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備最後沒能一統天下?

天之涯721


早年基業不穩,建立蜀漢政權較晚。在三顧茅廬,迎接諸葛亮出山之前,劉備幾乎是到處顛沛流離,居無定所,奔波大半生,老之將至卻功業未建。先後投靠過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官渡之戰後,曹操基本上統一了北方,孫權也開始掌管江東,而此時的劉備仍投奔在劉表麾下。207年,劉備前往隆中,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並聽取諸葛亮建議,聯合孫吳在赤壁打敗曹操之後,劉備才逐漸站穩腳跟。直到劉備入蜀,打敗劉璋,建立蜀漢政權,劉備才算真正打好基業,而這離曹魏和孫吳早已打好的基業相比,時間已過去了十幾年。

劉備的對手曹操和孫權都很強大。曹操雄才大略,孫權仁而多斷。曹操和孫權同樣都能唯才是舉,知人善用,吸引了一大批文臣武將為他們賣命。

本得臥龍鳳雛一人可得天下,劉備二者兼得,卻始終沒能一統天下,這個只能怪劉備為人優柔寡斷,意氣用事。在與劉璋戰爭中,不聽龐統之計,導致失去與諸葛亮齊名的龐統。義弟被東吳偷襲殺害之後,不聽取諸葛亮的意見,盲目發動夷陵之戰,導致國力衰退,一發不可收拾。最終累死諸葛亮,大勢已去。


天馬談世界


一、《三國演義》中的劉備

作為漢景帝閣下玄孫,中山靖王之後的劉備,出於“興復漢室”,重建劉家天下的目的,對腐朽、沒落的東漢王朝,缺乏清醒的認識,看不清這個王朝已經處於漰潰邊緣,反而始終是充滿信心、忠貞不二的,這種思想一直影響並指導著他的行動。劉備內心裡,始終是把自己當做漢朝的一個忠臣孝子,在他的行動上,也是決不做一點有損於朝廷利益的事情的。


其次,劉備的“義”是狹隘自私的。他過分看重了與關、張之間的兄弟之義了。為了他們三人之間的生死之盟,可以不顧國家和集體的利益,甚至也可以拋棄他念念不忘的“興復漢室”、“統一天下”的大業。

最後,關羽、張飛相繼遇害之後,他便不欲獨生,“一日哭絕三五次,三日水漿不進”。做了皇帝第二天,即下令“起傾國之兵”,為弟報仇。對此錯誤之舉,孔明、趙雲等數次苦諫,但他根本不聽,完全被個人的狹隘之“義”矇住了雙眼,盲目興師東吳。結果是損兵折將,大敗而歸,使蜀國元氣大傷。他自己也病死白帝。

二、《三國志》中的劉備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赤壁之戰前夕,劉備在徐庶的推薦下,三顧草廬見到之後有如魚水之情的諸葛亮。在隆中草廬中,劉備問計於諸葛亮。


亮答曰:“……若跨有荊、益,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諸葛亮的戰略規劃,大致可以分為三步:第一步是佔據荊州;第二步是在佔據荊州的基礎上連跨荊、益二州,並特別強調“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第三步是等待時機兩路出擊,明確提出從荊州出宛、洛,從益州出秦川的兩路出擊戰略。赤壁之戰以後,劉備佔據荊州四郡,建安十九年,劉備領益州牧,“跨有荊、益”初步實現;建安二十五年初,關羽被殺,蜀漢在荊州之地全部丟失。

劉備面對關羽失荊州,並沒有依法正所規劃的以益州北部為戰略中心,卻於一年後大舉伐吳,其真正目的並不是為了消滅東吳為關羽復仇,而是為了收回荊州之地,實現諸葛亮指出的以襄陽為中心的兩路出擊的戰略規劃。蜀漢章武二年,夷陵之戰劉備戰敗以後,蜀、吳對峙中心由荊州西移至永安,這樣,蜀漢收復荊州的嘗試至此以失敗告終,孫吳“竟長江所極”的戰略規劃被曹魏與蜀漢共同截斷,橫貫長江的戰略規劃至此破滅。夷陵一戰,蜀漢、孫吳失去了統一北方的可能性。結束三國鼎立,統一全國的任務只能由北方曹魏、西晉司馬氏來完成。


秋姨講歷史


其實劉備不能統一天下是差不多註定的事情了!從龐統掛掉後,關羽敗走麥城那刻,一切都只能按照衰敗的路線發展。並非劉備戰之罪,劉備兵敗夷陵只是加速了蜀國消亡的速度,並非導致蜀國消亡的重要因素。

