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备最后没能一统天下?

天之涯721


早年基业不稳,建立蜀汉政权较晚。在三顾茅庐,迎接诸葛亮出山之前,刘备几乎是到处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奔波大半生,老之将至却功业未建。先后投靠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孙权也开始掌管江东,而此时的刘备仍投奔在刘表麾下。207年,刘备前往隆中,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并听取诸葛亮建议,联合孙吴在赤壁打败曹操之后,刘备才逐渐站稳脚跟。直到刘备入蜀,打败刘璋,建立蜀汉政权,刘备才算真正打好基业,而这离曹魏和孙吴早已打好的基业相比,时间已过去了十几年。

刘备的对手曹操和孙权都很强大。曹操雄才大略,孙权仁而多断。曹操和孙权同样都能唯才是举,知人善用,吸引了一大批文臣武将为他们卖命。

本得卧龙凤雏一人可得天下,刘备二者兼得,却始终没能一统天下,这个只能怪刘备为人优柔寡断,意气用事。在与刘璋战争中,不听庞统之计,导致失去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义弟被东吴偷袭杀害之后,不听取诸葛亮的意见,盲目发动夷陵之战,导致国力衰退,一发不可收拾。最终累死诸葛亮,大势已去。


天马谈世界


一、《三国演义》中的刘备

作为汉景帝阁下玄孙,中山靖王之后的刘备,出于“兴复汉室”,重建刘家天下的目的,对腐朽、没落的东汉王朝,缺乏清醒的认识,看不清这个王朝已经处于漰溃边缘,反而始终是充满信心、忠贞不二的,这种思想一直影响并指导着他的行动。刘备内心里,始终是把自己当做汉朝的一个忠臣孝子,在他的行动上,也是决不做一点有损于朝廷利益的事情的。


其次,刘备的“义”是狭隘自私的。他过分看重了与关、张之间的兄弟之义了。为了他们三人之间的生死之盟,可以不顾国家和集体的利益,甚至也可以抛弃他念念不忘的“兴复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最后,关羽、张飞相继遇害之后,他便不欲独生,“一日哭绝三五次,三日水浆不进”。做了皇帝第二天,即下令“起倾国之兵”,为弟报仇。对此错误之举,孔明、赵云等数次苦谏,但他根本不听,完全被个人的狭隘之“义”蒙住了双眼,盲目兴师东吴。结果是损兵折将,大败而归,使蜀国元气大伤。他自己也病死白帝。

二、《三国志》中的刘备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赤壁之战前夕,刘备在徐庶的推荐下,三顾草庐见到之后有如鱼水之情的诸葛亮。在隆中草庐中,刘备问计于诸葛亮。


亮答曰:“……若跨有荆、益,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的战略规划,大致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占据荆州;第二步是在占据荆州的基础上连跨荆、益二州,并特别强调“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第三步是等待时机两路出击,明确提出从荆州出宛、洛,从益州出秦川的两路出击战略。赤壁之战以后,刘备占据荆州四郡,建安十九年,刘备领益州牧,“跨有荆、益”初步实现;建安二十五年初,关羽被杀,蜀汉在荆州之地全部丢失。

刘备面对关羽失荆州,并没有依法正所规划的以益州北部为战略中心,却于一年后大举伐吴,其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消灭东吴为关羽复仇,而是为了收回荆州之地,实现诸葛亮指出的以襄阳为中心的两路出击的战略规划。蜀汉章武二年,夷陵之战刘备战败以后,蜀、吴对峙中心由荆州西移至永安,这样,蜀汉收复荆州的尝试至此以失败告终,孙吴“竟长江所极”的战略规划被曹魏与蜀汉共同截断,横贯长江的战略规划至此破灭。夷陵一战,蜀汉、孙吴失去了统一北方的可能性。结束三国鼎立,统一全国的任务只能由北方曹魏、西晋司马氏来完成。


秋姨讲历史


其实刘备不能统一天下是差不多注定的事情了!从庞统挂掉后,关羽败走麦城那刻,一切都只能按照衰败的路线发展。并非刘备战之罪,刘备兵败夷陵只是加速了蜀国消亡的速度,并非导致蜀国消亡的重要因素。

熟读历史的各位亲,应该都能看的出来。刘备并非一般领导者,刘备从起兵到登帝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气质和人格魅力都远远超过了当时地方军阀,心中一直拥有着远大的抱负,并持之以恒的坚持着。他的运气不能说不好,尽管贫穷潦倒,但还是很多名臣将士跟随着。唯一可惜底子太差了,忙碌了半辈子却始终没有自己稳定的根据地。遗憾之一。

