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亚狂想曲:找到你的人生定位,便不会再孤单

波西米亚狂想曲:找到你的人生定位,便不会再孤单

01

看完了《波西米亚狂想曲》,脑子里就浮现了一句话:“生活中为什么需要电影院,那是因为一些影片只有在那样的环境下观看,我们才可以体验到导演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如今,在科技的推动之下,一部新电影出来的时候,网上就开始出现各种资源,所以很多人会觉得,同样是看电影,我在家,在电脑前,一样可以观看,为何要多花这笔钱呢?我只能说,视觉不同,效果不同,看起来的感受也不一样。一些比较有内容的电影,我还是会坚持到电影院去观看。

电影的一开始,便是一场盛大的演唱会即将开始。所有的认做好准备,就等着上台的人登台了。镜头一直留给主角是一个背影,让人对转身的那一刻充满期待。而当上台的帷幕来开的时候,时间倒回了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

一个校园乐队,因为主唱离开,另一个成员主动加入了——弗莱迪.摩克瑞。随着他们的第一场演出的开始,他们的乐队越来越成熟。最终,乐队的名字就叫“QUEEN”,它是由主唱弗莱迪.摩克瑞,吉他手布莱恩.梅,鼓手罗杰.泰勒和贝斯手约翰.肯迪组成。故事便是从乐队的组成开始,到引起唱片公司的关注,第一次巡演,之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一场一场的表演,风靡全球。

其实,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部纪录片,一部记录了“QUEEN BAND”的纪录片,在记录的同时,加入了主角们的故事。这部电影比较多的是讲述了主唱弗莱迪.摩克瑞一生的故事,他的家庭,他的爱人,还有后来的人生的一些转变。当他再次回归乐队,参加“拯救生命”的公益演唱会的时候,那个场景,所有人的眼里都包含着泪水,仿佛我也穿越了时空,回到那场演唱会,一起看着台上的“QUEEN”。每个人的一生,都是需要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当我们再次听到一首歌,看到一本书,我们才明白,或许歌词不仅仅是歌词,文字不仅仅是文字。

只是,年轻的我们,在那一刻,我们总是拼了命了向前冲,哪怕伤痕累累,也没有学会给自己留下一条退路。可是,转念一想,若没有当初的拼尽全力,或许我们便不是今天的我们。

波西米亚狂想曲:找到你的人生定位,便不会再孤单

02

我喜欢的是“QUEEN”乐队成员在创作的时候的样子。所有的人的目标只有一个,便是让他们的作品成为经典,成为传奇。所以才有了那么多惊喜的创作,那么多流传了那么多年的作品。他们同样为了追求一种质量而不停地尝试,一次,两次,三次……直到他们想要的那种结果。就像摩克瑞说的,他自己跑到了慕尼黑,雇了一班人,他告诉他们想要什么效果,他们也明白,但问题就是做不到。所以,很多时候,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被取代的。

当一个人的作品被传唱,甚至在开演唱会的时候,底下几万人与你同唱,那个场景,是令人感动的。就像摩克瑞说的,不管他们听不听得懂我歌词背后的意思,可是,那一刻,是真实的,所有人与你同唱。特别是最后的那一场演唱会,不仅是台下的,还有电视机前的,凡是可以接收到信息的人,都与“QUEEN”同唱,那时候,是乐队分来一段时间后再相聚,所有的人眼里都有泪光。台上的人拼命地表演,台下的人一起欢呼鼓舞,一起唱歌。对于摩克瑞来说,意义或许更不一样了。最后的那句“再见了”,或许不仅仅是表演的结束。“出走万里之后,归来的还是当初的少年吗?”是的,还是当初那个爱音乐的,表演疯狂专注的,同时又可以写下很多感人歌词的艺人。

只是,当初的离开,是命中注定?还是上天的一场考验呢?从古至今,解散,单飞的情况无独有偶。离开的时候或许各有各的原因,就像人生中遇见的很多人一样,留下有留下的原因,离开又有离开的理由。那个时刻来临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无能为力。

波西米亚狂想曲:找到你的人生定位,便不会再孤单

03

事实上,困扰着摩克瑞的还有一个问题,便是孤独感。从小到大,因为他的长相,很多人老是欺负他。他的父亲想把他培养成一个拳击手,但是事实却总是事与愿违。他并没有长成一个彪形大汉,反而变得更加的敏感,脆弱,更多的是在性格上出现了女孩子的娇柔。父亲的不理解,家人的不太认可,或许这种自卑一直深藏在他的内心。所以,当他和乐队变得越来越有名之后,他知道在家人的眼里,依旧是一份不务正业。所以他只能向前奔跑,不停的跑,直到尽头……

台上的成功,台下的孤单,在他的歌词中,渐渐看得出心境变化的端倪了。一开始他们的风格很摇滚,后来有些歌词比较走心,同样也多了一份对人生的思考。而很多时候,当我们固执的想要找寻一个答案的时候,发现根本就找不到答案,所以这份郁闷就更加的浓烈了。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突破口,就像摩克瑞,和一群人办party,在酒精里疯狂,可是还是依旧很孤单。

当他因为自己的原因和自己一生的挚爱——玛丽分开后,他的孤独感更浓烈了。他像个小孩子一样给玛丽打电话,订下两个人的暗语,日常的交流中哪怕是说句“晚安”也变得满足。他变得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所以后来才离开了乐队,自己单飞。

当他意识到,他需要的依旧是当时的伙伴,当玛丽千里迢迢来看他,当他直面现实中的自己,他开始明白自己的人生定位在哪里了。所以,他远离小人,请求伙伴们的原谅,和伙伴们面对面讲了自己病情。不管外面的人如何去诋毁他,他知道,他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是一个热爱音乐的艺人,他想做的是便是创造出更多的经典作品,其他人的想法,不用去理会。

后来,他不再孤单了,他也遇到了那位真正的朋友。还带着他的朋友见了自己的家人,坦坦荡荡地面对自己的父母,他和父亲的心结也饥解开了。

我们大家都一样,都有过那样的一段时光,为了博得他人的认可,为了融入一个圈子,为了让自己看起来不孤单,我们拼了命的掩藏真实的自己的感受,甚至有些时候我们委屈自己,成全别人。可最后,我们依旧很孤单。曾经的我们都不懂,不孤单的方式不是委屈自己,而是找到自己人生定位,有自己的想要做的事情,如果更幸运一点,遇到一群和你有着同样追去的人。

而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寻找,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归属感,寻找一个专属于自己的人生定位,当你找到它时,你便会明白,有了它,你不会那么孤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