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國民黨將領中的張靈甫?

筆下發白



張靈甫在抗戰時期成名,但在講究資歷的國軍中資歷很一般。如果不是殺妻案陰差陽錯離開胡宗南,他也很難在抗戰時期成名,併成為國軍五大主力的整編師師長。

他成名後,在解放戰爭時期,王耀武升任濟南綏靖公署主任,七十四軍被改編為整編七十四師,王耀武推薦了張靈甫繼任七十四師師長,沒想到是他一手葬送了王耀武的這個老本錢部隊。

當時的整編七十四師已經是國軍五大主力,裝備優良,兵員素質相對比較高,是國軍主力中的主力,號稱御林軍。所以整編七十四師師長是有不少人垂涎的位置,最後是張靈甫勝出。


在蘇中七戰七捷時,整編七十四師就進攻特別積極,但也遭受過華中野戰軍的重大打擊。其實在蘇中的幾次交手中,整編七十四師和張靈甫的優缺點就已經暴露出來了,這就是進攻勇猛有餘,防守能力不足。

這樣的部隊適合在進攻中打先鋒,當成攻堅尖刀來使用,但要求是必須有人幫助他保護好側翼,當它孤立作戰的時候,就缺乏足夠的靈活性和機動性,容易被包圍。

張靈甫的性格也是這樣,自恃受到重用,就恃寵而驕了,為人驕狂,誰也不放在眼裡,上級和同級別的友軍都得罪完了。換句話說,不僅解放軍巴不得消滅他,同僚中巴不得他早點被消滅的也大有人在。


這也是他最後被華野圍殲時李天霞救援比較消極的主要原因。其實這也是粟裕決心打整編七十四師時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覺得張靈甫和其他同僚矛盾比較深,目中無人,所以有可能被包圍之後國軍不會全力救援。

張靈甫自己的指揮能力問題也很大,警惕性不夠強,都快被華野包圍了,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處境非常危險了,反而放棄了重武器,也沒有想好後勤物資怎麼解決,就決定退守連水源都無法保證的孟良崮,自投死地。

這說明他在事先沒有準備,對孟良崮也缺乏瞭解,就直接把部隊帶上去,兵法上說,這就算是浪戰了。這是非常愚蠢的。尤其是放棄重武器,這是國軍當時僅有的優勢,這都放棄了,寫仗劉沒法打了。


反觀胡璉,豫東戰役的時候原定目標是第五軍,同樣是國軍五大主力,但解放軍剛開始展開,胡璉就發現情況不對,這是衝著他來的,所以他馬上轉移,沒有給華野留出足夠的時間,這種戰場上的靈敏是張靈甫的短板。

再看黃百韜。同樣是豫東戰役,華野打胡璉第五軍不成,黃百韜前來救援,卻被華野反包圍,差一口氣就被圍殲,但黃百韜就地堅守,發揮自己重武器優勢,所以等來了國軍的救援。而張靈甫被包圍後,被殲滅速度之快出乎所有人意料。


蕭武




中國的巴頓將軍

2005年,抗戰勝利60週年之際,張靈甫的長子張居禮終於光榮地替父親領到 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國務院頒發的一枚抗日紀念章,張靈甫將軍的抗日功績得以正名。

張靈甫自幼酷愛書法,博覽群書,屬於學霸類型的,中學時代書法受過國民黨元老於右任的肯定,大學考上北京大學歷史系,上了一年後因為家庭困難學費拖欠 。

張靈甫從北大輟學後,趕上北伐戰爭革命烈火時期,為了實現報國理想他報考了黃埔四期投筆從戎,畢業之後分配到一線作戰部隊,立有軍工。

張靈甫31歲的時候已經晉升為團長,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時候,他犯了殺人罪,被殺的是他的妻子張蘭,被判入獄服刑。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日軍佔據東北,策動華北五省自治,劍指上海。國民政府對於前線中層軍官需求旺盛,於是出臺政策只要沒有政治問題其他犯罪前科都可以戴罪立功,張靈甫出獄後被安排74軍服役。


真正讓張靈甫名揚四海的是1938年10月的德安大捷。這場大捷是國民黨繼臺兒莊勝利後的又一次大勝,而張靈甫在這場戰役中立下了頭功。當時,日軍106師團佔領了軍事高地張古山,要殲滅日軍,就必須先拿下張古山。在討論作戰方案的時候,眾將都認為張古山山勢陡峭,工事堅固,易守難攻,拿下絕非易事,只有張靈甫提出了一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辦法,解決了張古山戰鬥。張靈甫的辦法是一面以大軍在正面佯攻,一面派突擊隊突襲人跡罕至的張古山背面,以奇兵制勝。

