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博弈论”

前段时间听博弈论的教授的课,主要讲述的就是博弈论的问题,其中也包括他所在的行为研究重点实验室的一些实验项目。印象很深的一个实验是,教授拿出自己的几百块钱,让八个同学各自在自己的纸上写出:如果你有50元钱,你假设是A组,你愿意分给你的实验对象(另一个人)B组多少钱,你的对手会接受。

而B组同学写愿意得到的钱数,如果A组所给的钱数大于B组同学写的,也就是B组写的愿意得到的钱数。那么这两个人就能得到相应的钱。相反如果B组要求的大于A组同学给的,那么双方都不能得到这笔钱。

A组有同学写了20、25、30、11等,B组有同学写了1、1、20、49等最后的结果是A组给对方的钱超过B组想要的大于20%,那么双方会获胜。如果A组同学比较自私给的钱数是小于20%,很奇怪的是B组同学想要的会大于20%,最后双方都没能得到钱。

很是一个令人很惊讶的实验、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阶层的人所得到的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就是在博弈中,双方必须给对方相对公平的结果,否则最后双方都会失利。

博弈论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可以很晦涩,全部是数学论证,也可以很有意思,身边的种种现象都是存在博弈的行为。他的书《身边的博弈》中就有很多形形色色的例子。比如现实中的划拳、小商店开在大商店旁边吸引客流等都存在博弈现象。

可以说学习一些博弈的思维,更有助于你在生活中获得更优的结果。

生活中的“博弈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