的筆數上超過了支付寶,而且在整體市場份額上面的差距也不是很大。

5、外賣大戰。騰訊投資了美團,還促成了美團和大眾點評的合併,新美團一舉成為國內最大的生活服務平臺。而阿里收購了餓了麼,依然在跟美團苦苦抗衡。

6、新零售大戰。騰訊投資了超級物種,還投資了若干的超市。阿里支持盒馬鮮生,也投資了若干的超市和百貨。千億級別的新零售大戰一觸即發!

7、共享單車大戰。騰訊投資了摩拜,阿里支持了ofo。後來摩拜被美團收購,ofo瀕臨破產,阿里轉而支持哈羅單車。

8、雲大戰。阿里雲當年橫空出世,很多人都等著看笑話,想不到真的做成了。騰訊也急忙開始做雲業務,甚至還組建了新的事業群,準備跟阿里大幹一場。

9、遊戲之戰。騰訊的主要營收來自於遊戲,阿里看著也眼紅,於是也做了遊戲業務。不過,實在是做得不好,聽說要撤掉遊戲業務了。


光榮與夢想1987


阿里和騰訊是中國最大的兩家互聯網公司,兩家公司的競爭,可以是無所不在,只不過切入點不同,騰訊是從社交切入,阿里是從電商切入。大小戰役從來沒有停下來過。今天就來給大家細細的講一下。

第一戰,電商之戰:騰訊拍拍網PK淘寶

當年的騰訊有多牛,想必不用多說,幾乎可以說誰牛抄誰,抄誰誰死。因為騰訊的用戶基數太大了,幾乎所有人都用QQ,所以後來爆發的3Q大戰,也就不難理解了,360擔心被騰訊抄襲,自己死掉。但是騰訊的拍拍始終沒有做起來,電商真的不是那麼容易做的。後來拍拍送給了京東,騰訊入股了京東,電商大戰告一段落。

但是現在騰訊又投資了拼多多和唯品會,可以看出來,騰訊在電商這一塊始終是不敢掉以輕心,想進去切一刀。

第二戰,社交之戰:微信PK釘釘&來往

社交是馬雲的痛,馬雲曾經豪言:"把戰火燒到南極",然後全力做了社交軟件,來往。趙薇等大咖也紛紛站臺力挺,但是來往還是黃了。

不過,後來的釘釘從企業用戶切入,迅速佔領了市場,聊天用微信,聊工作用釘釘,釘釘的功能和使用習慣更能適應上班族和企業,所以後來微信推出了微信企業版,但是還是不能打得過釘釘。馬雲大悅,給團隊發了1個億的獎金。

其實之前還有各種小的戰役,包括投資陌陌、微博、支付寶增加聊天功能,但是都以失敗告終,沒能阻止騰訊社交的快速發展,直到釘釘出現。羅永浩的子彈短信,紅包功能也是直接接入的支付寶,阿里對於社交的野心,從沒沒有放下過。

第三戰,出行之戰:滴滴PK快的

曾經火爆一時的出行之戰,20億補貼大戰,讓全國人民免費打車,阿里和騰訊每天3000萬+的補貼,讓馬化騰爸爸都直呼心疼,也讓全國人民都記住了這兩個打車軟件,滴滴和快的。

最終,在資本的撮合下,兩家企業合併為滴滴出行,這個全球巨無霸。但也正是這次合併,讓馬雲覺得是一次重大的決策失誤,非常後悔。目前騰訊和阿里在滴滴的持股都不超過10%。

第四戰,支付之戰:微信支付PK支付寶

微信龐大的用戶群,讓馬化騰一直在想辦法切入到支付領域,因為支付不僅是暴利行業,更是數據的入口。微信紅包的出現,讓微信一夜之間獲取了上億的用戶,也讓馬雲有點發慌,如果照此發展下去,支付寶的霸主地位將不保。於是戰爭爆發,各種支付領紅包的活動出現,路邊攤買個煎餅,都能拿3塊錢的紅包。

戰爭不僅在國內,甚至打到了國外,日本,韓國,各個國家的機場,都能看到藍綠兄弟在搞活動,支付領紅包。甚至國外打車可以直接支付寶支付,這個真的很方便。


第五戰,共享單車之戰:摩拜PK小黃車&哈羅單車

原本是騰訊和阿里的戰役,偏偏因為滴滴的加入讓戰爭變得更加複雜,滴滴和阿里都想控制小黃車,小黃車的投資人想讓摩拜和小黃車合併,但是馬雲吸取滴滴和快的合併的教訓,死活不同意,必去自己控制小黃車,所以沒有辦法,協調不來,只能廢掉太子,立哈羅單車為太子。現在小黃車基本已死,摩拜被美團收購,以後將是摩拜和哈羅的戰役。

