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家都喜歡種田嗎?

鄉村追夢人在路上


農村老人種田,不能說是喜歡不喜歡,每個人都想生活的好一點!

作為老人,上一輩的思想跟我們不一樣,他們相信一句話“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老年人經歷了饑荒,對糧食是格外的珍惜,糧食哪裡來呢?當然是種地了,這就又回到了問題,老人是為了生活的好一點,吃飽,不在受當年的饑荒,因為那種日子使他們記憶深刻!


作為當代年輕人,當然種田不是他們想要的生活,從小大人就教育,好好讀書,考個好大學,走出這窮苦的地方,好好去生活!在這樣一種思想的薰陶下,年輕人是不願意種地的!那麼總不能讓地荒著吧!然後就有老年人選擇去種地了!這樣在有些人看來就認為老年人可能比較喜歡種田吧!


箇中緣由其實只有老年人自己知道!有些老年人“閒不住”,然後又沒事做,就到地裡種種田,種種菜,沒事了就到地裡轉一圈,長久下來也就習慣了!

這些也就是有些人認為老年人可能喜歡種田吧。試想想,如果生活的安逸,每天出去鍛鍊鍛鍊身體,結交一些新朋友,然後不那麼心慌,又有多少人願意去種地呢?

留一些空間,大家都來想一想,你們那裡還有多少人是自願的喜歡種地呢?


老陝看生活


我爺爺奶奶一輩子生活在農村,今年快八十歲了,土地大部分都承包出去了,奶奶留了二畝地種一些油料作物,夠自己家吃的,每年奶奶都會分油給我們,自己榨出來的真的很香!!奶奶還有一個菜園子,自己種菜自己吃。爺爺腿腳不利索了,還是會和奶奶去地裡瞧一瞧,記掛著哪天除草了,哪天施肥了,哪天灌溉了。兩個老人經常討論著今年地裡農作物的長勢,收成好壞。

如今,奶奶每天都回去菜園子瞧一瞧,摘一些新鮮蔬菜!冬季屯一些自己種的白菜蘿蔔,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如今農村早已不缺吃穿,爺爺奶奶還保留著種地的習慣,早已成為一種割捨不掉的情懷。爸爸輩,我們這輩都出去了,到城裡定居了,爺爺奶奶不願意進城,他們每天還保持著耕種的作息時間,春去秋來,日復一日,早已深入他們的內心!

圖一為我們帶寶寶去奶奶種的小麥地裡感受大自然。圖二為園子裡杏花開放了




晉南晉北


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吧,我個人覺得的對於種田這個問題沒有什麼喜歡不喜歡的,現在在農村裡面,大部分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掙錢了,家裡面就剩下一兩個老人了,加上時代發展,經濟條件也比以前好多了,兒女們也都會說讓老人在家裡休息,不用再像以前那麼辛苦的去種田幹活了,但是有一些老人們卻不是這麼想的啊,如果讓他們成天都在家裡面玩耍什麼活也不幹的話,他們就覺得渾身難受,就我們說的閒不住,總想著找點事幹,打發打發時間,像這種的就已經形成了一個習慣了,他們覺得自己年輕時候生活很不容易,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就更應該珍惜,所以又偷偷的揹著兒女們去種田幹活。還有一些呢可能就是真的需要去幹活才行,有可能說家裡的經濟條件不是太好,為了給自己的兒女們減輕一下負擔,不得已要去幹活。





母女打工記


這不能說農村老人家喜歡種田,只是農村人不種田沒有什麼可維持生計的。以前老人種田都是牛耕地,沒有牲口的人拉犁種地,受的累不是現在年輕人能懂的。


現在農村生活稍微好點了,老人以前種地為了全家人生活。老人現在老了,眼看也幫不了小輩什麼忙了,能自己種點地自給也不錯,不給孩子們添麻煩,所以有一些農村老人有能力的還是會種田。

