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为何不上科创板?创业者:募资政策不明确

近日A股“创新药第一股”贝达药业旗下的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又有新动作,引入包括杭州余杭金控、天堂硅谷资管、浙商创新等加入。据投中网了解,目前该支基金投资支持了开拓药业、天广发等药企,未来对贝达旗下众创空间贝达梦工场亦有参与。

生物产业基金悄然遍地开花。在一、二级市场层面,创新药研发企业由于其前期资金投入大、新药研发时间长,创新药拥有持续融资能力极为重要。

在经历惨痛的港股破发后,科创板来了,上市公司牵头的产业基金如何影响生物医药融资格局,资本和药企又作何种考虑?

有机构投资人告诉投中网,上市公司的产业基金更能深刻理解行业,提供良好资源支持,但生物医药投资风险仍存,参与仍需注意控制风险。而另一方面,药企对于估值的理性回调表示乐观,更希望得到懂行资本的助力。

创新药为何不上科创板?创业者:募资政策不明确

LP对产业基金热情回暖?

2018年4月,港交所发布新股,首次允许同股不同权以及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在港股上市,随后诸如歌礼生物、信达生物、百济神州等若干内地药企纷纷赴港,但好大声势下,许多公司亦惨痛破发,目前歌礼生物股价较发行价仍然腰斩,生物医药投资的风险显现。

但随着科创板对于生物医药板块的支持,投中网感受到资本的热情似乎慢慢在回来。

“现在不投生物医药类的项目,都不好意思出去说自己是投资机构了”,在贝达药业生物基金合作论坛上,天堂硅谷投资人何向东引用一位演讲人的发言,如此感慨生物医药投资的回热。

目前天堂硅谷将医疗大健康作为重要投资领域之一,除了引进专业背景的人才、注重自身在行业方面的积累,何向东表示,通过与类似贝达这样的产业基金合作能够从早期研发,到后期生产、销售同步推进。

但何向东也认为,目前来说投资生物医药风险还是偏大,且更建议参与早期阶段,或者在研药物进入临床I期或者II期时,而天堂硅谷“利用布局产业基金的模式,做主动管理型基金”。他直言,为控制风险,会选择多项目进行投资,毕竟“单一项目意味着百分之百的风险”。

同样在合作论坛上,浙商创新医疗健康相关负责人张斌表示,目前基金有70%项目投向子基金,30%项目实现直投。而在投资产业基金方面,看重上市公司在细分领域的龙头地位和投资逻辑,以及与被投项目的协同性。

张斌坦言,此次参与贝达生物医药基金,一是看重了贝达药业在创新药企中的地位,而是看重贝达资本团队,且表示自己十分看好贝达团队对于肿瘤相关项目的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多位投资人都表示了创新药企投资中美两地联动的重要性,天堂硅谷方面透露,目前他们也正在与纽约相关机构合作,张斌也表示,希望被投能够为已有项目带来美国先进技术。

根据投中研究院报告显示,2019年一季度,医疗健康行业VC/PE融资案例数量及融资规模同比降低,2019年一季度,医疗健康行业VC/PE融资案例数量 148起,同比下降 30.19%;融资规模 23.59亿美元, 同比下降23.13%,但在市场呈下行趋势下,医疗健康行业VC/PE融资案例数仍居全行业第二位,占比达 13.59%。

创新药为何不上科创板?创业者:募资政策不明确

去年例如“4+7”带量采购政策的出台等“黑天鹅”事件,令医药行业在去年也遭遇了诸多不确定性,而海通证券首席分析师余文心认为,“4+7”政策影响面最大的是利润空间较大的仿制药,对于创新药反而是利好。

争议科创板:港股低迷,创新药去哪上市

开拓药业是贝达基金首期被投企业之一。

开拓药业2009年成立,专注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肝癌这3大肿瘤高发病率领域,以晚期肿瘤治疗为核心目标研发多通道产品组合,其主要产品普克鲁胺联合用药一线治疗前列腺癌的中国临床三期已启动,并实现中美双报双批双临床,治疗乳腺癌的适应症也已启动临床。

