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的5句话,句句在理,受用一辈子!

老祖宗留下的5句话,句句在理,受用一辈子!


人生该往何处走?怎样知人识人?如何通往成功之境?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民间古语唯精唯微。

当你感到疑惑时,不妨看看老祖宗留下的智慧,也许你会豁然开朗,受用终生。


生死不由命

富贵全在勤

勤劳才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

生活里从来没有一劳永逸,想要获得回报,只有不断磨练意志,做好准备,在机遇来临时,才能及时受益。

相反,习惯了懒惰的人,一味投机取巧,时机来临时,只会扼腕痛惜,最后反倒怪自己时运不济。

古语有云:“莫道君行早,还有早行人。”

有时我们总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勤奋,殊不知那些比我们成功的人更加努力。

富豪李嘉诚曾在其自传中这样写道:

如果你只是站着不动,自然不会伤到脚趾,你走得越快,伤到脚趾的可能性越大,同样你能达到某个机会的可能性也越大。

早年李嘉诚在茶楼当跑堂,拎着大茶壶,一天来回要跑10多个小时。

后来当了推销员后,背着大包一天也要跑10多个小时。

多年以来李嘉诚一直将手表调快10分钟,在他看来,每天提前10分钟,就意味着可以多努力10分钟,正如他自己所说:

“别人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开初别无他法,只能将勤补拙。”

勤奋养志气,更能养运气,自然会越来越富贵。


借米不借柴

借衣不借鞋

生活中大家互帮互助,是件很平常的事情。但在老一辈的风俗里,并非什么东西都能借。

借米是救济人,是为自己积福报,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是借柴就另当别论。

柴火并非稀罕物,只要去捡就不会缺,可想而知,家里连柴火都要借的人,基本都是好吃懒做之徒。

同理,不借鞋是因为每个人尺码不一,古代的草鞋如果勤劳也能自己制作,和不借柴也是一样的道理。

救穷可以,但是绝不救懒,是古人一直遵循的原则。

虽然到了今天,很少有人再向别人借柴和鞋,但老祖宗的话还是能起到警示作用。

比如向别人借东西时,先考虑一下自己所借之物,会不会给对方造成麻烦或是负担;而借出者也要慷慨有度,让自己的善良保持理智。

拿最简单的借车来说,很多车主倒是愿意帮助解燃眉之急,但其实借车的风险很大。

前段时间一位郭先生将车借给朋友,结果朋友驾车发生重大伤亡,而郭先生也面临700万以上经济赔偿,让人唏嘘不已。

一借一还看似简单,但在之中,不仅体现的是道德涵养,也是情义的相互回馈。


一人不说两面话

人前不讨两面光

一人不说两个方面的话,人前不讨得两面的光。

人前人后两个样,这叫阳奉阴违;见人说真话,见鬼说人话,这才是做人的原则和信条。

人活一世,不必过于圆滑,但一定要有原则。

听朋友说起他的一个同事,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看似混得很开。

可公司一有重大决策或项目分组时,大家却总是有意无意排斥他。

朋友说起原因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太过圆滑世故,大家对他才有所提防。

两面三刀的人,在愚钝的人面前表演,或许还能左右逢源,坐享其成。

可落到聪明人手里却被拎得清清楚楚,到了关键时刻,立马会敬而远之。

我们讲究外圆内方,就是做人要像钱币一样,外表圆滑,但内心方正,有自己的坚定与立场,有自己的底线与尺度。

正如黄炎培所说:“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圆滑,不是一项人生修行的必备技能,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不做中人不做保

一生一世无烦恼

生活中我们总是免不了要和人打交道,但其实相处过程中有些玄机却必须知道。

正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在古代,地方县令尚且难断一户人家的家务事,何况一介平常布衣?

所以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但凡两人有矛盾,各持一词时,一旦我们不了解事情真相却做了中间人,说话稍有偏颇,得罪了其中一方都会影响彼此和睦。

做中间人,一定是两边都认识,都是朋友。不出事还好,出了事情两面不讨好,都会怪罪在你身上。

另外,做担保也很有讲究。很多人碍于情面给别人作保,但后来的事我们谁都无法预测。

一旦出现债务不能及时还清的情况,作为保人,你可能需要替他人还债,同时自己的信誉还要大打折扣。

所以老话里“不做中间人,不给别人做担保,烦恼少缠身”也不是没有道理。


儿孙自有儿孙福

莫与儿孙做马牛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很多父母对于孩子都寄予厚望,生怕成长路上有一点闪失。

其实孩子虽然自有天分,有的天资聪颖,有的稍显愚钝,但父母不可过早去断定孩子一生的成就,也万万不能操之过急。

懂得顺应他们的个性,培养其独立人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前几天,郭晶晶和丈夫霍启刚因带孩子插秧引发热议。

这俩夫妻一直被称为富豪界的一股清流,就连带孩子也与众不同。一家三口顶着烈日,挽着裤腿,辛苦劳作。

霍启刚说,这是为了让孩子能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知道食物怎么得来,才更会懂得知足和珍惜。

与其跟在孩子身后操办所有大小事,倒不如从小教会他与世界相处的能力。

如林则徐所言: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如今,真正能参透古人育儿智慧的父母,又有多少呢?



人生的很多疑问,老祖宗早就给出了答案。

以上五句老话,字字珠玑,静下心来仔细品读,必能有所收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