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智能交通、领跑5G互联!粤港澳大湾区AI出行新生态初显

粤港澳大湾区AI产业深调研①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可谓是重中之重。作为全球科创领域的“当红炸子鸡”——人工智能(AI)产业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也备受重视。为此,近日,南方日报、南方产业智库就联合广州市社科院、广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促进会等专业机构启动了“粤港澳大湾区AI产业深调研”。

根据计划,调研团队将深入一线、实地走访过百家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从出行、零售、金融、教育、医疗、互联网等诸多应用场景切入,对粤港澳大湾区AI产业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度探访。

深调研第一站,我们先来看看粤港澳大湾区的AI+出行生态会有什么惊喜吧!

布局智能交通、领跑5G互联!粤港澳大湾区AI出行新生态初显

4月25日落幕的上海车展上,5G+AI火爆全场。凭借5G、AI技术创新成果,众多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成为了展会焦点。尤其在自动驾驶、智能车联网、智能路网等AI出行领域,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生态建设呈现出了“大步快跑”的新势头——全国最长的隧道自动驾驶穿越;全国首个通过5G网络远程接管自动驾驶车;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的常态化测试;量产全球首款L3级自动驾驶SUV……

一个个不断刷新的纪录背后,是AI技术赋能下广东作为全球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的华丽转身——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以更加开放的政策和更加完善的产业环境,面向全球推动产业高端要素的快速集聚,加快上下游产业链融合,抢先打造未来出行的全新产业生态圈。

突破▶▷

率先实现L4级自动驾驶示范运行

“市民刚看到我们的车队很好奇,经常会上前看看什么是无人驾驶,也会猜测车上还顶着这么大个物体,是太阳能还是风力发电。”小马智行广州研发中心负责人张宁表示,经过一年多时间,现在市民对无人驾驶已经慢慢了解,在广州南沙中心区,走上街都能看到路测车。

布局智能交通、领跑5G互联!粤港澳大湾区AI出行新生态初显

这种现象并非只在南沙,在黄埔生物岛,另一家自动驾驶初创企业文远知行,也一直在进行L4级别自动驾驶的常态化运行。

所谓自动驾驶,是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机器取代人类驾驶员的眼睛、耳朵,通过算法大脑进行分析判断,进而取代手脚对车进行操控,最后实现安全传输。按照国际通用分级,自动驾驶划分为L0至L5级别,现在量产车基本处于L1至L2阶段,也就是驾驶辅助阶段。

布局智能交通、领跑5G互联!粤港澳大湾区AI出行新生态初显

上海车展上,粤港澳大湾区车企集中亮相了自动驾驶技术。小马智行首次对外展示的区域内任意点对点测试项目PonyPilot,其车队能够支持区域点对点出行,运行站点覆盖主要交通站点、学校、商业中心和住宅区。而小鹏汽车亮相的第二款上市量产车型P7,装备有L3级别自动驾驶硬件,为后期自动驾驶场景升级迭代打下基础。

“我们是国内第一家量产推出L2自动驾驶车型,现在还是第一家推出量产L3级别自动驾驶车型。”广汽新能源总经理古惠南表示。广汽现有自动驾驶系统Adigo,融合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世界级前沿科技,已具备量产L3级自动驾驶技术水平,并可实现封闭场所L4级自动驾驶示范运行。

目前,为了推进自动驾驶,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中,除了广州与深圳,惠州、肇庆也启动了自动驾驶测试,形成了城市群聚效应,优势互补,集体发力。

融合▶▷

粤港澳产业协同发展优势明显

粤港澳大湾区何以能够在自动驾驶领域快速实施突破?

最近一年多时间,粤港澳大湾区出行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已经走出各自为政的初期阶段,开始谋求协同合作,形成了一个健康完善的产业生态圈。目前,广汽、腾讯、华为、小马智行等企业已经开始了深度合作,加大在智能化、网联化领域发展。

布局智能交通、领跑5G互联!粤港澳大湾区AI出行新生态初显

“自动驾驶出行不是一家企业能突破的,完整的出行解决方案出台还有很多路要走。”文远知行COO张力表示,自动驾驶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集成,涉及传感器的应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决策算法等多项核心技术,而每一项技术都需要企业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突破,擅长整合和制造的整车厂也难以消化整个链条。

“广东省在电子工业、互联网、科技企业领域比较发达,自动驾驶需要用到电子工业、互联网业较多,广东有明显的技术和产业优势,同时广东工业基础非常好,有大型整车厂,提供技术支持。”华南理工大学汽车新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姜立标表示。

布局智能交通、领跑5G互联!粤港澳大湾区AI出行新生态初显

据了解,除了在算法上不断提升能力之外,小马智行已与国内、国际车厂、一级供应商签署合作协议。“从林肯、广汽、比亚迪等品牌,到纯电、混动,我们的技术都可以适配。”张宁表示。

而得益于整车领域的发展,在零部件领域也不断涌现出各类智能驾驶新技术,包括自动刹车系统、车辆管理系统等。

探索▶▷

未来智慧路网将插上5G“翅膀”