从新三板摘牌后,开拓药业通过定向增发,在2018年1月完成了松禾资本领投,东方证券资本、贝加资本、建银国际和博润投资等跟投的2.88亿元C轮融资,此后开拓药业一度传出转战港股IPO消息。在合作论坛上,开拓药业总裁童友之也透露,目前对于境外上市报以更大期待。

童友之认为,在港股破发潮后,生物医药股估值不再像以前虚高,回归理性,“如果要像去年这种比较高的估值,实际更难发一点”。

此前投中网就曾报道,目前科创板生物医药板块的申报标的以器械为主,对于头部生物医药企业的吸引力较弱。截止目前,突出的创新药企仅有微芯生物一家。有投资人明确指出,自己所投项目不会上科创板,而是瞄准纳斯达克。

而童友之则直言,公司决定不上科创板,是因为生物医药最终要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而目前科创板对于募资使用的政策尚不明晰,开拓药业在新三板时期进行投资并购,便感受到了人民币募集资金使用的较多不便。

他以信达生物为例,港股上市后信达生物资金充裕,迅速收购了四个小分子化合物,但类似动作在内地或许很难展开,“你跟人美国公司谈妥了,钱怎么付出去还不知道,项目就被抢走了。”

另有创新药企负责人表示,在科创板前还未做海外上市准备,毕竟海外融资的成本也很高。

但童友之也认可药企在内地资本市场登陆,未来结合全球资源的优势,“生物医药产业必然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一方面,如果能利用内地估值高优势,在中国融到更多的钱,走出海外收购美国较初期产品或者临床产品收购,可以再利用中国临床病人的资源快速推进。 ”

贝达药业首席药学家梁从新博士亦强调了创新药企融到懂行资本的意义,强调资本对于研发项目的及时支持。“医药行业的话只有0和1的差别,不是成功就是失败。要是没有资金而失败了,投资人占股99%也没什么意义。无论是哪一方,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把项目进行推进,才是最重要的。 ”

创新药为何不上科创板?创业者:募资政策不明确

谁在参与产业基金

创办于2003年的贝达药业是国内创新药企的代表,2016年11月,贝达药业在创业板敲钟,其拳头产品埃克替尼(凯美纳)贡献了98%以上的销售收入,毛利率贡献超99%。目前在研的创新药项目已经超过30项,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有10多项,进展最快的恩莎替尼预计年内上市。

由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牵头,贝达于2018年初成立生物医药产业基金,专注于大健康行业,重点投资生物医药、体外诊断、创新医疗器械等领域,贝加资本是其管理人,目前余杭金控、浙商创新、杭州银行、杭州高科等作为LP与贝达生物医疗基金达成战略合作。丁列明透露,首期生物医药基金规模在两个亿左右。

据投中网统计,类似由上市公司参与或发起生物医药产业基金的不在少数。

去年10月,量子生物公告称拟使用自有资金3000万美元,与尚华集团等设立医药创新产业投资美元母基金SPC LP,旨在全球范围内参与投资优秀医药创新产业基金项目。

今年2月,明德生物称,公司拟认购武汉光谷博润二期生物医药投资中心基金份额。该投资中心总规模为1亿元,公司拟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1000万元,占比10%,主要投资于精准医学、医疗服务等大健康领域,尤其是免疫治疗、体外诊断、现代中医药等与生命健康相关的领域。

相关医药企业负责人对投中网表示,类似贝达一类的上市公司,通过对行业的深度聚焦,对于被投企业了解充分,且与主营业务协同。对于本身门槛高的生物医药投资来说,PE、VC能够“搭上便车”,创新药企也能找到更懂自己的资本。

生物产业基金能做的事情更多。贝达药业表示,其支持的生物医药众创空间“贝达梦工场”,将聚集包括创新服务公司及研发、生产、销售外包服务等在内的创业资源,为生物医药创业者服务。目前0期和Ⅰ期已建成,入驻公司包括阿里健康、迪安诊断等成熟公司,也囊括云嘉健康、瑞普基因等准独角兽企业,目前第2期已经进入规划之中。(文/陈蓉 来源/投中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