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叛逆,你是如何處理的?會尋求心理學方面的幫助嗎?

Christina1218


這個話題,我想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包括我在內,孩子也正好處在這個時期,只是他現在表現的還不是那麼明顯而已。

其實,孩子處在青春叛逆期,大人也不用太緊張,其實應該為他們高興,證明他們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上都在慢慢趨於成熟,他們對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見。我認為家長應該多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前幾天我兒子一個人躲到房間裡默默哭泣。我看到不對勁,我和孩子爸商量,老公認為男生和男生溝通效果會更好。所以主動請纓要和孩子好好談談。他們在房間裡像朋友一樣談了大半天,後面竟然聽到他們倆的笑聲傳出來。我想事情肯定是解決了。

過後,我問我老公是怎麼和孩子交流的。他說就是跟他講當年爸爸上學的時候發生的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現在想想小的時候發生的事情無論是開心的不開心的,過幾年再回頭去想都是美好的回憶。這都是成長必須要經歷的喜怒哀樂。

語言,是溝通家長與孩子情感的橋樑和紐帶。我想只要我們放下姿態,平等的像與朋友談話的態度和語氣去和孩子交流,孩子會放下芥蒂,真誠的原意和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只要心結打開了,還有什麼叛逆可言呢?

咱們大多數中國的家長,都比較內斂,不原意跟孩子透露自己的內心世界,習慣了和孩子一本正經的說教,但是卻要求孩子向自己袒露心聲,您認為這種不平等的交流能起到好的效果嗎?

如果家長覺得有必要,也可以去尋求心理老師的幫助,現在學校也有心理課堂,也可以和老師多溝通孩子在學校裡的表現。總之,這個時候,家長再忙也要和孩子多溝通,不能只關心成績,生活上,情感上,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困惑尤為重要。以上只是個人拙見。希望孩子們都能愉快的度過青春期。謝謝大家!


靜等一季花開


對於青春叛逆期,最有發言權的,是那些堅守在一線的教師。

從畢業到現在,我呆在中學16年,交往的正是這些青春期的孩子。

拋卻那些生澀的專業術語,在我看來,一個孩子的叛逆期,就是前期家庭教育問題的大爆發。前期家庭教育多失敗,這個孩子的叛逆就有多厲害。輕微叛逆的孩子,可能會出現短暫的厭學,拒絕和父母交流,動輒和父母發脾氣。中度叛逆的孩子會沉浸網絡,沉迷早戀,甚至離家出走,荒廢學業。而嚴重叛逆的孩子,會結交不良朋友,結成小團伙,走向犯罪的道路。如果父母阻攔,甚至會舉起屠刀,對至親下手。這幾年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正是那些在叛逆期走不出來的孩子。

叛逆期帶來的破壞,再一次警告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青春期容易叛逆的孩子一般來自以下幾種家庭:

1、留守家庭的孩子。父母都外出打工,將孩子留給家裡的老人照看。沒有父母督促,功課跟不上。沒有父母的陪伴,思想也很容易出問題。旺盛的精力如果不能釋放到學業上去,他們肯定要找別的發洩途徑。早戀,打架,聚集小團伙,甚至盜竊,還很容易與社會上的小混混結交。這些絕對不是危言聳聽。所以,父母至少得一個人陪伴孩子成長。這個陪伴,不單單是陪在孩子身邊,更重要是經常和孩子溝通,隨時疏導孩子的情緒,即便是孩子偶爾偏離,但也很快能回到正道。

2、單親家庭的孩子,也包括哪些沒有離婚但是夫妻整日相殺的家庭的孩子。一旦家庭出現變故,夫妻雙方反目成仇,在孩子面前暴露出最猙獰的面孔和最狠厲的話語,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幼年的他只是恐懼無助,對這一切無能為力。一旦到了青春期,當他意識到自己可以和父母並肩而立的時候,他會用冷漠叛逆來對抗父母。因為在孩子幼小的時候父母沒有和他做到親密的溝通,在叛逆期,父母的話他根本就聽不進去。和幼時的無能為力相比,青春期的孩子還知道用出走和自殺來要挾父母,讓父母手足無措,無從著手。

