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宴群臣时,刘伯温从哪三道菜看出杀机?

奔马155314228


八八段子多,扒扒就一车。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草根发家,逆袭励志,YY 强身,大家都愿意听他的段子。

朱元璋生性多疑,后期做了很多斩杀功臣之事,坐实了他的“性格”,通过“蓝玉案”等事件,朝中曾经立过汗马功劳的大臣们几乎都被屠杀殆尽。


老朱做这些都有自己的算盘,他是为了让他的江山万代相传,毕竟是他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他杀这些人并不是他喜欢杀人,而是在为他的孙子铺路。

他原本的皇位继承人是他的儿子朱标,朱标是嫡长子,自然也是众望所归的太子,而且朱标还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可谓是文武双全,是朱元璋极力培养的优秀接班人,大臣们都很看好这个太子,其他皇子也心服口服。

但是朱标命运不济,37岁就去世了。失去自己非常看重的接班人,朱元璋深受打击,大明江山再寻接班人,锁定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这应该就是爱屋及乌的表现吧!

朱元璋知道朱允炆和朱标一样,都是贤德之人,但朱允炆没有他父亲朱标的那种霸气,生性有点怯弱。有句俗语叫“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老朱生怕日后江山给了朱允炆,朝中的大臣不服他的统治。所以渐渐地他就看谁都不顺眼,有了杀朝中大臣的计划,并且要给朝中大臣们一些警告。

有一次,老朱给马皇后过生日,他邀请了朝中的大臣们前来参加宴会,作为朱元璋的得力帮手的刘伯温和徐达也在这次邀请名单里。


刚开始大臣都以为皇帝安排的宴会肯定是大酒大肉,可是当朱元璋命令人把菜端上来时,在座的大臣们都傻眼了,居然是非常纯天然的青菜、豆腐等,一点荤星儿都没有。

大臣们都没有动筷,心里都在想,为什么会遭到这待遇?皇帝再俭朴也不该这样啊,显得有点不重视马大姐啊。

朱元璋见大臣都没有动筷,随后又让人上了三道硬菜,分别是清蒸燕窝、红烧兔肉、原汁狗肉。

看到这些荤菜,大臣们才有了胃口,纷纷都开始动筷大吃大喝。


朱元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看到这三道菜的刘伯温反正已经被吓得不行,整个人都懵圈了,脸色苍白无力,大汗淋漓,沦肌浃髓,瑟瑟发抖。

旁边的徐达见刘伯温很不对劲,于是便问他是不是犯了病,刘伯温便偷偷告诉徐达,朱元璋这样做是在警告咱们,假如咱们置之不理,将来必死无疑。

你看这几道菜,又是鸟又是兔又是狗的,分明就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意思不是?


徐达听了以后也是一身冷汗,于是便问那该怎么办?

怎么办?蒜拌?躲着点儿就行!

果不其然,朱元璋后来还是逮着那些功臣们挨个放血了,徐达和刘伯温还算是不错,死的都不算惨,无非是又留下一个蒸鹅的段子。


历来现实


历史上还是喜欢和聪明人一起做事情,但是人太聪明了也不好,就比如说刘伯温。朱元璋在功成名就之后,就抛弃了当时的初心,什么兄弟手足都是废话,该杀还得杀。


太子朱标优柔寡断,朱元璋出狠手

太祖以太子天性仁不振,一日,窃令人载尸骨满舆,当其前激发之。太子不胜惨蹙,合掌称之曰:善哉!善哉!”

上面是野史的记载,说是太子朱标优柔寡断,于是朱元璋找人拉来一头牛,当着太子的面把它车裂。结果把太子朱标吓傻了,只知道拍手说好。

这个事情发生没多久,太子被吓出了病,最后一命呜呼。按照道理说老大死了,应该轮到老二,再不济也得是平辈的儿子。然而朱元璋不按照套路出牌,选了孙子朱允炆。

但是朱元璋该愁了,说是孙子太小,下面大臣太老,万一镇不住他们,自己岂不是二世而亡。所以必须知道这些人的忠实度,然后想方设法的试探他们。

比如说徐达,为明朝打下这么大的江山,朱元璋可是再担心不过了。有一次故意把他灌倒,然后放在龙床之上。徐达醒来后,吓得两腿都发软,只知道一个劲的磕头。


朱元璋看了很开心,不过还是不放心。有天上午就又找他下棋,不准他让子,结果这盘棋下了一下午还没完。后来徐达不下了,把子放下就磕头,朱元璋问他这是干嘛?

