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平均月薪不到1萬,那這樣的留學有什麼用呢?

段興宇


讀書創造的價值很多,賺錢只是其中一種,不要因為一時的窘境,懷疑自己。

同時也希望人們評價一個人是否有用對社會有貢獻,不要光憑一時的薪酬待遇高低賺錢多少來評判。

最近很火的東哥和今天剛爆出來的金誠集團實際控制人韋某都很有錢,非常非常有錢......

時代發展快,中國國情特殊,海歸回國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國內的工作節奏,職場中的人際關係等等,這很正常。

現在生活好了,我承認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人只是為了出國而出國,在學校和專業上沒有用心選擇,出國期間基本也沒好好學習,這樣的人大有人在。

但,如果是個上學期間認真完成學業並學有所成,有理想有抱負的海歸青年,他們的前途還是可期的。這類海歸的優勢在於有很寬闊的專業視野,有很好的深造教育背景,以及好的英文水平能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客戶,如果他們能咬牙堅持住渡過回國的適應期,把自己的優勢放大,那就迎來自己人生的輝煌。


老書記談職場


關於留學,說實話吧,這裡面要分幾種情況:

第一,如果是那種非常牛逼的,考取國外名校,而且是公費的那種。

這種完全不用擔心,趕緊去讀,畢業出來最差也在國內一個大學裡頭搞科研或任教,比如,我以前的大學,海歸博士,專門搞科研的,一年最起碼二三十萬,還不包括其他的項目收入或待遇。

我高中一個同學高考後考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然後跑去美國杜克大學碩博連讀,不過現在已經長住國外了,老婆也是同學,雙雙都不把家還了。

這種頂尖人才,成本幾乎為零(全公費),收入待遇也遠不止月薪1萬。

一個字,值!

可惜,還有兩個字,太難!

第二,如果家裡很有錢,自身學習不好,去國外混個文憑唄

以前有個同學,成績很爛,放在國內高考肯定考不上大學。

然後家裡有錢,老爸是做生意的。

咋辦呢?

出國留學啊,回來之後就變成海龜了。

反正又家裡罩著,也不差錢,這幾十萬的成本根本不算啥。

回來哪怕拿個幾千塊也無所謂啊。

反正即便拿個一兩萬也差別不大。

這種就是為了出去玩玩、見見世面、順帶混個文憑。

一句話形容,有錢、任性!

第三種,家裡賣房跑去留學,也不是名校,也不是很好的專業

這種可能就不是那麼好辦了。

花了大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跑到國外去讀書,甚至把房子都賣了。

走出去之後,發現好像也沒學到啥啊。

回來找工作,似乎也並沒有太大優勢啊,甚至要找個萬八千的工作都不是那麼容易。

比較惱火啊。

對職業發展沒有清醒的規劃和認識,盲目趕潮流就沒多大必要了。

還不如老老實實在國內讀一個好的大學,出去交換一兩年就可以嘛,何必呢。

哎,不曉得當初賣掉的房子現在買回來要多少年的工資啊。

如果家裡有好幾套房就無所謂了,

如果是唯一住房。

那就真的是坑爹了。


所以,個人認為要區分不同情況:

  • 如果是巨牛逼,還是名校公費,那價值和意義大大的有;

  • 如果是很有錢,反正土豪任性,愛咋辦就咋辦,甭擔心;

  • 如果自身能力考取的學校和專業都一般,家裡條件也非常普通,成本壓力大的話,我覺得就不要勉強了,不要聽信那些留學機構的忽悠,什麼開闊眼界、開拓視野,呵呵噠,去旅遊就可以啦。


馮起升


身為海外留學,畢業之後留在美國工作的來答一發。

簡要介紹一下本人背景,本科國內 top 2,之後又接著唸了個碩士。出國之後本來是打算念 PhD 的(有全獎),但是兩年多之後退學然後轉校轉專業了,又唸了個一年的項目,學費大概三萬多美元,算上生活費一年的開銷大概是五萬美元左右吧。

畢業之後留在美國工作,第一年薪水八萬多美元,兩年半後跳槽,收入大概翻倍。如果現在回國的話薪水肯定是在百萬人民幣往上。

這裡提到回國的平均月薪很低,是有一定的誤差在裡面的。因為相對來說報酬比較高的一些專業,計算機,數據分析,統計等,也比較容易在美國找到工作留下來。

就工作簽證來說,畢業之後第一年大家都可以用學生簽證工作,而 STEM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 專業,簡單來說可以理解為理工科畢業的學生,還可以再延 29 個月。

