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樁功時,氣在體內如何運行?

無為52204787


關於您講的站樁功的,氣在體內如何運行,我來為您解答一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個人建議如果只是為了養生的話也不一定要練站樁功,很多功法可以選擇。

未習武,先站三年樁站樁是導引、太極和武術技擊的基本功,也是外練筋骨皮、內養精氣神的重要方法。民間有“未習武,先站三年樁”“百練不如一站”的說法,這些朗朗上口的拳諺形容的就是站樁的重要性。

健康的人都表現為身體上虛下實,即下焦遠,上熱虛。也就是說,一個人上虛下實:才說明體內元陽充足、腎精充盈、頭腦清醒。而氣血虧虛的人則上實下虛:即我們通常所說的頭重腳輕、耳鳴目眩、頭痛腦漲、胸睡脹悶、腰腿痠軟等。

而站樁功為上乘武學流派的基礎功法,其目的是為了在身體的“外靜內動”中調理、疏通全身氣血,使人體氣機能夠降濁清升,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祛病長生的功效。

站樁的基本姿勢

站樁的姿勢雖然千姿百態,但萬變不離其宗。站樁最基本的身型是“自然勢”,做法可以用下面幾句話概括!

兩腳開立,與肩同寬。

兩腿屈蹲,膝不過尖(腳尖)。

兩臂環抱,置於腹前。

懸頂豎脊,放鬆腰身。

寬胸實腹,呼吸自然。
中正安舒,精神內守。

站樁有道,外練內養

外練筋骨皮

做“自然勢”時,人體彷彿屹立的大樹。頭像樹冠,挺拔而輕盈;身似樹幹,渾圓而結實;腿足像樹根,牢固而紮實。做到身似形象,站樁的身法就出來了,身法正確了,健身效果也就隨之而來。

內養精氣神

站樁外練的是筋骨皮,內養的是精氣神,練到一定程度,會產生“氣達四梢”的練養效果。

“氣達四梢”是氣血在全身運行暢通的標誌。古人把舌、發、齒、甲稱為四梢,即舌為肉之梢、發為血之梢、齒為骨之梢、甲為筋之梢。站樁時氣息出人細、勻、深、長,身體處於松、沉、圓、活的導引狀態,氣血通暢全身,舌、發、齒、甲等梢節會有一些感覺,所以稱為“四梢達氣”。

站樁功不同需求的人氣的運行有所不同

中醫講,心、肺有病,病在兩肘。人的肘部有一個穴位叫少海穴。當我們撥動它時,如果感到特別疼的話,多是心肺有問題了。所以站樁的時候沉肩墜肘,就是對心肺最好的鍛鍊。

肝膽有病,病在兩腋。兩腋走的是肝經和膽經。肝有病,其氣在兩腋。而膽主全身的生髮之機,所以把兩腋這個地方鬆開了,對我們的肝膽乃至全身都有好處。

脾有病的話,病在兩髀,就是人體的胯骨軸處。這是人體最大的關節處。站樁時一定要放鬆這裡,胯骨軸能夠輪轉鬆弛,就是運化得力的表現,對我們的脾十分有好處。

腎有病的話,其氣會留於膕窩處。人的膕窩處有兩個重要的穴位叫委中穴。委中穴也是人體最容易產生病灶之所。這個地方很容易產生“筋結”,就是經脈不通,會導致腰背疼,甚至是頭疼(因為膀胱經走頭)。所以,中醫裡有“腰背委中求”的說法。

站樁功必練要點

對於站樁來說,第一個要點為百會對會陰。第二個要點就是肩井對湧泉。

首先,站姿的要點在於身體的直立,這個直立的身體其實有個隱含的中軸線,即我們的會陰穴與百會穴這條中軸線。養生家稱百會為天門,會陰為地戶。天主動,地主靜,所以天門要常開,地產要常閉。

會陰穴在前陰後陰的中間,是任、督、衝三條經脈的一個起始點。督脈主人一身之陽氣,任脈主人一身之陰血,衝脈主人一身之性。所以,會陰被練功者、養生家起了個專門的名稱—陰蹺庫。

不練功夫的人,陽氣常把會陰穴衝開,分成任、督、衝三股流注於經脈,不能返還歸元,因此無法延年益壽。因為只要會陰穴一打開,人體的百脈都動。所以練功夫的人一定要讓會陰穴有彈性且緊閉,使散亂之氣得以歸元,這樣才能降低消耗,強身健體。

為什麼剛開始練習氣功或其他各門武術時一定要先從站樁、站馬步開始呢?這是因為,只有先鍛鍊好會陰穴,才能讓百脈引發全身的氣機流動,並能返回會陰穴。

湧泉穴為足底腎經的一個穴位;而肩井穴在我們的肩膀上,位於大椎穴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處,屬於膽經。湧泉穴表示腎氣如泉水剛剛通出地面,如果不加以約束,則散溢四方,有肩井這口井收攏著氣血就不會散亂了。我們不要小看了肩井穴,它被稱為第一強身穴。

站樁要守五竅三關。

五臟各有官竅。“竅”:穴也,空也(《說文·穴部》)。其音“巧”,又有機巧、靈巧之意。為什麼只有五臟有官竅,而六腑沒有呢?因為髒屬陰,腑屬陽。故《禮記》疏雲:“地秉持於陰氣,為孔于山川以出納其氣。”陽主動,不需有竅;可是陰要沒有官竅,就僵死了。這又是造化的機巧與智慧。