徐达指着棋盘说,皇上请看,原来整个棋盘已经被徐达的棋子摆成了“万岁”两个字。到了这里朱元璋才是彻底的放心了,然而徐达最后的死,很多人说和朱元璋推不开关系,这就是后话了。

朱元璋宴请群臣,只有刘伯温看出门道

但是明朝开国功臣这么多,朱元璋总不能每一个人都灌醉,每一个人都下棋,估计还没结束,自己就不行了。于是这天朱元璋宴请群臣,毕竟酒场也可看人品。

皇帝请客谁敢不来,本来以为可以好好的吃一顿,但是上来菜之后却懵了。原来第一波的菜里面,只有可怜的几个菜肴。而且还是最简单的素菜——炒萝卜,炒韭菜,炒青菜和一碗葱花豆腐汤。

在场的大臣面露为难之色,毕竟是吃惯了大鱼大肉,突然来了这么清淡的有点受不了。以前是吃惯了野草,但是换了大鱼大肉就回不来了,毕竟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朱元璋解释道:



萝卜上了街,药店无买卖。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得民心。两盘青菜一样香,两袖清风好臣相。小葱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明如日月。

在场的大臣看到朱元璋都动了碗筷,其他人也不好意思不动。不过朱元璋显然看出来了大臣的为难,于是拍拍手又上来几道菜:红烧兔子肉,红烧狗肉,一碗燕窝羹。

这个时候一些大臣才算是舒展眉头,都开始吃这些大菜,原先的青菜什么的,也就没人动了。朱元璋看在眼里,但是一句话都没说,在场的情况都被刘伯温看在眼里。

结束宴席之后,刘伯温就跟朱元璋请辞,说是身体老了,不能再继续报效皇恩,希望可以告老还乡。虽然朱元璋多次挽留,但是刘伯温坚持。

而在刘伯温出宫的路上,碰到了徐达,两人是多年的“战友”,徐达问他这是怎么回事。刘伯温把前因后果告诉了他,而且还提醒他最近一段时间要么托病在家,要么就紧跟朱元璋,一定要寸步不离。

徐达很是疑惑,但是刘伯温没有多说,只是一句话:“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徐达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好送走刘伯温,但是还是听他的话,有事就托病在家,实在不行就紧跟朱元璋脚步。

就在这没多久之后,就发生了火烧庆功楼的事件,大量的臣子被烧死。这个时候徐达惊出一身冷汗,才知道刘伯温救了自己的一条命。
原来两次上菜都有意义,前面是在试探群臣,你们还能不能吃苦。后面也是试探,你们知不知道进退。然而最后只有刘伯温看了出来,知道自己该“告老还乡”。至于看不懂的人,朱元璋只好亲自送他回老家。


史之策


老朱宴请群臣赴宴,先上了炒萝卜,炒韭菜,炒青菜和一碗葱花豆几样简单的蔬菜,看群臣难以下咽,皆面有难色。于是老朱又让上菜,这次上的是红烧兔子肉,红烧狗肉,一碗燕窝羹,群臣欢心,愉快的吃喝了起来。宴后刘伯温急忙向老朱请辞,说自己身体不好了,要回家侍奉老母,以尽孝道;养育子女,以尽人伦;还想过过“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山水田园生活。

刘伯温告老还乡时,徐达前来送行,说天下太平,陛下重视群臣,为何不在京城享受荣华富贵,却要告老还乡呢?刘伯温说陛下的太子去逝了,现在皇孙作为继承人年幼无威望,陛下就担心我们这些老臣不服新君,会对皇孙不利,想对我等下手。如果我们不留恋权势,回家养老,那么陛下就会放过我们;如果我们不愿意离开权力中枢,那么陛下就会送我们上西天。