所以這兩者結合起來,畢業之後就回國的,可能是一些不好找工作的專業,或者報酬偏低的行業,所以回國薪水也不高。

另一方面,畢業之後就回國的,如果是因為在美國找不到工作而回國,那這部分人本身競爭力就不是很中,薪水不高也正常。對於剛出校門的學生來說,學校學的東西也並不是都能直接用到工作中,所以直接回國的話,在企業也沒有什麼競爭力。

最後一點,國內跟美國很大的一點區別就是起薪低,但是漲的快。所以可能剛開始月薪是 8000,但很快就漲上去了。而美國大多數公司如果不升職或者跳槽的話,一年漲薪 3% 就算是多的了。


鄒昕


海歸月薪不到1萬這個現象,本質上是因為他們為企業創造的價值不到一萬。而留學海外是個人的選擇,目的性往往因人而異。

首先,留學生人群本身也根據所處專業、家庭背景和是否入籍劃分成多種類型。總體來看,家庭財力稍高於中產階級,就讀於商科的海歸佔大部分。而對於國內企業來說,一個初出茅廬的商科大學生無法勝任管理崗位,也難以發揮他的學科優勢,因此月薪不到一萬也不足為怪。

與之相對的,計算機、工科的畢業生就容易拿到高薪的多。一般來說,UCLA計算機系畢業的學生如果留在美國可以拿到6至8萬美金的起薪,如果選擇回國也不鮮有稅前20萬年收入的工作機會。這類學生在美國高強度的專業裡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國內大公司會當成技術性人才將其引進,自然而然的願意支付可觀的薪水。

家庭背景的差別也會給留學生涯以不同的定義。事實上,我身邊包括自己在內,不少留學生或多或少家裡都有一些事業可供接班。以浙江溫州、台州等地為代表的實業家庭出往往會引導孩子儘早接觸社會和實際崗位,而對學歷未必十分看重。在美國,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的留學生畢業回國後進入父輩的實業企業:這裡面有爭氣肯幹的,也有襯不住家業的。

比起留學歸國找工作、進入家族企業的群體,選擇留在他鄉並爭取入籍的終歸是少數。這類人群中也以具體情況分為很多種。我有朋友從沃頓商學院畢業後,便進入了摩根公司,工作數年後以美籍華人身份外派至香港工作。在他們光鮮的履歷背後,是每週超過100小時的工作時間,和幾乎100%的個人生活犧牲。

海歸中也不乏創業者,這其中有年輕有為的佼佼者,大部分則最終歸於平庸。但這其中所經歷的奮鬥、友誼和價值實習非同一般工作經歷可比。我在杭州認識了一個同為96年創業者的女生Judy,她的公司拿到了融資,每月營收近20萬:自己卻只開3500的工資。每次見到她都是畫著淡妝,一身學生打扮和遮不住青春、朝氣。2016年聖誕節我和她一起吃過一次小龍蝦,那時候都還沒開始創業,還是收入不錯的兼職freelancer,現在卻又成了同路人。

對不少同齡人來說,留學四年所帶來的意義中教育經歷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不遠赴他鄉,也不會遇到自己的貴人,不會進入到自己所愛的傳媒行業中。在大一那年,我和一批在美國認識的朋友在杭州主辦了一場大型Party。在那半年裡,組織策劃了線上推廣、記者邀請、展會佈置和口碑傳播等環節:雖然不專業,但著實帶我進了傳媒行業的大門。主辦那次展會過程中,我也結識了後來杭州紫臨文化的兩名合夥人。

如今已臨近畢業,不出意外會遵從家裡的意願赴紐約讀研,也已經錄取了紐約大學(NYU)的Maketing專業。附上一張自己在杭辦公室的照片,或許留學的意義,正是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擅長和值得去實現的事吧。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希望留下你的贊和關注,來支持小編寫出更多優秀的原創,謝謝!


