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4大關鍵詞,黑暗中又帶著希望!

2018年過去了,驚聞很多人還在排隊搖號等待買車,說起車,我就想到了西遊記中的白龍馬。明年年初,中美合拍的西遊記即將正式開機,我繼續扮演美猴王孫悟空,我會用美猴王藝術形象努力創造一個正能量的形象,文體兩開花,弘揚中華文化,希望大家能多多關注。

真是章口就萊,律師函警告!

盤點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4大關鍵詞,黑暗中又帶著希望!

玩笑歸玩笑,今天我們要盤點的是2018年的汽車市場有哪些變化,那些還沒買車的小夥伴們可要注意啦,這些變化都與你息息相關哦!

一、關鍵詞:三缸崛起

伴隨著汽車廠家要控制成本,優化車內空間,自2018年初,越來越多的三缸發動機從幕後被重新推到了前臺。目前主流市場中有1.0T、1.2T、1.5T三種排量的三缸發動機,寶馬、通用、福特、本田、領克等品牌都有多款搭載三缸發動機的車型,並且快速地殺入了中低端市場。

盤點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4大關鍵詞,黑暗中又帶著希望!

對於三缸發動機一直以來就有很多的爭議,抖動則是最大的爭議點,無數評測文章視頻都用過這樣的標題“三缸發動機到底抖不抖?”對於這個問題我只想說,抖,但是看調教!三缸發動機由於物理特性,由於曲軸一階二階震動以及反向迴轉矩的影響,在一些特定轉速區間下抖動尤為明顯,但是可以通過程序調教讓發動機與變速箱配合避開那些特定轉速區間,從而提升發動機的平順性以及整車的舒適性,當然了就算調的再好也不能與四缸機相比,畢竟有著物理瓶頸。同廠家同型號的三缸發動機在不同車型上的表現是不一樣的,以寶馬為例,318和X1用的都是同型號三缸發動機但是震動抑制完全不一樣。

盤點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4大關鍵詞,黑暗中又帶著希望!

總的來說,三缸發動機能夠減少廠家的成本,讓消費者能買到更便宜的車,但前提你要忍受三缸發動機的抖動。不過,在中低端市場中有多少人會在意這種抖動呢?如果你的資金有限,你會選擇三缸車嗎?

二、關鍵詞:年輕運動

曾經B級轎車一向給人老成持重的感覺,商務範兒是B級車的代名詞。可是到了2018年,B級車廠家就像事先約好了一樣,統一將車造的年輕運動,差點都變成了性能車。豐田凱美瑞、本田雅閣、日產天籟這3大日系B級車統一在2018年來了個大改款,這三款車在保持自身傳統優勢的同時增加了更多的年輕化外觀設計以及運動化調教。

盤點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4大關鍵詞,黑暗中又帶著希望!

凱美瑞有兩張“臉”,一張像雷克薩斯,一張像豐田自己,內飾富有科技感,交錯的線條設計更加偏向主駕駛座位,可謂是2018最美內飾了。說起本田雅閣就有些遺憾了,2.0T的版本由於成本等原因沒有進入到中國,但是本田雅閣依舊不缺乏看點,大掀背設計讓整車極具動感,整體車型變得更加低矮,線條更加柔美,滿滿的轎跑風格。日產天籟在沉寂多年之後,也終於有了一次爆發,2018年末全新的日產天籟搭載可變壓縮比的2.0升渦輪增壓VC-T發動機出世,零百加速6.42秒,這你受得了嗎?實在是太刺激啦!

盤點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4大關鍵詞,黑暗中又帶著希望!

其實除了大眾的帕薩特與邁騰,幾乎所有的B級車都融入了年輕運動的設計語言,不知道是不是由於排放政策的緊逼,各大車廠都想玩一把最後的瘋狂!面對這年輕運動的設計語言,你會為這種改變買單嗎?