徐达听后大惊,急忙向刘伯温请教:何以知之?刘伯温解释到,陛下宴请群臣就是一次试探,前面几道蔬菜大家都不吃,说明大家已经不能吃苦了,舍不得富贵了。后来先上的红烧兔子肉,这个红烧兔子肉代表的是陈友谅、张士诚、元廷;接着上的是红烧狗肉,这个狗肉就代表我们这些老臣;最后上的是燕窝羹,就是让我们这些老臣学习燕子早点回窝,免得被做成燕窝羹。

徐达听后恍然大悟,原来陛下是在告诉我等”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我等老臣现在就是狗儿了,如果不快告老还乡,还手握大权,那么被烹的就是我们了。于是徐达在刘伯温走后,开始装病在床,不是生病中就是紧紧跟着老朱到处走,一有机会就委婉的表达想引退的意思,或者向老朱表达他对大明朝的忠心是日月可鉴。

其他大臣依然飞扬跋扈,横行不法,大有老子打下的天下,老子就有权享受。不久老朱再次宴请群臣,美其名曰庆功宴,这次徐达没有被邀请,因为他卧病在床。老朱等功臣们吃喝得差不多了,下令封闭四门,火箭齐射,功臣们不是被射死,就是被烧死。

当然以上都是民间流传的朱元璋虐杀功臣的事,事实上朱元璋杀的功臣并不多,且这些功臣都是横行不法之辈,可谓死有余辜。只是在诛杀功臣的过程中,牵连甚广,许多罪不至死的人也被诛杀了,可谓杀伐过烈。


大秦铁鹰剑士


朱元璋一生杀伐果断,虽然心狠,但也没有到如此令人发指的地步。刘伯温即使传说他“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但也并不是皇帝肚里的蛔虫。朱皇帝是一个被历史黑的不能再黑的人物,而刘伯温则被历史打扮的如同“妖魔”一般。



这个传说从何而来?

话说当年朱元璋定鼎天下之后,害怕功臣威胁自己的地位,就一直想找机会将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兄弟们一网打尽,但苦于没有正当理由而一直没有付诸行动。

后来有人建议朱元璋在鼓楼岗建造一座庆功楼,借宴请群臣的机会试探他们的心迹,如果他们确实心怀不轨,就一把火将他们烧死,然后假借自然失火,自己也就能摆脱屠杀功臣的恶名了。

朱元璋觉得这个建议不错,于是大兴土木,不到一个月就将庆功楼建造起来,然后开始筹备“火烧庆功楼”的谋杀计划。只见这一天庆功楼张灯结彩,大臣们都换上了最华贵的朝服,想一同来回忆与皇帝一起打天下的点点滴滴。

然而朱元璋在发表完“饭前演讲”后,到了上菜的时候,第一波却只上了青菜豆腐、红烧萝卜、干炒韭菜等寻常百姓家的素食,锦衣玉食习惯了的功臣们哪里还能再咽下此类粗物?他们互相望着彼此,满是尴尬,没有一个人动筷子。

结果朱元璋命人开始上大菜,这次真的很丰盛,有燕窝莲子羹、红烧兔子肉以及五香狗肉。群臣这才开始动筷子,心想:看来皇帝还是没忘了我们这些老兄弟啊!

不过刚上完菜,刘伯温就看出来了,这很明显是在宣扬“鸟尽弓藏、兔死狗悲”的宴会主题啊,于是他捅了捅旁边的徐达、耿炳文等人,示意他们看自己的眼色行事。

刘伯温把所有的目光都放在了朱元璋身上,根本没有心情用餐,等到朱元璋起身准备离开的时候,他和徐达等人一路小跑赶上了皇帝,等到他们离开庆功楼的时候,庆功楼连同里面的功臣一起被火药炸上了天。刘伯温赶紧向朱元璋磕头,请求皇帝恩准自己告老还乡,从此不再过问朝廷的任何事务,安心做一名太平翁。

历史真的是这样吗?

