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背后的故事,第一位女将军妇好

妇好墓的发现

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殷墟小屯村西北地发现了一座面积不大的中型墓。然而正是在这座不大起眼的墓葬中却出土了众多精美文物,墓葬的随葬品极为丰富,多达1928件,其中铜器468件,以礼器和武器为主,铜器的总重量超过1625公斤,玉器755件,6800多枚海贝。在出土的众多铜器中,有相当一部分铜器上都铸有"妇好"二字。

甲骨文背后的故事,第一位女将军妇好

考古学家们认为墓主人正是妇好本人,这就是说,这位死后拥有大量随葬的墓主人就是甲骨文中出现过多次的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在已经出土的甲骨中,有关于妇好的记录就有两百多条,由此可见其地位的重要。考古学和古文字方面的专家根据甲骨卜辞推测,妇好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王朝君主武丁之妻。

妇好生卒年不详,她的名字是"好","妇"为亲属称谓,(殷墟卜辞中,常以"妇某"为形式作为人名,如妇鼠、妇白等,在《殷墟卜辞讲话》中曾收录玉器有也这种署名。)铜器铭文中又称"后母辛",是因为她的庙号称辛,后来商王祖庚、祖甲所称的"母辛",也指的是妇好。

甲骨文背后的故事,第一位女将军妇好

妇好生卒年月不详,她生活于公元前12世纪的前半叶,深受商王武丁宠爱,在商王武丁的60多位妻子中,妇好是第一位王后。武丁即位后立志复兴商朝,在位五十九年,励精图治,"殷国大治"、"天下咸欢"成为商代国力最为强势的时期。这样一位励精图治的王,他的妃偶妇好的名字在甲骨文中频繁出现,不只因为她是商王武丁的妻子,更重要的是,她是一名杰出的军事家,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文武双全的女将军。

第一位女将军

商王朝在武丁的统治之下,疆域扩大,"邦畿千里,维民四止,肇域彼四海"。疆域的扩大必然使边疆地区冲突增多。商朝众多的封国、诸侯国,与商王朝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稳定安宁。同时,商王朝还会受到游牧民族如羌方的侵扰。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就免不了对外的战争。丈夫武丁是商朝历史上一代有名的雄主,在他执政期间曾频繁出征作战,而作为他的妻子——妇好,也巾帼不让须眉。

据史料记载,武丁时期较大的战争包括对土方、羌方、巴方、夷方的征讨,妇好都参加并指挥了这些重大作战。在甲骨文中,就有关于这些重大战事的记载。有一条卜辞写着:"辛巳卜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乎伐羌"(《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310)这条卜辞意思是商王派妇好带领所属的三千人,连同其他士兵一万人,命他们去征伐羌方。羌方在商王畿的西方,是商王朝西部的主要敌对国之一。妇好带着一万三千多人的队伍,在当时来说真是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对于商朝来说,一万三千多人几乎是商王朝一半以上的兵力,这是卜辞中记载商朝对外战争中使用兵力最多的一次。胜负在此一举,妇好指挥得当,击败敌人并大获全胜。这次战役大大地削弱了商朝的夙敌羌人的势力,使商朝西北边境得以安定。

甲骨文背后的故事,第一位女将军妇好

妇好铜钺

妇好墓中曾出土了四把铜钺,其中两把大铜钺,一重9公斤,一重8.5公斤,器身饰以虎纹,两虎口之间有一人头,钺身中部有铭文"妇好"。在我国古代钺曾长期作为军事统帅权的象征物,而铭刻在上面的"妇好"二字则显示出她作为军事统帅的权威。

与"鬼神"的沟通者

在商代,"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尊神、尚鬼的商人无法解释某些现象时,便在冥冥之中便认为有某些鬼神的存在。

在商代国家大事,通过占卜和祭祀与上天进行沟通,了解鬼神的意志,来判断做某事是吉还是凶,最终决定做或者是不做。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三千年前的中国,祭祀是当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商代尤其如此。占卜和祭祀,除由商王亲自主持外,还有一些文献中称之为"巫"的神职人员掌握,而妇好也得以参与其中,甚至主持其活动。

甲骨文背后的故事,第一位女将军妇好

妇好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如在妇好墓中,出土了大批用于宣享和祭祀的青铜器,器上刻有"妇好"铭文多处。

根据甲骨卜辞可知,妇好主持的祭祀所祭的对象有先批、父、母以及神泉等。祭祀时屠杀俘奴和各种人牲,还用牛、酒等。据此可见,妇好生前受命主持祭祀盛典的规模之大,以及参与祭祀活动的频繁,而且身为卜官,这些种种都在证明着妇好地位之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