第六戰,外賣之戰:美團PK餓了麼

外賣之戰其實也可以說是支付入口之戰,為了爭奪支付入口,阿里不惜95億美金全資收購餓了麼。有了阿里的加持,餓了麼有了足夠的彈藥,可以放開了手腳來打仗,美團和騰訊註定不會輕鬆。

第七戰,雲計算之戰:騰訊雲PK阿里雲

馬雲是國內最早提出雲計算的人,當時的李彥宏和馬化騰還在紛紛鄙視雲計算,說雲計算是新瓶裝舊酒,但是沒到4年,騰訊和百度就意識到了雲計算的重要性,紛紛佈局雲計算,但是阿里已經搶佔了先機,現在的阿里雲遠遠領先於騰訊雲,但是馬化騰還在拼命拿政府機構的大單,戰爭還在繼續,勝負還不可知。

但是也正是因為有了阿里雲,雙十一的搶購,上千萬的併發,服務器才能扛得住,12306搶票才能扛得住。

第八戰,大娛樂之戰:騰訊視頻PK優酷

幾年前,阿里就全資收購了優酷土豆,所以大娛樂才有的一戰,目前用戶最活躍的3大視頻平臺,愛奇藝,騰訊,優酷。當然QQ音樂和蝦米音樂也在打,但是蝦米實在是太小了,不值得提,因為QQ音樂的小弟酷狗音樂,酷我音樂,蝦米都未必能打得過。。。

第九戰,遊戲之戰:《王者榮耀》PK《自由之戰2》

《王者榮耀》一個皮膚一天掙1.5億,馬雲不可能不眼紅,所以馬雲也在推出自己的MOBA遊戲《自由之戰2》,但騰訊在遊戲領域的霸主地位,別人實在難以撼動,這款遊戲也就折了。

第十戰,新零售之戰!

我累了,不想寫了!


狸叔科技


在如今的生活中,阿里系與騰訊系的產品已經把我們包圍,阿里和騰訊都是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巨頭,業務的擴展以及自身的佈局,有些領域也是摩擦不斷。

除了在二者的核心業務之外,例如「阿里的電商」「騰訊的社交」,我們來看看在其他的方向,都有過那些摩擦。

第一、出行之戰,騰訊勝出有望

由於出行是比較頻繁的場景,而阿里與騰訊也在出行方面進行了佈局,在共享單車兩大明星企業中,阿里持股 「ofo」,騰訊投資「摩拜」。

「ofo」和「摩拜」分別代表了兩種模式。

「摩拜」是典型的創業企業,通過對新的業務模式精耕細作,自己定義行業的標準,利用產品、業務和盈利模式建立自己的護城河。

而「ofo」代表的是新型的互聯網思維模式,其目標是通過大量的鋪張,利用資本暴力驅動,逼死別人,成就自己,然後是再探討管理與精細化管理。

現在共享單車之戰,短暫陷入僵局。 在這場戰爭中,騰訊支持「摩拜」,阿里 19 億投資「哈羅單車」,轉為開始支持「哈羅」,滴滴自己做平臺加自營,「ofo」陷入話語權爭奪的內耗。

看起來,「騰訊+摩拜」的組合可能會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第二、線下支付,支付寶更勝一籌

「支付寶」擁有的產品類型很多,從螞蟻花唄、借唄、餘額寶、餘利寶等產品中可以看出來,每一個產品都能給用戶帶來一定的利益和便利。支付寶從線上到線下消費都持續推出優惠活動。

而「微信支付」隨著微信紅包的推出加上本身就處在微信生態環境中,近些年,市場份額逐漸增加。

但是到目前為止,支付寶還是唯一一款基於龐大用戶數、能給個人用戶提供普惠金融服務的 APP。微信在金融領域的佈局例如保險、微粒貸,較難形成統一陣地與支付寶抗衡。

第三、智能技術領域,阿里冠絕武林

據統計,在 2017 年上半年,「阿里雲」已經佔據國內雲份額的 47.6%,比其他所有對手的總和還要多。 加上去年年底成立了「達摩院」,近期收購了「中天微」等國產芯片廠商,立志打造真正的“中國芯”,市場前景一片大好。