當然,這個突擊隊長的任務自然就落到張靈甫頭上,他帶著一批精兵強將穿過艱險的深山峽谷,攀上了張古山。

日軍根本沒料到,中國軍隊會在這黑燈瞎火的晚上爬上鳥獸絕跡的張古山,所以,當張靈甫的突擊隊逼近的時候,許多人還在睡夢之中說著夢話。匆忙迎戰的日軍,與張靈甫鏖戰五日五夜,最終難逃被殲滅的命運,而張靈甫身中7塊彈片不下火線,最終順利拿下張古山。

張靈甫這一戰之後可出了大名,成了全國皆知的抗日英雄,這還要感謝著名劇作家田漢的藝術再現。在德安大捷後不久,田漢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的委派,來採訪張靈甫,光采訪報道還不夠,田漢還以張古山之戰為藍本,編寫了話劇《德安大捷》,由田漢的演劇隊排演並向長沙市民和74軍的官兵作了公演。在戲劇家的生花妙筆下,張靈甫以真名真姓在劇中出現,成了劇中歌頌的抗日英雄,從此名震天下。


74軍將士奮勇抗倭的事蹟深深感染了田漢,這位《義勇軍進行曲》的作者,除編寫話劇外,還主動揮筆作詞,和作曲家任光一道為74軍創作了一首慷慨激昂的軍歌:我們是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鋒。……跟著先烈的血跡,瞄準敵人的心胸,我們愈戰愈能,愈殺愈能。

德安打劫之後,張靈甫得到蔣介石重視,隨後的淞滬會戰,長沙會戰,南昌會戰後一系列抗日戰爭,張靈甫越戰越勇,晉升為74軍軍長。蔣介石在抗日戰爭中,每逢有苦戰惡戰猶豫不定的時候,張靈甫就成為突擊隊長的首選。

抗戰勝利後,74軍改編為74師,張靈甫擔任國軍戰鬥序列中為數不多中將師長,蔣介石也不惜血本利用美國軍援,打造全副美式裝備和訓練的整編74師。


唐俊龍55398571


這國民黨蔣介石的得力干將張靈甫,原來是不為人知,只不過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卒而已,這是在粟裕將軍發起的孟良崮戰役中,把這個國民黨的軍官打死,就此粟裕將軍,名聲大振,捎帶著這個張靈普的名字,作為反派人物,也就隨著傳到了社會上,就像被武松打死的西門慶,隨著武松的知名度的提升,他的知名度也跟著抬高一樣。



可是在今天這個網絡裡,不知什麼原因,竟然把這個蔣介石的無名小卒抬了出來,大吹特吹,大捧特捧,並又把他吹成了戰神,其實在抗戰中強勢於他的軍官遍地都是,他打的那一仗,只不過是盡了一個軍人的職責而已。

隨著張靈浦的出名,卻被網絡裡的一些人特意包裝成什麼戰神,然而這個戰神的畫皮可以不攻自破。


咱們別的不用說,就說他的死亡之地孟良崮之戰,作為任何一個頭腦冷靜的帶兵人,最忌諱的就是被敵人四面合圍,然而在孟良崮上,已經有人提醒他將要陷入解放軍的重圍,他就倚仗著將精良的裝備,與解放軍決戰,當他陷入重圍的時候,還有人提醒他立即突圍,但他想用一箇中心開花的戰術,與幾十萬解放軍決戰,結果這個魯夫式的將軍,非但沒實現中心開花的戰術,又沒能逃出重圍,在絕望中,只好飲彈自盡,因為他活著,沒法向他的主子交代。


可是如今為什麼又有人把他抬出來大吹特吹呢?

說穿了,他就是一個堅定的反共分子,併成了蔣介石集團反共的犧牲品,因而被當今的一些敵對勢力,盤踞在海外的反華勢力,特意的推出來粉飾一番,並把他打扮成抗日名將,甚至用他貶低在抗戰中八路軍和新四軍的作用,用於搞亂歷史,搞亂人們的思想。


