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彩五彩:斗奇争艳,五彩缤纷!

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颜色釉瓷,另一类就是彩绘瓷。彩绘瓷简称彩瓷,主要有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等。其中青花、釉里红属于釉下彩,粉彩、珐琅彩属于釉上彩,而五彩既有纯釉上五彩,还有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结合的五彩,后者我们叫它青花五彩。但是很多人都知道,斗彩也是属于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装饰工艺,那它跟青花五彩有什么区别呢?由于它们都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的结合,如何给斗彩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把它跟青花五彩区别开来,这就成了我们研究斗彩瓷器的一个前提,否则没法进行继续研究。

斗彩五彩:斗奇争艳,五彩缤纷!

“斗彩”之名出现甚晚,直到清中期才有一本《南窑笔记》对斗彩作论述。此书将明代彩瓷概括为斗彩、五彩和填彩三个品种。斗彩应是淡描青花与釉上彩绘相结合组成的画面,釉下青花与釉上彩争奇斗艳,使斗彩堪称瓷器中的绝妙精品。清代斗彩瓷器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瓷画的绘制技艺上又有了新的提高,但每件清代斗彩瓷器仍有青花描绘纹饰的轮廓线。因此这种青花纹饰轮廓线就成了判断斗彩和青花五彩的关键。

斗彩五彩:斗奇争艳,五彩缤纷!

斗彩创烧于明宣德,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斗彩五彩:斗奇争艳,五彩缤纷!

清朝斗彩瓷器的产量要大于明朝成化时期。康熙、雍正、乾隆官窑也有不少精品堪与成化斗彩媲美,而且出现了较大的器型。总的来看,清朝盛世的斗彩瓷器大多数绘画精工,改变了成彩 "叶无反侧"、"四季单衣" 的弱点,图案性更强,但也失去了成彩清秀飘逸的风采。

斗彩五彩:斗奇争艳,五彩缤纷!

五彩瓷器釉上彩的一种。所谓釉上彩瓷,就是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600-900℃温度烘烤而成的一种瓷器。五彩所指是分布在瓷器釉面上多种颜色的彩——而五彩瓷并不一定指瓷器釉面上只有五种颜色,多于或少于五种彩的陶瓷,在习惯上也同样称之为五彩瓷。五彩瓷在明清两代得到了发明和发展,其配方经过不断的创新,并进行了多次重大的改革之后,才出现以红、黄、绿、蓝、黑、紫等为主的彩瓷。

斗彩五彩:斗奇争艳,五彩缤纷!

五彩为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的新品种,由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明代彩料中无蓝彩,需用蓝色表现之处,皆以青花代之,称“青花五彩”,成为独特的时代特征,以嘉靖、万历五彩为代表。嘉靖、万历朝五彩施彩特点是:大量采用釉上矾红和釉下青花二彩,釉下青花与釉上多种彩相结合,多用黑彩或赤褐色线勾描纹样轮廓,画面浓重艳丽。清代五彩以康熙朝最负盛名,除常用的红、绿、黄、褐、紫彩外,还新配制了釉上蓝彩取代釉下青花,金彩和黑彩也广泛应用,使之色彩更为瑰丽多姿、浓艳夺目。康熙五彩除在白瓷地上彩绘外,还在各色颜色釉器及各种瓷地上施彩,使得五彩瓷器别开生面,别具一格。

斗彩五彩:斗奇争艳,五彩缤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