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博物館、創藝農場、陽臺菜園……盡在世園會·百蔬園

在歲月更迭裡輾轉千年,“園”的故事太多太多。而如今,一段特別的新章節又開啟了!

這就是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

今天,我們來說說世園會·百蔬園

蔬菜博物館、創藝農場、陽臺菜園……盡在世園會·百蔬園

談及“蔬菜”,總是先想到食用。在2019北京世園會上,“百蔬園”將刷新蔬菜的大眾印象。蔬菜博物館、創藝農場、陽臺菜園、田園庭院以及一望無邊的室外蔬菜景觀區,從蔬菜的歷史、現在到未來,從自然、田園到城市,在時間和空間的交織中,為遊客提供多維度、互動性、藝術化的體驗內容,展示蔬菜與園藝、蔬菜與科技、蔬菜與生活的緊密關係。123個蔬菜品種、26.3萬盆的各類蔬菜已經移栽入園,等待遊客揭開它們的神秘面紗。

蔬菜博物館、創藝農場、陽臺菜園……盡在世園會·百蔬園

蔬菜與園藝

獨立成園 種出美麗風景線

在世園會的歷史上,蔬菜作為展示對象,獨立成園尚屬第一次。作為2019北京世園會三大特色展園之一,百蔬園園區以“創藝農場,樂享家園”為主題,佔地54畝,其中室外47.25畝,室內6.75畝,園內共有123個蔬菜品種、26.3萬盆的各色蔬菜。

從世園會園區6號門進入,沿著園區道路行進,遠遠的望見兩個巨型的彩繪能源罐,距離百蔬園就已經不遠了。兩個以蔬菜籃為設計元素的巨型彩繪能源罐高聳矗立,也成為百蔬園的亮點之一。這兩個能源罐,原本只是毫無生機的灰色外觀,在經過中央美院專家團的藝術設計和現場手繪後,呈現出藍天白雲下蔬菜籃子的幾何圖案,充分體現了百蔬園的藝術特性。

“這兩個能源罐高約11米,是為溫室大棚提供能源用的。”百蔬園藝術總監唐澤慧說,“十餘人的團隊用了一個月,純手繪完成了罐子上的圖案。”

蔬菜博物館、創藝農場、陽臺菜園……盡在世園會·百蔬園

依託能源罐原型,它被設計成兩個“大菜籃”,“菜籃”中是抽象化的白菜、番茄、南瓜、茄子等蔬菜。“整個罐子是一個曲面,運用色塊、色面等幾何圖形來處理,讓蔬菜更加藝術化,更有視覺衝擊。”唐澤慧表示,希望通過彩繪罐子吸引更多遊客駐足,展示百蔬園的藝術性。

進入百蔬園園區,首先看到的是色彩斑斕的室外展區。室外展區分為森林與沼澤、荒漠與草原、田園庭院、樂享家園四個區域,將蔬菜品種、栽培技術和景觀設計結合起來,營造出一個室外蔬菜的休閒海洋。萬餘盆羽衣甘藍、芹菜、油菜、菊苣等各色蔬菜,分層次、顏色排列組合成各種景觀,為遊客帶來不一樣的蔬菜園藝體驗。

蔬菜博物館、創藝農場、陽臺菜園……盡在世園會·百蔬園

室內展區是一個“巨無霸”連棟溫室,由蔬菜博物館、百蔬科技區、蔬藝生活區和蔬菜劇場四部分組成。進入展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十餘個大小不一的彩繪蔬菜圓盤,錯落有致,懸空而掛。這裡就是蔬菜博物館的“大門”,穿過這裡,就要開始一場蔬菜的時空之旅。“我們對入口做了很多藝術性設計,方便遊客打卡拍照,留下和蔬菜博物館的回憶。”唐澤慧說。

蔬菜博物館是從全球性的視角出發講述蔬菜與人、蔬菜與藝術融合的故事,體現了歷史、文化、藝術的融合;百蔬科技區集中展現新時代蔬菜種植的現代科技,感受科技改變的生活;蔬藝生活區是蔬藝走進生活、改變生活的具體呈現,展現綠色生活方式;蔬菜劇場讓遊客親自創意、製作並品味美食、感受蔬菜的藝術魅力,為了提升遊客參與感,開園後,這裡將會舉辦多場蔬菜相關的講座、論壇,以及互動體驗課程,讓蔬菜園藝走進大眾視野。

“以前蔬菜都是室內展,世園會是首次嘗試露天與室內相結合的展覽方式。”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百蔬園項目負責人介紹,為了適應露天環境,北京市引進、篩選了許多新品種,相信能讓遊客眼前一亮。

蔬菜博物館、創藝農場、陽臺菜園……盡在世園會·百蔬園

蔬菜與科技

現代科技加持 “科幻感”急升

“科技世園”是2019北京世園會的主題之一,在百蔬園,同樣也能找到“科幻感”。全息互動等前沿科技以及蔬菜工廠化生產等現代農業技術同步亮相,更新遊客對蔬菜產業的認知。

蔬菜博物館、創藝農場、陽臺菜園……盡在世園會·百蔬園

在前沿科技方面,百蔬園重點突出聲、光、電結合。通過VR(虛擬現實)技術,搭建出“蔬菜探尋之旅”主場景。“遊客跟隨故事,可以看到蔬菜的起源、發展,以及如何走上餐桌的全過程。”百蔬園項目負責人表示,VR互動不僅體現娛樂性,更讓遊客在娛樂中,潛移默化地瞭解到蔬菜文化,“深挖蔬菜文化並進行推廣是百蔬園辦園的目的之一”。