趙志軍001


張靈甫1903年8月20日出生在今西安市長安區東大鎮的東大村農民家庭。他自幼聰明好學,父親節衣縮食供其讀完小學、中學,中學畢業時張靈甫獲得頭名狀元,名列畢業班的榜首。1921年又從省第一師範學校畢業後,老師、同學都勸其報考北京大學,終因經濟拮据而放棄,最後回鄉教書。
學習期間,張靈甫練就了一手好書法,遠近聞名。
在於佑任先生的推薦下,張靈甫考入了黃埔軍校第四期,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畢業後在胡宗南手下從排長幹起,一路晉升至團長。因家庭瑣事及旁人對其第二任妻子吳海蘭說三道四,一怒之下,張靈甫槍殺了吳海蘭,後被軍事法庭判刑入獄。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入獄一年的張靈甫被特赦。旋即,張靈甫投奔王耀武任國民革命軍74軍51師153旅305團團長,從此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軍人生涯。
在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中,張靈甫率軍與日寇浴血奮戰,身先士卒,打得敵人丟盔棄甲,忠實地完成了作戰任務。153旅功勳卓著,被稱為勁旅,旅內猶以305團為優。
1938年武漢會戰,74軍進入萬家嶺地區,張靈甫抬著棺材上戰場,以示戰死沙場之決心。經多日撕殺,雙方傷亡慘重,但日軍佔據著張古山,據高死守。張古山是萬家嶺一帶最為險峻的高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其控制著主要路段,能否攻佔此山,是此役勝敗的關健。張靈甫建議從山後懸崖峭壁攀爬而上進行偷襲。提議被採納後,張靈甫率軍夜間從後山爬上,一舉將守敵殲滅,敵陣角大亂,全線崩潰,佔領了此山,為萬家嶺大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役後,張靈甫分別榮獲四等雲麾勳章和三等寶鼎勳章,並晉升為153旅少將旅長。
1939年3月,張靈甫率軍參加南昌會戰,在高安役戰鬥中,其左腿連中三彈,傷勢嚴重,因流血過多差點喪命。後被送往香港經外國專家治療,保住腿也保住了命。但因傷未全愈,張靈甫就返回部隊參戰,最終落得腿有殘疾,成終身遺憾。
1940年,張靈甫長任74軍58師師長,先後參加了浙贛會戰、上高會戰、下陡坡戰役、衡陽戰役、和雪峰山戰役。58師在張靈甫的率領下,拋頭顱灑熱血,可歌可泣、氣壯山河的事蹟自當彪煩史冊。其間,張靈甫又分獲雲麾勳章、寶鼎勳章各一枚及美國金質自由獎章一枚,並於1944年升任為74軍副軍長。
可以說,在中國全面抗戰的八年裡,重大會戰和戰役張靈甫幾乎都參加了,每戰都進行著殊死拚殺,五次負傷,為中國抗日戰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不愧為是抗日名將、民族英雄。
1946年6月,張靈甫任整編後的74師中將師長。整編74師全部為美式機械化裝備,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此時的張靈甫達到了個人軍事生涯的頂峰,成為眾多國軍將星中一顆耀眼的明星。
解放戰爭中,張靈甫率領74師進攻山東解放區,與人民為敵,最終在孟良崮被殲滅,兵敗身死。
張靈甫作戰勇敢、身先士卒、治軍嚴謹,不愧是軍人的典範。其在抗戰期間立下的汗馬功勞人民不會忘記。張靈甫作為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與解放軍作戰無可厚非。但其沒有認清形勢,擺脫蔣氏集團,卻為蔣介石賣命,最終死在內戰的戰場上,令人唏噓。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當年,國民黨五大王牌主力之首的整編74師(軍)3萬3千餘人,在山東孟良崮被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全殲時,毛澤東興奮地說有兩個人沒想到,一個是蔣介石,一個是他毛澤東。

可見名聲在外的整編74師戰鬥力之強悍,以及全殲74師對蔣介石的沉重打擊,對解放軍士氣的極大鼓舞。

黃埔4期畢業後,張靈甫被編入國軍第21師任步兵排見習官,北伐結束後,其已調入國軍第1師,升遷至上校團長。

在第74軍第51師第153旅第305團上校團長任上,張靈甫參加了著名的“八一三”淞滬會戰。

南京保衛戰中,張靈甫率305團死守華嚴村,與日軍第18師團血戰一晝夜,受傷過重渡江養傷,被提升為153旅副旅長兼305團團長。

徐州會戰中,第74軍51 師在三義集圍攻土肥原師團,張靈甫率305團與紀鴻儒的302團進攻日軍陣地,因作戰有功擢升為51師153旅少將旅長。

萬家嶺戰役,敢死隊長張靈甫親率一支突擊隊從日軍106師團疏於防範的後山絕壁上進攻,飛奪張古山,後晉升74軍58師副師長。

以58師代理師長的身份,指揮部隊參加上高會戰,與57師一起與日軍血戰11日,此役58師被譽為抗日鐵軍。

此後,張靈甫率58師參與了第二次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並以74軍副軍長兼58師師長參加第四次長沙會戰、衡陽之戰、湘西雪峰山戰役。

抗戰勝利後,74軍奉命衛戍南京,張靈甫升任74軍中將軍長兼南京衛戍司令,被稱為御林軍統領。

國民黨整軍會議後,第74軍改編為整編74師(軍),轄整編51旅、57旅、58旅共3萬餘人,清一色的美械裝備,時稱國民黨部隊五大主力之首,軍長張靈甫改任師長。

國共第二次內戰,在淮陰、淮安兩淮戰役中,華野9縱以及第5旅、第13旅,均遭74師重創,兩淮和華中解放區基本喪失,華野主力只得北撤山東,華東局勢日趨嚴重。

二戰漣水,華野以第1、6師、第9、10、11縱隊共23個團的兵力,另以第5旅守漣水城,但未擋住74師的瘋狂進攻,華野6師損失慘重,減員大半,74師佔領漣水。

在進攻山東時,74師突出冒進,被華野數倍的兵力包圍在孟良崮,張靈甫企圖以中心開花的戰術,吸引住華野主力,增援的國軍再在外圍包圍華野,以達到全殲華野之目的,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最終張靈甫命喪孟良崮。