佩子臨


說真的,我身邊有太多的海歸,月薪不到一萬。回國後,待業幾年的也是大有人在,可是人家的的確確,都有一張寫滿洋文的畢業證書。曾幾何時,海歸是天之驕子的代名詞,一口流利的英文,一張名校的證書。讓周圍所有的人肅然起敬,投去敬仰的目光。那時候從海外歸來,似乎是不愁工作的,外企、金融機構、職能部門,好容易有個把流入事業單位的,被領導、老闆捧在手心,那也算是低就了。那時候的海歸,大多實打實憑藉自身能力走出國門,即便有幾個野雞大學濫竽充數的,去了國外,也是加倍的努力,生怕敗壞了海歸的名聲。海歸的鼎盛時期,距離現在,大概有十幾年了吧。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海歸開始爛大街。隨著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構進駐中國,老外開始明白、領悟甚至學會利用國人“再窮不能窮教育”的心理。各種“3+1”、“3+2”橫行,很多考不上本科的高中畢業生,家境好的交幾十萬,家境不好的砸鍋賣鐵交幾十萬。反正幾年的光景,就可以混一張海外的文憑,澳大利亞,新西蘭,被大量的華人佔領,更有甚者待了兩年,連口語尚且說不流利。海歸已然不是高高在上的天之驕子。還不如國內二本的學生,認認真真的考四六級。現在的海歸們見面,跟舊社會混混的盤道是一個道理,你要說明去哪兒留學,師從何處。澳洲畢業的往往會被自動忽視,美國的稍微有點地位。正兒八經歐洲知名院校畢業的,才是精英。至於留學有何用,曬曬加州的陽光,到黃金海岸衝個浪,權當是一次悠長的假期,一場漫長的旅行。


無憂精英網


我在澳大利亞學習6年,本碩連讀,前幾天剛畢業回國,準備年後找工作

接下來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第一:靠學歷入職,靠智商做事,靠情商做人。也就是說學歷只是工作的一部分,而月薪的多少與做事做人是密不可分的。留學可以給你帶來學歷,但是沒有辦法幫你提升智商和情商。



第二:現在的留學生含金量逐年降低,上一代的國外留學生回國都是創業致富,很少有人想著要去哪裡上班工作。而現在的留學生回國很多都是找個公司單位工作工作混混日子就好。而導致這一現象發生的就是因為國外學校的入學門檻降低所造成的。雖然說國外留學論文無法抄襲,但是大量的不具備學習能力的留學生催生了“論文代寫”這個行業。很多學生論文不會寫或者怕寫不好會掛科,就花錢請寫手幫忙寫論文。而自己卻在家裡玩玩遊戲,泡泡夜店,飆飆車。在我本科的畢業典禮上,我居然發現很多和我一個專業的畢業生,而我這三年來一次都沒有見過。加之有些門門課都是代寫通過的同學也一起畢業。可想而知,如果你是一個老闆,你會給這樣的留學生開多少錢工資?

第三:大部分中國留學生選課時,都會去和身邊的學長學姐打聽,哪些科目比較好通過,而不是去打聽哪些科目學起來比較有用。這與白人學生的想法正好相反,白人學生相較而言比較偏向選擇對自己有用的科目。不過學習難度來說,我們第二語言比他們第一語言確實難上不少。所以這點也有時候很無奈。只是到了畢業的時候,發現這幾年並沒有學到什麼有用的。



第四:其實是第二點的延續,含金量問題。就拿我最後一年研究生的學習來說吧。最後一學期,我選擇了一門選修課:國際商務談判。這門課與別的商科課程不大一樣。不需要寫太多的論文,但是對於聽力和口語要求非常高。任何學生在這堂課裡都是競爭對手。每一個學生代表一方與其他一方談判。硬性考試很少,而學生的當堂表現是導師打分的標準。我們的導師是個移民澳大利亞的美國人,主要幫助澳大利亞政府修改與各國貿易協定,研究生導師只是兼職。最後一節課,老師說到他最近在負責幫助澳大利亞政府修改對各國貿易協定時,歐洲留學生爭相討論,還叫導師把修訂版的副本以郵件的形式發給他們,而個別中國留學生這個時候卻在桌子下面偷偷玩自己的手機,聊自己的微信,刷自己的微博。在課間休息的時候,有幾個中國留學生嚮導師打聽了一下自己的成績,導師就說了一句全班人都過了,沒有人掛,隨即下半堂課,上課的中國學生只剩我一個人,其他中國學生,好點的上一半就走了,不給面子的當著老師面就回家了。而下半堂課,導師給了這個專業的所有學生一些非常有用的規則和忠告,著實讓人受益匪淺。

同樣都是留學生,中國留學生和外國留學生學到的知識的分量是不一樣的。中國留學生中也有學到真本事的,這樣的學生無論是回國還是移民,找工作還是創業,未來都是一片光明。而對於很多為了不掛科而混張文憑的中國留學生而言,英語水平也不夠,專業知識也不足,拿了張文憑有何用?老闆只會開工資給能做事的,能給公司帶來效益的人,而不是開高工資去養一個高學歷但是什麼都不會的留學生。