其實老人幹了一輩子,老了也閒不下來,種種田也當是鍛鍊身體了,其實沒有願不願意,喜不喜歡一說。都是為了自己生活而去做的。



魯北人小凱


農村老人家都喜歡種田嗎?沒有喜歡不喜歡之說。

農民就是以地為生。尤其是老年人,他們與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與土地有不解之緣,對土地有深厚感情。說他們不喜歡種地,可他們隔三差五不到地去轉一轉,心裡就好像有事沒做一樣,老惦記著。要說他們喜歡種地吧!一從地裡幹活回到家裡,尤其是累了的時候,就會發牢騷:要是城裡老年人多好,每月國家給發三四千元退休金,每天跳舞唱歌遛狗逗鳥就是活,多悠閒自在。再看看我們農村老年人,不侍弄地,就得喝粥。甚至連粥都沒的喝。哎!沒辦法還得幹吶!

農村老年人種地沒有喜歡與不喜歡。有的是生活所迫,勤勞所至。


用戶5656673097051趙


說句實話農村老年幹活的一般都是正宗的莊稼人,而且子女都是收入一般的,按說年齡都是快要離開人世的老人了,而這些人也是事逼無耐,也不能全說是喜歡。

一是自己辛苦一輩沒有攢下多少錢,也沒參加其它過工作,一身作農老來也沒退體金,還不願為子女添負擔。習慣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二是時代發展特快,子女生活也緊張,還想為子女做點貢獻,讓他們活的在人群中有點地位,最起碼不想拖累後代。

三是怕萬一得個病自己無錢治,吃不起藥看不病,雖說是參加有醫保,但自己花費也不是個小數,又不想在孩子面前丟人,要錢。

當然也有些家庭比較不錯的勤快老人也幹活,但是人家是量力而行。


51435839615


當前中國大部分農村家庭已邁入小康水平,很多家庭已經不愁吃不愁穿,但為什麼農村家庭很多老人為什麼都喜歡種田呢?咱們先從中國國情入手考慮,中國自古以來都是“民以食為天”理念!現在農村老人大概都是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那個時候國家國情也是先解決溫飽問題,所以這個時代農村老人都是從小受到的思想教育大概就是人民離不開土地,再加上那個時候人民教育普及率低,所以就很多人就在家務農,直到改革開放,這一輩老人都已經生兒育女了,都在為家庭奮鬥,很少能再出去闖出一番事業,就一直守在自家的田地裡,一守就是幾十年!如今社會,社會競爭激烈,農村老人家的晚輩,要麼就上學,要麼就在為生計奔波,很少有機會能守在老人身邊,讓老人享受天倫之樂,老人老而孤獨,沒有什麼樂趣,沒有什麼興趣愛好,他們為了填補內心孤獨,就得找出一些事讓自己忙碌起來!但他們會的就只是種田,他們無他選擇!雖然他們可能不缺錢,但他們缺的是陪伴,有的是孤獨,可能他們的晚輩說他們這麼大年紀了,別在勞累了,可是他們很孤獨,又沒有興趣愛好來填補內心的孤獨,他們只能去種田!現在農村的老人並不是喜歡種田,他們只是缺少陪伴,他們只是很孤獨,他們無從消遣,他們守了一輩子田地,他們會的都是與土地有關的知識,他們能靠種田當成樂趣,來緩解孤獨!