綜觀張靈甫短暫的一生,是個桀驁不馴的軍物,每每身先士卒,打仗玩命,身上多處負傷,成了“瘸腿將軍”,打了許多與日軍的硬仗和惡仗,其所在的74軍是支英雄的抗日隊伍,這個功績不能抹殺。

據說,2005年,抗戰勝利60週年之際,張靈甫的長子張居禮替父親領到了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國務院頒發的一枚抗日紀念章,是對張靈甫抗戰的肯定。

張靈甫本人是個典型的軍人,在淮陰戰役中,第74師表現出了頑強的戰鬥力,其強大的火力和靈活的戰術,給解放軍參戰部隊留下了難忘的印象,許多參戰的官兵都說,整編74師比抗戰中的日本軍隊還難打,可見74師的作戰力。

第74師官兵清一色的美式服裝和墨綠色鋼盔,炮多、機槍多、衝鋒槍和卡賓槍多,火力之猛是其他國民黨軍無法相比的,部隊訓練有素,戰術動作純熟,善於利用地形地物,士兵體力強,衝鋒格外兇猛,且驕橫異常,自稱“天下第一師”。

張靈甫打仗確實有一套,一戰漣水,張靈甫不但未能攻佔,還付出了7000餘人傷亡的慘重代價,但華野6縱司令員王必成也領教了第74師的厲害,他在回憶錄裡感嘆道:“兵敗而不山倒,兩虎未擒一狼,姓張的有一套。”

本文本由“國平軍史”發佈,2018年3月26日於杭州,請關注本文作者,每天都有軍史類文章推送。


國平軍史


用一個字就能評價張靈甫——渣!

1,人品渣。

張靈甫槍殺老婆吳海蘭,鬧得全國沸沸揚揚,于鳳至宋美齡干涉,才接受審判。成為眾矢之的,張自忠選擇自求一死,戰死沙場,張靈甫卻選擇了投機鑽營升官發財,人品高劣一目瞭然。

張靈甫在常德會戰等戰役中作壁上觀,坐視友軍被消滅,餘程萬,李天霞都被他坑過,不想和他共事。

2,軍事渣。

張靈甫一手毀掉了國民黨第一強軍——整編74師。孟良崮戰役,說白了是張靈甫孤軍冒進陷入重圍最終驕兵必敗的結果。張靈甫帶兵頂多帶1000人一個團,成為李雲龍那樣敢打敢拼的猛張飛,讓他帶3萬人的整編師,這三萬人性命堪憂。

張靈甫戰功十分稀鬆,張靈甫兩次得到寶鼎勳章。這是三等功,第一等是國光勳章,蔣介石、傅作義、周至柔、俞大維、何應欽等五人獲得。第二等是青天白日勳章,191人獲得。讓青天白日勳章都拿不到的張靈甫指揮整編74師,蔣介石腦子在哪裡?

3,政治渣。

張靈甫在山東,挖掘新四軍副軍長羅炳輝墳墓,激起山東人民的公憤。

張靈甫在山東解放區,燒殺搶掠和日本鬼子一般無二,很多村婦被他和他的部下強姦。為什麼粟裕和許世友必須滅了張靈甫,因為他是山東最大的禍害。

為什麼網上一股吹捧張靈甫的風氣?

1,張靈甫是國民黨刻意包裝的“抗日英雄”。

張靈甫最出彩的表現是萬家嶺戰役,他死守張古山,得到猛張飛稱號。王耀武把他樹成典型進行宣傳,至於田漢為他編話劇《德安大捷》,那是後來的捏造。

2,張靈甫的解放戰爭中戰死的最高國民當將領。

國民黨軍隊在解放戰爭中,少的三千五千都投降,三萬五萬也很多,20萬以上投降也有。只有張靈甫,戰死沙場,對此蔣介石必須大力宣傳了!

3,現在蔣介石和張靈甫的粉絲太多了。

對於抗日的功績,一棍子打死所有的國民黨軍隊不可取,可是毫無疑問八路軍和新四軍殲滅敵人在100多支軍的首位和次位,五大主力,只能排在第三和第七。因為抗日戰爭最前線明顯是敵後根據地啊,這是c位好不好。

張靈甫有抗日功績我承認,可是對他過度拔高,不可取!


