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原螯虾常见疾病及防治

克氏原螯虾常见疾病及防治

虾病的发生是病原体、环境因素和虾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小龙虾作为底栖水生动物,大部分时间栖息于水底层、草丛中和洞穴里,平时在水体中很难遇见,即使遇到也会迅速逃避。因此,当巡田时(特殊天气例外)发现水质突变,小龙虾静伏岸边、攀伏草上、反应迟钝、食量下降、个别死亡等情况,说明小龙虾有发病征兆或已经发病。

小龙虾的病害研究比人工养殖的历史更短,目前对许多问题尚未完全了解,因此,对待虾病应立足于“无病先防、有病早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十六字方针。在这里,我们总结了全国各地发生的病害及相关文献资料中的病害,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对症下药,科学地治疗小龙虾的疾病。小龙虾常见的疾病可分为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与寄生虫疾病等。

一、病毒性疾病

小龙虾病毒性疾病目前报道最多的是白斑综合征。病原为白斑综合征病毒,为有囊膜的杆状病毒。

白斑综合征是小龙虾稻田养殖中常见疾病之一,也称为“五月魔咒”,近年来流行范围广、危害严重,死亡率高。专死大虾,小虾影响不大。

[症状特征l 发病初期精神亢进,摄食量明显增加。3天左右,虾摄食量减少、活动减弱、反应迟钝,部分静卧于池边水草上,体色发暗。解剖可见患病小龙虾腹部脏污,头胸甲及腹节甲壳易剥离,内层有软甲壳,体内有积液,肝、胰腺肿大、颜色变浅,鳃丝发黑,胃肠道空而无食、颜色发绿,有明显肠黏膜出血及水肿,血淋巴不易凝固(图0)。成虾发病死亡率最高,虾苗发病不多见。

克氏原螯虾常见疾病及防治

图0 白斑病综合证

[流行特点] 发病水温为18 - 25℃,4月中旬至5月为流行高峰,死亡率达90%以上。

[预防措施〕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预防主要从提早上市、合理安排养殖密度、保持水体和底质良好养殖环境及提高小龙虾免疫力几方面着手。1)增加水体溶解氧;2)增强小龙虾机体免疫力;3)定期进行水体消毒;4)增投清热解毒、保肝护肝药物;5)用药 24小时后且水源水质好的情况下进行换水;6)用药后小龙虾活力好转时可转塘,以降低养殖密度;7)提早投苗,提早收获;8)地笼捕捞后的小龙虾,不宜放回原田,因为这样易激活白斑综合征病毒。

[治疗方法] 目前此病还无特效药。发病后停食换水,死虾捞出深埋,避免暴发性传染,器具要消毒。确诊患病毒性疾病时不得使用强刺激性药物;饲养活动应以避免小龙虾产生应激为原则。

二、细菌性疾病

从现有养殖过程中发现,每年4 -6月是小龙虾病害的高发时期,在该期间以细菌性条件致病菌引发的病害为此阶段较为突出的多发性常见疾病。该病在致病初期死亡量较小,死亡量随时间的变化而递增,发病后进一步导致的并发症也越来越急,流行越来越快,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给养殖与疾病的防控带来较大困难。比如患病虾会经常出现螯足无力、烂鳃、烂尾、甲壳出现深色斑点、边缘溃烂的症状。

导致小龙虾细菌性疾病的常见致病菌包括:弗氏柠檬酸杆菌、副溶血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等。因为这些致病菌是常年存在于水体中的,只有在水质恶化或者池塘底部淤泥较多的情况下才会大量繁殖,且细菌需达到一定的致病数量才会导致发病。现介绍几种常见的细菌性病害的主要防治技术,供养殖户参考。

1.甲壳溃烂病

[症状特征1 该病是由几丁质分解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初期病虾甲壳局部出现颜色较深的斑点,然后斑点边缘溃烂、出现空洞,随病情恶化病灶逐渐发展成块状,块状中心下的肌肉有溃疡状,边缘呈黑色,久之会死亡(图1)。

克氏原螯虾常见疾病及防治

图1 小龙虾甲壳溃烂病

[流行特点] 在各地都有发生,主要流行期为5 -8月。所有的小龙虾都能感染。

[预防措施] 尽量使虾体不受或是少受外伤,改善水质条件,精心管理、喂养,提供足量的隐蔽物。在养殖环节中操作时,动作要轻缓,尽量减少损伤,在运输和投放虾苗虾种时,不要堆压和损伤虾体。控制小龙虾种苗放养密度,做到合理密养。保持水质清新,氧气充足,饲料新鲜。水体用二氧化氯(或强氯精、漂白精等)消毒,并投喂药饵 10-14天。