騰訊的雲計算起步較晚,騰訊在 AI 上面的考慮主要基於四個垂直領域:「專注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和「計算機視覺」四個方向的基礎研究。但是暫未有重大發展的新聞出現。

第四,新零售領域,兩強爭霸

新零售本來是馬雲提出來的一個概念,後來概念被炒熱,成為一個新的風口。

在新零售的戰場上,不論是零售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都在摩拳擦掌,想有一番作為。

從目前看來,新零售已經形成了阿里騰訊兩大陣營對戰的格局。

阿里的優勢在於阿里的新零售生態更為完整,注重體系內公司資源的相互支持。在最關鍵的零售和物流環節,阿里旗下菜鳥網絡整合三通,在國內物流領域佔有重要砝碼。天貓和淘寶先天的零售優勢,使其可以藉助天貓淘寶平臺,藉助中小企業的力量做新零售試點,不要太容易。

騰訊的優勢更多在流量的把控和其生態佈局的高維上。相比較阿里著重佈局零售,騰訊旗下的佈局更為廣泛,其生態價值著重在於打造完整的生活場景,提供多維度的生活服務。此外,騰訊掌控的社交平臺也極大程度上提高了用戶使用軟件的頻率和粘性。

現在看來,這場新零售的戰役才剛剛開始,未來鹿死誰手,還要看兩家之後的策略。

以上就是阿里與騰訊在一些領域的大大小小的交戰

因為兩家公司量級太大,或多或少在相關領域都會有摩擦,一一列舉也不太現實。


stormzhang


電商之戰

<strong>當年的騰訊可以說還是一個山寨帝國,基本上是看見別人做什麼火就自己也抄襲一個,然後通過QQ這個強大的流量來導流,從而擊敗對手。而騰訊與阿里的電商之戰基本也是如此。當年淘寶如日中天,騰訊看的眼紅怎麼可能錯過這個機會,於是乎用老手段,抄襲一個淘寶定名為拍拍網市圖複製之前的模式來擊敗阿里。可是結果是發現,騰訊本身沒有電商基因,於是乎拍拍慘敗,被阿里打得滿地找牙的地步。最後沒辦法,只得依靠投資入股京東並與拍拍合、入股投資唯品會和拼多多來達到進軍電商的目的。

社交之戰

<strong>馬雲一直都有做社交的野心。於是乎有了後來的來往。但是在中國跟騰訊對剛社交的公司,其實在我看來就是現在還沒有出現和誕生。騰訊的發家就是社交,可以說骨子裡就有社交的基因存在。而阿里的基因是電商,根本就不具備任何社交基因。導致的是後來來往的慘敗。不得已,阿里只得入股新浪微博和做釘釘來迂迴包圍騰訊的社交底盤。

支付之戰

<strong>在支付行業可以說一開始阿里藉助電商平臺做大了一家獨大的地步,沒有給任何人機會來觸碰這塊領域。騰訊一開始做財付通也是如此,根本找不到進攻的門路。但是後來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騰訊擁有了微信這個大殺器之後形勢開始變化了。隨著微信紅包的橫空出現,如一聲驚雷一般打破了阿里助手起來的支付防線,打得阿里可以說是猝不及防,連馬雲自己都說微信紅包的出現就像是當年日軍的偷襲珍珠港一樣,毫無徵兆。最終騰訊利用微信在社交上的壟斷地位嫁接上了支付從而達到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之後雙雄對立的地步,制衡了阿里一家獨大的形勢。

O2O之戰

<strong>O2O之戰也可以稱之為外賣之戰,這也是兩家公司的經典之戰。騰訊並沒有採取自己做的方式,而是通過投資了美團來對抗阿里自身的口碑。而阿里藉由收購餓了麼合併口碑來與美團一決雌雄,才達到了現在美團和餓了麼平分秋色的地步。

出行之戰

<strong>著名的滴滴和快的之戰我想很多人都經歷過,那段時間依靠補貼,燒掉幾十億的來搶佔市場。那段時間可以說是我們用戶的歡樂時刻,出門基本就是直接打車,反正也不需要錢。司機樂意,乘客也樂意。最不樂意的可能是阿里和騰訊了,兩家公司那會兒都是超級巨頭,但是兩家公司都選擇依靠燒錢來進軍市場,結果導致的就是兩家公司都受不了,最後只能雙雙握手言和,滴滴和快的也選擇了合併來了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大斌聊科技