歷史知事


“衝上孟良崮,活捉張靈甫”,這位黨國將軍給人的印象最初就出自這句戰鬥口號,他也是第一位在銀幕上沒有被臉譜化的黨國將軍。

隨著時間流逝,人們對歷史本來面目的好奇和追根溯源,張靈甫的許多事蹟重新被提及,作為整編74師師長是其事業頂峰,而孟良崮的“滑鐵盧”之敗又是其人生落幕,也是後人談及的焦點。

想當年張靈甫也是“引刀成一塊,不負少年頭”的熱血青年,1925年離開北大,投筆從戎,從此縱馬疆場,戎馬一生。



隨著對抗戰歷史越來越越客觀的審視,國軍正面戰場的浴血奮戰同樣可歌可泣。抗戰中張靈甫苦戰淞滬,血染南京,奇襲張古山,鏖戰上高,張靈甫無不身先士卒,衝鋒陷陣,並中彈負傷而至終生跛腳,他的抗戰功績自有公論。

孟良崮戰役華東野戰軍指戰員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氣魄和膽略足以彪炳史冊,對手的拖沓扯皮,視軍令如兒戲也有目共睹。但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你不得不看到張靈甫在國軍中的獨樹一幟和捨我其誰的氣概。

戰爭不是僅僅個人之間的對抗,其勝負是雙方軍事集團各方面博弈的結果,但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張在這一方面是否有所領悟呢。

作為黃埔四期生,張靈甫是一個眼裡不留沙子的純粹軍人,抗戰勝利後張靈甫74師“御林軍”守備南京,對於寧滬這片日偽長期經營的肥沃之地,哪個軍政接受大員趁此機會不是“金玉滿堂”和“五子登科”。

而張靈甫明顯沒有這些“經濟頭腦”,王耀武在倒騰房產,李天霞財色兩收,張在南京的第一個住處還是租來的,他在那幫國軍將領中是那麼不合時宜,屬於清流極少數,不合群。



國人的“厚黑”理論在張身上是個極好的反面教材,李天霞黃埔三期比張還早一期,在張靈甫投奔王耀武時,李已經是跟隨王出生入死的副官,又一度是張靈甫的長官。

可是兩人在競爭74師師長的寶座時,李天霞上下運動打點使出渾身解術,而俞濟時和王耀武確向委員長力薦張靈甫,張經濟上潔身自好,軍事上又突出,蔣校長是最喜歡這類高徒的,張李的74師寶座之爭其結果不言自明。


有“霞公”之稱的李天霞的敗北引出的不僅僅是他一人的懷恨憤怒,論資歷,軍事才幹,論戰功,“霞公”可自認為不在張之下,張靈甫雖有當仁不讓的天聽眷顧,但已經沒按常理出牌,破壞了“論資排輩”的官場潛規則,動的是這張官網上每個節點既得利益者的奶酪。

業務能力突出,受領導特別青睞,獨樹一幟,潔身自好,和花天酒地無關,同搓牌賭博無緣,與同僚沒有禮上饋贈,就像群馬奔騰,不曾看到四周駑馬在消極怠工,自己獨領一騎,絲毫不讓,絕塵而去。


孟良崮之戰駑馬們的表現足以說明問題,李天霞先腳底抹油,向東機動,暴露張的右翼,後在嚴令督促下才舉重若輕象徵性支援,黃百韜也不冷不熱磨蹭躊躇,9師王凌雲等將官看大佬們都那樣,小弟我何必冒尖。

四五十萬的友軍愣是衝不破對手的包圍圈,張靈甫在孟良崮上徒喚奈何,只能向校長髮發牢騷,聽憑勇者一路向前,膽怯的隨便他裹足不前,犧牲的也就犧牲了,投機取巧的自以為是。

唉,這就是官場邏輯,沒有在“官系網”上按規則走路出牌,就得小心從網眼裡掉下去,丟官是小,丟命就大了。

張靈甫是絕對盡忠他校長的,可縣官不如現管,因為校長的吏治一塌糊塗,張這匹千里馬和駑馬們攪和在一起,校長這個弼馬溫也時常江郎才盡,束手無策。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張靈甫,一個響噹噹的名字,年紀大一點的朋友大多是因為《紅日》這部被批判過的老電影知道整編第74師,同時也知道了該師師長張靈甫。話說,在那個年代,這部老電影為啥遭到批判呢?原因之一是表現孟良崮之戰時,拍攝守方國民黨軍用的仰拍,顯得高大;拍攝攻方我軍用的俯拍,顯得不那麼高大。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充滿爭議的帥哥+悍將。

張靈甫是陝西人,作為一名軍人,其文化水平相當高——曾考入北大歷史系。可惜,後來因為經濟原因,他不得不輟學。於是,中國少了一個優秀的歷史學家,多了一個著名的職業軍人。

北大輟學後的那段時光,可能是小張最迷茫的時期。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時候,恩師兼長輩、國民黨元老於右任先生給他指了一條路——去廣州報考黃埔軍校。小張欣然從命,南下廣州,考入黃埔第4期。於是,黃埔4期的名將錄裡,除了林彪和胡璉等牛人以外,還多了一個張靈甫。

之後,張靈甫的仕途很順利。憑著勇猛的作風,很好的文化底蘊,足智多謀的腦子,他跟著大師兄(黃埔1期)胡宗南,一路飛黃騰達。沒用幾年,小張就混到團長。

正在他春風得意的時候,一件天大的事發生了。

什麼事兒?