然而,故事虽然精彩,但这段记载并非出自《明史》,而是出自清人民间小说《皇明英烈传》中的记载。可以想象,如果真的发生过此事,清人修订的《明史》中不会没有记载,这么好的一个抹黑朱元璋的官方读本,我不认为清朝的统治者会放过此事。

而《皇明英烈传》是清代民间的小说,后来还被改编为戏剧,不难想象,这是清代统治者不敢堂而皇之的将朱元璋的黑历史写进正史当中,而授意一帮无耻文人为他们做舆论宣传,愚弄百姓的做法。

这段火烧庆功楼的记载漏洞百出,稍微有点智商的人都能够有自己的判断。

首先,朱元璋虽然心狠,但并非是滥杀无辜的恶魔,跟他的功臣们有的因为“四大案”牵连致死,有的因骄横不法罪有应得,还有很多人是善终的,就是没有一个人是被活活烧死的。

而且,一个连皇帝什么心思都能看穿的刘伯温,按照小说对朱元璋的抹黑,刘伯温怎么会善终,估计最先被凌迟处死的就是他。

再者,朱元璋想杀功臣,机会有的是,何必要费此周折舍近求远,去做一个没有意义的饭局,这显然不合乎常理。这只不过在编排成戏剧的时候更能够调动观众的胃口罢了。

因此,这些记载是赤裸裸的满清对于大明开国皇帝的抹黑,为的是瓦解人们“反清复明”的斗志,加上有一帮无耻文人为了获取统治者的欢心,刻意编排抹黑前朝,像诸如“火烧庆功楼”的讹传出现也就不难理解了。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亮仔学史


朱元璋在开国后,一度大兴封赏,许多曾经的好朋友、老部下,都得到了极高的官位,虽然大明俸禄不多,但是这些人显然赚了很多。不过好日子其实没过多久, 朱元璋虽然是个农民,但是却知道,打天下要武功,治理天下却需要文治,所以他选定的接班人,就是朱标这样喜好儒学的皇子。当然,朱标本身就是长子,接替皇位更加合理。


但是文治有个问题,就是这个时候很多人都是开国元勋,这些人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滞留在任上,把持着朝廷的各种重要的权利。而且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已经有胡惟庸等人联合许多人,在密谋造反,他这么凶残都震慑不住这些人,如果换了朱标这样的性格偏软的人来继位,岂不是要被颠覆朝廷?为了让儿子顺利接班,为了让他能够有一班相对稳定的文武大臣,朱元璋终于决定自己做那个恶人,不再顾念过往的功劳,对朝中的不逊之辈进行灭门屠杀。


对于权力和富贵,许多人一旦占有了,就不想再失去,而且有许多人决定自己很有本事,行事非常嚣张,往往不把法度放在眼里,于是很多人因此被杀。后来朱标死了,因为太子之死和他这个做父亲的还有点责任,所以他可能在愧疚之下,又想把皇位传给朱标之子。但是这个孙儿性格更加懦弱,而且也没什么从政经验,所以为了方便孙儿管理,他索性就故意杀了一些功臣。

不过在开国功臣里面,刘伯温是一个异类,他虽然地位不及李善长,智谋却比此人高一截,因为他的机智,所以早早看出来朱元璋的祸心,所以很早的时候就隐退了。在民间里流传着别样的记载,更加凸显了他的聪明。


有一次朱元璋宴请一帮老臣来吃饭,那既然是皇帝请吃饭,想必会有很多精美的饭菜,于是一帮人欣然赴宴。话说这菜上得也真快,但是摆上来后大家一看懵了,因为大家只看到了几个简单的素菜,什么萝卜、青菜之类的,非常清淡。在座的大都是些武将,都喜欢吃肉,那面对这些素材自然是毫无兴趣,而且在天下稳定以后,自家也都有专门的厨子,吃了好几年好饭,哪里愿意吃这些。但是老朱都吃开了,众人也只好凑合吃了几口。但是老朱也看出来了,这些人都不喜欢吃这些,于是就让人上了几道肉食,有兔肉、有狗肉,最后还有一个燕窝汤。(很明显,前面的青菜萝卜旨在告诉群臣们要清清白白做官。可惜群臣没有领回老朱的意图,因此老朱就上了狗肉和兔肉,预示着兔死狗烹)