除了VR互動,遊客還可以在百蔬園內體驗互動遊戲和觀看全息影像。互動遊戲以“打害蟲”為內容,非常適合親子互動;全息影像則集中展示了一粒種子的成長過程,用最直觀的視覺效果,讓遊客瞭解到種子是怎樣長成蔬菜的。

現代農業技術在百蔬科技區展出。最吸人眼球的莫過於蔬菜的工廠化生產。“在大眾的印象裡,不管是露天還是大棚,蔬菜都是從土裡長出來的,但其實部分蔬菜早已達到了工廠化生產的水平。”百蔬園項目負責人說,這次百蔬園就重點展示了三種工廠化生產方式,分別是葉菜——植物工廠、菌類——蘑菇世界以及果菜——番茄百科園。

葉菜——植物工廠設有兩個培養室,通過觀光走廊形式,展示完全人工環境下葉菜的工廠化多層立體栽培模式,目前展示的主要是不同品種的生菜,包括綠奶油生菜、綠橡葉生菜、紫奶油生菜、紫橡葉生菜以及紫羅莎生菜等。“北京本地新品種、全國首個紫色快菜品種——京研紫快菜;解決本市夏季生產難題的耐熱生菜新品種——北生1號都會在這裡展示。”

“考慮到生產安全性,菌類的工廠化生產主要用模擬沙盤的形式呈現。模型展示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全過程。”百蔬園項目負責人介紹,展示工廠化技術也同時考慮到小朋友,增加了趣味性,在菌類——蘑菇世界的一角,北京市農業農村局設計了一處“蘑菇森林”,把科普和娛樂相結合,讓小朋友可以在蘑菇的世界裡自由徜徉。

果菜——番茄百科園是一個奇妙的世界。可以看到滿藤的綠葉和各種番茄,卻找不到“根”在何處。但是順藤摸“根”,仔細尋找,就能在角落裡找到“隱藏的根部”。番茄採用的都是無土栽培技術。通道兩側佈滿基質栽培架。番茄植株就種在這些基質栽培模塊上,每個栽培模塊上都插著一根滴灌管,為番茄生長提供養分和水分。同時在每個栽培架之間還安裝有導熱管,讓番茄在冬季也“不再寒冷”。

蔬菜與生活

貼近生活 助力“城市種菜夢”

“每個城市人,都有一個種菜夢。”在牽頭百蔬園項目時,北京市農業農村局首先想到了“以人為本”。百蔬園項目負責人說,為了幫助城市人實現“種菜夢”,室內展區的蔬藝生活區分別設有公共蔬藝空間和家庭蔬藝空間。其中,公共蔬藝空間主要展示辦公室、樓宇大廈公共平臺的蔬菜園藝搭配案例;家庭蔬藝空間則展現的是陽臺、屋頂、客廳等家庭環境的蔬菜園藝搭配案例。據瞭解,配合搭配案例,世園會期間,百蔬園內還將舉辦蔬菜園藝講座,邀請專家老師前來教授園藝知識。

蔬菜博物館、創藝農場、陽臺菜園……盡在世園會·百蔬園

可能有人還有更大的“種菜夢”,比如,闢一處菜地。“現在許多人都想去郊區租塊地,節假日就去種種菜,但其實多數人是缺乏種菜知識的。”百蔬園項目負責人介紹,考慮到這個問題,百蔬園在室外空間還開闢了十餘畝的“家庭菜園”。在家庭菜園裡,模擬展示各種蔬菜的種植過程。何時播種?如何澆水施肥?如何管理?這些過程都將以實景模擬的形式呈現給遊客。

蔬菜博物館、創藝農場、陽臺菜園……盡在世園會·百蔬園

蔬菜與生活的關係,還將通過各種互動場所、活動展示出來。百蔬園內設立了沙拉吧,沙拉吧主打輕食主義,提供各色蔬菜沙拉,倡導健康生活、綠色生活。世園會舉辦期間,百蔬園內還將舉辦51場“蔬菜創藝”工作坊活動。“蔬菜創藝”工作坊聚焦家庭、親子和青少年遊客,分別舉辦10場蔬菜花藝、10場蔬菜雕塑、10場蔬菜木刻工坊、10場蔬菜寫生工坊、11場蔬菜食品製作互動活動,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感受蔬菜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

“品牌蔬菜館”重點展示了“北京蔬菜”好品牌、以實物展陳、視頻介紹等形式,突出展現北京蔬菜“小而精、精而美、美而特”的特點與特色。

此外,30場“知食分子”講座從不同的角度切入蔬菜主題。講座分為“新農人”、“蔬菜教室”、“蔬菜創意”三個板塊。其中,“新農人”講述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過程中,湧現出的具有新觀念、新思維、懂技術、有文化、會經營的行業創新實踐者,邀請都市農業從業者、新派菜農、品牌蔬菜生產者、生鮮電商代表等現場授課。

“蔬菜教室”圍繞蔬菜相關的科學、飲食、文化、歷史知識,邀請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等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以及有影響力的烹飪達人、博物學家、科普作家等,為遊客答疑解惑。

“蔬菜創意”則邀請與蔬菜相關的跨界達人,例如以蔬菜為素材做創作的藝術家、攝影師、設計師等,講述他們與蔬菜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