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法考路,8點經驗及體會與你分享!

前言

當初高考時也聽說過司法考試之難,但還是選擇了法學專業,因為感覺法學專業不僅能維護正當權益還是正義的象徵。其實對於法考的難,早已有心理準備,但沒曾想的是考了四次。從15年到18年3次司考1次法考,有太多的話要說,但又為精要,這篇文章改了又改,刪掉了一些個人經歷的贅述,留下更多經驗之談。此外簡單說一下,

筆者15年考了347;16年324;17年342;18年客觀題203主觀題117。

充足的準備時間是保障

首先,建議不要看有些經驗貼“準備三個月就可以”“如果戰線拉太長後面會遺忘”之類的謬論,或許有兩三個月一次性通過法考的“大神”,但個體之間還是存在差異,別人的速成經驗不僅難以複製,而且是冒險的,最好不要效仿。其次,如果第一次備考,建議至少留出半年以上時間準備法考。我從14年大四秋開始關注司考,從同學那裡聽到了劉鳳科、鍾秀勇、徐金桂、楊帆等名師。從15年2月份寒假開始看司考,當時看了一遍,隨後開學後又重點看了民刑,民刑複習了至少兩遍後才有了感覺。由於各方面的原因,雖然第一次付出了很多,但還是以347分落敗。至今四次考試,我仍然感覺第一次準備的時間是最長的,這也一定程度上為後來三次複習積累了些經驗並奠定了基礎。

連續幾年考,不間斷。

馬雲曾說(傳銷口吻),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是絕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後天的太陽!確實是這樣,我上半年找工作時遇到一個法本的女生,她就說考了一次就不考了。個人感覺,這樣是膽小的表現。今年通過後,我以四次司考的經歷鼓勵一個五次還是考過的老鄉,我想做的是讓他不要放棄,重新鼓起勇氣備考。如老鍾說的那樣“強忍著悲痛,眼含著熱淚”,繼續堅持看書。下面說一下我不斷堅持的經歷。首先,筆者從15年開始考,一直考到18年,未曾間斷。本次18年考前,由於研究生畢業工作,都沒複習完(三國法、法制史和知產等沒來得及看,刑訴真題只做了一半),最後抱著試試心態仍然通過,不得不說這與個人之前幾年不間斷的複習密切相關。其次,講一下方法。建議第二三次複習仍以第一次複習的老師為主,不要輕易換老師。不斷重複同一老師的課件和講義符合心理學中的記憶方式。

以真題為中心

徐金桂老師常說“做昨天的真題就是做未來的考題”,不止徐老師一個人強調真題的重要性,鍾秀勇老師也強調“真題是十分有營養的”。雖然“司考”改為“法考”,考題轉為更實務化的案例,但個人感覺歷年真題所考察的知識點大體不變。因為司考考察的重點往往也是實踐常發的,抑或是理論界常討論的。這也不難理解為何講司考的老師為何能屢屢“押中”考題,其實是對實踐典型案例和理論動態的把握。筆者與周圍人交流感受到,凡是過司考的十有八九都以真題為中心。當然也有不做真題的,但不做真題一般過不了,我身邊也有這樣失敗的例子。

自制力的重要性

鍾秀勇老師常風趣幽默的強調人自律的重要性,一個自律的人想不成功都難。曾在圖書館認識了一個小夥,他也在準備司考,那小夥把手機換成了老人機,他說用老人機能每天多看十幾頁書呢。複習時最大的誘惑可能莫過於手機了,這位同學的方法值得借鑑。個人感覺自己自制力確實不行,很容易受到手機的誘惑。個人感覺之所以考了四次,與玩手機、精力不集中等均有關係。

時間有限下的戰略性放棄

筆者前三次複習,八大模塊均已經過了一遍,但18年由於已經工作,三國法、知產沒有看,刑訴真題只做了一半。做客觀題時,遇到了三國、知產和法制史,我就想起了宋光明老師說的“三短一長,選最長”“三長一短選最短”。能通過主觀題或許也與此有關。並且如果民刑掌握的好,也可以推理出一些知產或三國法中的一些知識點。

不懼難,不畏難

四年司考,未曾間斷,這可能是所謂的有基礎。如老馬識途,有基礎後就越複習越上手。不要畏難,因為面對法考不僅是你一個人感覺難。幾百頁的講義,不管是誰剛開始看一般都是很慢的,每天看二三十頁也是很正常的。風科大帝常說“沒有技巧可言,就是不斷的重複、重複。”比如“為境外非法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不斷的讀,自然就記住了。看過有些人寫過一些帖子,稱一個月甚至十幾天過司考的,確實這種事例也是有的,但一定要相信他們決絕不是第一次準備,一般是連續考了幾次後才達到如此效果。當然心態很重要,之前聽一研究生同學說,跟她一宿舍的女生,第二次考,由於考慮到畢業就業,所以準備的很早,但就是有點太緊張了,考卷一的時候緊張到不行,最終沒有考過。面對司考,我們需要有戰略上藐視與戰術上重視的心態。

過法考的典型方法

聽師兄說,過法考的九字真訣“聽音頻(或看視頻)、背講義、做真題”。聽課件有利於幫記憶,光聽課件是不夠的,需要背講義和做真題,為了更有針對性的被講義,需要以真題中涉及的高頻考點為中心來進行。因為這是考試,考試需要功利一些。背誦的好方法是默寫,對此感覺難度挺大的,我個人確實沒有默寫,但不得不說這確實是一個能鞏固住記憶的好方法。一般越臨近法考的信息越準確,

以瑞達“小藍本”為例我主觀題只看的瑞達,它敏銳的嗅到了法考的命題趨勢,這點體現比較明顯的可能是楊雄的刑訴法。男楊帆老師經常強調“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他經常講答題時可以用到的材料,個人對此也有體會,所以準備主觀題看一下男楊帆老師的也不錯。

過法考後的思考

在此不得不說,羞恥感是促人奮進的催化劑,正所謂“知恥而後勇”。過法考後感覺到的是輕鬆,終於不用怕別人問起有沒有過法考的事情啦!如楊雄老師那般說,考過法考後終於可以說要為中國法治事業不斷奮鬥了!“戰略藐視,戰術重視”的看待法考。今日上班期間聽劉安琪老師講過法考後更困惑,因為不知道是不是要辭職換個天地,走出舒適區等等。但如果走出這一舒適區,也是需要勇氣的,面對社會的各種法律職業,更需要勇氣。很多時候肉體與精神的自由是很難兼顧的,比如選擇不喜歡但還算安逸的工作。未來生活,你選擇做動物園籠中的猴子,還是做草原中的猛獅可能很難決定。外面的世界如何,可能每個人感受有所不同,如小馬過河,只有到河裡後才知道水沒(mo)到自己身體哪裡。

或許這就是真實的生活吧,不完美但仍值得熱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