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隆起之前,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是怎样的环境?有化石证据吗?

地理纵横


题主这个问题很有专业性,我来分享一下目前一些研究进展。最新的是2019年2月份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博士谢宇龙等人刚发表的,揭示华南地区在4000多万前已经形成了,这时青藏高原的冈底斯山山脉已经隆起了,喜马拉雅山要稍后,在2500万前开始隆起。

研究表明在中始新世时期,华南古植被含有大量的榆粉属、桤木粉属、栎粉属、枫香粉属,伴生有丰富的喜湿热的热带、亚热带常绿树种。推测当时的盆地或丘陵地带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盆地周边山地上生长着温带落叶阔叶林或针叶林,这样的植被面貌与现今华南基本相似,反映了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另外气候方面也与今天基本类似,年均温为16.5~23.5℃,年平均降水量为1035~1724mm。下图引用自谢宇龙等人的论文。

后来的喜马拉雅山的隆起把部分印度洋的水汽导向华南,使得这一地区更湿润。

那么在这之前呢?在古新世(6600-5900万前)华南分布红色、杂色岩系以及白云岩、石膏等蒸发岩 ,反映干旱气候的沉积特征。在江苏、湖北、江西、湖南和广东等地广泛分布耐干旱的植物 Palibinia ,另外也有喜潮湿的植物 ,如 Cinnamomum naitoanum 等 ,总体反映的是干旱气候环境;广东和海南岛孢粉组合主要以 榆科和麻黄科占优势 ,并含有五角粉、南岭粉、三孔榄粉 ,代表干旱孢粉区系特征 ,反映了本区古新世气候较今日干旱 ,另外 ,大量的温带植物花粉说明本区当时气温较今日要低。


科学视野,不同解读,欢迎评论和关注!



昆仑还东国


青藏高原隆起是一个漫长的地质过程。这个过程距今时间,通常认为约为8000万年左右。迄今为止,它仍然处于上升过程中。

据地质学测量,现在青藏高原中心地区,每年上升0.07米,边缘地区每年上升0.03米。即它的中心地区与边缘地区上升速度之比为1:0.43。当青藏高原处于海平面附近时,它的边缘地区还处于海平面之下。按照这个模型估算,当时的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应该还处于海平面之下。这些地区大量存在的喀斯特地貌及海洋动物化石,可以佐证上述判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