記得曾經的互聯網三國殺BAT,16年馬爸爸就曾說過:可能BAT要不復存在了,大浪淘沙,如今百度慢慢推出一線陣營,剩下兩馬傲世群雄,睥睨天下,今天就細數下阿里和騰訊這些年的愛恨情仇。


企業級服務APP阿里釘釘VS騰訊企業微信

曾幾何時,深圳地鐵突然冒出了無數的釘釘懟X信的廣告。在阿里釘釘上市不久就以地鐵廣告的方式圍剿騰訊的總部深圳。這就是赤裸裸的挑釁騰訊,吃瓜群眾在等待騰訊回應的時候,Jack Ma來招回馬槍,先手道歉,堪稱經典。
阿里系快的VS騰訊系滴滴

2014年初,阿里滴滴雙方開始掀起第一輪的補貼大戰,從2月開始, 5 月雙方同時停止補貼。有媒體報道,幾個月內兩家為了爭奪市場燒掉了近三十個億。馬化騰在香港大學談起:兩家都燒不起了,最高一天燒錢4000萬。最後再多方資本撮合下。雙方握手合併。


阿里音樂 VS QQ音樂

阿里音樂由阿里集團旗下兩款音樂服務應用蝦米音樂、天天動聽合併而成。2105年正式組建阿里音樂。

阿里優豆視頻 VS 騰訊視頻

2015年,阿里巴巴56億美元現金買下優酷土豆。

2017紅包大戰

最讓我這吃瓜群眾關心的是紅包大戰。年前馬爸爸就狂撒幣十個億,據說還有大神狂擼上百萬不得不讓我等為之咋舌,這還能完成人生百萬富翁夢?隨之不久,騰訊QQ推出“LBS AR 天降紅包”。

最後不得不吐槽下企鵝,真是小氣,微信支付一次性刷了上千塊錢,給我搖出來兩毛五,兩毛五,兩毛五,白給王者榮耀買點券了。


電影愛人生


在當今中國互聯網時代,騰訊和阿里之間每一場戰爭都是現實版的《無間道》,說不盡的江湖恩怨,道不盡的風起雲湧,各自站在各自的立場互相博弈鬥法,對他們而言,孤獨求敗已經不是最終的追求,能在競爭中、廝殺中共同進步才是最好的選擇。

阿里巴巴集團近日公佈了2018財年Q4及全年業績。2018財年,阿里集團收入為2502.66億元,同比增長58%,創下IPO以來最高增速。受此利好消息影響,阿里巴巴股價美股開盤大漲,市值達到4778億美元,超過騰訊的4634億美元,成為國內市值最大的公司。一山兩虎爭鬥不可避免,馬雲與馬化騰的身價也在400億美元左右不停變換,似乎是兩家公司近年來相愛相殺的真實寫照。

1、新零售戰役

阿里的核心業務是電商,騰訊一直對電商不曾死心,對美團的投資京東的入股,以及再次戰略投資唯品會,可以看出,流量的富餘再次讓騰訊對於電商有了全新的想法。博弈之下,兩家公司展開了核心業務的攻防之戰。

  • 阿里:O2O平臺端(餓了麼、口碑)、電商基礎(淘寶和天貓)、進軍線下商超(盒馬、銀泰、入股高鑫零售)、完整的物流基礎設施(菜鳥系統、點我達)
  • 騰訊:O2O平臺端(美團點評、滴滴,流量優於阿里)、電商(拼多多、京東,弱於淘寶天貓)、進軍線下商超(每日優鮮、永輝、沃爾瑪等)、物流體系偏弱(京東物流)、社交平臺優勢(微信、QQ等)

2、社交及支付戰役

騰訊的核心業務是社交,而阿里一直對社交虎視眈眈,支付寶屢次的改版,釘釘的推出,對微博的收購,阿里於社交野心不死。最可怕的是,阿里的體量讓其有機會可能一夜之間顛覆騰訊的社交帝國,這是騰訊一直最忌憚的,它不允許任何人動它的社交奶酪。社交和支付雖然不在一個維度,但社交卻成全了微信支付,微信紅包的逆勢崛起瓦解了支付寶一家獨大的格局,讓騰訊手裡多了一張挑戰阿里的王牌,這是支付領域前無僅有的經典案例。