3、管教方式處於兩個極端的家庭的孩子。這些父母也都陪伴在孩子身邊,但孩子照樣在青春期出現很嚴重的叛逆,主要就是他們的管教方式出現了問題。第一個極端,父母太過嚴厲。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充當了監獄長的角色。將孩子牢牢地掌控在手心,不能偏離半點軌道。除了學習,不準做這個,不準幹那個。生活中全是條條框框,完全沒有孩子的個人空間。這些孩子小時候還能乖巧聽話,一旦到了青春期,在父母掌控不了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會做出各種各樣讓父母崩潰的舉動。父母再想像小時那樣管教他們,他們就會以死相要挾。一旦他們體會到父母控制不了自己的那種快感,會步步緊逼,做出更出格的舉動。如果如果父母逼得太緊,孩子就會出現過激的行為。比如前段時間出現的上海盧浦大橋自殺事件,還有很多青少年自殺的案例。另一個極端是,父母也陪在身邊,但只是忙碌自己的事情,除了成績,從來不關心孩子的成長。有些父母連孩子上幾年級都不知道。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這種家庭的孩子,更多感受到的是冷漠和孤寂。幼年性格孤僻,可到了青春期,一旦有異性關注,會轟轟烈烈地投入早戀,用異性的呵護來彌補父母在感情上的缺失。有些女孩子甚至會同時和幾個男孩交往,很享受那種幾個男孩子為了她而打架的畸形樂趣。

4、在家庭中被過度溺愛的孩子。這種情況,以女孩子為主,往往還是小學成績優異的那種。他們從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也是父母的驕傲。在她們成長路上,父母百依百順,恨不得替她們掃平一切障礙。但到了青春期,也是學業繁重的時候,嬌生慣養的她們開始受不了學習的苦,成績最先下滑。成績的一落千丈讓很多父母接受不了,開始指責孩子。如果老師再在學業上威逼,這種孩子很容易叛逆。但如果引導到位,這種孩子會很快調整過來。如果引導不好,可能直接荒廢學業。

在一線這麼多年,我發現真的有一部分孩子是沒有叛逆的。相反,他們在青春期反倒和父母的關係更融洽。因為有愛做後盾,這些孩子更容易克服學習上的困難,爆發出強大的後勁,助推著他們在青春期變的更加優秀。而這些孩子,多來自那些民主家庭。母親性情溫和,能傾聽孩子的心聲,正確對待孩子的得與失,會在孩子成功時給與肯定,尤其會在孩子失敗時給予激勵,而不是諷刺打擊和挖苦。父親專注事業,但也兼顧家庭,能給孩子正確的人生指引,和孩子保持親密的朋友關係。孩子有什麼心裡話,都願意告訴父母,從而使成長中的許多問題及時得到梳理。同時,父母培養孩子的多種愛好,能讓孩子隨時在生活中體會到樂趣。

說到最關鍵的,面對叛逆期的孩子,該怎麼做?

事實證明,說教是最沒有用的。如果是輕微的叛逆,家長一定配合老師共同疏導孩子,讓孩子走出誤區。

如果是很嚴重的叛逆,坦白地說,靠家長和老師的說教,基本上沒有用。我之前很成功的幾種做法可供參考。

1、孩子已經不想學習,就不再勉強他學習。在別的學生讀書的時候,讓家長帶著孩子在教室外長時間靜心觀察,什麼都不說,只是觀察。不厭其煩,一天幾次,持續幾天,讓別的孩子認真讀書的模樣刺激到他的神經,讓他自己感覺難受。

2、家長帶領孩子去醫院轉轉,讓他真切地看到那些人是怎樣對抗病痛的折磨。帶領孩子去火車站轉轉,看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是怎樣在生活中掙扎的。有條件的話,帶領孩子去煤礦下面看看,體會一下《平凡的世界》裡孫少平的真實生活,會給他永遠的震撼。

3、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千萬不要大發雷霆,拳腳相加,一定要心平氣和。心平氣和地告訴他,哪些事情真的不對,父母必須阻止。帶著孩子從事體力勞動,讓他在汗水洗禮中儘快醒悟。我的一個學生家長,已經是局級幹部,但為了叛逆期的兒子,整整一個暑假,帶著孩子在鄉下老家幹農活。開學後兩個月,那個男孩子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4、 請心理醫生疏導。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請心理醫生不乏是一個捷徑。心理醫生能從多個層面開導孩子,同時對父母的教育也進行指導,效果會比較明顯。

5、最重要的,要儘量緩和和孩子之間的緊張關係。孩子走到今天,父母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父母也一定要想辦法幫助孩子度過難關。陪著孩子看看電影,遠出旅行,讓大自然為孩子療傷,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真切的愛,他會冷靜下來,正視自己的行為,慢慢調整自己。