熟讀歷史的各位親,應該都能看的出來。劉備並非一般領導者,劉備從起兵到登帝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氣質和人格魅力都遠遠超過了當時地方軍閥,心中一直擁有著遠大的抱負,並持之以恆的堅持著。他的運氣不能說不好,儘管貧窮潦倒,但還是很多名臣將士跟隨著。唯一可惜底子太差了,忙碌了半輩子卻始終沒有自己穩定的根據地。遺憾之一。

上天也是喜歡和他開玩笑,在徐州第一次有了自己廣闊的地盤,劉備以為自己的人生開始走上巔峰。可惜剛坐不穩就發生了呂布躲城之事。劉備對呂布是真恨。如果劉備坐鎮徐州久一點,可能曹操未能統一北方,單單是北方就存三雄了。第二次機會在新野,新野是個小縣城,但是劉備竟然能大大發展其中資源,以一席之地去威脅曹操,當時我就覺得劉備的膽量和見識真的不下曹操。真他媽別說劉備多低能。可惜劉表沒能和劉備一樣有宏志,這也不算機會吧。第三次機會就在於奪得益州漢中。當時曹操都覺得自己大意了,這下子劉備成大勢了,自己這輩子都沒機會滅了劉備。鬥志立刻跌落千丈。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關羽一掛,失掉穩定的大後方,以一州之力挑戰北方大地區。局勢已經差不多註定不勝了。外加精英都是大年齡的,蜀國都是青黃不接的局勢。就是劉備的兒子有曹操外加諸葛亮的能力也是滅國的結局。劉備的兒子不傻這是真的,但曹操的兒子曹丕也只是一般般也是真的。曹操和劉備是半斤八兩的,劉備創業的艱辛,曹操不一定能做的到!


看我咋麼評論


劉備,手下文臣武將在三國裡都是比較牛逼的,為什麼卻沒有能夠一統天下呢?

這個問題,很多智者都給出了明確的答案:蜀漢地少人稀,土地、人力、物力資源十分匱乏,然而魏國卻恰恰相反,各方面都優於蜀國。要想戰敗強大的魏國,無異於蛇吞象!這些都是事實。

劉備從一無所有到據有荊益之地。靠的是什麼?靠的是有一條清晰、明確、可行的戰略指導方針——《隆中對》!

沒錯,就是《隆中對》。據有荊益二州,就有了根據地。劉備之所以沒有能夠一統天下,在下有不同的意見,僅供諸君點評。

《隆中對》:……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

劉備,在蜀漢政權初建,百廢待興之時,不思“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卻因關羽之死而大肆討伐東吳,不但忘了“結好孫權”,反而與之交惡!

誠然,關羽作為軍中旗幟,被東吳所害,是可忍孰不可忍!伐吳沒有錯,錯就錯在劉備心太高、太遠、太傲了!

伐吳,不是要置孫權於死地,而是要給東吳一點顏色,要讓孫權知道劉備的兄弟不是那麼好動的!是要承擔一定的責任、風險的!

劉備沒有見好就收!發兵東吳,孫權已經認識到後果很嚴重了。這個時候就應該談談“和”了,談談怎麼重新“結好”了。

孫權逼急了可以向曹魏稱臣,為什麼不可能與劉備言和呢?只要劉備願意,和談是完全有條件的!

談“和”的幾個要點必須要整清楚,弄明白:

第一:荊州,孫權是志在必得,既然已經佔據了,以前是“借”的,那麼現在就算是還給東吳了。

第二:同為漢臣,本當同心協力以中興漢室為目標,共同討伐篡漢之曹魏。這點對於孫權來說,是虛的,沒有多大意義。但是漂亮話也得說。

第三:荊州作為伐魏基地,由吳蜀共同據守,僅吳蜀任何一家要想守做住荊州絕非易事 ,東吳當主導管理、防守的責任。而蜀漢只是派遣少量兵力短期協住防守,不參與荊州的所有政務。

第四:由東吳出資部分軍需糧草,或者部分兵力,蜀漢主導出兵討伐曹魏。若伐魏功成,一併劃歸益州之地屬東吳管理。但孫吳須向劉漢稱臣!

這幾條孫權會同意嗎?

我是孫權的話,我肯定同意,起碼暫時沒有意見。我沒有損失啊,為什麼不同意?

這樣算不算重新結好孫權了呢?孫權沒有稱霸天下的大志,那麼就把他拉進“中興漢室”的戰車上,牢牢的綁住!接下來就等“天下有變”了。

其時,曹丕登位。曹魏江山將穩未穩,朝中諸多內患。這也是曹丕沒有在夷陵大戰之時趁火打劫的原因之一。

劉備此時無須提防孫吳,可以全力以赴北伐曹魏。甚至以太子探親為由,主動送人質給孫權,讓劉禪前往江東探望孫小妹。那麼“借道”荊州就應該不會有什麼誤會產生了。

這樣一來,就算是正式實施了:“天下有變……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的戰略了。

沒有了孫吳的後顧之憂,劉備趁機伐魏雖然說不一定能成功,但是可以起到逐步“蠶食”曹魏的目的,藉機擴張勢力。

所以說,我認為,劉備之所以不成功,其最大原因就是削弱了“三足鼎立”之勢,伐吳就是砍自己的足!