道家丹道又視五竅為元氣之賊,因此強調對眼、耳、鼻、口、意的修煉。主張目不外視而視內,則魂在肝而不從眼漏(肝神為魂)鼻不聞香而呼吸在內,則魄在肺而不從鼻漏(肺神為魄);口不開而默內守,則意在脾而不從口漏(脾神為意);心不妄想,則神在心而不從想漏(心神為神)。如此,則五藏神攢簇在腹部坤位,為不漏境界,這也是老子“君子為腹不為目”的真義。守三關是哪三關?丹道家認為,“九竅之邪,在乎三要”。這三個要點是:人容易受到耳、目、口的傷害。耳聽聲則腎精動搖;目視色則心神馳越;口多言則肺氣散亂。因此,要固守耳目口三關。所以練功的人一定要注意練功時不可妄語。

站樁的注意事項

過冷、過熱、過飽、過餓、憋大小便等均不宜站樁。

初學者感到胳膊腿發疼、發酸或胸部發緊是正常現象,可調節手臂的!姿勢,也可休息一下再練。站樁時間一般從五分鐘開始,逐漸延長,最多不超過半個小時。在站樁過程中,任何時候胸部都應該放鬆,如果感到憋氣時,大多是胸部和腰胯未能放鬆,可矯正姿勢後再練。

如果感到躁急難耐、心煩意亂,不必勉強支持,可原地休息片刻或散散步,待心情安定後再練,或者改日再練。

站樁要持之以恆,一曝十寒,終是無成,只有堅持不懈,才能有所收穫

我是壹陽,中醫健康管理師,高級健康管理師,性健康指導師從事健康工作5年有餘,關注我獲取更多健康技能。





壹陽之氣


站樁功不論是在學武或是健體養生中,它都是很重要的基本功法,正所謂“未習武,也站三年樁”、“百練不如一站”。

練站樁時,氣在體內的運行是分階段的。

剛練的初級階段,切忌在意氣的運行,因為“意在氣先”。也就是說初練站樁先要做好兩件事,一是有正確的站樁姿勢;二是身心要能安靜下來。

身心安靜的要求是要去除腦子裡的雜念,不要胡思亂想,說得再簡單一點是不去想煩心的事。

練過一段時間後,基本能做到既有正確的姿勢又能身心安靜了,此後可以用“意念”來指導站樁。比如說,可以想像大草原那藍天白雲下歡快的羊群,牠們在綠色的草地上自由的玩耍;可以想像青山碧水間溪水潺潺流淌似跳動的音樂,還有鳥語花香在陪伴;可以想像花間月下悠閒等等。總之,想著開心,因為人一開心就會輕鬆下來,身心就易安靜。

當“身心安靜”可以信手拈來時,練站樁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可以開始注意“百會領起、會陰上提和湧泉虛空”。百會領起時可吸天之正氣,以提振人之精神,湧泉虛空可收納地氣,以夯實下盤之穩定,會陰上提可守住人體真氣,以充盈丹田。

能做到這三大穴位的協調一致,就已基本具備了站樁的要求,即上虛下實或上松下緊。這樣就可以開始進一步在肩井穴、檀中穴上用心了。讓這兩個穴位沉下去,氣在意念的引導下就慢慢可以落入至丹田。進而注意肩井穴、曲池穴和勞宮穴隨沉肩墜肘在意念導引中,氣在手臂上的運行,慢慢勞宮穴會有發熱的感覺。此時,再留意湧泉穴、曲泉穴和髀關穴會有一種力量上傳下達的感覺。

經過這些過程後,就可以重視氣沉丹田並讓丹田鼓盪和命門充實,繼而氣運小周天和大周天,就可以享受打通任督二脈的幸事了。

不過,本文要提醒的是:這絕非一件易事,沒有三年或以上的認真苦練是不可能實現的。

再告訴諸位把太極拳當養生功來習練的愛好者,站好太極拳樁的確是第一重要之事!







黃山一片雲


樁功的運氣方法和靜坐的運氣方法是一樣的。

練小周天就走小周天路線。

練大周天就走大周天路線。

不管練什麼樁功,主要還是觀想,可以觀想宇宙中的能量從頂心,手心,或腳心進入體內下丹田。下丹田氣足後會自己循經而行。

然後可以觀中丹田,

下丹田,中丹田一起。

下丹田、中丹田和上丹田一起,三田合一。

天人合一。


同道330


在意不在氣,在氣則滯。

把氣比喻為車,人比作山,硬將車抬上山,沒用。要想山上有車,只要修路。

所謂內修,就是修路,修通道,修空間。只要有空間自然有氣。

內修的方法是內觀,行住坐臥都可以內觀,不是非站樁不可。

沒有內觀的站樁啥也沒用。


太極拳玄機


樁功練習的不同階段和不同的心法其內氣的運行是不一樣的,更重要的是練樁的目的不一樣氣機的產生更是天差地別,例如廣場上公園裡那些兩手模擬端著盆子的所謂抱球樁功也就是練個肌肉而己,和內氣的運行八杆子打不著任何關係。


cc45607


意守單田,放鬆


用戶41795黑洞


氣聽命於意的指揮拳架時意氣是隨拳架的開爾達道四稍,意想你是一個吹滿了氣的球,並在身體外有個氣場,合時氣場同時松這回丹田,不是按身體的那條線或經絡行走,意到氣到形隨。這是太極拳的內景。


愛好太急拳


站樁功的氣脈就按教練和書裡的運行就好!不過必須鬆緊適度運用自如才是最好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