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桩功时,气在体内如何运行?

无为52204787


关于您讲的站桩功的,气在体内如何运行,我来为您解答一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个人建议如果只是为了养生的话也不一定要练站桩功,很多功法可以选择。

未习武,先站三年桩站桩是导引、太极和武术技击的基本功,也是外练筋骨皮、内养精气神的重要方法。民间有“未习武,先站三年桩”“百练不如一站”的说法,这些朗朗上口的拳谚形容的就是站桩的重要性。

健康的人都表现为身体上虚下实,即下焦远,上热虚。也就是说,一个人上虚下实:才说明体内元阳充足、肾精充盈、头脑清醒。而气血亏虚的人则上实下虚: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头重脚轻、耳鸣目眩、头痛脑涨、胸睡胀闷、腰腿酸软等。

而站桩功为上乘武学流派的基础功法,其目的是为了在身体的“外静内动”中调理、疏通全身气血,使人体气机能够降浊清升,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祛病长生的功效。

站桩的基本姿势

站桩的姿势虽然千姿百态,但万变不离其宗。站桩最基本的身型是“自然势”,做法可以用下面几句话概括!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

两腿屈蹲,膝不过尖(脚尖)。

两臂环抱,置于腹前。

悬顶竖脊,放松腰身。

宽胸实腹,呼吸自然。
中正安舒,精神内守。

站桩有道,外练内养

外练筋骨皮

做“自然势”时,人体仿佛屹立的大树。头像树冠,挺拔而轻盈;身似树干,浑圆而结实;腿足像树根,牢固而扎实。做到身似形象,站桩的身法就出来了,身法正确了,健身效果也就随之而来。

内养精气神

站桩外练的是筋骨皮,内养的是精气神,练到一定程度,会产生“气达四梢”的练养效果。

“气达四梢”是气血在全身运行畅通的标志。古人把舌、发、齿、甲称为四梢,即舌为肉之梢、发为血之梢、齿为骨之梢、甲为筋之梢。站桩时气息出人细、匀、深、长,身体处于松、沉、圆、活的导引状态,气血通畅全身,舌、发、齿、甲等梢节会有一些感觉,所以称为“四梢达气”。

站桩功不同需求的人气的运行有所不同

中医讲,心、肺有病,病在两肘。人的肘部有一个穴位叫少海穴。当我们拨动它时,如果感到特别疼的话,多是心肺有问题了。所以站桩的时候沉肩坠肘,就是对心肺最好的锻炼。

肝胆有病,病在两腋。两腋走的是肝经和胆经。肝有病,其气在两腋。而胆主全身的生发之机,所以把两腋这个地方松开了,对我们的肝胆乃至全身都有好处。

脾有病的话,病在两髀,就是人体的胯骨轴处。这是人体最大的关节处。站桩时一定要放松这里,胯骨轴能够轮转松弛,就是运化得力的表现,对我们的脾十分有好处。

肾有病的话,其气会留于腘窝处。人的腘窝处有两个重要的穴位叫委中穴。委中穴也是人体最容易产生病灶之所。这个地方很容易产生“筋结”,就是经脉不通,会导致腰背疼,甚至是头疼(因为膀胱经走头)。所以,中医里有“腰背委中求”的说法。

站桩功必练要点

对于站桩来说,第一个要点为百会对会阴。第二个要点就是肩井对涌泉。

首先,站姿的要点在于身体的直立,这个直立的身体其实有个隐含的中轴线,即我们的会阴穴与百会穴这条中轴线。养生家称百会为天门,会阴为地户。天主动,地主静,所以天门要常开,地产要常闭。

会阴穴在前阴后阴的中间,是任、督、冲三条经脉的一个起始点。督脉主人一身之阳气,任脉主人一身之阴血,冲脉主人一身之性。所以,会阴被练功者、养生家起了个专门的名称—阴跷库。

不练功夫的人,阳气常把会阴穴冲开,分成任、督、冲三股流注于经脉,不能返还归元,因此无法延年益寿。因为只要会阴穴一打开,人体的百脉都动。所以练功夫的人一定要让会阴穴有弹性且紧闭,使散乱之气得以归元,这样才能降低消耗,强身健体。

为什么刚开始练习气功或其他各门武术时一定要先从站桩、站马步开始呢?这是因为,只有先锻炼好会阴穴,才能让百脉引发全身的气机流动,并能返回会阴穴。

涌泉穴为足底肾经的一个穴位;而肩井穴在我们的肩膀上,位于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处,属于胆经。涌泉穴表示肾气如泉水刚刚通出地面,如果不加以约束,则散溢四方,有肩井这口井收拢着气血就不会散乱了。我们不要小看了肩井穴,它被称为第一强身穴。

站桩要守五窍三关。

五脏各有官窍。“窍”:穴也,空也(《说文·穴部》)。其音“巧”,又有机巧、灵巧之意。为什么只有五脏有官窍,而六腑没有呢?因为脏属阴,腑属阳。故《礼记》疏云:“地秉持于阴气,为孔于山川以出纳其气。”阳主动,不需有窍;可是阴要没有官窍,就僵死了。这又是造化的机巧与智慧。