細細揣摩《隆中對》,每一點、每一字,都是要害!最重要的是劉備沒有“結好孫權”,反而交惡,最後損兵折將,給蜀漢造成了嚴重的虧空!沒有按照既定的戰略目標去施行,就是劉備不能一統天下的最大原因!

純屬個人看法,謝謝閱讀。歡迎您提出寶貴意見!



上善若水36526


看了一些網友的評論,大多停留在《三國演義》的描述上,以演義為史來評價劉備!

很多人說劉備愛哭,其實在歷史記錄中相對於曹操孫權二人,劉備很少哭!

首先看曹操,鮑信戰死,祭而哭,見張邀垂泣相對!典韋死,親自臨哭!祭將士,流涕!別畢諶,為之流涕,陳宮請別泣而送…等等,可見曹操倒是一位多愁善感之人!孫權比起曹操來,有過之無不及!在三國志中哭的次數在30次左右!

劉備有喜怒不形於色的評語!只在田豫因母辭官,投劉表見腿贅肉,過劉表墓,龐統死,法正卒,賜死因不援助關羽的劉封,有過哭泣,大約羅貫中是有意想把劉備描述成一個仁慈之主才如此寫的吧?正如魯迅說:欲顯其長厚而似媯!

劉備的江山豈是哭出來的!下面我為大家分析一下,他的江山如何來的!

首先劉備是一位仁君,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是他的處世原則!仁覆積德,四方歸心!以至於刺客不忍,語之而去!再次講義氣,待關張,寢同床,恩若兄弟,士之下者,必與同席而坐,同簋而食,無所簡擇!威而有恩,勇而有義,寬宏而有大略以至上下豪傑來報!

真正的劉備有指揮才能!組織性強,會用人能用人!他重德,符合儒家的倫理!從不殺平民,縱使戰亂亦不棄民於不顧,與民同行!有人說他虛偽,敢於冒著危險與人民在一起,這種虛偽有多少人能做到?還有蜀國發行應急貨幣的直百錢,比起吳的五百當千道有曹魏使用谷帛作為流通貨幣穩定得多,對民眾傷害最小,故劉禹錫贊曰: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

從戰略上講,欲取中原必得荊州,以荊州為跳板,取東吳而謀曹,因為諸葛亮幾次北代都以糧草運輸而無功而返,佔據河道,運輸糧草機動性大!但是劉備伐吳時,由於其地域政治,經濟財力,作戰方針失誤而遺憾終生!

所以劉備當得是一位仁君,以布衣而三分天下有其一,英雄也!雖未一統河山,但也值得敬佩!

江山豈有哭出來的!那寸土地不是用能力博得?











榮方亮


劉備為什麼沒有統一三國?我個人認為要是劉備統一了三國,那才是一個天大的笑話。因為劉備打不過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說不過諸葛亮,所以像這樣的人,怎麼可能統一三國,怎麼可能贏得天下。於是劉備想到了一點,那就是,哭。其一,劉備用哭的手段留住了關羽,張飛,趙雲在他的身邊,又是保姆又是保鏢的,順便還可以一起創個業(蜀國),打打麻將什麼的。其二,劉備用哭的手段,成功的騙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想要殺掉他的人。水煮論英雄,劉備用哭騙過了曹操,劉備去東吳提親的時候,用哭的手段成功的騙過了孫權,周瑜,還有他的媳婦孫尚香想要幹掉他的計謀,在小沛,也是劉備用哭的手段成功的騙過了呂布,要是劉備不用哭的手段,我的天啊,我真不知道劉備真的要死多少次了。(曹操,呂布,袁紹,孫權,孫尚香,袁術,周瑜,)其三,劉備用哭的手段贏得了天下的尊重。其實我劉備是愛國的,是和兄弟一條心的。我想大家依然還記得桃園三結義,當時的劉備是怎麼說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可是為什麼關羽敗走麥城,劉備沒有去救關羽,為什麼趙雲七進七出救出了劉備的兒子,劉備反而還要弄死自己的孩子,這是為什麼呢?所以,這就是劉備的厲害之處,這就是劉備的用兵之道。我,可以打不過你,也可以罵不過你,但是隻要你還是我的手下,你的把柄落在我手裡,你還在為我打工,你就永遠,永遠贏不了我。謝謝大家,謝謝。😍😍😍😍😍😍😍😍😍😍😍😍😍😍😍😍😍


V客坎坷路LOL啦


劉備沒有統一天下原因:

魏國佔的地盤最大,且都是長江以北黃河下游的肥沃平原,山東、河南、河北哪一個都是自古以來的天下糧倉。

後來荊州丟了,這一下子就挖掉了蜀國的半壁江山,接著,一心只為復仇的劉備又被陸遜一場大火燒的悽慘不已,國家境遇每況愈下。

從戰略層面上看,諸葛亮這位絕世天才的確為劉備制定出了聯吳抗曹的總路線。可惜,這個戰略根本沒有貫徹執行。

蜀國,佔據著高山峻嶺,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而南方瘴癘橫行,成都平原是不錯,可是跟另外兩家比起來,還是太小了點,戰略儲備不足這是劉備沒能統一根本原因。

荊州丟失後,蜀國版圖減損一半,除去荊州人口蜀國僅有區區的90來萬,而魏吳兩國分別有400萬和200萬左右的人口。光這個數字比起來蜀國就很可憐,人少那麼戰爭資源就大減。

蜀漢與東吳之間,兩個相對實力較弱的國家互相提防互相廝殺,打起了轟轟烈烈的荊州爭奪戰,結果曹魏坐收漁人之利。夷陵之戰蜀國大傷元氣。

結果:章武二年(222年)春季,劉備派遣黃權督江北水軍,自率陸軍進軍。秋七月,被吳將陸遜在夷陵之戰中打敗,將軍馮習、張南等戰死,此戰之後劉備病逝,再也無法北伐曹魏。


耶律阿寶機


劉備大半輩子在做的就是一件事——找地盤,穩固地盤是諸葛亮的功勞。

劉備最辛苦的就是白手起家,只要熟悉漢朝傳承製度的就知道即使是中山靖王的後代,只要兩輩就可以變成平民,所以這個拿不出手,誰讓古代不是計劃生育呢。

相比之下,其他諸侯要麼是在職的,要麼就是老牌權貴,都是一點開始就是有地盤有背景的。

所以,劉備基本上帶著柯南屬性,到哪裡那裡必定死人加丟地盤。直到入主川中,才算是找到了烏龜殼。

而這個時候,無論是曹大還是孫二都已經發展了很久了。且這個時候,劉備還沒徹底擺平川中呢。因此,諸葛亮一直碎碎念聯合東吳。

實際上,蜀漢一直都是三國中基礎最差、地盤最小、實力最弱的。


那一曲花瓣雨


劉備才智謀略,不及曹操,只能退守一隅。蜀地偏狹險隘,可據險自守,但出擊則易被阻擊,運糧後勤也路遠不便。

以地盤大小衡量實力,益州僅為九州之一,而曹魏佔據兗,青,徐,涼,冀,雍州等地,人才濟濟,兵精物足。所以劉備只能憑險據守,扼控漢中等入川要隘,卻無能力問鼎中原。

他去世後,後主劉禪資質平庸,丞相諸葛亮治國尚可,治軍謀略權變不行,心疲力竭殞於五丈原。之後的文臣武將蔣琬,費禕採取守勢,姜維雖屢屢出兵卻得不償失,各方勢力不團結,國內厭戰聲四起。而對手魏國實力有增無減,此消彼長,鍾會鄧艾大軍壓境,勢在必得,蜀漢覆滅是必然。


錦瑟無端弦自在



1、前期的劉備



前期的劉備一直寄人籬下,從開始的公孫瓚、陶謙、曹操等等,雖然有一些兵力。但是沒有頂尖的謀士為他規劃戰略,所以遲遲無法突破。


直到後來,徐庶被曹操脅迫去了曹操陣營,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把諸葛亮請出來以後,劉備集團才有了方向和目標,知道以後該怎麼走了。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


劉備開始一步步取西川、借荊州開啟了自己的爭霸之路。


2、後期的劉備



這個時候劉備有了實力,手裡有多年征戰的勁旅,總計70多萬大軍,按道理有了統一天下的實力。但是卻發生了關羽兵敗被擒,身首異處的事情。劉備北悲憤得無以復加,動用全部兵力,攻擊東吳。


其實這個時候,曹丕剛剛篡漢,根基不穩,這個時候與東吳合力攻打曹魏,還是很有把握勝利的。當然,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為有感情。完全理智化的人那是不存在的。如果這個時候,劉備能夠放下仇恨,與東吳攜手,那麼歷史很可能會改寫。


本來70萬大軍進攻東吳,孫權連降表都寫好了,但是劉備不接受,就是要殺了孫權。孫權沒有辦法,只能啟用陸遜,陸遜火殺連營七百里,大敗蜀軍。從起以後,蜀國精銳盡失,幾十年後都沒有緩過勁來,直到滅亡都是如此。


所以,這個時候,有實力卻沒有好時機,或者說機會被浪費了。實在可惜。


我是勃勃,更多有趣厲害的歷史知識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勃聞漢志,讓我們一起快樂聽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