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十大著名化学家,你知道他们的贡献吗?

中国现代十大著名化学家,你知道他们的贡献吗?

徐光宪

徐光宪 中国科学院

研究领域:稀土量子化学和稀土化合物结构规律性的研究

徐光宪(1920.11.7-2015.4.28),浙江绍兴上虞人,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稀土界的袁隆平"。

1944年,徐光宪毕业于交通大学化学系;1951年3月,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57年9月,任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副主任兼核燃料化学教研室主任;1980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6年2月,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学部主任;1991年,被选为亚洲化学联合会主席。

徐光宪长期从事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的教学和研究,涉及量子化学、化学键理论、配位化学、萃取化学、核燃料化学和稀土科学等领域,基于对稀土化学键、配位化学和物质结构等基本规律的深刻认识,发现了稀土溶剂萃取体系具有"恒定混合萃取比"基本规律,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具有普适性的串级萃取理论。

中国现代十大著名化学家,你知道他们的贡献吗?

帅志刚

帅志刚 北京大学化学系

研究领域:理论化学、有机功能材料理论计算与模拟

周其凤 中国科学院

研究领域:高分子合成、液晶高分子、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质等。

黄春辉 中国科学院

研究领域:稀土分离化学、配位化学和分子基功能膜材料

赵玉芬 国际科学院

研究领域:生命有机磷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生命起源

郑兰荪 厦门大学纳米科技中心

研究领域:主要从事原子团簇科学研究。运用激光溅射、交叉离子-分子束、离子选择囚禁等技术,设计了独特的激光溅射团簇离子源,研制了多台激光产生原子团簇合成装置,发现了一系列新型团簇,研究了它们的特性和规律。

游效曾 中国科学院

研究领域:新型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分子基光电功能材料。配合物的成键和波谱理论研究。

黎乐民 北京大学化学系

研究领域:密度泛函理论及相关计算方法,大体系的理论计算方法,含重元素化合物的理论研究:相对论效应的化学效果,镧系化合物的电子

结构与稳定。

曹楚南 浙江大学

1930年8月出生于江苏常熟,腐蚀科学与电化学专家,中国腐蚀电化学领域的开拓者与领导者

赵东元 复旦大学

研究领域:从事介孔材料合成、结构和机理的物理化学及其催化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