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能改變你三觀的那些書,比如說看前和看後就能讓你覺得自己是兩個人?有哪些這樣的書?

幹嘛電臺指定官方號


因為小時候留守在家,叔叔之前是民辦教師有很多書,所以從小看的書很多書籍算是陪伴我度過童年的重要同伴。

但是印象很深的第一本是《平凡的世界》。那是初一班主任兼數學老師的書,書皮簡單字超小所以很多人沒看完。我也忘了花多久看完的,只記得看完後之前幼稚的想法成熟了,對於人生和時代的看法有了新的理解。每一個人都是平凡世界中努力奮鬥的人,都有各自的人生。後來去看了路遙其他的作品,《人生》、《驚心動魄的一幕》。。。對路遙先生是十分佩服!

並且還讓我對茅盾文學獎獎有特殊的情懷,也看了很多部 像張旭峰的茶人三部曲《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築草為城》,它們成為我看書時的首選,也希望自己能夠從中得到更多的沉澱





留仁閣南方有嘉木


讀書,對我而言,有著特別的意義。讀書,可以理解為教育,也可以理解為愛好讀一些書籍。這次,讀書的教育意義,我先不提及 我暫且說說讀一些書籍,對我的意義。我現在還記得那一個個的午後。我的學校有午禁,每天只有半個小時的吃飯時間 過了這個時候就必須回宿舍睡覺,或者在教室安靜的自習,就不準出校門了。那個時候的我,每天都會去校園外的圖書館看書,記得每天早早的跑去吃飯,然後再匆忙的跑出學校,然後去看一個小時左右的書,然後回來。每次看完書,走在陽光下,我感覺我人都是飄的,走路都是輕飄飄的。讀書的對我的意義可能就是,讓我增長三觀。是的,我用了三觀這個詞語。因為那個時候的我,三觀不成熟,我無法辨別很多東西,很幼稚,很自大。然後讀書,讓我接觸到很多成熟的三觀,然後讓我能夠形成自己的比較成熟的三觀。我現在讀書的偏好會選擇一些比較直白的,因為我的功底不夠,需要從這些直白的文章讀起。

關於這樣的書籍,我覺得嚴歌苓的書籍不錯,以及伊坂幸太郎,以及很多日系的小說,都比較直白,能夠快速理解到很多東西。


十和子


莎士比亞曾說:”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書籍對於我們來說很重要,讀書的好處也有很多。

有時候讀書時你能發現原來你的感受早已被世上某個人明白地說清楚了並且寫在了文章裡,然後就會對那本書愛不釋手。

讀書越多越能夠感覺到自己的知識有限量,越覺得自己的短板太多。真正喜歡讀書、能夠堅持讀書的人,都會感覺到自己要學的東西太多。

每個人生命中總會有幾本讓你記得一輩子的書出現,那些書有的和你惺惺相惜,有的讓你豁然開朗,有的陪伴你走過春夏秋冬,有的改變了你的人生,就如這個問題,看前和看後,會讓你覺得自己是兩個人。

下面回答問題,餘酷愛讀書,曾每天固定一小時,從不間斷,就算再忙,拿起來手機也會去看,有時甚至會忘了吃飯。

再來談談改變三觀的書。

第一本當推《人類簡史》。

這本書直接刷新了我的三觀,這是一本會讓人放下很多執念的神奇書籍:

赫拉利打破了許多固定思維。他提出宗教、法律、制度、公司等,甚至包括國家,都是人類虛構的想象的現實,因為人們相信它們存在,它們才因此存在。

從小到大就被虛構的世俗價值觀影響的我們,不斷地被這些價值觀影響著自己內心的慾望。

我們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一直被主流的思想影響和改變著本心而已。

“多數人很難接受自己的生活秩序只是虛構的想象,但事實是我們從出生就已經置身於這種想象之中,而且連我們的慾望也深受其影響。於是,個人慾望也就成為虛構秩序最強大的守護者。”

尤瓦爾·赫拉利通過這本書告訴你一句話:認清自己。

第二本我認為改變了我得三觀的書是《人生的智慧》。

叔本華在這本書裡寫了太多太多的名言警句:

“人,要麼庸俗,要麼孤獨。”

“ 財富就像海水:飲得越多,渴得越厲害。”

“人生就像鐘擺,在痛苦和無聊之間來回擺動。”

“我們無論要做或者不做什麼,我們首要考慮的幾乎都是別人的看法。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可以看出,我們所經歷過的擔憂和害怕,半數以上來自這方面的憂慮。它是我們那容易受傷的自尊心——因為它有著病態般的敏感——和所有虛榮、自負、炫耀、排場的基礎。”