大家饱餐一顿就散了,但是刘伯温吃完饭就说自己退隐了。出来以后,碰到了徐达,这是个老实人,他问老朋友怎么来,刘伯温就告诉他,这顿饭有玄机,告诫他以后一定要经常在家养病,实在要出去,就要一直跟着朱元璋。

后来老朱一把火烧了庆功楼,徐达因为听了他的话,没有进去,幸免一死。当然,这都是小说里面编的东西,徐达在朱元璋开始清洗之前,刚好病死了,至于其他人,大部分都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被杀,朱元璋乱杀的没几个。


小镇月明


朱元璋白手起家,从一个沿街乞讨的叫花子做到了开国帝王,因此关于他的历史传说非常多。相传,周总理亲自定下的“四菜一汤”的国宴标准就是源自于朱元璋。




公元1368年,老朱在南京称帝,由于老朱童年的生活异常艰辛,他深知得天下不易,守天下更难。所以经常以身作则的倡导节俭的生活。

可是建国称帝后,老朱的功臣可不像像老朱一样克制,他们迅速腐化,开始勾结地主恶霸横行乡里、欺男霸女。

看到这些勋贵腐化,老朱的内心简直凉透了,心想“国家初立、百废待兴,很多百姓由于战乱还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你们这些勋贵竟然如此祸害我的大明的江山。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啊,更何况你们可不是蚁穴,是硕鼠洞呀,必须得找个机会好好敲打敲打你们。”




等着等着,机会终于来了。马皇后过生日这天,老朱下令文武百官必须全部到场为马皇后庆生。

文武百官听说老朱请客吃饭,心想皇帝家的饭菜一定是珍馐美味,所以个个都是欢欣鼓舞,以为可以大快朵颐了。可是到场之后却傻了眼,老朱为他们准备的仅仅是四菜一汤。

可能您觉得四菜一汤也不错,但问题就出在四菜一汤的材料上;

第一道菜;炒萝卜。上来之后,朱元璋紧接着说“萝卜上了街,药店无买卖”

第二道菜;炒韭菜。老朱又说;“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定人心”

上完前两道菜后,老朱又命人上了两大碗青菜。接着说到“两碗青菜一样香,两袖清风喜洋洋”

最后一道是葱花豆腐汤。朱元璋解释说“小葱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洁如日月”






一般情况下,这个传说就到此为止了,但一些故意抹黑朱元璋的人有给这个故事添加了下文。

众大臣吃惯了山珍海味,看到朱元璋为他们准备的素菜后非常不高兴,心想这种东西怎能入口,于是都没有动筷子。

老朱看清众臣的表现,对众臣说:“既然大家不愿意吃,那就换下一批菜。”

说完一众太监端来了大鱼大肉,这次同样是四样菜。第一道;清蒸燕窝,第二道;红烧狗肉,第三道;酱汁兔子,第四道;大排骨汤。



众大臣一看换了肉菜,那就来吧,纷纷骂死了筷子准备胡吃海塞。这时徐达刚要拿筷子,一旁的刘伯温制止了,徐达不明就里,但也没有多问,只顾着和刘伯温喝了几口酒。

宴会结束后,徐达找到刘伯温问为什么制止自己享用美食。

刘伯温说:“皇上对我们动杀机了。之所以皇上刚开始上素菜,是在劝诫我们廉洁奉公。可是众位大臣呢,对自己的欲望没有克制,并且还对皇上的素菜表现出了极大的不满。之后皇上命人上了几道荤菜,清蒸燕窝表示飞鸟尽良弓藏。酱汁兔子和红烧狗肉表示狡兔死走狗烹。”