張靈甫回家探親期間,把老婆宰了。對這一事件,到今天都沒有一個準確說法。有的說是他老婆偷人,有的說是口角引發老婆侮辱他,也有的說他老婆是某方間諜,偷看他的文件……總之,他殺妻了。本來,老大哥胡宗南和老校長蔣介石都想放他一馬,畢竟人才難得。可沒想到,女方家人直接告到第一夫人宋美齡那裡。當時,宋三小姐正在搞婦女解放運動,聽到這事,大怒。夫人一發火,後果很嚴重,於是南京命令胡宗南立刻把張靈甫押解南京受審。

胡宗南當然不願意看到小老弟出事,於是不派一兵一卒押解,讓張靈甫自己去南京。啥意思?實際上等於放張靈甫逃跑。不料,實心實意的張靈甫在無人押解的情況下,居然老老實實去南京。路上沒錢了,他就用學自於右任學生那裡的一手好字,寫字賣錢,一路走到南京。最後,他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

抗戰爆發,急需戰將,張靈甫於是被放出來,戴罪立功。面對日本侵略軍,他玩命了。萬家嶺戰役中的張古峰戰鬥,張靈甫身先士卒,帶領敢死隊衝上日軍陣地,全殲日本守軍,自己的腿也因此負傷。從此,他多了一個綽號——張瘸子。抗戰期間,無論是長沙會戰、鄂西會戰、上高會戰等,張靈甫都是戰功赫赫。抗戰結束時,他已經是王牌部隊第74軍的師長。不久,國民黨整軍大會召開。第74軍改編為整編74師,張靈甫再進一步,成為該師師長,正式執掌這支精銳部隊。

張靈甫沒讓提拔他的人失望。在之後的兩淮攻擊戰中,他先後拿下淮陰和淮安。接著在二次漣水攻防戰中,擊敗華野主力六縱,拿下漣水。華野副司令員粟裕多次指出,張靈甫和其第74師是華野當前面對的最強之敵,一定要想辦法先打掉他們。

終於,孟良崮戰役爆發,張靈甫被華野包圍在孟良崮。華野為消滅張靈甫下了大血本,以5個主力縱隊包圍他,以4個縱隊阻擊國民黨援軍。張靈甫毫不示弱,擺開架勢,和華野主力面對面交鋒。他的計劃是:以自己所部第74師為核心,吸引住華野,然後外圍的國民黨軍可以集中優勢兵力包圍上來,一舉消滅華野,解決山東問題。問題是,張靈甫的友軍遠沒有他積極,對增援推三阻四,草草應付。最後,苦苦奮戰了幾天的張靈甫終於彈盡糧絕,無力迴天。在一片“攻上孟良崮,活捉張靈甫”的喊聲中戰死沙場,結束了他豐富多彩、譭譽參半的一生。

該如何客觀評價張靈甫?

“內戰無英雄”,他在內戰中無論是打勝還是打敗,都沒什麼可值得多說的。但是,他在外戰中,在抗日戰場上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1.鍾子麟:《蔣介石的王牌悍將張靈甫》

2.霍安治:《軍事指揮官張靈甫》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其實在早些年的時候,張靈甫的形象並不是多好。往往與《紅日》等紅色經典聯繫在一起,算得上是一個狡詐、潑辣的反派角色。但是在最近幾年,他似乎是來了一個大反轉。


張靈甫的原名張鍾麟,而靈甫是他的字,在後來才變成他的名。之所以會改名字,是因為他在1935年,殺了自己的老婆吳海蘭。有關於他為什麼會有這種舉動,歷來都是一個謎團。但是隻要是殺妻這種事情,不外乎綠帽子說法。然而最近幾年似乎有了新的解讀,說是因為自己老婆“通共”結果被大義滅親。

但是在張靈甫殺妻案發之後,蔣介石曾經可謂是暴跳如雷,下令要求嚴肅處理此案。但最後還是看在是黃埔學生面子上,基本上是放了張靈甫一馬,最終只是被判10年徒刑。就在這件事情發生兩年之後,由於是抗日戰爭的爆發。張靈甫才有機會出來戴功立罪。為了表示決心,把自己的名字換了過。

不過他運氣算是好的,當時74軍以俞濟時任師長的第58師,以及王耀武任師長的第51師為底子,剛剛建立起來的這一支隊伍。74軍剛剛成立的時候,正是淞滬抗戰的高峰時期。而該部隨後也被急調至上海前線,張靈甫以第51師上校高參的身份隨師部一同趕往上海戰場。也算是開始了其征戰生涯。


