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官員主政地方,利於生態治理

“环保”官员主政地方,利于生态治理

2018年12月,時任山西省生態環境廳廳長董一兵(前左二)調研督導太原環保重點工作。圖源:山西省生態環境廳官網

本月,山西臨汾一把手換帥,引人關注。去年,臨汾環境監測數據造假事件震驚全國。這個去年至今空氣在全國持續墊底的地級市在本月初迎來省生態環境廳首任廳長董一兵,代理該市市長。一週前,董一兵去代轉正,任臨汾市市長。而在吉林,因治汙不力,去年11月,任職剛8個月的吉林遼源市委書記王立平被免職,接棒者柴偉,也是吉林省生態環境廳首任廳長。

兩名省級生態環境系統官員空降地方,對於改變臨汾和遼源嚴峻的生態環境形勢,加速推動地方生態環境治理,顯然有著積極意義。不僅如此,生態環境系統官員在任用、提拔中日益受到重視,這對於當下中國生態環境治理,更有著深遠的影響。

環保,一度被認為是比較尷尬的部門。在地方經濟發展中,環保部門往往是“踩剎車”的角色,是地方生態環境的代言人。環保官員乾的是好事、當的是“惡人”。這就導致在很長時間裡,一個官員即便很優秀,但只要到了環保部門,往往意味著其職業官員生涯的終結。

此前,小說《霾來了》的作者、河北廊坊市環保局副局長李春元,曾直指環保局長升遷難,稱有人寧願調到邊緣科室,甚至降職也不願意幹環保。無獨有偶,2014年,《中國環境報》也曾刊發題為《誰來配強環保一把手?》的文章,呼籲給環保官員打開上升空間。

隨著近幾年生態環境部門地位的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重要性的凸顯,生態環境系統官員的上升通道開始逐漸打開,不少生態環境系統幹部主政一方、或轉崗其他政府組成部門、或頻繁調動升遷等個案越來越多。李春元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2013年以後從生態環境系統崗位上升遷的幹部增多,這是用人的導向,也是國家對生態環境工作高度重視的體現。

生態環境系統官員升遷不再難,這有助於提振生態環境部門士氣,使得生態環境系統官員得以擺脫 “頂得住的站不住”和“站得住的頂不住”的兩難,讓他們更有信心、有底氣積極履職,敢於打破束縛,頂住壓力。生態環境系統官員上升渠道通暢、前途光明,反過來也會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進入生態環境部門,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生態環境治理從來不是生態環境部門一家的事,而是牽扯到很多部門,有賴地方主政官員的理解、支持。如果主政官員對於生態環境工作缺乏發自內心的尊重,對於生態環境的專業性缺乏瞭解,往往不利於生態環境部門的工作,甚至會陷入外行領導內行的尷尬。從這個意義上說,更多生態環境系統官員擔任地方黨政主官,不僅提高了生態環境工作在地方事務中的話語權,也更利於保障地方生態環境治理的專業性。

4月28日,北京世園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提到,我們應該追求綠色發展繁榮。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我們應該追求科學治理精神。生態治理必須遵循規律,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統籌兼顧,打造多元共生的生態系統。

綠水青山,離不開盡心盡責的守護者;科學治理,離不開專業而熱誠的主政官員。因此,打開生態環境系統官員任職通道,是生態環境科學治理的重要體制性支持,是生態文明建設不可或缺的一環。終結“環保官員悲觀論”,讓更多優秀生態環境系統官員脫穎而出,擔當大任,這不僅是生態環境之福,也是國家之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