刘伯温说完话这些话,徐达嘴角一抽,后背止不住的冒凉风。






实际上整个故事都只是传闻,并没有可靠的史料佐证,况且朱元璋如果真的对大臣动杀机,也不会用这么明显的手段吧。

虽然故事是传闻,但朱元璋勤俭节约,劝诫官员廉洁奉公却是真的。《朱元璋传》中曾记载了一次朱元璋外放官员时对他们的训话内容;

官有清浊之分。做清官,靠俸禄过日子,就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养活一家老小。但如果不满足这样,非要从外面取水灌入井内,满了就要加高井台,一旦井台有问题,就会殃及你的乌纱帽,甚至是身家性命。

我是越关


朱元璋堪称第一网红,他动辄杀人的故事真是数也数不尽,昨天怒了杀老农,今天怒了杀大臣,明天怒了杀宫女,后天怒了杀和尚,大后天怒了连自己都杀。。。

可这一回他略有失算,朱元璋原本想要“火烧庆功楼”,把开国功臣一网打尽,可他的如意算盘被算无遗策的刘伯温识破,于是朱元璋没能一网打尽,而是剩了两个漏网之鱼。

话说大明开国,平定天下后,朱元璋动起了铲除功臣的想法,他日思夜想,策划了一个巨大的阴谋,准备把功臣们一网打尽。

这天,朱元璋突然下令在庆功楼大宴群臣,功臣们得到消息十分兴奋,大家都知道皇帝年轻时穷惯了,当个皇帝也不舍得吃好的,很少大宴群臣,这回看来是要整点山珍海味啊,于是大家齐集庆功楼,准备大吃一顿。

朱元璋很快到了,传令上菜。

前三道菜一上来,大家傻眼了。

一道是小葱拌豆腐,一道是炒萝卜,一道是朱元璋的最爱——珍珠翡翠白玉汤。

朱元璋说:小葱拌豆腐,一清又二白,希望众卿清廉自持;萝卜上了街,药店无买卖,希望众卿身体健康,百病不侵;珍珠翡翠白玉汤,希望众卿勤俭节约,永不忘本。

功臣们一听,只得热烈鼓掌,可心里却在嘀咕:这没有硬菜,难以下咽啊!

要说朱元璋办事就是出人意料,接下来他又传令上菜,这三道菜可是真硬菜,分别是红烧野兔、红烧狗肉、燕窝粥,然后让众人开怀畅饮。

跟朱元璋打天下的大多是头脑简单的武将,他们一看皇帝这么奢侈,也都不客气,纷纷甩开腮帮子,吃的不亦乐乎,喝的酩酊大醉,却没发现朱元璋悄悄离开。

坐席之中,惟有一个人十分淡定,只是象征性动了动筷子,此人便是刘伯温。

坐在刘伯温旁边的是徐达,徐达注意到刘伯温的态度,十分奇怪,便问:“先生为何如此淡定,不尽情享受饕餮盛宴?”刘伯温悄声答道:“大将军有所不知,我命危矣!”

徐达心中悸动,都说刘伯温神机妙算,莫非今日有什么不对?

刘伯温扯住徐达的袖子:“此处说话不便,你快跟我走!”

徐达抬头一看,皇帝已然不在,便跟着刘伯温,快步离开庆功楼。

走到僻静处后,徐达便问:“先生为何如此着急离开?”

刘伯温说:“大将军再不离开,恐怕要命丧黄泉了!”

徐达肃然道:“请先生明示!”

刘伯温答:“你看刚才上的三道菜:红烧野兔、红烧狗肉、燕窝粥。野兔、狗、燕雀都死了,这不暗合者'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意?皇帝要对我们下手了!”

徐达刚想反驳,突闻庆功楼传来呼喊之声,回头望时,只见浓烟滚滚,火光冲天,不知何时,庆功楼燃起了熊熊烈火!

这场火烧的如此蹊跷,如此突然,如此猛烈,甚至来不及扑救!待大火终被熄灭时,楼上之人因为酩酊大醉,无路可逃,尽皆被烧死在里面,竟然一个不剩!

