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張居正:從少年秀才到大明第一權臣

張居正作為大明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執政期間整頓官場吏治,並積極推行新政,讓腐朽的大明煥發出一絲生機。可惜在他死後,萬曆皇帝一手推翻了他施行的改革良策,明王朝也就此走向了深淵。

少年神童

張居正幼年時並不是這個名字,他本名張白圭。他的少年時代家中並不富裕,其父親終其一生也只是考了個秀才。但是張居正卻不同,他五歲就能認識不少字,到了十二歲就考中了秀才,是當地公認的神童,而且頗受荊州知府李士翱的賞識,不但在學業上給予了張居正很多幫助,還為他更名為張居正,希望他能夠行得端坐得正,以後可以報效朝廷。

等到張居正十三歲時,他前往武昌去考舉人,本來在張居正的眼中,此次中舉不過是十拿九穩的事情,而且他還做了一首詩,彰顯必勝的信心:

綠遍瀟湘外,疏林玉露寒。鳳毛叢勁節,直上盡頭竿

可惜事與願違,因此張居正遇到了一個不同尋常的人,他就是湖廣巡撫顧璘。這個人也很賞識張居正,但是他的賞識方法與眾不同,在他看來,一個年僅十三的孩童就能考中舉人,對以後的成長不太好,還需要多家磨礪一番才能成材,這也就導致張居正此次考舉失利。

但是像張居正這樣能夠攪動一個時代風雲的人物,自然不會就此落寞,三年後也就是嘉靖十九年,張居正再次去考取舉人,此次一帆風順,成為一名年僅十六歲的舉人。而湖廣巡撫顧璘這次看到他極為高興,當場把自己佩戴的用犀牛角做成的腰帶贈與張居正,而且還稱讚他有宰輔之才,並稱呼張居正為小友。

此時的張居正嘗過年少得意的喜悅,也吃過一朝落榜的心酸,對人生也有了一定的理解,此時的張居正早已丟掉了曾經的年少輕狂,取而代之的是越發的成熟穩重。

嘉靖二十六年,張居正考中進士,正式開始踏入大明的官場,一個嶄新的屬於張居正的時代即將來臨,這一年,他恰好二十三歲。

風雨張居正:從少年秀才到大明第一權臣

張居正影視形象

初涉官場

此時的大明朝堂之上奸臣與能吏並存,看似風平浪靜的官場,實則波濤洶湧。

張居正考中進士後,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這個職位主要為帝王降解書中要點,並且還有機會替皇帝起草詔書,是個能夠接近權力中心的官職,同時也是未來的大明儲備官員候選中心。

張居正得到了這樣的機會,自然更是加倍努力,他在翰林院期間認真研讀大明曆朝歷代的施政方略,以及各類典故,這為他以後施行新政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嘉靖二十八年,對大明官場已經有所瞭解的張居正有了自己的想法,此時的朝廷已經顯露出疲乏無力之態,地方稅收難以收齊,邊境地區更是近乎荒廢。他想要藉此博一個出頭的機會,於是他上書皇帝,寫了一封《論時政疏》,分析了此時的社會矛盾,奏疏裡既沒有攻擊當時的權臣嚴嵩,更沒有直接批判嘉靖皇帝。可是此時的帝王沉迷於享樂,沒有得到重視這封救濟大明的良藥。

張居正還是太過年輕,手段不夠硬,對於官場上博弈還不夠老練,在官場上無法施展拳腳讓他有些悶悶不樂,朝堂之上嚴嵩幾乎一手遮天,自己想要依仗的徐階一直在向嚴嵩妥協,這讓張居正頗有些心灰意冷,於是他寫下了這樣的一首詩:

我志在虛寂,苟得非所求,雖居一世間,脫若雲煙浮

之後張居正稱病回鄉,這一年恰好是嘉靖三十三年,在官場浪跡七年的他最終選擇了離開朝廷。

嘉靖三十六年,張居正再次返回了大明官場,但還是在翰林院任職,沒有什麼權力,也不能讓他施展才華,他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到出現一個讓他一飛沖天的機會。

到了嘉靖四十一年,權臣嚴嵩倒臺,徐階迎來了發展的機會,成為當朝首輔,而張居正自然也是水漲船高,他的官職升到了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有了一定的話語權,並且積極為被嚴嵩打壓的官員翻案,因此也得到了一大批朝臣的支持。

嘉靖四十三年,張居正得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成為了大明王朝下一任接班人裕王的侍講侍讀,這為他以後進入權力中心打好了基礎。