道家丹道又视五窍为元气之贼,因此强调对眼、耳、鼻、口、意的修炼。主张目不外视而视内,则魂在肝而不从眼漏(肝神为魂)鼻不闻香而呼吸在内,则魄在肺而不从鼻漏(肺神为魄);口不开而默内守,则意在脾而不从口漏(脾神为意);心不妄想,则神在心而不从想漏(心神为神)。如此,则五藏神攒簇在腹部坤位,为不漏境界,这也是老子“君子为腹不为目”的真义。守三关是哪三关?丹道家认为,“九窍之邪,在乎三要”。这三个要点是:人容易受到耳、目、口的伤害。耳听声则肾精动摇;目视色则心神驰越;口多言则肺气散乱。因此,要固守耳目口三关。所以练功的人一定要注意练功时不可妄语。

站桩的注意事项

过冷、过热、过饱、过饿、憋大小便等均不宜站桩。

初学者感到胳膊腿发疼、发酸或胸部发紧是正常现象,可调节手臂的!姿势,也可休息一下再练。站桩时间一般从五分钟开始,逐渐延长,最多不超过半个小时。在站桩过程中,任何时候胸部都应该放松,如果感到憋气时,大多是胸部和腰胯未能放松,可矫正姿势后再练。

如果感到躁急难耐、心烦意乱,不必勉强支持,可原地休息片刻或散散步,待心情安定后再练,或者改日再练。

站桩要持之以恒,一曝十寒,终是无成,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有所收获

我是壹阳,中医健康管理师,高级健康管理师,性健康指导师从事健康工作5年有余,关注我获取更多健康技能。





壹阳之气


站桩功不论是在学武或是健体养生中,它都是很重要的基本功法,正所谓“未习武,也站三年桩”、“百练不如一站”。

练站桩时,气在体内的运行是分阶段的。

刚练的初级阶段,切忌在意气的运行,因为“意在气先”。也就是说初练站桩先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有正确的站桩姿势;二是身心要能安静下来。

身心安静的要求是要去除脑子里的杂念,不要胡思乱想,说得再简单一点是不去想烦心的事。

练过一段时间后,基本能做到既有正确的姿势又能身心安静了,此后可以用“意念”来指导站桩。比如说,可以想像大草原那蓝天白云下欢快的羊群,牠们在绿色的草地上自由的玩耍;可以想像青山碧水间溪水潺潺流淌似跳动的音乐,还有鸟语花香在陪伴;可以想像花间月下悠闲等等。总之,想着开心,因为人一开心就会轻松下来,身心就易安静。

当“身心安静”可以信手拈来时,练站桩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可以开始注意“百会领起、会阴上提和涌泉虚空”。百会领起时可吸天之正气,以提振人之精神,涌泉虚空可收纳地气,以夯实下盘之稳定,会阴上提可守住人体真气,以充盈丹田。

能做到这三大穴位的协调一致,就已基本具备了站桩的要求,即上虚下实或上松下紧。这样就可以开始进一步在肩井穴、檀中穴上用心了。让这两个穴位沉下去,气在意念的引导下就慢慢可以落入至丹田。进而注意肩井穴、曲池穴和劳宫穴随沉肩坠肘在意念导引中,气在手臂上的运行,慢慢劳宫穴会有发热的感觉。此时,再留意涌泉穴、曲泉穴和髀关穴会有一种力量上传下达的感觉。

经过这些过程后,就可以重视气沉丹田并让丹田鼓荡和命门充实,继而气运小周天和大周天,就可以享受打通任督二脉的幸事了。

不过,本文要提醒的是:这绝非一件易事,没有三年或以上的认真苦练是不可能实现的。

再告诉诸位把太极拳当养生功来习练的爱好者,站好太极拳桩的确是第一重要之事!







黄山一片云


桩功的运气方法和静坐的运气方法是一样的。

练小周天就走小周天路线。

练大周天就走大周天路线。

不管练什么桩功,主要还是观想,可以观想宇宙中的能量从顶心,手心,或脚心进入体内下丹田。下丹田气足后会自己循经而行。

然后可以观中丹田,

下丹田,中丹田一起。

下丹田、中丹田和上丹田一起,三田合一。

天人合一。


同道330


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

把气比喻为车,人比作山,硬将车抬上山,没用。要想山上有车,只要修路。

所谓内修,就是修路,修通道,修空间。只要有空间自然有气。

内修的方法是内观,行住坐卧都可以内观,不是非站桩不可。

没有内观的站桩啥也没用。


太极拳玄机


桩功练习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心法其内气的运行是不一样的,更重要的是练桩的目的不一样气机的产生更是天差地别,例如广场上公园里那些两手模拟端着盆子的所谓抱球桩功也就是练个肌肉而己,和内气的运行八杆子打不着任何关系。


cc45607


意守单田,放松


用户41795黑洞


气听命于意的指挥拳架时意气是随拳架的开尔达道四稍,意想你是一个吹满了气的球,并在身体外有个气场,合时气场同时松这回丹田,不是按身体的那条线或经络行走,意到气到形随。这是太极拳的内景。


爱好太急拳


站桩功的气脉就按教练和书里的运行就好!不过必须松紧适度运用自如才是最好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