3、外賣、出行大戰

這是一場無硝煙的資本大戰,兩大帝國的版圖在不斷擴張的過程中註定會有更多的接觸,目前已經形成的局面是:騰訊美團摩拜 VS 阿里滴滴ofo,阿里和騰訊在滴滴的撕扯,在美團的纏鬥,甚至兩者在共享單車領域的佈局,隱約能看到是兩者背後的金融戰略相互落子,出行市場的最終對決,已經成了阿里系與騰訊系的較量。

4、人工智能上佈局

隨著人工智能領域全面爆發,BAT三巨頭也開始了在新的佈局之爭。百度是這塊佈局最早發展最好的,阿里的雲計算、大數據落地到各個人工智能場景中,最終形成了產品和服務,成立的達摩院(DAMO)研究領域涵蓋機器智能、智聯網、金融科技等。騰訊起步較晚,作為騰訊三大核心優勢的遊戲、社交和內容,是騰訊AI率先落地的領域,也喊出了口號AI in All。目前AI是締造虛擬世界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能在這個風口飛起來,難度很大,景色卻也最美。

騰訊要連接一切,阿里要無處不在。兩家公司的野心都足夠大,交集也越來越多。雲計算、金融、AI、人工智能等越來越多的新風口,也都成為兩者爭霸的新戰場。體量之爭漸漸淪為陣營之鬥,兩大巨頭爭霸的格局已漸漸呈現,阿里和騰訊的後續會如何,讓時間來見證吧。


天方燕談


一直以來,中國互聯網行業格局存在著“BAT”一說,但隨著其中三家之一的百度逐漸開始掉隊,無法與騰訊和阿里巴巴相抗衡,過去的“三國演義"也由此變成了“兩國爭霸”,近年來逐漸產生了“阿里系”和“騰訊系”的陣營站隊說法。

根據最新財報顯示,阿里巴巴目前市值4846.6億美元,位居全亞洲市值第一位,而騰訊則為4637.7億美元,落後阿里。不可否認的是,兩家互聯網科技巨頭的實力都十分強大,這幾年各自都通過大量的投資在國內互聯網各個方面都出現過激烈的競爭。

電商領域:阿里勝出,騰訊無奈另闢蹊徑

現在,世人只知淘寶、天貓,卻忘記了拍拍、QQ商城等平臺。毫無疑問,騰訊在電商領域的發展是極其慘敗的,早期的拍拍、QQ商城等購物平臺均逐漸消失在歷史當中,而阿里巴巴的淘寶天貓至今還主導著國內電商市場,無人能避其鋒芒。

因此,騰訊無奈只好找尋京東。當騰訊發現自己的購物平臺發展不下去的時候,它迅速看準了劉強東的京東,進行了大量的資本投資,是京東背後的重要股東,可以說沒有騰訊的支持,京東不可能這麼快發展成國內第二大電商平臺。另外,騰訊近期還投資了新興電商平臺——拼多多。

社交領域:阿里心中的痛,騰訊的核心

眾所周知,阿里心中一直都存在著“社交夢”,但是無論是在支付寶軟件中三番兩次的嘗試也好,還是其他方面的注資也好,結果都得到了慘痛的教訓。大家還記得當初支付寶上線“白領社區”麼,隨著大量低俗、涉黃信息的注入,“社區”功能的上線曾經直接讓支付寶口碑急劇下滑。還好,如今阿里的“社交夢”還有企業聊天工具釘釘和微博在勉強支撐。


而騰訊則不必多說,如果沒有QQ,騰訊或許便不復存在。大家都明白無論是騰訊的遊戲業務還是微信等其他業務,一切根本基礎都是憑藉著企鵝QQ大量的用戶流量而發展起來的。

文娛領域:阿里持續虧損,騰訊蒸蒸日上

這幾年,文娛領域逐漸是雙方共同發展的重點。為此,阿里還專門成立了阿里文娛大集團,但事實證明截止到目前,阿里在文娛領域還需努力。首先,在此領域表現亮眼的有,阿里影業、阿里UC瀏覽器、優酷土豆視頻等;其次,在遊戲產品方向、音視頻方面,阿里還遠遠不及騰訊,比如說蝦米音樂比不過QQ音樂,騰訊視頻用戶國內數量第一、遊戲更是不必多說,阿里最近才剛出《旅行青蛙》中文版,而騰訊在遊戲方面可以說全球範圍內都是無敵的存在。


