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秀才”的含金量有多高?相當於今天的什麼?

封建社會,秀才是最低功名,府考為秀才,府:相當於現在地市級別。秀才相當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中專文科生,雖有功名,但不能做官,做官必須是舉人及舉人以上的功名,可以教書授課,在地方上受人尊敬。要說他的含金量,真不好說,過去考一個秀才真的很難,一個縣三年也只十幾個名額。不過古代讀書人真的很奇少,在鄉下幾乎百分之九十多的文盲率,婦女識字率更是麟角鳳毛,百不逢一。

我的祖上是兩代秀才,我算是第三、第四代孫。祖上沒有官職,相傳有一家學,其故址仍在,以前哥哥在那蓋了房子,現已搬遷了,只是後來家道中落了,只能說是地方一個殷實之家。在封建社會,一般窮人是讀不起書的。秀才也就相當於現在大學文科師範生,我們不能以人數多少來衡量其社會地位,畢竟時代不同了,一切都發生了變化,就是現代初中生所學的知識,或許一個舉人,甚至進士也完成不了的。相反,一箇舊時代的秀才,今天一個文學博士也不能達到對古文學剖析的高度。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規律,社會總在規律中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