風雨張居正:從少年秀才到大明第一權臣

張居正影視形象

當朝首輔

隆慶元年,此時的嘉靖皇帝已經歸天,裕王登上大位,張居正自然也備受重用,此時他的官職已經成為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和以前相比,幾乎是一步登天,他也由此正式進入大明內閣。

可惜的是到了隆慶二年,張居正一生最大的貴人徐階告老還鄉,此時李春芳成為首輔,可是不久之後也致仕回鄉,這時候張居正最大的政敵高拱成為首輔,而此時只能是依靠張居正自己在朝堂上與高拱搏鬥,他開始展現出自己獨當一面的能力,不過總的而言,徐階,高拱,張居正都是一代名臣,而且頗有才幹,只不過他們政見不同而已,在明史講義中就有對這三人的簡單評價:

高拱扼徐階,居正傾高拱,三人皆良相,而恩怨權勢之間相軋如此。

到了隆慶六年,執政不到六年的穆宗皇帝駕崩,十歲的萬曆皇帝繼任為帝,穆宗欽點高拱、高儀和張居正三人成為萬曆的顧命三大臣,並說到:

東宮幼小,朕今付之卿等三臣,同司禮監協心輔佐。

萬曆元年,為達到排除異己的目的,高拱決定先除去身兼司禮監掌印太監和掌東廠太監的馮保,這人權力太大, 而且高拱多次得罪過他,因此必須先除掉他,可是高拱犯了一個錯誤,他把這件事和高儀與張居正私下裡通知了一下,還想要得到這兩人的支持,當時他對兩人分別說到:

禍福未可逆視,吾固不敢贊公行,亦不敢勸公止也。

行且建不世功,與公共之。

張居正當時笑著答應,一臉和善,還說到:

去此閹,若腐鼠耳。即功,胡百世也!

結果張居正轉身就派人通知馮保,馮保當時聽到消息惶恐不安,一方面派人聯合張居正,另一方面不斷向太后說高拱的壞話,最後然後兩人一同扳倒了高拱。張居正也就順利的登上了首輔之位,並獲得了親自教導萬曆皇帝的機會,這一年是萬曆元年,他已經四十七歲。

風雨張居正:從少年秀才到大明第一權臣

張居正畫像

張居正獨斷朝綱之後,立刻針對此時混亂的國家環境開始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先是實行考成法,要求各地官員及時繳納稅收,一旦沒有達到要求,就會被處分,當時處理了一批無所作為的官員,各地吏治為之一振。在隆慶年間,朝廷的稅收只有兩百五十多萬兩白銀,到了萬曆五年,已經達到了四百三十五萬兩白銀,國家收入近乎翻倍。

張居正看到考成法能夠大獲成功,心中也十分高興,當時說到:

近年以來,正賦不虧,府庫充實,皆以考成法行,徵解如期之故。

萬曆六年,張居正針對各地土地兼併不斷,地方大戶虛報田產等問題,下令在部分地區重新丈量土地,雖然打擊了一部分不法分子,為國家增加了一定的稅收和在籍土地,但是並沒有解決深層次的矛盾。

萬曆九年,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這是針對當時主要問題的一次重大改革,不僅極大的減輕了人民的負擔,更為國家增加了財政收入,緩解了社會矛盾。

下面是一條鞭法的大概內容:

風雨張居正:從少年秀才到大明第一權臣

一條鞭法概要

到了萬曆十年,為朝政操勞多年的張居正離世,這一年他五十七歲。

總的而言,張居正無愧於首輔之位,而且在歷史上對於他的評價也極高。

《明史講義》上就對他有這樣的評價:

以一身成萬曆初政,其相業為有明一代所僅有。

張居正的一生可以說對明朝貢獻極大,雖然沒有徹底的觸及明朝的根本問題,但是也極大的解決了明朝面臨的主要問題,為朝堂改革吏治,為國家增加稅收,如果他的政策沒有被萬曆推翻,明朝也不會這麼快就滅亡。

他是整個大明王朝最出眾的名臣,也是大明王朝的第一權臣,他既幸運,也有些悲哀,幸運的是有機會施展才華,執掌整個大明王朝。悲哀的是他的一切努力在他死後都成了一場空,明王朝最終毀於一旦,但是歷史會記住他的貢獻,悠悠青史也給予了他一個滿意的答覆。

《明史》、《萬曆十五年》、《明史講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