故事讲到这里,可以揭晓真实的历史了:火烧庆功楼在历史上根本不存在。

经考证,“火烧庆功楼”出自清朝评书《大明英烈传》,是满清统治者为了丑化朱元璋,篡改《大明英烈传》原本而捏造的情节,其用心不可不谓歹毒至极,而类似朱元璋动辄无故杀人的民间故事,也是大同小异,如此传开的。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朱元璋的出身很低,徐达、常遇春、汤和这些武将都是朱元璋的老乡,朱元璋率领大家打败了张士诚、陈友谅,又打败了元朝,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开始大封功臣,封公爵、伯爵、侯爵。

可是朱元璋有一个心病,那就是他本来有个太子叫做朱标,可是这个朱标跟汉朝的汉惠帝一样,心太软了,汉惠帝看了人彘就吓死了,而朱标跟汉惠帝也差不多,也多久也被吓死了。

朱元璋就有点头疼了,他很喜欢朱标这个儿子,因为这是他的第一个儿子,还是马皇后所生的,他对朱标寄予了厚望,可是朱标还是让他失望了,他有考虑在其他的几个儿子中挑一个做太子,比如燕王朱棣。

但是他还是太喜欢朱标这个太子了,所以就决定立朱标的儿子朱允文做为太子,可朱允文简直就是第二个朱标,也是一样的仁弱,而且年纪比较小。

朱元璋很担心,自己在的时候,这些功臣们,还会服他,可是当他死后,朱允文当上皇帝的时候,这些功臣要是造反了怎么办?他们手上可是手握大权与重兵的呀。

朱元璋想了很久,最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下旨盖了一个庆功楼,然后宴赏众功臣们。这次庆功宴很丰富,菜色十分的丰富,也十分的美味,大家都吃得很开心。可是刘伯温左看看,右看看,却看出了一些端倪。

因为他看到了三道菜,那就是红烧兔子肉,红烧狗肉,红烧鸽子肉。刘伯温心里想,为什么这三道菜都是红烧呢?难道这里面有什么玄机吗?刘伯温想了一会,惊出一身冷汗,因为他想到了两个成语,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然后他又仔细看了一下庆功楼,更是大吃一惊,明白了,为什么这三道菜都是红烧的,原来是这个原因呀!

刘伯温找到了徐达,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徐达,因为徐达跟他的关系很好,徐达一听刘伯温的分析,觉得很有道理,两个人就借故上厕所,然后逃走了。

喝了差不多的时候,朱元璋命令火烧庆功楼,剩下的那些人都被烧死了,除了刘伯温与徐达。


历史简单说


清蒸燕窝,酱爆兔丁,红烧狗肉。这三道菜,吓得刘伯温后背发凉,冷汗直冒。

话说朱元璋登基坐上了真皮龙椅,对有功之臣进行了一轮封赏之后,工作重心就转移到如何确保江山永固上来。订章程、立规矩自是当务之急,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防止他人抢班夺权!

自古以来,英雄多起草莽。所谓打江山,其实在当时是反道败德的。而只有反道德,才能摧毁固有社会的纲纪。此草莽之人最能任之。打江山,是国家社会的革故鼎新。《周易》:“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以二女为相,似谓最终会满腹猜忌:俺们打江山,杀人如麻,实在极不道德,今大功告成,那些以往不讲道德的哥们,恐怕现在也不会跟俺讲道德。往昔我杀人以得天下,今日安知人不杀俺?最好的办法,就是先下手为强!

朱元璋的杀心,流露在宴会的菜品上,被刘伯温看出来了。

马皇后生日,朱元璋大宴群臣,上菜啦:青菜、萝卜、豆腐。大家伙不免暗自嘀咕:这也太素了点吧,老子可是送了重礼的呀!

不要急,硬菜也有:清蒸燕窝、酱爆兔丁、红烧狗肉。不错,不错,赶紧动筷子……

刘伯温却坐不住了,两股颤颤,几欲先走,哪还有心思吃。

宴会结束,各回各家。半道上,徐达过来问刘伯温:“咋回事呀?刚才不吃不喝的,有啥不对吗?”