未来出行的新生态,除了自动驾驶带来终端的变化,也需要整个智慧路网的支撑。目前,同样依托于AI、云计算、5G等技术深度运用,智慧交通开始逐步进入人们生活中。

华为基于C-V2X的车联网商用解决方案RSU(路侧单元),集感测、分析、控制、通信于一体,通过搜集车内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传感器的信息,以及路边智慧灯柱、交通灯等信息,可以将路况提前反馈给汽车,并合理分配红绿灯时间以加快通行效率。

布局智能交通、领跑5G互联!粤港澳大湾区AI出行新生态初显

“现阶段用户对汽车智能化的理解,主要局限在汽车本身对道路和周边环境的感知能力。”华为战略部总裁张文林表示,5G时代将会改变智能汽车的表现形式,基于智慧交通网络,汽车拥有更强大的感知能力,可以与一切产生连接并作出全面及时的反馈。

实际上,华为早在2017年便在深圳进行了试点智慧出行管理系统,在华为坂田总部周边选取8个路口进行了红绿灯配时优化试点,通过AI摄像机实时感知路况信息,对该区域信号灯进行整体调优,优化后主干道路平均路口等待时间降低15%,在早晚高峰期为出行者至少节省10分钟。

布局智能交通、领跑5G互联!粤港澳大湾区AI出行新生态初显

不过,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也提出,在智能路网技术储备上,现存在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储备不足、商业化应用开发不够、芯片等关键硬件技术自主研发储备不足等问题。而由于现阶段智能路网建设的推进计划、日程安排、技术方案尚未明确,汽车制造企业无法规划基于车路协同的技术应用和量产搭载,暂时只能基于单车智能进行车辆研发。

展望▶▷

进一步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要素

目前,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在未来出行领域的不断布局,全球创新要素也在不断集聚,部分企业已经形成了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中心,聚拢全球各地创新资源的模式,实现了全球研发互动。

布局智能交通、领跑5G互联!粤港澳大湾区AI出行新生态初显

“在某种程度来说,国内团队是主板,北美团队是插件。北美团队输出的技术会由国内团队跟他们一块来做一个整合。比如说,自主变道的这个功能,国内团队会定义这个功能对每个模块的要求,要求北美的团队或者核心算法团队按时按质量地来交付这些功能,然后在中国的团队会和周边的团队一起落地和大规模路试的过程。”小鹏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以自动驾驶为卖点的小鹏汽车,虽然成立仅有5年,但已经在广州、北京、上海、硅谷、圣地亚哥都有研发团队。整个研发团队中,有30%—40%人员从事自动驾驶和互联网研发工作。

而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将会进一步强化人才等创新要素的聚拢。“粤港澳大湾区起到了聚拢高端创新要素作用,包括吸引的全球优秀企业、高端技术人才,进一步提升产业布局等。以广汽为例一样,现在吸引的都是欧洲、北美一流技术人才。”广汽新能源副总经理席忠民表示。

布局智能交通、领跑5G互联!粤港澳大湾区AI出行新生态初显

■观点

智慧出行关键在于车、路、网的协同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改变传统出行方式,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正在深度融合,未来智慧出行雏形呈现并快速成长。去年,广东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无人驾驶智能感知技术,培育和发展智能网联汽车。

布局智能交通、领跑5G互联!粤港澳大湾区AI出行新生态初显

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地,粤港湾大湾区企业正积极布局智慧出行,尤其是自动驾驶领域,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实现了部分限定场景下的应用。

然而,要想实现L4、L5级别自动驾驶的落地大规模应用,除了现有车端企业的研发,还需要智能路网、政策等领域的积极配合。

据行业估算,现阶段单车智能达到L3自动驾驶量产级别的功能安全,成本约为2.5万元至3万元人民币,一旦实现用户实用场景下加入智能路网、V2X等信息的接入,整车成本可下降约40%。

布局智能交通、领跑5G互联!粤港澳大湾区AI出行新生态初显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表示,仅凭单车体自主感知收集和响应,无法很好地适应日常道路交通场景下复杂路况的应用。从长远来看,只有车车互联、车路协同下的自动驾驶,才是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大规模量产落地的可行方案。

这也是未来智慧出行的关键。随着5G通信的逐步商用化,在信息传输进一步加快的背景下,可以加快自动驾驶整体规划,加大智能路网建设的统一协调,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

“要把无人驾驶做到大规模的商用,还有很多的挑战,这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包括传感器厂商、车厂、供应商、政府、用户等。”小马智行创始人彭军说。

【出品】南方产业智库

【策划】陈韩晖 卢轶

【统筹】程鹏 张志超

【新媒体运营】邵玉梅

【采写】郭小戈 郜小平 拱千舒

这个有点神:打个哈欠,车辆就能知道你是不是疲劳驾驶!

20公里外操控“无人车”!文远知行为自动驾驶开了“挂”

智能刹车,让你远离危险驾车!

地方太偏司机拒载!很靠谱的无人Taxi你要试下吗?

开车打瞌睡?小心!这双“慧眼”随时盯着你

够胆挑战全国老司机!这个自动泊车真的很“高能”

踩过几次急刹?车辆是否异常?这个“车管家”懂得可真多!

会坐电梯送餐的智能机器人来了,快给它“五星好评”吧!

开启“上帝视角”?激光雷达的车路协同值得期待

【作者】 郭小戈;郜小平;拱千舒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号~深度~南方产业智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