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問一下,微軟,IBM,當時沒有視覺界面的情況下,是怎麼編程軟件程序的?

大話連連篇


編程語言怎麼發展的、編程工具就是怎樣發展的,也就是說編程語言的發展同時推動了編程工具的發展。

機器語言、彙編語言階段

早期機器語言開發都用直接用紙袋打孔編程。

後來出現彙編語言,慢慢地有了一些先進的編程工具,radasm、MASM、tasm等都是比較出名的彙編語言編程工具。

C語言的出現

很久以前一個叫做肯湯普森的計算機科學家,他設計了B語言,並且用B語言寫了Unix操作系統,不過寫出來以後哥幾個不滿意呀,這就必須要改了。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可是移植Unix是一個系統工程,他們發現難度很大,於是就決定重寫Unix,可是他們對B語言寫的Unix不滿意啊。

因此肯湯普森有個小夥伴叫做丹尼斯里奇,在B語言的基礎上,重新設計了一門更強大的編程語言,這個編程語言就是現代編程語言的雛形“C語言”,C語言的第一個編譯器是用B語言寫的,兄弟兩個又用C語言重寫了Unix,於是現在編程生態初具模型。

  • VI/Emacs的出現

C語言誕生以後、Unix被重寫,美國計算機科學家比爾喬伊覺得得有個更強的編輯器才能配得上Unix,於是他寫出了VI,這成為最符合Unix哲學的文本編輯器,也是一個非常強大的現代工具。

後來一個叫做理查德斯托曼對Unix不夠開放極其不滿,於是他也準備自己做一個操作系統,也就是現在的Emacs,Emacs擁有非常多的分支,不過GNU Emacs是最知名的,後來一個叫做Linus的芬蘭年輕人寫出了Linux內核,理查德斯托曼非常滿意,Emacs就被定義成了文本編輯器,不過Emacs功能強大,主要就是他本來就是操作系統來的。

RMS老爺子還編寫出了GPL開源協議,還寫出了GCC、GDB等一系列開發者工具。

  • Turbo C的出現

Turbo C是一個劃時代的編程工具,從此編程工具開始邁入了真正的集成開發環境時代,這應該也是一個真正生產力時代的標誌性工具。

Turbo C之後,微軟也逐漸開發出了visual studio等系列產品,隨著VS等軟件工具的誕生,逐漸推進了現代編程工具的發展。

Delphi、visual studio、eclipse、Xcode、IDEA、netbeans、WingIDE、Android Studio等眾多的集成開發環境。


EmacserVimer


最開始是預先在紙帶上打孔,然後由計算機將紙帶讀進去,應該屬於機器語言。當時的計算機主要用於計算一些複雜的公式,程序員的工作就是將這些公式弄成紙帶。不過當時的紙帶可移植性非常差,同一個公式必須針對每一臺計算機開發不同的紙帶。此時的計算機是電子管組成,運行速度比不上現在的計算器。

接著計算機進去晶體管時代,發現以前做的很多事都在重複造輪子,然後在設計計算機時將同種功能使用一個命令來簡化,這個時期程序員使用的語言就是彙編。一些簡單的操作系統也是這個時期出現的。此時的計算機還是用於科研,運行速度和現在的計算器不相上下。

進去集成電路時代後,計算機的體積才算降到正常水平,然後大量使用於工業和製造業,得到普及後就有人不滿足彙編這種低級語言,然後就有了c語言,c語言和彙編最大的區別就是不用自己申請地址,地址由編輯器統一分配。嚴格來說,c語言也算低級語言。unix系統就是此時的產物。此時的計算機都是命令行模式,沒有鼠標。運行速度比不上現在的手機。

最後一個階段,大規模集成電路。就是目前大家看到的電腦了,已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高級語言。最重要的是帶窗口的系統出現了,鼠標也有了,遊戲也豐富起來了。

下一階段可能是量子計算機了,目前的編程語言不適用於量子計算機,不過等到普及也是很久以後的事了。long long after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