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

1800年,拿破仑执政后率军打败第二次反法联盟,使其解散。此后拿破仑致力于内政建设,在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经济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重大改革。1804年,拿破仑颁布了他亲自参与起草的《民法典》,这部法典奠定了现代法国的基础,并且沿用至今。同年12月,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称帝,将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帝国。加冕典礼上,拿破仑没有遵从旧例让教皇加冕,而是自己从教皇手中取过皇冠戴到头上,然后又亲手为皇后约瑟芬加冕。

拿破仑的称帝刺激了欧洲其它国家。1805年,神圣罗马帝国、英国、俄国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企图渡海远征英国,但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在特拉法加海战被英国海军歼灭。拿破仑放弃渡海,向东击败奥地利和俄罗斯,然后宣布成立“莱茵邦联”,将德意志的诸多邦国置于法国的保护下。同时,为了彻底消除奥地利的影响,拿破仑迫使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解散神圣罗马帝国,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和“罗马人的国王”称号,只保留奥地利皇帝称号。1806年8月6日,“罗马帝国”这一名词终于彻底走入历史。同年,拿破仑下令修建巴黎凯旋门以庆祝胜利。

此时,除了俄国与葡萄牙之外的几乎整个欧洲大陆都已向法国屈服,但法国仍然无法保障自己的安全,尤其是工业发达的英国,始终是其最大威胁。为了削弱英国,拿破仑宣布实行“大陆封锁”,禁止欧洲大陆与英国的任何贸易往来,但由于葡萄牙和俄国这两个漏洞而难以起到实质性效果。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拿破仑又打败了英、俄、普组成的第四次反法同盟,以及英、奥组成的第五次反法同盟。然而,拿破仑为了征服葡萄牙而派兵入侵西班牙,激起了西班牙民族主义的反抗,30万法军陷于伊比利亚半岛的人民战争而无法自拔。

拿破仑希望俄国加入“大陆封锁”,并且支持俄国于1809年从瑞典手中夺取了波罗的海东岸(即芬兰),但俄国仍然口是心非。1812年夏,为了彻底控制俄国,拿破仑率领集多国之力组成的61万联军远征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采取焦土政策,坚壁清野,并以游击战术不断消耗联军的战斗力。而拿破仑大军在寒冷、饥饿、流行疾病的折磨下(拿破仑本人也身患疾病),终于攻至莫斯科附近的博罗金诺。9月3日,双方的25万人在此激战,近7万人伤亡,最终法军占据了微弱的优势,俄军决定撤退并放弃莫斯科。9月15日,拿破仑率军进入莫斯科,次日即发生全城大火,除了极少数大型建筑之外,千年名城莫斯科化为一片焦土。拿破仑要求与亚历山大议和但遭到拒绝。迫于寒冬降临,法军不得不于10月4日开始撤退。10月6日,俄罗斯开始下雪,而大部分法军仍然身穿夏季军衣,在饥寒交迫下被俄军沿途追击,伤亡惨重。在整个战争中,拿破仑大军有44万人阵亡和重伤,撤到华沙的军队不足6万,最后在12月回到法国的只剩2万多人。

1813年1月,沙皇亚历山大下令40万大军发动反攻,奥地利和普鲁士也参与形成第六次反法同盟,法国的附庸国纷纷宣告独立,拿破仑帝国全面崩溃。1814年3月31日,俄军攻破巴黎;4月11日,拿破仑宣布投降。沙皇亚历山大率军进入巴黎,这是俄罗斯历史上最辉煌的军事胜利。随后,拿破仑签署退位诏书,并被放逐到地中海中部的厄尔巴岛。路易十六之弟路易十八回到巴黎登基,法国波旁王朝复辟。

1815年2月26日,拿破仑从厄尔巴岛潜返法国,国王路易十八派去的部队并没有攻击他,反而迎其复辟。路易十八逃亡国外,拿破仑再次夺得政权。欧洲各国迅速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6月18日,拿破仑的军队在比利时滑铁卢被英国威灵顿公爵带领的联军击败。拿破仑于7月15日正式投降,然后被再次流放到大西洋上的一个小岛圣赫勒拿岛,处于英国的严密监视下。拿破仑在这座荒岛上度过余生,于1821年5月5日去世。(据1980年代的遗体检验,他被认为是死于砒霜中毒。)1840年,拿破仑的灵柩被运回巴黎,在经过凯旋门后被安葬到塞纳河畔的荣军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