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都有分校(校区),都值得报考吗?

很多985/211都有分校(校区),都值得报考吗?

985、211等标签作为老牌的国家重点扶持院校,在政策支持、办学师资等方面都强于其他大学,也因为实施多年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沉淀,对于家长、学生、社会用人单位、乃至国外高校,其认可度都非常高。对于过了重本分数线的同学,心中都有个211(985)情结,某种意义上,上211(985)学高校等于上名校。

然而,985(211)名校毕竟数量有限,每年的招生计划数也有限,要上此类院校的竞争难度也在变大。与此同时许多985/211的高校招生代码却出现了两个甚至多个,有分校、也有中外合作办学,同时分数适当降低,那作为考生和家长该如何看待分校或中外合作办学呢,我们会一一的进行分析。

很多985/211都有分校(校区),都值得报考吗?

(西南大学在理科本一批的招生计划)

本次,我们先看分校(校区),分校(校区)因为毕业证和本校一致,分数也低,也受到学生家长的青睐。

很多985/211都有分校(校区),都值得报考吗?

(2018年含有分校(校区)院校的本一批调档线)

在上表中,除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高于本校,其他分校(校区)均低于母校调档线。

对于这么多分校,考生应该如何识别,到底值不值得报,是不是每所院校都和母校的毕业证是一样的,我们接下来就为大家来分析。

一、分校(校区)的由来

但凡略上规模的学校,其校区都不止一处,可能会在一个城市的多处,也可能分属于不同的地方,但大部分的学校均是采取统一个招生代码,在录取入校后根据考生所选的专业进行校区分布。单独招生的分校(校区),跟学校和国家城市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第一类:历史迁徙产物

部分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民国甚至清朝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受到战争因素影响,导致高校无法在原有城市继续办学,高校会搬迁到政局相对稳定的地区,例如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西南联合大学,就属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内迁至长沙、昆明等地的产物。战后随着高校响应国家支援60年代建设大三线的号召,也有一些学校迁到内地,例如唐山铁道学院在1964年从河北唐山内迁到四川峨眉,后面更名为

西南交通大学,1989年西南交通大学迁到成都,但峨眉校区仍然得以保留。

在90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期后,随着高校扩招,大量原有的校区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就另寻他地作为新校区建设,同时老校区得以保留。虽然大部分学校的招生代码实现新老校区同步,但也有特例,例如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

因为历史迁徙造成的分校,在本质上与母校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差别。

第二类:大学合并潮的产物

在上世纪末,中国大学经历了一次学校合并潮。据统计,1990 ~ 2006 年,我国共发生了431 次高校合并,涉及院校1082 所。学校合并使得不同专业类别的学校资源得以整合,容易形成优势互补,也利于参与综合类高校竞争。

在合并潮中,大部分来自于同一城市,例如现在的四川大学是由原四川大学与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而成,在合并的时候,学校优先考虑往综合院校发展所缺的专业类别进行,这也会出现合并院校质量不对等的情况,尤其是在跨地域合并的时候。招生计划中,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为原来的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在2001年为西南农业大学合并设立,故其优势专业也是畜牧学、兽医学、水产学等;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为原冶金工业部筹建的“7·21”大学,其优势专业为通信与信息系统、区域经济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材料学;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为原水电部常州机械制造职工大学,因不在四川招生故不赘述。

因为大学合并潮产生的跨地域分校(校区),虽然在本质上与母校一样,但建议考生重点关注其优势专业。

第三类:中外合作办学校区

中外合作办学本身是一个单独的招生代码,但部分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专门放到了一个校区进行,典型的就是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山东大学(威海校区)目前在川招生均为中外合作办学,考生需参考中外合作办学同等对待

,后期会专门讲述各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

第四类: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部分城市为提升其科研教育水平,会积极引进优质高校办学。其中分为三类:其一是优化省内的教育资源,在省内择异地建分校,这一类有省政府牵头来进行,分校区与母校之间的管理、资源容易流通,但地域往往对考生不具有较强吸引力,例如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山东大学(威海);其二是后起的经济发达城市(主要是沿海城市)引入高校资源参与国际竞争,这其中以苏州、青岛、深圳、宁波、珠海、威海作为代表,此类院校也最多。例如深圳引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山东威海引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新疆克拉玛依引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珠海引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其三是跨国共建,例如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此类院校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 分校(校区)所在地的经济水平,经济水平与教育投入呈现正相关,也容易成为热门院校,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就比哈尔滨工业大学母校录取线还高11分;

2. 分校(校区)的运作模式,一种是采取地域优势与专业相结合的方式,例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重点合作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等克拉玛依作为石油基地相关的专业,另一种是分校逐渐发展为综合性大学,第三种是办学主体发生变化,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本质上是独立院校;

3. 跨国共建院校因涉及教学体制不同,在人才培养上与国内有较大差异。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就读某种意义上等同于留学,如果考研相比国内院校并不占优势。

二、毕业证书发放

分校(校区)发放的毕业证书是怎样,对于毕业生而言也很重要,担心就读分校在未来就业上会和母校受到不同待遇,我们也整理了不同院校的毕业证发放规则,供大家参考。

很多985/211都有分校(校区),都值得报考吗?

三 、就读建议

我们已经了解了各分校的由来及毕业证书字样,同样我们也关注在学校是否能学到专业知识,以后的就业前景,是否值得就读我们有以下建议:

1. 就读分校(校区)参考地域,例如宣城、盘锦、克拉玛依、峨眉、秦皇岛等一般处于省内一般地级市(或县级市)水平,在高校集群和经济发展上均不占优势,对于注重城市发展和对考虑本地就业的考生需慎重;

2. 各分校(校区)具有自身的发展背景和专业优势,在选择时可优先考虑其重点专业,对将来就业和考研帮助会比其他专业更占优势;

3. 选择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需考虑自身经济承受能力和外语水平。

从整体推荐建议来讲,我们对各分校(校区)粗略的做了一个评分,仅供参考:

很多985/211都有分校(校区),都值得报考吗?

四 、未来发展

随着地方经济发展,城市之间竞争加剧,城市发展需要的人才竞争除了落户政策,也反映在高校资源的占有上。名校异地办学(分校)、中外合作办学、名校独立院校也会在经济发达地方愈演愈烈,对于以后的考生选择也会更多。

以上仅代表作者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