吃瓜不吐皮皮


並非農村老人對於幹活上癮,而是除此之外,他們要想看到希望,並沒有太多的選擇,實在是為生活窘境所迫,沒有人陪伴,沒有了嘮嗑,如何消磨時光,只能自己找事兒做。兒女們太忙,而自己總得有點兒盼頭。


農村老人受苦一輩子,要論吃苦耐勞,他們付出的要比城裡人更多,更辛苦,你以為他們不想像城裡里老年人一樣,安享晚年,自得其樂嗎?他們何曾不想?可迫於生活的壓力,有些人哪怕是辛苦一輩子,都不見的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個社會對於他們而言,並不是很公平。


如今的社會里,城裡老年人領著退休金,跳著廣場舞,有事兒沒事兒再來個黃昏戀。畢竟背後有國家財政來養老,辛苦一輩子,可謂吃喝不愁。而對於農村老人而言,他們的經濟來源,就是家裡那一畝三分地,不種地他們吃什麼?國家也沒有給他們養老金啊!他們的內心很善良,一來不願意拖累子女,成為子女的負擔。二來是覺得生活在城裡的子女不容易,自己多付出點兒,省吃儉用,可以為子女們多賺點兒。總之,他們也有自己的難處和想法。

要論吃苦耐勞的精神,城裡人怎麼也比不上農村老人,即使城裡人再辛苦,也不過是坐在辦公室裡,可農民辛辛苦苦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經受風吹日曬雨淋,那一畝三分地就是他的希望,突然有一天,讓他們丟棄土地而去,離開那片付出了一生心血的土地,反而有些不捨,這就是樸實無華的農村人最為真實的內心寫照。而如今這樣的農民確實太少了。這種對於土地的熱愛情懷,也隨著城裡的規劃發展而被排擠到了社會的邊緣地帶。

他們明白子女是為自己好,可即便如此,如果突然有一天閒下來,反而覺得有些不適應,一輩子辛苦慣了,為了兒女,為了家庭付出了很多,可他們並不需要什麼回報。唯一的期望就是讓兒女走出農村,進入城市過上更好的生活,為了不給兒女增加負擔。城裡老年人的日常鍛鍊是跳廣場舞,而農村老人的日常鍛鍊就是下地幹活。哪怕是去走走看看,望著麥苗一天天長大,內心也覺得無比的欣慰,畢竟,有時兒女為了生計,陪在自己身邊的時間太少了,孤苦無依的孤寡老人們,只能將希望寄託在莊稼地裡。以此來慰藉自己空虛的內心,也以此來消耗著時光。

要論對於土地的情懷,農村老人要比城裡人更有情懷,也許,那片土地,在他們內心而言,承載的就是無限的希望與力量吧。幹農活成癮是假象,但如果深入剖析其中的寓意與內涵,恐怕是非常感人的,這就是來自農村的風土人情。作為兒女需要做的並不是很難,也許簡單的陪伴就是最好的報答。其實老人家對於兒女的期望並不會太高,只要平平安安,嘮嘮家常,多點兒陪伴就是對於老年人最好的慰藉。


鳳凰涅槃宋晨聲


不能說農村老年人都喜歡種田,種田只不過是為了維持生寄,而不得為之,因為種種因素使得他們不得不依從這片熱土傳承千百年來祖上留傳下來的生活方式,在足步從繁重的田地勞作向現代化經營方式轉變歷圖用各種方式去尋求種地以外的社會勞動來為自己取得財富的形式和辦法。而不是單純的願意種地,但地總是要有人來種的,這是上天賦予人類的共同責任。隨著社會發展進步,很多種從農業中分離出的行業,它們不在以種田為主業,這勢必會更加讓農民職業專門化進程,將來的田地需要更多的有文化懂經,的科技型人員來經營管理土地,老年人將不在是農村的主要勞動力。盼望總有一天農村的老人也一樣享受城市老年人一樣生活有保障,種田該不都是老年人了。


三農領域創作者V


所謂農村老人喜歡種地這一說,他們不種地,沒法吃飯不像市裡人有工作有退休金,農村老人也有退休金,但是一年的退休金不如市裡人一個月的退休金,農民退休金一月六十多塊錢,一年不到一千塊錢,在不種點地吃啥,種點地一年兩季能弄一季的,只能夠養活自己的,不種地沒法吃,不是喜歡種地,不種地沒法吃,打工人家不要,只有靠種地養活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