智能技術領域:阿里冠絕群雄,騰訊默默無名

在雲計算業務、人工智能層面上,阿里已經做到了國內老大,遠遠地超越了所有對手。據統計,阿里雲目前在國內的市場份額接近46%,領先第二名五倍之多,比其他所有對手的總和還要多。最近,阿里更是全資收購了中天微、先聲互聯等國產芯片系統廠商,成立了達摩院,市場前景廣闊。

而騰訊雖然也在雲計算業務方面略有發展,但是基本只是服務於自身內部,很難聽到有關騰訊在人工智能方面的重要新聞。

新興產業領域:線下新零售、外賣、出行、移動支付等,兩者激烈抗衡

除了上面主要的已經分出明顯勝負的領域,在當下互聯網新興領域內,阿里巴巴和騰訊也時刻在進行著抗爭。

線下新零售,阿里將華聯超市、高鑫零售、居然之家等眾多連鎖商超納入麾下,而騰訊一樣毫不示弱,將沃爾瑪、步步高等超市也劃為自家陣容。前段時間鬧出的“不支持支付寶支付”就是最好的例子。

外賣出行領域,阿里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全資收購餓了麼,與騰訊支持下的美團相競爭;大規模斥資幾十億資金扶持淘票票業務,只是為了讓這一業務超越貓眼電影。

移動支付領域,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無時無刻不再變著花樣吸引用戶流量。

以上就是阿里巴巴和騰訊曾經有過以及至今仍在進行的大大小小的戰役,看完不知道你支持哪一家呢?


3C派


如今提到阿里和騰訊可能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互聯網的兩大巨頭,旗下的產品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其中肯定也是摩擦不斷。


核心業務競爭

說到核心業務,大家都知道阿里的電商,騰訊的社交,各自都是NO.001。

在電商方面,阿里完勝!畢竟誰能打得過“萬能的淘寶”?阿里在電商領域主要有淘寶、天貓、聚划算、閒魚等,哪一個都是響噹噹。而騰訊自己的電商幾乎只有“微店”,完全不能與淘寶抗衡,但是騰訊習慣“買買買”。別以為京東老闆真的是劉強東,其實京東最大的股東是“騰訊”!京東是靠賣電器起家,後來京東總針對淘寶。

淘寶假貨多,京東說他只賣“真貨”;淘寶快遞慢,京東搞了個自營快遞;淘寶有“雙11”,京東弄個“618”。折騰這麼多,京東依舊競爭不過淘寶,於是騰訊買了“拼多多”。

社交方面騰訊完勝!從QQ到微信,騰訊的社交無人能及。阿里也自然沒有放棄,還是硬著頭皮要插上一腳。2013年9月23日,阿里巴巴退出來往app,正式發佈移動好友互動平臺。 這也是阿里巴巴新成立網絡通訊事業部後,首個對外正式亮相的集團核心級項目。直接向騰訊宣戰,雖然到現在沒有很好的結果,但是至少能夠噁心下騰訊。

最後又利用自家產品“支付寶”推出“校園日記”和“白領日記”兩個社交圈子。這兩個圈子只能由女生髮內容,但男生可以進去看,評論和打賞,想評論的話芝麻信用分得達到750以上。穿著暴露的女生打賞多,於是這就成了XX平臺。大家都應該知道,出師不利。

支付寶出師不利,但不代表“阿里系”的社交不行。阿里是微博的第二大股東,同時也是陌陌的第二大股東。跟騰訊一樣,做不起來就“買買買”,微博和陌陌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補阿里社交領域的空白。阿里的社交猶如騰訊的電商,自己做的都不好,想要在這兩個領域獲得一席之地,全靠投資。


影視娛樂

在影視娛樂方面,騰訊一直靠著自己強大的社交用戶數量,騰訊視頻、QQ音樂等都是霸佔著榜單。但是阿里也沒閒著,阿里通過收購優酷,蝦米音樂等一系列產品,通過整合成立阿里影業和娛樂事業部。接著2018年4月2日下午消息,路透社報道,萬達電影宣佈其股東萬達投資同意向阿里巴巴的投資部門出售9000萬股股票,售價為每股51.96元,約合8.27美元;總代價約為46.75億元人民幣,約合7.44億美元。也就是說阿里巴巴用接近47億元與萬達影視達成了合作,雙方將在在線票務平臺,影視與廣告等多方面進行深度合作。2018年11月14日,阿里影業旗下淘票票宣佈啟動“用戶和市場擴增計劃”,將投入不少於10億元,協同手機淘寶、支付寶等電商生態,更好地服務上億消費者,繼續為電影市場創造增量。直接向騰訊宣戰。