所以我奉勸一句,那些想要出去混張文憑的學生,以為硬砸30萬到50萬一年,回來就可以月薪過萬的還是不要做夢了。現在每年的海歸很多都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海歸變海待的非常多。如果真抱著出國純混的心理,這些錢還不如拿去做點小生意。

PS: 本篇文章的分析,不去評價那些家裡有家底,回國繼承家業的中國留學生。因為普通留學生混,最多是對自己不負責,而需要歸國繼承家裡公司產業的留學生再混,那就是對整個公司家族企業不負責。

最後,出了國以後才知道自己的國家有多好。雖然祖國有很多地方需要提高和改進,但是終有一天中國的發展會讓每一箇中國人感到自豪。而正因為有中國這樣強大的母國,中國留學生在國外的腰桿子才可以硬起來。國外的很多課程都在研究中國經濟的發展和騰飛。中國的崛起與復興已經在逐漸吸引世界的目光。大量的留學生歸國,使得中國年輕的一代,視野更開闊,想法更加多元化和國際化。中國歸國留學生在未來的中國發展道路上也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未來的中國會更加強大和繁榮!

第一次回答,寫的不是很好,大家見諒。


清羽澄


<strong>說實話,如果光從海龜剛回來的月薪考慮,留學真沒啥用。。。

根據海歸就業力調查的數據,2016年,36.5%的海歸在國內首次就業的年薪低於4萬人民幣,32.8%的人年薪在4-6萬之間,高於6萬的年薪人數只有30.7%。平均的,海歸們的首次就業起薪只有6萬塊一年。。。5000人民幣一個月。。。

大家不要覺得一個月5000塊很少了,其實海歸能找到一份工作都已經不錯了。以前海歸是很了不起的,游來游去,可以在美國工作,不滿意了可以回國,又不滿意了,還可以再回美國,所以之前海歸被稱為海龜,可以游來游去;現在呢,遊不動了,連國內工作都找不到,所以叫海待(海帶)了。。。

這並不是一個玩笑,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出國讀書,也越來越多的人回國就業。海歸已經沒有了往日的光環,特別是一些沒有海外工作經驗,一畢業就回國的人,回國之後的路更加的艱難。

那這樣的留學意義何在?我個人覺得留學還是很有意義的。第一,開闊了你的視野,完整了你的人生—你有機會去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社會,國家去體驗幾年,這是一份十分珍貴的經驗,從長遠的人生來看,是會改變你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比起簡單的說回來之後月薪是多少,意義完全不一樣;第二,即使從月薪上來看,可能一開始跟國內的畢業生比沒有太顯著的數字上的差別,甚至可能更少,不過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海歸們的薪資增長速度會快很多,這是第一點從數字上給我們帶來的價值,因為留過學的人,不管是學習能力還是自理能力都會得到很完整的鍛鍊,這對職場是非常寶貴的。

以上。


包大人玩科學


月薪並不由學歷決定。關於海歸這個問題我覺得要從多角度看問題比如海歸的工作城市,留學的學校,留學的專業,留學的經歷等等,曾經看到一句話:“上大學後,社會不欠你一份工作;留學後,社會也不欠你高薪,教育只是個人的經歷。”如果你單從就業工資這一方面看問題,我可以很認真的告訴你留學確實沒什麼用。我曾經是一名曼谷留學生,還好我去東南亞小國家讀書,所以整體來說而且花費不多。我去曼谷留純屬為了提高泰語能力,如果學習一門語言,語言環境真的超級重要,去留學外語就會迅速提高。學好一門外語,不管是在哪裡工作,做一名翻譯也是不錯的選擇。反正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論的,下面我就從我剛說的幾個角度談一下我的感受:

(1)海歸的工作城市:比如說在三四線城市,海歸月薪平均不夠一萬又怎樣?本來當地的消費水平就不高,很多時候我們並不需要進行比較,因為根本毫無意義。

(2)留學的學校:名牌大學和野雞大學的區別,大專和本科的區別,雖然我們常說學歷是不能決定工資的,但我絕對是和你的能力成正比的,在一所好的學校裡面,我們遇到的人或事都不一樣,畢業後也會有不一樣的發展,畢竟教育的意義又不是全部體現在工資上。

(3)留學的專業:專業不同也導致不同的就業前景,認真把自己的專業學好了,自然有不同的發展前途等著你,如果選擇海歸,那麼海歸的工作生活也只是工作的起點,因為長遠的發展不僅僅是你留過學那麼簡單,月薪好不好還跟很多因素有關。