為什麼青春叛逆期成為洪水猛獸?那是因為很多父母都從骨子裡認為,那是孩子出了問題,而沒有意識到自身的問題,所以,很多父母把問題推給老師,推給學校,自己當甩手掌櫃,造成問題進一步惡化。同時受當下急功近利的影響,很多父母妄想通過說教來改變孩子,只能以失敗告終。九層寒冰非一日形成,要想融化,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父母的耐心,是幫助孩子走出青春叛逆期的最大保障。


桃園上仙


我在青春期的時候也曾心理叛逆過,但是我的問題或者叫症狀很輕,所以不知不覺的就度過去了,也不會去尋求心理學方面的幫助,而且我青春期的時候也找不到心理諮詢和治療的地方,我建議在青春期叛逆的時候可以和父母坐下來,好好聊聊天多敞開心扉的溝通和交流一下,把自己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和所有的困惑、委屈、不滿、壓力、訴求等都一股腦拋出來。

青春期即青春發育期,是指青少年11到16歲這一時間段,這個時期的孩子正處在身體和心靈的發育階段,主要特點是身心發展很快但又不平衡,是經歷複雜發展又充滿矛盾的時期,近幾十年來人類在性成熟方面存在著全球性提前的傾向,這主要表現在青春發育期提前到來和提前結束,這給社會和教育帶來很多問題和矛盾。青春期的生理迅速變化是由激素分泌量的快速增加造成的,這個時期的身體變化主要表現為整個身體的加速成長和性成熟兩個方面,所以很多孩子在青春期身高和體重長得特別快,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上初中的時候有個同學叫王兩,他在初一和初二的時候身高比我們都矮好幾釐米,但是沒想到到了初三他像打了農藥吃了激素一樣身高飛速增長,到高一他竟然長到一米八了,害得我們都要仰視他,另外就是青春期性器官發育加快,以及第二性徵的出現,第二性徵是指身體形態上的性別特徵,女孩兒主要表現為乳房隆起,體毛出現等,男孩兒主要表現為出現鬍鬚,喉結突出,體毛明顯等,另外就是性功能成熟女孩兒開始月經男孩兒開始遺精。

青春期是人生的重要階段,希望每個男孩女孩都能平穩的過渡,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健全的人格和美好的明天,謝謝大家






青春期叛逆,這個很正常,每個人應該都會經歷過的,只是經歷的階段可能不一樣。

我的叛逆期是在初中,十幾歲的年紀,接觸最多的也就是校園,懵懵懂懂的自己,還自以為自己懂得了很多,很有自己的主見,有時就不樂意父母安排自己的一切,甚至和父母吵過鬧過,不和他們說話,最幼稚的就是還想過離家出走,學電視劇裡面的主角一樣過仗劍天涯多姿多彩的個人生活。不過也都是想想而已,沒有真敢去做。要問是怎麼處理的,這個還真沒有,畢竟那個時候的自己哪會像現在這樣通情達理,處理方式要麼就是自己妥協,要麼就是就是和父母冷戰,或以絕食來對抗到底,最後結果當然大多數也是我贏了,所有的任性不懂事,倚仗的也不過就是父母對自己的愛罷了。

至於尋求心理學方面的幫助,這個我倒不會。以前的自己,雖然叛逆,但出格的事情還是不會去做的,畢竟本性上還是念過書有些知識的好人,而且也不知道心理學這個職業的存在,更不會想著去因為這個尋求心理幫助了。現在的自己,應該不會有那種叛逆行為了,即使有,心裡也清楚是屬於正常範疇內的,需要在情緒控制等方面提升自己的修養。所以,這個得要因人而異。

個人覺得,關於青春期叛逆這個方面,既然自己清楚並且有意識想要尋求處理方式,那說明是屬於那種已成年懂事的,不是小孩子的那種。那麼就更能明白,叛逆可以有,但要適度,不能過度,如果自己真的難以自我調節,甚至預感自己的情況會越來越嚴重的話,那麼為了自己,也為了所有愛自己的人,是完全可以尋求心理學方面的幫助的,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相信情況會好很多。總之,自己的身體,自己的健康,是最重要的。


Jia小殼


大家好!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也是目前社會上,大多數家庭中出現的現狀!

其實在孩子成長學習的過程中,有幾個關鍵期和認知期!

就拿孩子開始學習的時候來講:

幼兒園階段的孩子是沒有學習的概念的,但是有學習本領的概念,所以告訴孩子如何學好本領,這樣你會變成什麼樣,最好必須他心目中想要成為的人!