上天也是喜欢和他开玩笑,在徐州第一次有了自己广阔的地盘,刘备以为自己的人生开始走上巅峰。可惜刚坐不稳就发生了吕布躲城之事。刘备对吕布是真恨。如果刘备坐镇徐州久一点,可能曹操未能统一北方,单单是北方就存三雄了。第二次机会在新野,新野是个小县城,但是刘备竟然能大大发展其中资源,以一席之地去威胁曹操,当时我就觉得刘备的胆量和见识真的不下曹操。真他妈别说刘备多低能。可惜刘表没能和刘备一样有宏志,这也不算机会吧。第三次机会就在于夺得益州汉中。当时曹操都觉得自己大意了,这下子刘备成大势了,自己这辈子都没机会灭了刘备。斗志立刻跌落千丈。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关羽一挂,失掉稳定的大后方,以一州之力挑战北方大地区。局势已经差不多注定不胜了。外加精英都是大年龄的,蜀国都是青黄不接的局势。就是刘备的儿子有曹操外加诸葛亮的能力也是灭国的结局。刘备的儿子不傻这是真的,但曹操的儿子曹丕也只是一般般也是真的。曹操和刘备是半斤八两的,刘备创业的艰辛,曹操不一定能做的到!


看我咋么评论


刘备,手下文臣武将在三国里都是比较牛逼的,为什么却没有能够一统天下呢?

这个问题,很多智者都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蜀汉地少人稀,土地、人力、物力资源十分匮乏,然而魏国却恰恰相反,各方面都优于蜀国。要想战败强大的魏国,无异于蛇吞象!这些都是事实。

刘备从一无所有到据有荆益之地。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有一条清晰、明确、可行的战略指导方针——《隆中对》!

没错,就是《隆中对》。据有荆益二州,就有了根据地。刘备之所以没有能够一统天下,在下有不同的意见,仅供诸君点评。

《隆中对》:……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

刘备,在蜀汉政权初建,百废待兴之时,不思“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却因关羽之死而大肆讨伐东吴,不但忘了“结好孙权”,反而与之交恶!

诚然,关羽作为军中旗帜,被东吴所害,是可忍孰不可忍!伐吴没有错,错就错在刘备心太高、太远、太傲了!

伐吴,不是要置孙权于死地,而是要给东吴一点颜色,要让孙权知道刘备的兄弟不是那么好动的!是要承担一定的责任、风险的!

刘备没有见好就收!发兵东吴,孙权已经认识到后果很严重了。这个时候就应该谈谈“和”了,谈谈怎么重新“结好”了。

孙权逼急了可以向曹魏称臣,为什么不可能与刘备言和呢?只要刘备愿意,和谈是完全有条件的!

谈“和”的几个要点必须要整清楚,弄明白:

第一:荆州,孙权是志在必得,既然已经占据了,以前是“借”的,那么现在就算是还给东吴了。

第二:同为汉臣,本当同心协力以中兴汉室为目标,共同讨伐篡汉之曹魏。这点对于孙权来说,是虚的,没有多大意义。但是漂亮话也得说。

第三:荆州作为伐魏基地,由吴蜀共同据守,仅吴蜀任何一家要想守做住荆州绝非易事 ,东吴当主导管理、防守的责任。而蜀汉只是派遣少量兵力短期协住防守,不参与荆州的所有政务。

第四:由东吴出资部分军需粮草,或者部分兵力,蜀汉主导出兵讨伐曹魏。若伐魏功成,一并划归益州之地属东吴管理。但孙吴须向刘汉称臣!

这几条孙权会同意吗?

我是孙权的话,我肯定同意,起码暂时没有意见。我没有损失啊,为什么不同意?

这样算不算重新结好孙权了呢?孙权没有称霸天下的大志,那么就把他拉进“中兴汉室”的战车上,牢牢的绑住!接下来就等“天下有变”了。

其时,曹丕登位。曹魏江山将稳未稳,朝中诸多内患。这也是曹丕没有在夷陵大战之时趁火打劫的原因之一。

刘备此时无须提防孙吴,可以全力以赴北伐曹魏。甚至以太子探亲为由,主动送人质给孙权,让刘禅前往江东探望孙小妹。那么“借道”荆州就应该不会有什么误会产生了。

这样一来,就算是正式实施了:“天下有变……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的战略了。

没有了孙吴的后顾之忧,刘备趁机伐魏虽然说不一定能成功,但是可以起到逐步“蚕食”曹魏的目的,借机扩张势力。

所以说,我认为,刘备之所以不成功,其最大原因就是削弱了“三足鼎立”之势,伐吴就是砍自己的足!

