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航天日看中国航天未来发展、新动向

从航天日看中国航天未来发展、新动向

2019 年

中国航天日

合作共赢

逐梦航天

4月23日-25日

中国航天大会

开展了多场专业论坛和主题研讨会

透露了不少中国航天发展的新动向

听专家从以下三方面

深空探测

国际合作

商业航天

全面解读中国航天未来的发展

从航天日看中国航天未来发展、新动向

深空探测

从月球迈向小行星

月球和深空探测对探索太空奥秘、拓展人类生存空间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和未来航天领域的发展重点之一。

目前,我国已圆满完成包括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五号高速再入返回试验、嫦娥四号在内的5次月球探测任务。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首次实现人类月球背面软着陆,创造了历史。

即将实施的嫦娥五号任务将实现我国航天活动的4个“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和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根据近期国家航天局透露的信息,我国

正在规划嫦娥六号、七号、八号任务。嫦娥六号任务的主要任务目标是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嫦娥六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和上升器四部分组成。轨道器完成地月转移、环月飞行和月地转移,着陆器和上升器从环月轨道降落至月面并完成样品采集,上升器携带采集到的样品从月面送至环月轨道并转移至返回器,返回器随轨道器负责将采集到的月壤样品带回地球。据中法两国今年3月签署的月球探索计划意向书显示,嫦娥六号任务预计在2023~2024年实施。

中国深空探测规划中的小行星探测任务已经确定,即通过一次发射实现一颗近地小行星取样返回和一颗主带彗星绕飞探测。小行星探测任务将采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小行星探测器将携带科学载荷,对近地小行星2016HO3开展绕飞探测,随后择机附着小行星表面并采集小行星样品后返回地球附近释放返回舱,将小行星样品送回地球,这一过程大约在3年内完成。

上述过程完成后,小行星探测器经地球、火星借力,经历约7年时间飞行到达小行星带,对主带彗星133P开展绕飞探测。该探测器配置相关科学载荷,以飞越、伴飞、附着、采样返回等方式,对目标小行星进行遥感探测、就位探测和采样返回。

根据载人航天工程官网发布的信息,我国空间站今明两年的主要任务是全力以赴准备长征五号B型运载火箭的首飞,以及空间站核心舱的发射任务。

根据计划部署,我国将在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建造,具备支持开展大规模多学科的空间科学研究、技术验证和空间应用的独特优势。

根据高分卫星气象行业应用研讨会暨风云五号气象卫星需求论证启动会的信息显示,我国已经启动第三代低轨气象卫星风云五号卫星需求论证工作。预计到2035 年,风云五号卫星系列将全面替代和扩展目前在役的风云三号卫星系列,形成全要素、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新型低轨气象卫星体系。

另外,2019年我国还计划发射高分七号、北斗导航、中巴地球资源04A星等重大工程任务,将实施天琴一号等空间科学卫星发射。

国际合作

探索更多合作模式和项目

2018年,中国航天国际合作活动众多,其中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发射成功,搭载由意大利空间局研制的高能粒子探测器;中法海洋卫星发射成功,由中法双方研制的海洋辐射计和波谱仪工作良好。

尤其是在嫦娥四号任务中,面向全球征集科学载荷,在我国探月工程中首次搭载4台国际合作载荷,这些载荷伴随着嫦娥四号飞向月球,世界各国科学家携手探索宇宙奥秘,取得丰硕成果。

根据国家航天局官网信息显示,我国计划利用嫦娥六号任务,在以采样返回为主任务的同时,探索更多国际合作模式和项目,以达到提升水平、共享成果、合作共赢的目标,为空间探测创造平台,为科学探索贡献智慧。

目前,《嫦娥六号任务国际载荷搭载合作机遇公告》已经发布,搭载项目在嫦娥六号探测器、轨道器或着陆器上实施。项目形式可以是需要轨道器/着陆器提供支持的设备,也可以是独立运行的探测仪器。

在小行星探测任务中,国家航天局向国内外公开征集科学载荷和搭载项目方案,提供小行星探测任务搭载机会。小行星探测任务征集66.3公斤、8种科学载荷,包括中视场彩色相机、热辐射光谱仪、可见红外成像光谱仪、多光谱相机、探测雷达、磁强计、带电粒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尘埃分析仪。同时,小行星探测任务还预留了200公斤运载能力用于搭载。

4月23日,为进一步发挥空间站“国家级太空实验室”的引领作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项目征集公告》,号召社会各界踊跃报名参加实验项目征集活动。

商业航天

鼓励企业健康有序开展活动

商业航天是国内外航天发展的热点领域,涉及商业火箭、商业卫星、商业测控等多个领域。

根据2019年中国航天大会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信息,国家航天局近期将发布《关于促进商业运载火箭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等一系列国家顶层航天发展规划,规范商业运载火箭科研生产、试验和发射等工作。

根据会议信息,后续将重点围绕“鼓励、合作、规范、立法”等开展工作。

  • 积极鼓励商业航天发展,大力支持商业企业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健康有序开展科研、生产、试验和运营活动,欢迎商业企业参与民用航天科研项目;

  • 积极

    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完善政府采购商业航天产品与服务机制,创新政府服务模式,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相关航天活动,探索建设开放共享的商业航天发射场;

  • 积极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顶层设计和管理作用,规范商业航天有序发展;

  • 面对目前商业航天活动活跃、参与单位众多的情况,积极制定有关政策,并推动航天法的编制工作。目前,航天法已经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计划,力争在未来3~5年出台。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

仰望星空,我们有更多的梦想和期待,中国航天必将书写新的篇章。

监制/许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