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召兵對戰項羽,張良說韓信不會來的,只因未給他這件東西

在建立大漢帝國的前夕,戰場有兩支實力強勁的勢力,一位當然是劉邦領導下的漢勢力,另一位是項羽領導的西楚勢力。劉邦比項羽大了近20歲,倒不是輸給了劉邦的計謀老辣,而是輸給了自己剛愎自用,不善任他人的缺陷。由於這個原因,,本來因項羽勢力強勁、神勇異常的名號慕名而來的人逐漸投奔去了敵人,項羽最後成為了刀劍下的亡魂,留下了一則烏江自刎的結局。項羽自認為能夠自己完成這建國立邦的千秋偉業,始終不肯把權力交給他人,而劉邦知人善任,雖然為人流氓了點,但是他善於發現別人的用處,這比劉邦好得多。楚漢爭霸,人才看不慣項羽的為人剛愎,若是想施展抱負自然得去劉邦那兒。

劉邦召兵對戰項羽,張良說韓信不會來的,只因未給他這件東西

就拿韓信這位軍事家來說,當初韓信在蕭何的力推下,被推舉為漢軍的將軍。韓信年少時性情隱忍,但是絕不懦弱,心懷志向,嚮往未來有一天身披金甲,號令群雄。所以,他善於把控時機,當蕭何向劉邦力薦自己時,韓信知道這是自己實現理想抱負的第一步了。韓信頭腦清晰,言語直截了當,過大任第一天便直截了當詢問劉邦自認如何,不管旁人如何使眼色,只管說自己的看法。他有理有序的先說了項羽必敗的幾點因素,接著說了劉邦勝利的有利之處。一番辯論後,提出了劉邦東征的軍事策略。就這樣,劉邦把軍事大權交給了韓信。從初次就任的場景來看,韓信剛上任威信還沒有確立下來,便是直言不諱地說劉邦各方面不如項羽,可見,韓信的脾氣性格是配得上他之後的成績的。韓信的一番話,同樣也把自己放在了險地,奠定了劉邦在定邦之後一定會親手將韓信除掉的決心。

劉邦召兵對戰項羽,張良說韓信不會來的,只因未給他這件東西

由於韓信為人豪爽不羈,也不以自己將軍身份壓制他人,在進言獻策時鼓勵自己的下屬暢所欲言,在軍中的口碑不錯。人最信任的是與自己一起出入生死的人,沒經歷一次戰場的淬鍊,恰恰這關係就越好,韓信身先士卒領軍殺敵將士們都看在眼裡。就這樣,幾年的沙場激勵下來,當初的上下級關係變得更親近起來,私下裡都可以稱兄道弟。韓信領導著漢軍取得了數場戰爭,劉邦也大加獎賞,當面說了很多慰問的話,但是,實際上,身為漢軍大王的他心裡十分忌憚他:韓信在自己的士兵眼裡才是真正的"老大",韓信是士兵眼裡真正能夠支撐起大漢江山的人。當時,軍隊裡流傳了一句話:大漢的江山一半是靠韓信打下來的。劉邦忌憚韓信,深怕他有一天拿著自己交給他的軍權把自己的劉氏王權改了姓,於是,在韓信剛上任初露鋒芒時,便在韓信旁邊安插了"助手"。而大漢江山未定,正是用人之際,劉邦僅僅是監視韓信罷了。

劉邦召兵對戰項羽,張良說韓信不會來的,只因未給他這件東西

在韓信為劉邦打下的數次戰役中,有一場戰役可以說是讓劉邦更加肯定了自己殺伐韓信的意向。這時候的韓信手握重權,手下幾乎都對自己臣服,某種角度上,他是完全可以和劉邦談條件的。功績讓韓信不再甘於居人之下,既然自己已經站在了一人之下的位置,最後自己的地位還不是自己做主嗎?這一場戰役便是滎陽之戰。

劉邦召兵對戰項羽,張良說韓信不會來的,只因未給他這件東西

滎陽之戰是楚漢爭霸中的轉折點,這時候的項羽已經征戰八年,而且現在的項羽已經不像幾年的項羽了,他領導的軍隊由於後方補給不足,到了兵馬幾乎竭盡的地步,當初的征戰之心在這八年的兵器碰撞的日子裡好像已經被消磨的殆盡。他已經無力在與勢頭正強勁的劉邦對抗,於是便達成了以鴻溝為劃分的楚河漢界,項羽也率領著10萬大軍撤回楚國。短時的求和並不意味著項羽徹底失去了抗爭的鬥志。在協議簽訂沒有多久,劉邦猝不及防的撕毀了合約,率領20萬大軍追擊項羽,可是此時的項羽回首便殺個了劉邦人仰馬翻,使得劉邦不得不快馬加鞭地命令齊王韓信出兵,而韓信卻抱恙稱病不願幫助劉邦脫離險境。

劉邦召兵對戰項羽,張良說韓信不會來的,只因未給他這件東西

項羽這次退兵簽訂和約並非是自己怕了劉邦,而是因為已經打了八年,意識到應該休戰幾年,他日重新再來。而劉邦真的以為項羽是怕了自己兵強馬壯,想著趁項羽勢力正弱時乾脆消滅了這個敵人。可是,劉邦的二十萬大軍追擊項羽的十萬大軍照樣吃了個敗仗,打得劉邦潰不成軍,他意識到此時的項羽雖然有休戰的想法,但是他的勢力還是不容小覷的,於是躲到了固陵城裡等待韓信的救援。可是這求救信已經發出去了,卻不見韓信來信,也不見韓信發兵增援。這時,張良就對劉邦說了一句話:"大王,他想要的東西您沒給他,他當然不會來。"

劉邦轉念一想,自己給了韓信軍權,賜予他金銀珠寶官帽,更是給了他齊王的稱號,他還想要什麼,難道是自己的位子嗎?

張良這番話點醒了劉邦,劉邦原想著大漢平定後可以奪走韓信的軍權,但是意識到如今的韓信實在很難控制。張良不愧是當時排得上號的謀略家,他善於琢磨他人想法,善於玩弄心理戰術。劉邦迫於時勢不得不分給韓信一些土地,韓信這才率領30萬大軍前來支援。

劉邦召兵對戰項羽,張良說韓信不會來的,只因未給他這件東西

韓信在整個楚漢爭霸中的貢獻後人和當時的人都是有目共睹的,幫助劉邦接連滅掉了幾個國家,平定了大部分北方地區,可以說是不賞之功,但是在韓信眼中,齊王只是一個名號,縱然手裡面權力很大,但是最後的生殺大權還是不在自己手裡,等天下太平後,自己空有權力而無實實在在的土地和分配人口。現在項羽要他出兵攻打項羽,平定劉邦,他當然得商酌一番了。最後得到土地的他幫助了劉邦將項羽困於垓下,取得勝利。但是,這位軍事家卻死在了不善政治鬥爭上,實在是一個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