细细揣摩《隆中对》,每一点、每一字,都是要害!最重要的是刘备没有“结好孙权”,反而交恶,最后损兵折将,给蜀汉造成了严重的亏空!没有按照既定的战略目标去施行,就是刘备不能一统天下的最大原因!

纯属个人看法,谢谢阅读。欢迎您提出宝贵意见!



上善若水36526


看了一些网友的评论,大多停留在《三国演义》的描述上,以演义为史来评价刘备!

很多人说刘备爱哭,其实在历史记录中相对于曹操孙权二人,刘备很少哭!

首先看曹操,鲍信战死,祭而哭,见张邀垂泣相对!典韦死,亲自临哭!祭将士,流涕!别毕谌,为之流涕,陈宫请别泣而送…等等,可见曹操倒是一位多愁善感之人!孙权比起曹操来,有过之无不及!在三国志中哭的次数在30次左右!

刘备有喜怒不形于色的评语!只在田豫因母辞官,投刘表见腿赘肉,过刘表墓,庞统死,法正卒,赐死因不援助关羽的刘封,有过哭泣,大约罗贯中是有意想把刘备描述成一个仁慈之主才如此写的吧?正如鲁迅说:欲显其长厚而似妫!

刘备的江山岂是哭出来的!下面我为大家分析一下,他的江山如何来的!

首先刘备是一位仁君,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他的处世原则!仁覆积德,四方归心!以至于刺客不忍,语之而去!再次讲义气,待关张,寝同床,恩若兄弟,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以至上下豪杰来报!

真正的刘备有指挥才能!组织性强,会用人能用人!他重德,符合儒家的伦理!从不杀平民,纵使战乱亦不弃民于不顾,与民同行!有人说他虚伪,敢于冒着危险与人民在一起,这种虚伪有多少人能做到?还有蜀国发行应急货币的直百钱,比起吴的五百当千道有曹魏使用谷帛作为流通货币稳定得多,对民众伤害最小,故刘禹锡赞曰: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从战略上讲,欲取中原必得荆州,以荆州为跳板,取东吴而谋曹,因为诸葛亮几次北代都以粮草运输而无功而返,占据河道,运输粮草机动性大!但是刘备伐吴时,由于其地域政治,经济财力,作战方针失误而遗憾终生!

所以刘备当得是一位仁君,以布衣而三分天下有其一,英雄也!虽未一统河山,但也值得敬佩!

江山岂有哭出来的!那寸土地不是用能力博得?











荣方亮


刘备为什么没有统一三国?我个人认为要是刘备统一了三国,那才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因为刘备打不过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说不过诸葛亮,所以像这样的人,怎么可能统一三国,怎么可能赢得天下。于是刘备想到了一点,那就是,哭。其一,刘备用哭的手段留住了关羽,张飞,赵云在他的身边,又是保姆又是保镖的,顺便还可以一起创个业(蜀国),打打麻将什么的。其二,刘备用哭的手段,成功的骗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想要杀掉他的人。水煮论英雄,刘备用哭骗过了曹操,刘备去东吴提亲的时候,用哭的手段成功的骗过了孙权,周瑜,还有他的媳妇孙尚香想要干掉他的计谋,在小沛,也是刘备用哭的手段成功的骗过了吕布,要是刘备不用哭的手段,我的天啊,我真不知道刘备真的要死多少次了。(曹操,吕布,袁绍,孙权,孙尚香,袁术,周瑜,)其三,刘备用哭的手段赢得了天下的尊重。其实我刘备是爱国的,是和兄弟一条心的。我想大家依然还记得桃园三结义,当时的刘备是怎么说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可是为什么关羽败走麦城,刘备没有去救关羽,为什么赵云七进七出救出了刘备的儿子,刘备反而还要弄死自己的孩子,这是为什么呢?所以,这就是刘备的厉害之处,这就是刘备的用兵之道。我,可以打不过你,也可以骂不过你,但是只要你还是我的手下,你的把柄落在我手里,你还在为我打工,你就永远,永远赢不了我。谢谢大家,谢谢。😍😍😍😍😍😍😍😍😍😍😍😍😍😍😍😍😍


V客坎坷路LOL啦


刘备没有统一天下原因:

魏国占的地盘最大,且都是长江以北黄河下游的肥沃平原,山东、河南、河北哪一个都是自古以来的天下粮仓。

后来荆州丢了,这一下子就挖掉了蜀国的半壁江山,接着,一心只为复仇的刘备又被陆逊一场大火烧的凄惨不已,国家境遇每况愈下。

从战略层面上看,诸葛亮这位绝世天才的确为刘备制定出了联吴抗曹的总路线。可惜,这个战略根本没有贯彻执行。

蜀国,占据着高山峻岭,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南方瘴疠横行,成都平原是不错,可是跟另外两家比起来,还是太小了点,战略储备不足这是刘备没能统一根本原因。

荆州丢失后,蜀国版图减损一半,除去荆州人口蜀国仅有区区的90来万,而魏吴两国分别有400万和200万左右的人口。光这个数字比起来蜀国就很可怜,人少那么战争资源就大减。

蜀汉与东吴之间,两个相对实力较弱的国家互相提防互相厮杀,打起了轰轰烈烈的荆州争夺战,结果曹魏坐收渔人之利。夷陵之战蜀国大伤元气。

结果:章武二年(222年)春季,刘备派遣黄权督江北水军,自率陆军进军。秋七月,被吴将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将军冯习、张南等战死,此战之后刘备病逝,再也无法北伐曹魏。


耶律阿宝机


刘备大半辈子在做的就是一件事——找地盘,稳固地盘是诸葛亮的功劳。

刘备最辛苦的就是白手起家,只要熟悉汉朝传承制度的就知道即使是中山靖王的后代,只要两辈就可以变成平民,所以这个拿不出手,谁让古代不是计划生育呢。

相比之下,其他诸侯要么是在职的,要么就是老牌权贵,都是一点开始就是有地盘有背景的。

所以,刘备基本上带着柯南属性,到哪里那里必定死人加丢地盘。直到入主川中,才算是找到了乌龟壳。

而这个时候,无论是曹大还是孙二都已经发展了很久了。且这个时候,刘备还没彻底摆平川中呢。因此,诸葛亮一直碎碎念联合东吴。

实际上,蜀汉一直都是三国中基础最差、地盘最小、实力最弱的。


那一曲花瓣雨


刘备才智谋略,不及曹操,只能退守一隅。蜀地偏狭险隘,可据险自守,但出击则易被阻击,运粮后勤也路远不便。

以地盘大小衡量实力,益州仅为九州之一,而曹魏占据兖,青,徐,凉,冀,雍州等地,人才济济,兵精物足。所以刘备只能凭险据守,扼控汉中等入川要隘,却无能力问鼎中原。

他去世后,后主刘禅资质平庸,丞相诸葛亮治国尚可,治军谋略权变不行,心疲力竭殒于五丈原。之后的文臣武将蒋琬,费祎采取守势,姜维虽屡屡出兵却得不偿失,各方势力不团结,国内厌战声四起。而对手魏国实力有增无减,此消彼长,钟会邓艾大军压境,势在必得,蜀汉覆灭是必然。


锦瑟无端弦自在



1、前期的刘备



前期的刘备一直寄人篱下,从开始的公孙瓒、陶谦、曹操等等,虽然有一些兵力。但是没有顶尖的谋士为他规划战略,所以迟迟无法突破。


直到后来,徐庶被曹操胁迫去了曹操阵营,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请出来以后,刘备集团才有了方向和目标,知道以后该怎么走了。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刘备开始一步步取西川、借荆州开启了自己的争霸之路。


2、后期的刘备



这个时候刘备有了实力,手里有多年征战的劲旅,总计70多万大军,按道理有了统一天下的实力。但是却发生了关羽兵败被擒,身首异处的事情。刘备北悲愤得无以复加,动用全部兵力,攻击东吴。


其实这个时候,曹丕刚刚篡汉,根基不稳,这个时候与东吴合力攻打曹魏,还是很有把握胜利的。当然,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为有感情。完全理智化的人那是不存在的。如果这个时候,刘备能够放下仇恨,与东吴携手,那么历史很可能会改写。


本来70万大军进攻东吴,孙权连降表都写好了,但是刘备不接受,就是要杀了孙权。孙权没有办法,只能启用陆逊,陆逊火杀连营七百里,大败蜀军。从起以后,蜀国精锐尽失,几十年后都没有缓过劲来,直到灭亡都是如此。


所以,这个时候,有实力却没有好时机,或者说机会被浪费了。实在可惜。


我是勃勃,更多有趣厉害的历史知识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勃闻汉志,让我们一起快乐听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