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學奧賽為何落選教育部公示競賽名單?主辦方道出真相!

1月28日,教育部公示2019年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科技創新類、學科類、藝術體育類共31項競賽上榜。

公認的“五大學科競賽”中,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四個學科的奧賽均在公示名單上,而信息學奧賽未出現。而就在近期,信息學奧賽主辦方終於發聲,道出了事實真相。

2018年9月,教育部開始對各類競賽活動進行規範,目的為防止活動項目過多過濫,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外負擔。據悉,教育部委託中國教育學會承擔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具體受理申報和初核工作,並於2018年9月接受首次申報。

信息學奧賽主辦方中國計算機學會秘書長杜子德告訴新京報記者,根據學會常務理事會的決定,信息學奧賽並未進行申報和提交材料。

2018年9月,中國教育學會發布通知,開展有關部門、單位、社會組織申請舉辦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受理工作。通知中明確提及,申報單位要提交的申報材料中,包含一份“舉辦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承諾書”。

承諾書中包括“本單位及承辦方不向學生、學校收取成本費、工本費、活動費、報名費、食宿費和其他各種名目的費用,做到‘零收費’”、“競賽以及競賽產生的結果不作為中小學招生入學的依據”等要求。做出以上承諾者方可申報。

杜子德稱,信息學奧賽沒有申報的原因是,由於舉辦夏令營、競賽活動等存在成本,而學會並沒有經費覆蓋成本,因此“零收費”就等於扼殺了競賽。

學會也不能申請國家財政資助,因為這只是學有餘力的學生在業餘時間自選的科學活動。此外杜子德表示:“競賽結果能不能和升學掛鉤是學校的事,而不是競賽的事,教育部應該去管學校。讓主辦單位承諾上面各條並不合理。”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信息學奧賽將在2019年3月申報。29日,杜子德向新京報記者否認了這一消息,稱目前學會常務理事會並沒有重新作出決議的打算,當前信息學奧賽相關活動未受到影響,中國計算機學會將繼續開展NOI相關活動。

信息學奧賽全稱為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NOI),據其官網介紹,競賽自1984年開始舉辦,是國內包括港澳在內的省級代表隊最高水平的大賽,NOI系列活動包括: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和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網上同步賽、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冬令營、選拔賽和出國參加IOI。

此前,信息學奧賽的結果被部分學校拿來作為自主招生的錄取指標之一。中國人民大學理科試驗班 (信息與數學)專業就在自主招生簡章中明確要求,“有紮實的數學基礎,對計算機專業具有濃厚興趣,在2017年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上獲得銅牌及以上。”

信息學奧賽是“五大學科競賽”之一。“五大學科競賽”通常指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分為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五大學科,主辦方分別是中國數學會、中國物理學會、中國化學會、中國植物學會、中國動物學會、中國計算機學會等全國性協會。

不止信息學奧賽,“五大學科競賽”均是申請高校自主招生的關鍵途徑。查詢部分高校2018年自主招生簡章便可知“五大學科競賽”的分量。清華大學自主招生簡章明確,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等學科具有學科特長,且在學科奧林匹克競賽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北京大學則要求為“有發明創造或參加科技類競賽全國決賽、國際比賽獲得優異成績者;高中階段參加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全國決賽獲得優異成績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