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走现场、听感受 促进贫困村民持续脱贫增收

巴中:走现场、听感受 促进贫困村民持续脱贫增收

会议现场

四川新闻网巴中4月29日讯(记者 李桃 摄影报道)4月28日,巴中召开全市2019年第一次脱贫攻坚流动现场会。与会人员通过对通江县民胜镇弯柏树村、平昌县驷马镇鲜花村并随机抽查的通江县杨柏镇骡子坡村、平昌县得胜镇新场村这4个村进行现场参观,考察了到户到人对标达标情况。

28日上午8时30分左右,与会人员一行首先来到通江县民胜镇弯柏树村,入目可见的是田野中翠绿的葡萄藤蔓以及正在劳作的村民;而在已是水泥路的村道旁,一座座白色小院落静静矗立。

巴中:走现场、听感受 促进贫困村民持续脱贫增收

通江县杨柏镇骡子坡村

“村里通过出租集体塘库、红白理事堂,实现集体经济人均收入11.6元。如今,全村贫困发生率由17.44%降至0.67%,达到贫困村‘一低五有’退出标准,已按程序退出。”据弯柏树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勇介绍,村中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1户180人,自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后,在2016年,村中投入630万元,建成村组硬化路7公里,硬化院户路4500米;发展葡萄600亩、青花椒400亩;同时,在文化建设、基础医疗设施设备配备等方面也积极下功夫。如今,村子不仅已按程序退出,群众生活条件持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

巴中:走现场、听感受 促进贫困村民持续脱贫增收

弯柏树村村民在葡萄园劳作

“我去年在县城内打工差不多挣了12000元,再加上卖鸡、卖猪,去年的收入差不多有20000元左右。”说起自家现在的生活,55岁的张道新满面笑容。他告诉记者,他和妻子都有残疾,儿女也都还在读书,以前住的也都是“垮房房”。但自从2014年他们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通过享受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金、低保、教育扶贫救助基金等政策,再加之土地流转、养猪养鸡、葡萄园务工等收入,如今,一家4口不仅住上了新房,且在2016年底已脱贫。而在2019年,预计该户人均纯收入可达7500元以上,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今年我屋养了4头猪、80只小鸡,加上我在县城和葡萄园务工的收入,现在屋里也没欠账,日子好过的很!”张道新笑呵呵地说到。

巴中:走现场、听感受 促进贫困村民持续脱贫增收

弯柏树村村民在葡萄园劳作

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产业扶贫支撑。只有通过产业发展,才能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在平昌县得胜镇,形成于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的牛市远近闻名,辐射带动周边近10个乡镇发展耕牛养殖,年交易量达5万头。为做优做强产业链,带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得胜镇2018年引进浙江台州九久牧业有限公司,计划在平昌(得胜)投资1.21亿元,建成集牛市交易、肉牛养殖、肉牛屠宰、有机肥加工、特色餐饮“五位一体”的 肉牛产业,全力带动当地及周边地区群众增收致富。

巴中:走现场、听感受 促进贫困村民持续脱贫增收

得胜镇牛市

据九久牧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通过“企业+农户(合作社)+市场”的形式,与农户(合作社)签订领养(代养)协议,因户施策、逐户规划,然后向农户发放牛苗并提供技术保障,最后实现产品回收。通过这种形式,农户可实现每头牛数千元的收益。“在牛市交易方面,我们计划在2019年实现交易量5万头,2020年实现8万头,2021年10万头,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商品牛集散地。在肉牛养殖方面,公司建立28000平方米标准养殖基地,养殖肉牛3000头;在各村成立肉牛养殖专合社,以大户带小户,在全镇发展肉牛7000头,带动周边乡镇养殖肉牛20000头。”该负责人说到。

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培育好产业、过上好生活是脱贫攻坚中的重中之重。记者了解到,2018年,巴中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持续推进“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和“五园”经济,发展产业37万亩、畜禽养殖1600万头;全面推广“三位一体”就业扶贫模式,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6万人次,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到9.6万人,培育贫困村致富带头人2190人;完成5.16万户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迁建任务,改造危旧房5.3万户,发放低保资金4.97亿元,全市无1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因贫辍学,县域内住院看病自付费比例控制在10%以内,因病致贫人口减少70.47%。

据了解,在2019年,巴中将实现通江县、平昌县摘帽,101个贫困村退出,6.09万贫困人口脱贫,持续巩固脱贫成果;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所有贫困对象退出,与全国全省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巴中市委副书记李映指出,要下大力气克服当前脱贫攻坚中的一些误区,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用“绣花”功夫扎实抓好当前各项重点工作,“一要拉网式排查清理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确保不越扶贫红线;二要全面规范、整改、加快各类扶贫项目建设,确保人民满意;三要扎实抓实扶贫产业,确保可持续增收;四要切实落实到户到人脱贫政策,确保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五要全面加强村两委功能,做实驻村帮扶工作,确保扶贫工作落地见效;六要逗硬执行‘十条意见’‘四项制度’,确保以脱贫为统揽落到实处。”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