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安全感来自于你自己

与其渴求别人给予你安全感,

不如让自己强大起来,给自己一份安全感

依赖于他人给予的安全感,总会被时间冲淡的

生活中总会有这样的一种情侣:

女生总是会在男朋友没回家的夜晚不停的打电话过去催他回家,跟催命一样,即使他在忙着工作,即使他在应酬。女生一看见男生和别的女孩子聊天,就觉得他出轨了,不爱自己了。

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很多,归咎原因也不过是因为在这段爱情里你把自己的安全感,自己的重心依靠别人给予。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将安全感深植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寄托于他人的身上,那么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
你不会因为别人做一件事没达到你的预期而愤懑不平,也不会因为事情的突然变化而惶恐不安;
更不会因为别人变得优秀,而自愧不如。同样的,不会因为对方忽略了一件于你而言极其重要的事情而难过不已;
因为你知道,有些事情不能避免,而你自己,有足够的强大去接受这一切。

毕淑敏曾说“探究明白你的不安全感从何而来,看清心灵上引起不安的杂念是什么。当不安全感又出现的时候,你就可以保持清醒的觉知,就能不再受制于不安全感而退缩或者去依赖。”

你要的安全感,只能来自你自己。

最大的安全感来自于你自己

取悦别人获得的安全感,终归太过虚幻

我们总是小心翼翼地不拒绝的“帮助”身边所有人的请求。

娴娴是我在兼职的时候认识的一个朋友,刚认识她的时候觉得她柔柔的性子,觉得特别善良,可是也是她的这种善良,让自己陷入了一次又一次拒绝还是不拒绝的困境中。

生活中的她会有很多人找她帮忙,给舍友今天买个外卖,明天打印个文件,后天买一些水果,而她也总是答应下来。小小的事情倒还好,可是有一次为了帮助买早餐害自己考试迟到的时候,她才 觉得好像这些对自己的生活有些影响。

我曾问过她:“为什么你不拒绝别人的请求呢?而且有一些请求真的不合理。”

她回答道:因为我觉得如果我不帮她们做这些事情,我感觉自己好像会失去她们一样,失去了好朋友一样,而且不帮她们,我会游一种负罪感,总感觉自己对不起她们。但是反过来想一下,她们好像也没有把我当成好朋友。 

其实生活里有很多和娴娴一样的人,将自己的安全感寄托在取悦别人身上,以为那样做就可以得到友情,在别人眼里,你只是一个“善良”的人。

最大的安全感来自于你自己

安全感不是等来的,不是虚设的

禅宗僧人一行禅师,在《幸福来自绝对的信任》中提到:

“原始恐惧催生欲望,我们渴望找到一个可以让自己感到舒适和安全的人。婴儿会有这样的感受:我不能自立;无法照顾自己;除非我们辨认、照顾、并放下心中这些感受,否则它们还将继续支配我们的决定。如果成年后,仍然缺乏保障和安全感,是因为这些未被我们理解的原始恐惧还在我们身上延续。”

你可能出生在缺乏温暖、没有温度的家庭;你也许每一步都要看别人的脸色,讨好他们,来赢得他们的称赞;你亦或者在情感中受过伤害,不敢触碰那些伤痕。

即便如此,决定你的也不是生活的经验,而是你的认知模式。

《孟子·离娄上》中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表面上看,是遇到了挫折,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可这句话真正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你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有所而为。

同样的,真正的安全感,不是来自猜忌妄想和讨好附和,而是来自付出自己的行动,改变自己,让自己的内心强大。不然的话,在理想的世界中幻想,也只是一场云烟。

安全感不是等来的,也不是虚设的。

它是在你认识到思维偏差后,有意识地去行动起来开始的。

你越付出积极的尝试,安全感越不请自来。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还是会自我怀疑,会犹豫不决,会恐惧不安。

但慢慢地,你会发现以前的那个自己已经变了,你会由内而外地强大,不卑不亢,有稳定的自我认知。

最大的安全感来自于你自己

在亲密关系中,不再强求揪住他人祈求安全感,你可以拥有给予爱的能力;

在友谊的道路中,不再一味的帮助他人,失去了自我,学会辨别真正的好友。

总而言之,成年后的我们,最大的安全感来源于我们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