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面面饭 小城市的幸福生活


掰着手指头算算,离开家乡已有二十五年了,对自己家乡利川这座小县城是既熟悉又陌生。因小时候在乡镇长大,我出生的小镇离城里大约百来公里,一般没什么事很少进城。现在来到城里,最近几年发展变化很大,真的搞不清东南西北,更別问我什么路什么街了。我常跟朋友,同学调侃说,我是利川盲。最近难得回来小住一段时间,经常耳边会听到“幸福感”这样的词汇。当你静下来慢慢感受他的生活节奏,观察他们的生活习惯。很快你会体验到她们口中的幸福感立即真实起来。


利川面面饭    小城市的幸福生活

小时候段老师家和我们家是邻居,两家从来关系相当不错,还打了干亲家。小时候我妈妈把我拜给了他们,管他们叫保娘保爷,两家算得上是世交了。前十几年他们搬到了城里,还买了房子,一家人算扎根到城里了。段老师喜欢琴棋书画,退休后还办了古筝培训班。十几年没见到他们了,很想去看看。

见到了多年未见的宝爷保娘,哥哥嫂嫂姐姐姐夫等等一大家人很是开心。接下来就陶醉在琴棋书画的氛围里,不知不觉一住就好几天了,这是少有的,一般我在别人家过夜是睡不着觉的。看来我还真没把自己当外人。


利川面面饭    小城市的幸福生活

一天早上他们到带我到楼下吃早餐,段老师径直走进一家店里,说带我吃利川特色的早餐---面面饭。在我的记忆里面面饭是中午才的吃硬饭,一大早吃面面饭?有些不解。一进店里,只见门口一口大铁锅里蹲着一个大木蒸桶,圆锥形竹锅盖腾腾冒着白色的热气。店里面干净宽敞,竖着摆放三行条形餐桌,像小时候在课桌上划界那种桌子,行间距比较宽,真有点像教室。桌子下面有电火盆,温暖而贴心。

老板! 来一碗藕丸子,来个腌菜扣碗,两碗合渣(豆浆混合豆渣),两碗面面饭(就是大米伴着玉米面蒸出来的双色饭,做这个饭要技术,技术不到家蒸不熟。饭是自己装,管吃饱,还配送泡菜豆豉一类的小菜)。点这么丰富的菜,而且还是大菜,硬饭。等等,现在是早上七点钟,"段老师,不,宝爷! 我们确定是吃早餐吗?" "对就是早餐啊!我在这里吃了八年了。" 一会儿功夫老板娘麻利的上齐了我们的饭菜。"赶紧吃!,吃完我们今天赶火车去万州考察市场。"段老师边吃边对我说。


利川面面饭    小城市的幸福生活

我首先呼呼喝了一大口豆浆润润喉咙,哎呀妈呀! 那个清香浓郁的豆香味啊!就是小时候妈妈的味道。原来我在那号称一线城市喝了二十几年的豆浆都是假的?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我再拔两口面面饭在嘴里细细咀嚼,那个香甜啊! 吃到胃里那个踏实啊,用四川话说,不摆了! 嗯,辛福! 吃到这个饭,我不得不想起我的奶奶来。小时候记得我奶奶做的面面饭特别好吃,每次我都会吃撑着。中国在六七十年代平均寿命只有60多岁的时候,我奶奶却活到了90岁。她80多岁还吃面面饭。并且吃的很香。我觉得她长寿有几个原因,第一是喜欢吃面面饭,因为它是用老玉米面合着大米一起蒸出来的。老玉米富含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第二喜欢独处,爱清静,远离嘈杂的生活环境。第三生活简朴,与世无争。看看, 我又扯远了,扯远了哈! 说实话我能坚持天天早上像今天这样吃早餐,我想我寿命可以延长20年。


利川面面饭    小城市的幸福生活

在广东二十多年我们看的最多,吃的最多的早餐,是下图的景象。是不是瞬间泪崩了。

通常情况下,上班族的早餐都是急急忙忙的在路边摊解决。然后冲冲忙忙赶车,一边吃早饭一边坐公车,并且很单一,要么是豆浆油条,或者是一个包子,馒头,或者一个肠粉等解决问题。还不能保证他的食材是安全卫生的。国民的早餐质量,早餐文化是不是值得挖掘和思考。特别是打工一族的早餐问题是不是要引起重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