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厲害了!“綦江造”芯片有望“上天”!

“綦江造”芯片有望“上天”

本地企業將生產衛星電源控制模塊,2021年年產值將達30億元

4月29日,華芯智造微電子(重慶)股份有限公司在綦江區啟動試生產。據瞭解,這家企業將生產的產品還包括用於衛星的電源控制模塊芯片,預計2021年企業年產值將達30億元。

華芯智造主要從事芯片生產、研發、設計、封裝、軟件技術、控制系統、集成電路板及電子產品等系統技術開發、產品生產和銷售,其產品以海外市場為主要銷售市場,產品出口德國、美國、韓國、印度等國家。而華芯智造微電子(重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8年11月,項目總投資15億元。

華芯智造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企業業務範圍在芯片基礎上不斷向下遊延伸。其研發的一款主要用於低軌微小衛星的電源控制模塊,已成功應用到衛星上,並已隨衛星上天。這款模塊主要是進行衛星的能源管理,即根據任務要求對衛星上各個設備進行開啟和關閉。當衛星出現設備線路短路或電池電壓不穩定時,該模塊可以自動觸發相應的保護程序,從而避免或減少對衛星的影響。與以往的衛星電源控制模塊相比,華芯生產的這款模塊功能強大,但體積更小,功耗也更低。而接下來華芯重慶公司生產的芯片,也有望“上天”。

目前,華芯智造正與清華大學、重慶大學等高校聯合研發大數據、手遊、智慧城市等方面產品,現已有十餘項成果應用到了生產中。未來該公司在綦江的基地將與深圳基地一起,成為中國大型的芯片生產、設計、研發、封裝、軟件、技術系統、通信設備生產基地。

新聞縱深》》

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推進傳統產業智能升級

老工業區的轉型升級發展之路

華芯智造微電子(重慶)股份有限公司超淨化車間內,身穿淺藍色超淨服的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忙碌著。4月29日上午,位於重慶市綦江工業園的該公司啟動試生產。

華芯智造的落戶,不僅填補了綦江芯片生產的空白,也標誌著這個老工業區初步實現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與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兩條腿”走路,從而邁向老工業區的轉型升級發展之路。

01
.痛定思痛,走工業轉型升級之路

綦江區是重慶傳統工業大區,煤炭開採和齒輪製造兩大支柱產業曾支撐著該區成為西南地區工業翹楚。

隨著經濟社會不斷髮展,從上世紀末開始,綦江工業面臨轉型升級困境。傳統的兩大支柱產業難以繼續支撐區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綦江工業未來之路該怎樣走?

痛定思痛後,該區決定圍繞“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利用日益凸顯的區位優勢,結合我市產業發展優勢和趨勢,通過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走產業轉型升級發展之路。

02.打造智慧工廠,實現傳統產業智能化發展

29日上午,重慶荊江汽車半軸有限公司車間裡,王正濤正透過可視窗口觀察機器鑽孔情況。“整個鑽孔過程都是全自動的,我只需要負責監管。”有七八年機床操作經驗的王正濤說。去年廠裡引進一批這樣的智能加工設備後,從對位打孔到清洗全是機器操控並完成,精度大大提高,幾乎沒有廢品產生,同時生產效率提升40%。

“通過實現智能化升級,產品質量穩步提升,現在我們開始為德國奔馳汽車生產半軸。”公司負責人自豪地說,預計今年公司總產值將較去年增長15%左右。

據瞭解,近年來,綦江區在不斷研發新產品同時,對齒輪、電鋁等傳統產業也進行智能化、數字化改造,不斷實現企業的節本增效。

目前,旗能鋁業、綦齒傳動、展亮改裝車、賽之源等“大塊頭”傳統產業企業已引入智能化設備建設智慧工廠,實現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03.發揮區位優勢,引入戰略性新興產業

2月28日,總投資達103億元的騰訊雲基地項目落戶綦江工業園。騰訊雲將在智能製造和工業互聯網領域,與綦江和重慶市的工業企業實現深度融合,打造世界齒輪電商交易平臺、新能源汽車及配件電商交易平臺、交通用鋁電商交易平臺、工業企業上雲等,預計合作內容全部達效後產值可達300億元。

騰訊西南區負責人表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必須要有合適的“土壤”才可能生根發芽,這樣的“土壤”包括綦江區對大數據、智能化為核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視,以及重慶大量的工業企業在發展中所表現出的需求。

“我們招商是立足於綦江,但更重視從全市產業發展的大背景、發展大趨勢。”龔銳說,這樣一來,這類新興企業一旦入駐就能融合到全市更宏大的產業集群中,從而迅速站穩腳跟,降低發展成本。

遵循這種“立足於但不侷限於綦江”的戰略思路,通過搶抓我市信息化發展新機遇,發揮緊鄰重慶主城、聯動渝黔的區位優勢,綦江區已成功引進深圳利市通、奧森通訊、物聯網終端製造等項目,在芯片製造、電子元管件、通訊器材等高端智能製造產業領域取得從無到有的突破。

審核:孫振營

總編:孫 萍

綦江人都在看

好消息!10月,綦江又有個景區將開放!先睹為快!

洋氣!綦江這個村竟安了180盞路燈!跟城頭一樣!

綦江人速看!跨省異地就醫如何報銷?官方解答來了

如您有新聞線索請撥打023-85888236;

投訴建議等方面的問題,請撥打023-85888226。

長按二維碼關注綦江微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