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玛诺:中国留学西方第一人,学贯中西的传奇海归

郑玛诺:中国留学西方第一人,学贯中西的传奇海归

说到西方国家留学,大家都会想起近代留学先驱——容闳。从历史看,容闳对于近代海外留学运动影响深远,他所倡导的运动,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不少有用人,称他为海外留学第一人实至名归。

不过如果从前往西方国家的时间看,容闳并非中国第一人。早于容闳200年,中国就有了第一位出洋留学生,此人就是澳门人郑玛诺。

郑玛诺:中国留学西方第一人,学贯中西的传奇海归

郑玛诺,号惟信,广东香山县人。1633年(或1635年)生于澳门。郑玛诺出生时,葡萄牙人已进入澳门80年,澳门已从小渔村变成中、西经济与文化交流的著名港口。郑玛诺生活的年代,正好赶上第一次西学东渐的大变革。利玛窦、汤若望、卫匡国等等耶稣会士除了来华传教,更把西方的科学文化介绍进来,让国人得以睁眼看世界,了解国际大势。

这一时期涌现了以徐光启、李之藻为主的学贯中西的知识分子。他们修订历法、改良农业、制造火器,使中国发展得与跟西方同步,没有出现晚清落后西方列强,被迫卷入世界浪潮的命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走出国门,到西方求学,就成为了可能。

郑玛诺的父亲也深受西学东渐浪潮的影响,他加入天主教会,了解各种西方文化。他跟与有“安南宗徒”之称的法国人陆德神父往来密切,从他那里了解到很多世界各地的知识。郑玛诺小时候,父亲就安排他跟陆德学习。陆德对郑玛诺非常关爱,他常在日记中称其为“我的中国小孩”或“小玛诺”。郑玛诺在陆神父的安排下,进入澳门教会学校学习,由于成绩优异,深受西教士赏识。

郑玛诺:中国留学西方第一人,学贯中西的传奇海归

当时意大利汉学家卫匡国极力推动海外留学运动,希望能有中国人到欧洲学习,促进教务发展,并加强中西文化的交流。陆德响应卫匡国的号召,从自己的学生中挑选了郑玛诺。1645年,年仅12岁的郑玛诺跟着陆神父,从澳门乘船前往欧洲,成为中国第一位前往西方国家的留学生。

次年1月14日,郑玛诺一行到达麻六甲(今马六甲)。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当时荷兰人跟天主教国家交恶,于是他们的船遭到荷兰人掳掠,随即被荷兰人押送到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监禁。还好经过多方交涉,在三个月后陆神父和郑玛诺获释,再次西行。

郑玛诺:中国留学西方第一人,学贯中西的传奇海归

郑玛诺经过印度洋,来到印度果阿。他们离船登岸,从陆路前往欧洲。他们经波斯到达亚美尼亚。在此期间,郑玛诺在亚美尼亚某修道院学习六个月,因他极富语言天才,很快学会当地语言,与当地人谈吐无异。在通过奥斯曼帝国时,郑玛诺因为长相酷似鞑靼人,而遭到土耳其人拘押(具体原因有待研究)。但郑借助一口流利的亚美尼亚语得以跟当地官员沟通,最终对方相信他来自中国,遂放他西行。

历经五年的长途跋涉以及两次被扣押的经历,郑玛诺终于到达罗马。他入读耶稣会主办的圣安德肋学院。他在22个月时间里,不可思议地完成欧洲中学生4年内的全部课程,这让外国人对这位东方学霸感到无比惊讶。

1653年,郑玛诺加入耶稣会,并转入罗马公学学习修辞学、逻辑学、物理化学、音乐和希腊语等多门课程。毕业后留在罗马任教,负责拉丁文、希腊文法与文学,这是中国人首次在罗马著名的学校中教授希腊文学。要知道,在各种外语普及的当代社会,中国人能在国外学校教授他国语言者,也是凤毛麟角。而郑玛诺在很多国人尚未了解西方,不懂外国语言的时代里,就在当时世界顶尖学校(当时英美尚未崛起,意大利仍是西方文化的中心)教授外语,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此举让西方人刮目相看,给中国人赢得声誉,激发了他们对东方文化的兴趣。

郑玛诺:中国留学西方第一人,学贯中西的传奇海归

1660年,郑玛诺继续攻读神学,不久成为神父。1666年4月,郑马诺回国前,受到葡萄牙国王的热情接见。接着他和其他14位宣教士自里斯本扬帆东渡,10月到达果阿。由于当时发生中西历法之争,清朝顽固派大臣杨光先驱逐西方宣教士,反对西方科技文化。郑玛诺只好先在孟买一带学习、工作。

不久,康熙皇帝在午门举行中西历法大PK,结果南怀仁等传教士较为准确地预测日食时间,完胜杨光先等保守派。此举不但促进了中国历法的发展,更萌发了康熙对于西方科学的兴趣,使西学东渐热潮进一步升温。

1668年,郑玛诺返回澳门,在圣保禄大教堂(即现在的大三巴牌坊)工作。1671年,康熙皇帝听闻郑玛诺颇有才华,学贯中西,于是很想见见这位海归学霸。郑玛诺于是奉康熙上谕,随同闵明我、恩里格等传教士到北京。但不幸的是,郑玛诺身患肺病,又加之水土不服,使病情加剧。在与病魔挣扎了一年之后,年龄不到四十岁的郑玛诺于 1673年5月26日在北京安息。

郑玛诺:中国留学西方第一人,学贯中西的传奇海归

郑玛诺比容闳更早前往西方留学,甚至能够在当地著名学府任教,其求学生涯、学术能力当在容闳之上。但是他英年早逝,未能像容闳那样,能够有更多时间推动各样事业,促进国家发展。当然,即便郑玛诺能够活得更久,从历史环境看,他也是很难有大作为的。

尽管康熙皇帝酷爱西方科学文化,但基本限于个人喜好,并没有将其推广到全国,让全民都学习的想法。而且之后爆发的“中西礼仪之争”,让康熙对很多西方人深感厌恶,关上了西学东渐的大门。而此后的雍正、乾隆等帝王,延续闭关锁国的政策,其对西方文化的兴趣也从科学技术转为各种艺术文化。无论郑玛诺能做多少贡献,都无法改变满清固步自封,日益衰败,最后被迫打开国门的命运。因此,由于时代的差异,决定了郑玛诺无法像容闳那样做出巨大贡献,中国第一位西方留学生注定了默默无闻的结局。当然,这也是中国近代不幸遭遇的一个缩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