三、關鍵詞:領克03

說起國產車你能想到什麼?是性價比?還是糟糕老舊的三大件技術?說起國產車往往都是比較負面的評價,似乎除了五菱宏光,偌大的中國真的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優秀國產車。其實中國人自己造車有一個巨大的優勢,中國人更懂中國汽車市場,長城就很聰明,你看看哈弗賣了多少你就知道了這句話的意義。儘管如此我依舊要說長城是爛車,在三大件技術上毫無突破。

盤點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4大關鍵詞,黑暗中又帶著希望!

領克03的出現打破了國產車產品力不足的魔咒,讓消費者更加關心車本身。領克03的整體外觀設計比前兩作更加激進,戰鬥風格的前後包圍兼顧了力量美學與空氣動力學的雙重需要,尤其是誇張的後保險槓裝飾,繁雜的底部擴散器佈局,甚至給人一種高性能車的錯覺。領克03搭載1.5T三缸發動機,高功率車型的最大馬力為265Ps,峰值扭矩265Nm。傳動系統配備雙離合變速箱。

盤點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4大關鍵詞,黑暗中又帶著希望!

從外觀到三大件再到駕駛品質,領克03的產品力已經衝擊了很多合資車的市場地位,從綜合產品力的角度來說,領克03大概是同級別同價位裡最優秀的存在。或許領克03是中國國產車的一個轉型點、發力點,以後越來越多的優秀國產車會進入消費者的視野,面對優秀的產品,你會選擇國產車還是合資車呢?

四、關鍵詞:新能源車

新能源汽車行業經歷了野蠻生長的時代之後,在2018年終於得到了合理的抑制。舉個栗子,新能源汽車亂象叢生,具體有多亂呢?新能源汽車廠家為了騙國家補貼,造出的車能不能開先不提,沒人買是真的,那些沒人買的汽車怎麼辦呢?廠家成立新公司自己買啊!買完之後當配件拆了再送回工廠進行回爐重造,下一波新車連成本都省了,經過如此操作,來來回回的折騰,每“造”一臺車,就能騙取相應的補貼,你說亂不亂?

盤點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4大關鍵詞,黑暗中又帶著希望!

儘管行業亂象得到了國家層面的有效管控,但是在產品技術層面依舊無法控制廠家的虛假宣傳,新能源廠家對外標稱的續航里程就是個笑話,冬天溫度低掉電快,開空調也掉電,說好的續航400公里,實際上能有200就算不錯的了。

盤點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4大關鍵詞,黑暗中又帶著希望!

對於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弊端真是一言難盡,無論從環保的角度亦或是產品角度,新能源汽車都還不夠完善,但是受制於國家政策的壓力,有多少老百姓趟進了這汪渾水,時下有一句流行的話,“如果不是真的喜歡,誰又願意當舔狗呢?”,放到如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真是再適合不過了,如果不是搖不上汽油號,誰會買新能源車呢?不過北京新能源號都排到2024年後了,這年頭吃屎都要趁早!

總結2018展望2019:

最後,就如同標題中說的一樣,2018年的中國汽車市場黑暗中又帶著希望,由於供求關係影響老百姓沒錢了,整個汽車市場的成交量減少了,儘管如此那些真正想要造出好車的廠家仍在市場中嶄露頭角。合資廠商依舊為搶佔市場在做不斷地嘗試,從三缸到運動化設計,處處都彰顯了合資廠商在既定政策下善於變通的能力。2018年末時,有人說中國汽車市場飽和了,中國汽車市場快黃了,中國汽車市場限制太多了。。。其實,中國汽車市場的這些問題都是垃圾廠商的藉口,我國的人均汽車保有量其實遠遠沒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汽車市場還有著無限的可能,但是由於市場的完善,以及消費者逐漸成熟理智,以往那些靠政策靠營銷活著的廠家會越來越難受,只有有實力的廠商才能越過寒冬,迎來真正的曙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