(4)留學的經歷:可以體驗異國的生活,可以多元化的增加社會閱歷,還可以讓自己變得更成熟更獨立,無論在哪裡發展,一定要記住人生閱歷就是最大的財富。不過如果留學只是為了去旅遊,去混日子的話,除非你有強大的背景,要不然肯定會有一點影響工作前途的,你們說哪位老闆會喜歡小混混呢?老闆又不是傻會讓你月薪上萬。

總之,留學只不過是人生的一種選擇罷了,拿著父母的血汗錢出國留學,就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不能只是為了出去開開眼界而已。海歸人才也會分等級的,有能力的留學生也是非常有潛力的。在我眼裡留學經歷的過程才是最美好的,認真過好每一天才是最幸福的,不和任何人比較,不管別人怎麼看,真的就像別人所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38度C的學姐


一直以來,“送孩子出國留學”都是許多中國家庭的夢想,尤其是像我們這代人,自己那時候沒有條件,如今,家庭條件好了,留學門檻也降低了,所以啊,“留學熱”更是達到一個高峰:有錢沒錢都想出去。

但是現實卻告訴我們,“海歸”不再是香餑餑了,大量留學生陸續回國發展,但就業現狀不容樂觀。
我的一位人力資源經理朋友告訴我,,三四年前,收100份簡歷只有五六個海歸,現在100份簡歷中可能有約20份是海歸投送的。
“海歸”走下神壇,除了數量激增外,留學生的良莠不齊,也是競爭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如今留學生人數越來越多,但一些學生只是在國外“混”來一個文憑,沒有真才實學。

一家知名美資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的朋友說,“外企現在更加註重本土化,有的連英文面試都取消了,只要求簡單交流和讀懂英文郵件。”除少數頂尖商學院外,他們現在更加偏向招聘能腳踏實地的國內畢業生。

再加上海外留學成本的成本十分昂貴,以美國高校為例,公立大學學費約5-20萬人民幣/年;私立大學學費20-35萬人民幣/年。據廣州某教育公司今年8月份提供的數據,在美國和加拿大的中國留學生中,八成年均支出30萬~50萬元人民幣(包括學費和生活費)。
據介紹,多數國家對商科、文科設置的獎學金較少;過半數學生在海外留學的時間是3年以內,總費用100萬~150萬元間,但也有少數人留學花費超過300萬元人民幣。
相比之下,在國內讀大學,學費外加生活費,大約是留學費用的1/10。
所以,這樣看來,出國似乎是沒有什麼好處。
其實啊,在大叔看來,留過學不等於就是人才,就像大學生不再像上世紀80年代那樣與天之驕子劃上等號。職場上,“海歸”光環、名校光環,或者任何其他光環,只能錦上添花,真才實學、個人能力才是職場上的決定性的因素。你說對嗎?
我是職場達人秋葉大叔,歡迎你的關注~

秋葉大叔


這個問題要從兩個角度看。

首先剛畢業的起薪,不能作為有用沒用的標準。我在英國認識很多人,他們學識、眼界、學歷都很優秀,但工作實在普通一般,甚至有人不工作,就到處畫畫,也沒存多少錢,我就見過好多這樣的“流浪漢”,但這不代表人家不成功。學識、素養、眼界和金錢無關。

如果你把海歸當做普通大學生,就不會產生這麼多話題了,目前海歸就是普通大學生,能一畢業就拿高薪的永遠是少數。

其次,現在很多海歸不是月薪低的問題,是那些教育失敗家庭的折射,是社會盲目的結果,是大多數年輕人觀念落後的體現。更要命的是,就像之前有篇文章說的,很多工薪基層把孩子養成了富二代,很多人以為把孩子送出國就萬事大吉。我就接觸過一個父母,給孩子做背景提升,我們建議是孩子自己來把內容翻譯一遍,但孩子和父母找各種藉口,就是要找翻譯代勞,還說花錢不是問題。有太多這樣的用錢解決一切的思維的父母了。

留學有沒有用,如果你拋開金錢的因素,你發現就沒人會聊這個話題了。就好比你去旅遊,是不會對自己有太多期待的。

現階段,社會、家庭都對海歸報以很高的期待值,把留學當做純金錢投資和理財產品,認為錢投下去了就會有回報,但留學這個事,要有回報關鍵不是錢是時間,看你能不能花時間投入去做事情。

教育是個大件投資,但絕對不是財務投資,而是時間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