但是我們回顧淞滬會戰你會發現,其實當時表現很好的主要是王耀武的51師。他們在海北郊的羅店打退了日軍多次立體進攻,甚至是還多次主動出擊。當時的報紙也多有報道,一時間王耀武的名字也是傳到了千家萬戶。但是很多人把這個功勞歸到了張靈甫身上,因為說他是305團團長身份參加的戰役。

但是實際當中,張靈甫從高參調任第305團團長已經是1937年10月份,實際上並沒有參加羅店戰鬥。所以在當時的情況上面,張靈甫更多的還是坐在辦公室裡面等著前線的消息傳回來,然後再與他人一起出謀劃策。

他在被升任為為國民黨第74軍第51師第153旅第305團上校團長的時候,51師已經結束了在羅店的戰鬥,部隊也是到達了施相公廟、曹王廟地區。雖然是新上任的305團團長,部隊也進本上是新建裡。但是在作戰裡面一度勇猛無比,畢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張靈甫也經常跳出戰壕親自率兵衝鋒。


儘管如此305團的力量終究無法左右上海失陷的命運。隨後張靈甫和他的305團跟隨51師參加了南京保衛戰。雖然305團士氣非常的高漲,一度給日軍造成了相當大的矛盾。可惜南京還是失陷,南京大屠殺也成為了永遠的痛。

1939年6月王耀武接過了俞濟時的74軍軍長的位置。隨著王耀武的高升,張靈甫也隨之平步青雲。1940年張靈甫被任命為74軍第58師副師長;1941年10月24日,他被任命為第74軍第58師代師長;1941年12月升任第74軍第58師少將師長。

在此之前或者說之後,其實張靈甫的表現都很好。在王耀武升任軍長之前,張靈甫曾經在萬家嶺打了一場漂亮的戰役,傷敵將近一萬人。1941年的上高會戰中,58師就作為74軍的“拳頭”部隊,但是張靈甫仍然是“堅定”執行者。真正在戰役上面說的上話,其實在這之後有個轉折點,


張靈甫經王耀武和俞濟時的保薦,進入重慶陸軍大學甲級將官班第二期學習。畢業之後返回當時停留在湘西休整的74軍,並且以74軍副軍長的身份參加了湘西會戰。從學校出來後的張靈甫,才算是擁有了戰場的話語權,也不是以前只負責衝鋒陷陣的存在了。

在這中間還有個插敘,也就是外界說的張靈甫是瘸腿將軍的說法。網上一直盛傳張靈甫在長沙會戰中,曾經帶著敢死隊去伏擊日軍,結果“丟了一條腿”。這也是很多人說的張為抗戰丟了腿,但是實際上是另有其人,他的腿也是另有他因。

這場伏擊戰役其實是發生在武漢會戰當中,而不是很多人所說的長沙會戰。當時擔任51師153旅副旅長的張靈甫奉命參加張古峰戰鬥,最終斃敵800餘人。而敢死隊的事情不是沒有,帶隊的人其實是305團新團長唐生海。


張靈甫的腿傷也不是在這次戰役裡面發生,而是在1939年南昌會戰高安戰役中留下的病根。但是也沒有外界流傳的斷了一條腿,實際上是跛了。不過他在抗日裡面的表現是不容忽視的,只是可能因為一些原因被誇大了。在某種程度上面,他的名號甚至是超過了他的老上司王耀武。

但是不管怎麼樣,他最終還是在孟良崮戰役當中魂斷戰場。而他的老上司王耀武則是不幸被捕,活著似乎也是一種負擔。還是那句話,不管怎麼說國民黨正面戰場的作用不容忽視,白貓黑貓抓住老鼠都是好貓。只要抗戰有功,就是英雄。


史之策


近年來,張靈甫名聲大振,一時成為某些人心中的偶像。單憑他的年輕,帥氣,就能博得一部分女孩芳心。除此還不夠,有人還給他安上“抗日名將”的頭銜,這樣一來,他的形象就更完美了,完全可以征服年輕人的崇拜心。

其實,張靈甫之所以出名,主要是他在山東的孟良崮打了一仗,把自已年輕的生命擱在了那荒山野嶺上。我最初聽到這名字,是在小說《紅日》中,他以自己的生命成就了共和國一代名將粟裕。

說到張靈甫,不能不說到他的“中心開花”理論。按說這理論是不錯的,令人興奮的,以他在孟良崮的堅守作磨心,吸引華野主力來攻,外圍再由國軍反包圍上去。這樣就抓住了共軍主力,一戰解決問題,揚名天下。說得蔣介石心花怒放,立即實施他的計劃,妄圖一戰解決華東問題。

