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执行“背篓”情——五峰法院执行小记


奔走执行“背篓”情——五峰法院执行小记

4月12日上午八点,我和执行局三名同事一起从院内出发,前往湾潭镇茶园村执行一起抚养费纠纷案件。因无法与被执行人取得联系,我们决定驱车前往被执行人户籍地调查了解情况。


路上

湾潭镇茶园村距离新县城渔洋关镇127公里,除到镇上是省道外,其余都是仅够一车通行的小道。正是春茶采摘时,土家山寨漫茶香。经历前几天的下雨低温后,温度回升山间百花绽放,点缀着绿葱葱的土家山寨。在湛蓝的天空下,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茶香,我不禁想起了正在武汉浓情开展的五峰·武汉推介月活动中的推广语——“敬世界一杯五峰茶”和“在四海行走,为五峰停留”,多么贴切!

上午近11:00点,经历三个小时车程,我们抵达湾潭镇茶园村委会。在向村网格员说明身份和来意后,网格员联系到村书记,正在走访贫困户的村书记龙治松急忙赶回,配合我们调查。正巧龙书记得知被执行人田某父亲正在村委会附近做工,便热心的骑摩托车将他接来。田老伯身穿一件罩衣,身上沾了些许水泥砂浆。联系到被执行人家属,执行案件便有了突破。


温度

我同田老伯一阵寒暄后,说明了此行来意。“抚养费当给!但是去年我儿子去看孙儿时,对方不仅拒绝,还把我儿子买的衣服和东西都扔了。今年只有我儿子看到小孩后,我们才会给抚养费”。田老伯说完情绪有点激动。考虑到抚养费有强烈的人身属性,案件执行不仅仅只是单纯的金钱给付,还关系到两个家庭矛盾的修复,关系到小孩的健康成长。我和同事一起耐心的向田老伯做思想工作。“法院判决你儿子有给付抚养费的义务,同时也享有探望的权利。我们会向申请人释明法定义务,争取最佳社会效果,实在行不通您儿子还可通过法定程序主张,但不能以此拒绝履行法律义务。”“您作为父亲,为儿子感到委屈,疼爱儿子,我们可以理解。但您作为父亲,更应该保护儿子,保护他不因拒绝履行法律义务而受法律追究。”你一言,我一语,经过半个多小时沟通,田老伯情绪逐渐平复,代收了法律文书,主动配合调查,告知田某在宜昌务工,并提供了田某联系方式,答应劝儿子回来了结此事。沟通过程中,龙书记也不时劝说田老伯,田老伯一边听一边点头。工作结束后,龙书记又热心地骑摩托车将田老伯载到工地。

龙书记同时也是县人大代表,长期关注着法院各项工作,对法院近年来推进“基本解决执行难”取得成效深有体会。“每年‘两会’,我都仔细看了法院工作报告。代表分组讨论期间,你们每年都派人列席征求意见,和你们很多人算是老朋友了。”离开村委会已近12点,龙书记笑着向我们告别。

此次执行,龙书记给了我们大力帮助,让我们感受到法院执行工作离不开社会的合力支持,也离不开社会的有效监督。执行工作并不总意味着对抗,也会让我们收获理解与支持,感受到温度。到湾潭集镇吃完午饭,我们又匆忙驱车返回。途中,田某主动电话联系我,表示愿意主动履行,并约定“五一”节假日前到法院协商解决。


情怀

“据说首次拍摄到的黑洞距离地球五千多万光年,真有那么远吗?”回程车上,我问坐在身边的同事。“我们做好自己手里的小事就行了,哪有心思思考宇宙。”搭档胡卫士扶了扶眼镜一笑。“要是有一天天下无讼无执就好了”,“那样我们就都失业了”,车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身上的疲惫也散去了不少。这时,车上响起了经典歌曲《千年等一回》,熟悉的旋律引发了大家怀旧的共鸣。经典是一种情怀,执行工作同样也需要一种情怀,一种追求公平正义、甘于枯燥乏味、一心司法为民的情怀。

五峰法院是“背篓法庭”精神发源地,“背篓法庭”曾被最高人民法院博物馆收藏。从2000年开始,法官就背上背篓,跋山涉水,走村进户,在田间地头、村民院坝就地开庭,定纷止争。2019年,五峰法院决定将“背篓法庭”精神的传承与创新作为工作重点,回应群众关切,在全县八个乡镇设立巡回审判联络点,打通司法惠民“最后一公里”。践行与传承“背篓”精神,执行干警应有主动作为。新时代,肩上的背篓少了,但五峰法院每位执行干警心中都有一个“背篓”,里面装着人民群众胜诉权益的实现。就在前一天,湖北省法院系统启动“规范执行年”活动,以加强制度、管理、监督等工作促进执行规范。作为一名执行干警,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将弘扬“背篓法庭”精神与开展规范执行年活动紧密结合,打通“最后一公里”中的“最后一公里”。

回到单位已是下午三点多,一天执行奔走六小时。虽然故事很平凡,但却永远道不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