“精神遲鈍的後果就是內心空虛。這這種空虛烙在無數人臉上,並且,人們對於外在世界發生的各種事情———甚至微不足道的事情——所表現出的一刻不停、強烈的關注,也暴露出他們的這種內在的空虛。”

不知道你有沒有讀過這兩本書,極力推薦,這兩本書幫我看懂了太多的東西,讓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當然還有一些書,會讓人比較印象深刻,不過就不在回答裡說明了。

希望你會喜歡這兩本書。


好吃的蚊香片


小時候翻閱過奇門遁甲,只是好奇,裡面圈圈畫畫,看不懂。

再後來,大學期間去書店裡看過周易,自己研究,沒法入門。直到現在我也是對這方面的抱有興趣,無奈沒有天資,沒有引路人,就我現在感觸,我們現在認識的世界絕對不會是我們現在所認識的世界,古人已經用他們自己的方式理解並運用方法,利用了新的世界的力量,或者規則,並著書留史。這個不用懷疑。 這種書越讀對現在的世界越懷疑。 真是能改變三觀。

最少我現在都知道順應自然規律了,也就是天意,然後再去盡人事。這算消極嗎?



煙雲浩淼道


很遺憾的告訴你,沒有哪本書有這麼大的能力。就算有,那也不能代表這本書會對所有人有同等的作用。

佛家雲:“在很大程度上,人類只是見其所願見者,或曰想見其所願見者,而將與其現實模型不相符的過濾掉。”,這句話用到讀書生活中可以理解為,有著不同人生閱歷的人看同一本書,所得卻千差萬別!魯迅曾這樣評價《紅樓夢》:“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可見讀書這件事,並不是簡單的所見即所得,而關乎讀者本身與該書的“緣分”,如果因緣際會,你會和書產生了強烈的“交互”,自己在書中大受啟發,自然會有所頓悟!

就舉我本人這個例子,高中時期非常崇拜馬雲,在他一次演講中得知他是看了路遙的《人生》,使他大受鼓舞,讓他鼓起勇氣第三次參加高考,最終改變了他的人生。作為小迷弟的我當然也要讀一下《人生》這本書,結果大家可想而知,我的人生也沒有由於讀了這本書有什麼改變。

所以說,讀書還是不能目的性太強。要相信,我們終究會遇到那本與自己“有緣”的書,它會幫助我們“涅槃重生”!


放逐之心


小時候看過《福爾摩斯全集》,全集一共四本,獨缺了最後一本,那時沒有網絡,新華書店找不到,苦缺多時,唯有把其餘四本看個滾瓜爛熟。至此之後,喜歡看推理、偵探類書籍,發覺日本推理小說可以與英國相媲美,加之他們小說中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結構和中國有相似之處,讀起來更有親切感。松本清張、森村誠一、江戶川亂步等作品基本都看遍了,至於英國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推理小說自然也沒落下。這個習慣保留至今,受益匪淺,對個人邏輯思維的養成有一定的幫助。

上班的時候,看過一本《柏楊談愛情》,作為一位著名學者,大家都知道他寫的《醜陋的中國人》,但沒想到他寫的關於愛情方面的文章,觀念獨特,給人醍醐灌頂之感。因為書是同事的。看過便要歸還,但心中念念不忘,一心想買本。過了一年多,經過一條老街,看見一本頗有歷史的書店,靈光一閃,跑進店裡問頭髮花白的店員,老先生指著一排書籍說自己找,沒想到居然找到了!找到了!欣喜若狂,趕緊買下,收藏至今。

最後一本是東野圭吾的《嫌疑犯X的獻身》,小說被改編成電視、電影,應該是最為人熟悉的作品之一。男主人公對愛情的執著,為仗義出手,不惜以身試法,其才學識淵博但外表平平,不善言語但心地善良,符合如今流行的“經濟適用男”的標準。結局令人唏噓,沒讓人找到罪犯的暢快淋漓感,反而讓人頗為遺憾,可能是這部小說的獨特魅力。


小魚遊遊畫畫


《周易集解篆疏》,老師說過一句話,那些大儒們,您讓他們做壞事,他們都不會做。《保富法》,改變了我的價值觀和對財富的看法。《素書》,老師說德行不夠的人不能看。《心經》,因果報應,真實不虛,如是因,如是果。我認為有很多傳統文化方面的書籍,都能改變我的三觀,不侷限於上面說的幾本。


盧曉輝123


好多詩詞正能育人在頭條新聞中這樣好的👌。


手機用戶95755198580


羊皮卷,人性的弱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