刘伯温神色凝重:“老徐呀,你没瞧出来吗?圣上要对咱们下手啦!”

徐达一惊:“何以见得?”

刘伯温叹道:“宴会上那三道硬菜,大有深意哉!”

徐达忙说:“还要请教……别卖关子啦,直说呗。”

刘伯温压低声言:“清蒸燕窝,就是鸟尽弓藏,兔丁狗肉,就是兔死狗烹!老徐呀,你我今后要小心为妙哦……”


莫安排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似乎是一个帮助皇帝打下了天下之后的人最常见的结局,通常来说聪明的人会选择在合适的时候告老还乡,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保住自己的晚年和曾经的辉煌,不然等到皇帝排斥你了,八成是没有好下场的,但是人对于权势这样最具有吸引力的东西哪有几个会舍得放手?所以大部分都是等到皇帝用各种方式去把曾经那些立了大功的人弄下去。



而古代可以当上开国皇帝的人那个不是有很多兄弟的帮助的,朱元璋这个泥腿子皇帝打天下更是靠着曾经的那些个兄弟,义子等等的人,没有他们的帮助可能就没有后来的朱元璋了,但是人当了皇帝就会变,因为关系变了,曾经是兄弟的时候可以随便,现在是君臣了,自然也就不一样了,当然更加重要的一方面还是朱元璋的无奈,因为自己的大儿子朱标也就是太子,自己的后继之君太过于软弱,太有仁慈之心了,对于朱元璋这个经历了无数教训的人来说,如果让这样一个儿子当了皇帝,自己的大明还有希望吗?



但是太子又不能废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把那些阻碍自己太子的未来障碍全部清楚,于是朱元璋对于曾经那些帮助自己打下天下的人才动了杀心,因为朱元璋心里很明白,你们这些人可以帮助我打天下,自然也可以帮助别人打天下,等我哪天不在了,欺负我的儿子朱标,起兵造反的话,我当年辛辛苦苦拿到的天下岂不是白白的就拱手让人了?朱元璋越是想到这里就越是生气,于是乎就想到了用方法把这些有危害的人除去。




但是杀人总不能凭白无故的杀吧,于是朱元璋就大摆酒宴,把那些开国功臣都请来准备大喝一顿,这皇帝请客,谁敢不去啊,个个都屁颠屁颠的去了,还以为是去领赏了,等去了之后,原本以为可以胡吃海塞一顿就算是没有赏,吃一顿也还行,结果上的菜却是可怜的素菜,炒青菜,炒萝卜,炒韭菜,还有一碗是葱花豆腐汤,朱元璋还说了几句之后开始动筷子,于是大家也不好意思不吃了,后来又上了几个菜,一个是红烧兔子肉,红烧狗肉,还有一碗燕窝,一看荤菜来了,大家都直接上筷子啊。



但是刘伯温就从中感觉到了杀气,于是不好和别人说,就和朱元璋说,臣怕是不能在为皇上效力了,身体不适啊,清恩准我告老还乡吧,朱元璋再三挽留之后刘伯温便走了,后来还遇到了徐达和汤和,就告诉他们说,你们一定要紧紧的跟着朱元璋啊,他去哪里你就去哪里,寸步不离啊,这两个人也是一脸懵,这是要干嘛?但是还是照着做了,不久之后就发生了火烧庆功楼的事情,很多臣子被烧死,而徐达和汤和因为听了朱元璋的话之后得救了,为何刘伯温看出了端倪呢?



第一次上菜的目的是试探你们这些人是不是平时吃惯了大鱼大肉,这些荤菜是不是看都不想看,试探他们的心,其次上菜就是试探他们是不是习惯了大鱼大肉,暗示权势,如果不懂进退自然就不舍得放弃,而且红烧兔子肉和红烧狗肉已经暗示的很明显了,所以聪明的刘伯温一下就看出来了,所以选择了告老还乡,找了个理由尽快脱身,这才是生存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