沒想到,國軍見死不救的老毛病又犯。這似乎成了國軍的通病。幾十萬國軍圍在周邊,眼睜睜看著張靈甫在孟良崮上垂死掙扎,直至倒下。連與他同出一門的李天霞都見死不救,蔣介石督戰也沒用,眼看著粟裕對張靈甫黑虎掏心,報銷一支最精銳的部隊,然後揚長而去。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張靈甫似乎什麼都算到了,就是沒算到國民黨軍見死不救這通病?這一招是致命的,而這一普遍存在的問題,張靈甫也不是第一次聽說吧?可見,張靈甫確是有勇無謀,他不能算作一個“名將”,只能算作一個魯將。

有人說,張靈甫是抗日名將,他有功於國家。我對於抗日戰爭期間張的表現如何不清楚,也不敢妄加評論,但我敢肯定張不是內戰名將。因為名將是想象不出“無視國民黨軍的見死不救通病,而敢作‘中心開花’之舉”。能主動把自已的性命搭在那個荒山野嶺上,說什麼都不是名將。

有人說,張靈甫還有別的選擇嗎?有!當他發現粟裕打他的主意時,立即掉頭逃跑,粟裕還能追上?可惜,張靈甫頭腦一發熱,想逞英雄,當名將,一激動,就把自已搭進去了,搞得自己【遊魂悲故里】。

在這方面,他就沒有國軍另一名將胡璉聰明。胡璉性如狐狸,能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一看陣勢不對,掉頭跑起來,你追都追不上。比如說,1946年宿北戰役時,粟裕打戴之奇,胡璉僅與戴之奇十公里路之遠,儘管戴之奇一千遍一萬次呼叫,胡璉就是充耳不聞,坐視戴之奇死去。再比如孟良崮周圍,也有胡璉的整十一師,也沒見胡璉挺身而出,冒死相救。結果胡璉是性命保全,名利雙收,而張則橫屍山東,丟下孤兒寡母無人照看。

七十多年過去了,張靈甫的屍骨早己化作了山脈。可是他的名字卻響徹了神州大地,網上似乎都在談論張靈甫,有人不敢談論孟良崮,卻轉移話題,談論他的抗日,把他樹造成抗日名將。這又有什麼用呢?隨著小說,電影《紅日》在國人中的傳播,張靈甫早已出了名,他已定格在孟良崮上。你再擺顯他的抗日功勞,還原他的名將形象,這不是侮辱人的智商嗎?人們會這樣想,噢,打敗仗也能當名將,這名將也太不值錢了,還是扔了它吧。況且有人還死心踏地的崇拜張靈甫。我想不通,張靈甫到底有哪兒值得你崇拜?【中心開花】嗎?【有勇無謀】嗎?那你可得當心了。如果哪一天心裡一激動,把自己繞進去就不合算了!

【後記】

有些朋友熱衷於評價張靈甫,特別是對張靈甫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進行評價。依我看,不如總結張靈甫在孟良崮上的得失,對我們的生活更有意義。最啟碼,可以避免類似的錯誤再犯,讓我們今後的路走得更順暢一些。

有些人說,不對,應該站在國家,民族的立場上,評價張靈甫對抗日戰爭的貢獻。我說,由於掌握資料的有限性,你是評價不了張靈甫的。比如說,張靈甫抗日戰爭中勇敢作戰,有功於國家。但他後來又打了內戰,殺的是後來建立人民共和國的共產黨,你說張靈甫是有功於國家,還是危害國家?歷史是一團亂麻,有些人與事你真是評價不了。

孟良崮一戰,教訓深刻,這才是你應關注的。

一、見死不救,是國民黨的通病,也是粟大將當時考慮圍殲張靈甫的重要因素。要不,粟大將敢於百萬軍中取張靈甫首級?而張靈甫恰恰忽視了這一條,敢作“中心開火”之舉,還想學當年薛嶽在長沙的天爐戰術,可見愚蠢之至。對我們來說,教訓之一就是選對團隊很重要。張靈甫跟了見死不救的國民黨,活該倒黴,如果換了共產黨,跟了粟大將,孟良崮可能又是一個結果了。

二、團結一致很重要,個人出風頭要性命。

在當時,介於萊蕪戰役的失敗,國民黨選擇了直線平推,滾動前進。一時間粟大將也找不到戰機。而張靈甫不滿足於毫無新意的平推滾動,他要窮追猛打,自已跳出陣來,給了粟大將一個機會。據《粟裕回憶錄》,粟大將本來要打白崇禧第七軍的主意,見張靈甫自己跳出來,連夜修改計劃,去打張靈甫。說來道去,張靈甫不該死,是他自己不守組織紀律,出風頭,逞英雄,送到粟裕嘴裡的。這是教訓啊!

張靈甫是死在孟良崮上了,那麼你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哪些才是你值得汲取的教訓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