[治疗方法] 用每立方水体15 - 20 克的茶粕浸泡液全池泼洒。每亩用5 -6 千克的生石灰全池泼洒,或用每立方水体 2-3 克的漂白粉全池泼洒,也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生石灰与漂白粉不能同时使用。

2.烂鳃病

[症状特征] 该病由于大量弧菌和其他杆菌寄生在病虾的鳃上,通过大量繁殖,使鳃部丰富的毛细血管内血液无法流通,导致含氧量降低,阻止虾的呼吸功能,使病虾生长缓慢;鳃丝因长时间缺氧,会导致鳃丝发黑、霉烂,鳃组织萎缩坏死,因缺氧而死亡。患有该病的虾通常会浮出水面或依附水草露出水外,在感染严重的情况下,可在虾的游泳足和甲壳的上方发现有丝状菌的生长,感染后病虾会出现行动缓慢、异常、迟钝和摄食下降的状态。

[流行特点] 从幼虾到成虾均可被感染,这种病一般在15℃以上的温度下发生,水温在15- 30℃的范围内开始盛行,而且温度越高越容易传播。引起该病是致病菌直接与虾体接触从而导致直接感染,如鳃部受到外力导致机械性损伤后,致病菌更容易感染虾体。

[预防措施] 放苗前,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遵循饲料投喂“四定”原则即定时、定量、定位、定质,经常清除稻田内的残饵、污物,及时加注新水,保证优质水体环境,维持养殖环境卫生与安全,使水体中的溶解氧常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避免水质被污染,

[治疗方法] 用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等)1.5 克/米3在养殖范围内全池泼洒,因含氯消毒剂对细菌中的细菌原浆蛋白能够相互作用,产生氧化反应和氯化反应,而呈现消毒杀菌作用,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要强调的是生石灰与漂白粉不能同时使用。当水体消毒后,可用大蒜素等拌饲料投喂,每天2次,连用5 -7天即可。

3.烂尾病

[症状特征] 由大量细菌性病原感染或嗜几丁质分解细菌引发细菌感染所致,虾体因外界因素(如在捕捞放养、运输等人工操作或机械损伤)使大量致病菌寄生在尾端,病虾反应迟钝,在岸边无力上草。感染初期部分尾扇红肿,有小疮口,内含液体,随病情恶化,长时间易造成尾部缺损发黑,且从边缘腐蚀糜烂向中间发展,严重感染时整个尾部都会被吞噬,有时还表现出断须、断足等现象。

[流行特点] 该病为虾类常见疾病的一种,当虾受到机械性损伤时会增加感染率,流行水温在12℃以上,随水温的升高感染率增加,具有传染速度快、传播广的特点。当出现该类病症时要隔离养殖病虾,及时消毒,控制水温,使疾病扩散保持在一个可控范围内,避免更大的损失。

[预防措施1 平时注意保持养殖水质良好,定期消毒,定期换水,出现该病应全田彻底消毒。运输、转移养殖、搬运过程中注意避免让虾受损,选择晴天起笼,控制放养密度。

[治疗方法] 发病时可用15 - 20 克/米3茶粕浸泡液全池泼洒,也可以用挂袋挂篓法在养殖稻田四周放置茶粕渣,自动浸泡。用漂白粉或者含氯消毒剂泼洒,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当病情治愈后,使用生石灰和光合细菌等微生态制剂交叉轮换全池泼洒,半个月使用1次,这样可有效地调节水体pH,达到改善水体、降低池中氨氮含量和其他化学成分的作用。

三、真菌性疾病

主要包括黑鳃病和水霉病。

1.黑鳃病

[症状特征] 鳃部由肉色变为褐色或深褐色,直至变黑,鳃组织萎缩坏死。患病的幼虾活动无力,多数在池底缓慢爬行、停食。患病的成虾常浮出水面或依附水草露出水外,不进洞穴,行动缓慢,最后因呼吸困难而死。

[流行特点] 在持续阴雨或强暴雨后,由于水浅易混浊,水体污染、光照不足很容易造成霉菌感染。

[预防措施] 经常换水,及时清除残饵和腐败物;用生石灰或二氧化氯定期消毒水体。

[治疗方法] 用漂白粉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 -3次;或用聚维酮碘泼洒消毒。

2.水霉病

[症状特征] 初期症状不明显,当症状明显时,菌丝已侵入表皮肌肉,水中呈灰白色,似棉絮状。伤口处的肌肉组织长满长短不等的菌丝,该处组织细胞逐渐坏死。病虾消瘦乏力,活动焦躁,摄食降低,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流行特点] 多发于18 - 21℃。