小學階段的孩子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1--3年級,為什麼呢?因為1-3年級的孩子剛剛進入學習時期,尤其是一年級的孩子,家長需要多發點時間和孩子溝通,讓他從學本領的概念轉成學榜樣動力!

第二階段:3--5年級,為什麼呢?3年級學生已經對社會和學習有了新的認識,在這期間,父母的言談舉止很重要,平時生活中帶給孩子更多的正能量,養成好的習慣,好的學習習慣!

初中階段的孩子基本上在入學以後,通過他之前的習慣和生活方式已經有了自己的問題分析能力,所以後面就不會再有什麼出格的事情發生當然特殊情況除外!

在此同事還要告訴孩子在生活中有一些底線是不可以觸碰的!

比如:告訴孩子家庭有家庭的規矩,尊老愛幼!學校有學校的規矩,上學不可以遲到,早退!社會有社會的規矩,法律就是規矩!孩子明白這些,對於他的現狀心裡就會很清楚的明白了,加上分析以後,知道了什麼可以做,怎麼去做,怎麼做的更好!同時也就知道什麼不可以做!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廣大朋友留言一起探討!



James海峰


從心理發育的角度,孩子在青春期,會要完成從兒童到成人的過渡,一方面身體的快速發育會讓他們害怕又挑戰,情緒容易激惹,另一方面,他們需要完成健全人格的重塑,作為進入成人社會的心理基礎,所以在青春期以前,所有暗藏內心的衝突,都會在這個階段大爆發。

所以,如果家長換一個角度,去理解孩子,就會覺得這是一個發育的修復機會以及教育補償的好時機。只有高度控制和過分嚴格要求的家長才會要求孩子聽話、遵從,才會覺得孩子在叛逆。

當我們放下對孩子的控制,尊重孩子,而且去陪伴聽從,其實青春期的孩子沒那麼難搞。

1)給孩子自由,用規則管理,只要雙方協定大的規則框架,在框架裡允許他們自由發揮,也可以鍛鍊他們的自主能力。

2)平等對話,少嘮叨多交流,嘮叨是反覆說一些碎碎的雜事,這個階段孩子都討厭的,想要他們真正信服你,你得在精神的高度讓他們佩服,比如新的觀點,潮流的思想,等等。

3)想要關係好,跟孩子做朋友、找共同話題,比如男孩子談遊戲和戰爭,女孩子談偶像和妝容,他們喜歡的話題你能進入,也就代表你可以去影響和引導。

4)忍住不要太快提供幫助,有些是孩子該受的挫折,受了對他有好處,他自己得來的經驗會印象深刻,你給的建議他並不愛聽,如果他們想要權利,那麼也應承擔一定的責任……

總之,青春期的孩子半條腿跨進了成人的大門,還有半條腿在兒童世界,既要成人的尊重,又要兒童似的耍賴和關心,家長要淡定。


玲瓏心理諮詢


多看一些青春期實用心理學方面的資料,跟視頻裡學,跟學校老師交流,跟年齡相仿或偏大的朋友交流。正確認識青春期,意識到孩子的問題就是父母的問題,孩子在家中僅僅是我的孩子,而不是學生,他需要的是愛,而不是要求。不再對改變別人抱有幻想,努力改變自己,工作努力,閒暇多讀書學習,從心理歷練,外在形象,情緒控制,言談舉止各方面努力改變。對孩子信任,多瞭解他的朋友,愛好,注意對孩子察言觀色,少說話,多送溫暖。做到這些就會發現,孩子會以家長為榜樣,關係越來越好,親子關係融洽,孩子就會願意把真實的內心向我展示,我就可以給他想要的理解,關心和建議。同時工作中和同事也可以相處融洽,最重要自己內心平和清淨,從裡到外的舒服。


笑了194202


謝謝提問。以平常心待之,化干戈為玉帛,尊重個性化,針尖不對麥王,和諧共處,友撐為人,二人見仁,三人合眾,同心協力,搞好協作,眾志前行。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關心,相互激勵,相互配合和相互支持,理解萬歲。

不會去看心理醫生。


5864906970778一剪梅


任何一個時期都是一個必經過程,就是你的人生,不要逃避他,選擇他,擇優他,讓他成為你日後最美好的回憶,人生最難得的就是不後悔。


金羽商務


每個人都會經歷這段路程,至於叛逆與環境周圍的一切事物,人都有關係。我認為只要不會心理扭曲,過度叛逆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很多事情是需要經歷後才會更好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