O2O

近幾年,兩個爸爸越來越不滿足自己的主營業務,什麼領域都展開競爭。

前幾天馬雲餓了,叫了一份95億美元的外賣,全資收購餓了麼。有人認為,阿里這是在對標美團。美團早期是阿里系的一員,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以後阿里退出,美團正式成為“騰訊系”一員。其實阿里一直在做外賣,例如淘寶外賣和口碑,但效果不明顯。

未來O2O訂餐是一種趨勢,誰先佔領市場誰就具有主動優勢,馬雲怎麼能放棄?於是就有了馬雲壕氣叫外賣,餓了麼站隊阿里,美團站騰訊。在O2O外賣領域,阿里和騰訊只是兩強爭霸。


生活出行

在生活出行方面更是水火不容,最著名的就是網約車大戰,快滴依靠阿里,滴滴站隊騰訊,各自背靠金主。

2014年初,阿里滴滴雙方開始掀起第一輪的補貼大戰,從2月開始, 5 月雙方同時停止補貼。隨後,在雙方都上線專車業務後,對車主和用戶的補貼上開始陷入力度更大的補貼競爭。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快的和滴滴都是蠻拼的,雙方依靠各自的金主,並不退讓,這場爭戰肯定還會持續很久。有媒體報道,在幾個月兩家公司為了爭奪市場燒掉了二三十億元人民幣。

不過這場“燒錢大戰”在2015 年 2 月 14 戛然而止,滴滴快的突然宣佈合併。他們“閃婚”背後原因是什麼呢?馬化騰之前在香港大學的演講解開了歷史謎雲,原來兩家公司都燒錢燒不起了,最高一天虧 4000 萬元。

共享單車,從百團大戰到兩強爭霸,共享單車自2015年下半年開始爆發,隨後陸陸續續有近70家玩家跑步入局,生怕錯過這一難得的共享經濟浪潮。一時間,小橙、小黃、小藍、小綠……蜂擁而至,甚至引發了“共享單車顏色不夠用”的擔憂。最後廝殺到最後的就是摩拜和OFO,又是騰訊系和阿里系對抗。由於種種原因最後阿里放棄了OFO,自己生出了個親生兒子“哈囉單車”,摩拜呢又因為資金問題唄美團收購,當然還是間接的背靠騰訊。

金融支付

在金融支付不用我說都知道支付寶和微信的關係,也是水火不容,但是支付寶依靠著產品的獨特性還是要略勝一籌的。


Joy晨七


阿里系和騰訊系正所謂處處開戰,針鋒相對。以下列舉三個典型的例子。

第一、出行方面:ofoVS摩拜

由於出行是高頻使用場景,所以阿里和騰訊在這方面爭奪激烈,過去兩年騰訊先後向摩拜注資超過10億美金入主摩拜,成為第一大股東。相反阿里不甘寂寞,也大規模投資ofo。之前坊間傳出摩拜、ofo將合併,但是隨著阿里和騰訊兩大巨頭的對峙,相信短時間內不會合並,兩者的戰爭還將繼續。至於誰會勝出,雖然現在ofo在規模,用戶數,單車數,以及日訂單數較摩拜單車有所優勢。但是ofo的損壞率極高,運維成本也過高,所以個人覺得更加註重高品質,智能化的摩拜將勝出。

第二、餐飲方面:餓了麼VS美團外賣



相信大家手機上都有這兩個APP吧,沒錯,這又是阿里和騰訊的另一個戰役。餓了麼併購了百度外賣使得其市場份額為48%左右領先於美團外賣的46%。但是隻佔中國餐飲行業7%,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所以站在他們背後的阿里和騰訊勢必將繼續戰鬥。至於誰會勝出,現在還無法下定論,只有當他們的外賣市場佔有率達到餐飲行業30%時才能下定論,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第三、電商方面:阿里巴巴VS京東、拼多多等



在2015年馬化騰決定投資京東並將拍拍網關閉,騰訊和阿里在電商必有一戰,在B2C領域天貓和京東,在C2C領域淘寶和拼多多,個人認為:阿里在電商領域還處於絕對領先地位,面對對手的虎視眈眈,挑戰很大!