[预防措施] 当水温上升至15℃以上时,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对放养的稻田要彻底消毒;在捕捞、搬运中,要仔细小心,避免虾体损伤、黏附淤泥;切忌雨雪天进行,避免冻伤;越冬或放养的水体必须经过清整消毒,杀死敌害、寄生虫和病原体,以减少水霉菌入侵的机会。

[治疗方法] 用食盐、小苏打配成合剂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天,若效果不明显,换水后再用药1-2天。用二氧化氯全池泼洒1-2次,两次用药应间隔36小时。

四、寄生虫疾病

主要是原虫病、纤毛虫病。纤毛虫病是小龙虾稻田养殖中的常见疾病之一,危害性大,全国各地均有发生该病的报道。

[症状特征] 患纤毛虫病的小龙虾虾体表、附肢、鳃等部位有许多棕色或黄绿色绒毛,对外界刺激无敏感反应,活动无力,虾体消瘦,头胸甲发黑,虾体表多黏液,全身都沾满了泥脏物,并拖着条状物,俗称“拖泥病”(图2)。

克氏原螯虾常见疾病及防治

(图2

[流行特点] 成虾、幼虾和受精卵都易感染,在有机质多的水中极易发生。全国各地均能发生该病。

[预防措施] 用药物彻底消毒,保持水质清洁;在生产季节,每周换新水 1次,保持池水清新;虾种放养时,可先用食盐水浸洗虾种3 -5分钟。对上市的小龙虾可用地下水冲洗虾体表 2天,纤毛虫失去营养供给会自行脱落。

[治疗方法3 采用0.5 -1 克/升的新洁尔灭与5-1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合剂浸洗病虾;用0.7毫克/升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将患病的小龙虾在醋酸溶液中浸泡,大部分固着类纤毛虫 即被杀死。

五、其他类型疾病

1. 软壳病

[症状特征] 该病是由于光照不足、pH长期偏低,池底淤泥过厚、虾苗密度过大、长期投喂单一饲料,蛻壳后钙、磷转化困难,致使虾体不能利用钙、磷所致。病虾虾壳变软且薄,体色不红或灰暗,活动力差,觅食不觅食不旺盛,生长速度变缓,身体各部位协调能力差。

[流行特点] 幼虾易感染。

[预防措施] 冬季清淤、暴晒;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放苗后每20天用20毫克/升生石灰化水泼洒;控制放养密度;投饲多样化,适当增加含钙饲料。

[治疗方法] 当水质不良时,应先大量换水,改善水质。发生该病,每月用25毫克/升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用鱼骨粉拌新鲜豆渣或其他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7 -10天;每隔半个月全池泼洒枯草杆菌0. 25 克/米3;饲料内添加3% -5%的蜕壳素,连续投喂5-7天。

2.蜕壳不遂

[症状特征] 病虾在其头胸部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痕,全身发黑。

[流行特点] 常因生长的水体缺乏某种元素所致,天气剧变也易导致蛻壳不遂。各种规格虾均可发生,尤其是幼虾。

[预防措施] 每15 - 20天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每月用过磷酸钙化水全池泼洒。

[治疗方法] 饲料中拌人1%0- 2%0蜕壳素;饲料中拌入骨粉、蛋壳粉等增加钙质。

3.泛池

[症状特征] 小龙虾在缺氧时,烦躁不安,有时成群爬到岸边草丛中不动,还有的爬上岸,如离开水体时间长了则会导致死亡。

[流行特点3 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原因是水体缺氧。

[预防措施] 冬闲期间,要及时清除过多淤泥,冻晒池底;使用已经发酵的有机肥,控制水质过浓;控制虾种放养密度;常加新水,保持水体清爽。

[治疗方法] 如发现虾不安,应加注新水,但不能直接冲入,最好是喷洒落入水面;若水质混浊,每亩用明矾2-3 千克化水全池泼洒;也可采用其他增氧措施。

养殖小龙虾过程中发生病害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只要坚持防重于治、无病先预防、有病早治疗的健康养殖思路,定期消毒,改善水质,及时清除死虾,控制细菌、病毒等繁衍数量,就能科学有效地预防疾病。在生产过程中,消毒药物尽量轮换使用,避免产生耐药性,从而能达到有效预防病害的作用。淡水小龙虾疾病种类和病原较多,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系列疾病和难题,在现场选择患病虾采样诊断时,除固着类纤毛虫(如聚缩虫、单缩虫等)可直接通过肉眼观察确诊外,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如白斑病毒病、细菌真菌引发的病害都不容易确诊,必须通过实验室进行分析诊断,但通过流行规律可以进行疾病初判,所以平时要严抓病害的防治工作,提早预防,注意消毒,加强饲养人员的培训和日常管理工作,树立高度的防控意识,从而实现小龙虾养殖业的更好更快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