阿里深耕電商十幾年,而騰訊則在社交領域孤獨求敗。這是兩大巨頭的最大區別。阿里和騰訊都是中國互聯網公司的代表,都是偉大的公司,必將寫入歷史。如果非要說結局,我還是覺得擁有社交的騰訊將在未來有絕對優勢,畢竟有人才能談發展。除非阿里在接下來的人工智能裡有超常的表現,否則阿里可能將面臨劫難!!!

2017的互聯網大會反阿里系,人數眾多啊!馬爸爸怕不怕??


楊帆起航9


來答一波。

看到很多答主寫的答案,發現有一點沒有指明,那就是為什麼阿里系和騰訊系能夠產生這麼多的摩擦和對抗。我認為這一點很重要,這有助於我們通盤去看待所有發生在明面和隱藏在明面下的雙方之間的商戰。

原因在於:雙方都有一統國內互聯網江山的野心,且壓根不存在合作共享的念頭,所謂攘外必先安內,這是我國幾乎所有龍頭企業的通病,尤其是互聯網企業。

如果兩者跑馬圈地建立起來的商業帝國沒有過多交集那還好,但因為互聯網自身的無限延展特性,雙方無可避免地全面觸碰到了一起,尤其是在百度勢弱(百度系的衰弱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後開始的)、沒有任何其他相抗衡的第三方力量出現時,雙方將直面彼此互相滲透,那麼對抗就會全面展開。

阿里系起家於電子商務,後來發展第三方支付,推出物流生態網,並在之後的發展中終於將觸角伸到了其他領域。

騰訊系起家於社交軟件,後來發力於遊戲,推出新一代社交工具微信,在之後發展中也將觸角伸到了其他領域。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阿里系和騰訊系的核心業務或者說根據地是哪些。

它們從百度退出角逐後,就開始有意識地向對方的主陣地發起衝鋒,這裡邊在社交方面,阿里也孵化出很多社交工具,但無一成功,最後只好投資微博,以開放式社交對抗熟人社交。

而騰訊則發力電商和移動支付對抗阿里,騰訊早期自營商城,直到盈利狀況很糟糕,才與京東聯手,如今更是一手扶植起拼多多,很顯然京東對標天貓,拼多多對標淘寶,微信支付對標支付寶。這裡邊最有名的應該是微信支付的出場戰——除夕夜微信紅包斬獲微信支付用戶上億,其戰績足以讓阿里眼紅。

而在物流方面,騰訊並無建樹,就如阿里在遊戲方面的孱弱。

雙方如今在大方向上多有摩擦,值得一提的是,阿里雲和騰訊雲都有著自己的探索方向,阿里雲有著更專業的商業雲服務解決方案和成系統的技術支持,相比而言,騰訊雲主要服務對象仍然為企業級騰訊軟件,在高端客戶市場,騰訊雲相比阿里雲要弱上一些。

除了自身核心業務以外,任何新生的行業(一般為互聯網+行業)兩者幾乎都有競爭存在:

比如說新零售方面,阿里系和騰訊系都有各自佈局,阿里系依託自身物流和強悍的供應鏈管理經驗和硬件實力,或聯手行業巨頭大潤發等,或自創品牌盒馬鮮生;騰訊系則投資永輝,依靠微信這一國民應用的便民屬性。

比如說智能出行方面,這一塊是雙方博弈比較慘烈的地方。阿里是從共享單車到汽車到地圖都投了一個遍,並且仍然傾向於擁有一定的自主品牌;騰訊系幾乎一樣,畢竟交通出行是現代社會十分重要的生活場景。

外賣就不需多說了,經過慘烈廝殺,如今市場上幾乎只留下美團和餓了麼兩家外賣平臺,其背後同樣是阿里系和騰訊系在主導。

總而言之,中國的互聯網可以說是一塊與世隔絕之地,地方就這麼大,市場也就這麼大,那麼在雙方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就不可避免地要發生對抗。

說實話,長安君並不希望出現一方勝出一方倒下的局面,相較而言保持一定程度的競爭或許才是對我們老百姓更好的一件事,而對阿里系和騰訊系更好的一件事,或許是將眼光放得更遙遠一些。

它們的征途,應該放在星辰大海。


我是好人長安君,喜歡分享自己對科技財經的看法,如有不妥之處歡迎指正!如果內容得到您的認可,歡迎點贊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