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一種零食證明你已不再年輕,是哪種?

請叫我Tony老溼


說到零食,可以說是童年的回憶呀~

身為90後,小四月是在農村長大的,因此在農村生活,最令人懷念的是幾毛錢的冰棍,樣子和味道其實就是目前的老冰棍吧,雖然差不多,但覺得還是覺得之前的好吃。

除了白色的老冰棍,令人懷念的還有一種冰棍叫做“夏威夷”

除了這些,還有一些稱得上童年回憶的零食,可以順便盤點一下

關於這些童年的味道,北京南鑼有一家商店,裡面專門賣小時候的零食,如果大家有機會的話,可以去看看。

小四月:一個關注大學生在校生活,求職,教育領域的創作者以及搬運工


小四月的職場日記


小時侯吃過的零食,現在市面上好多都找不到了,但很多都還記得名字的……

1⃣️酸梅粉,裡面有個小小的勺子,挖一勺放在嘴裡,酸酸的,很好吃。那時候零錢不多,才一毛兩毛的,買包這個可以吃很久。

2⃣️西瓜泡泡糖,一毛錢一顆,都是一大桶擺著的,很喜歡吃這個,可以吹很大的泡泡。

3⃣️白糖冰棍,一毛錢一根,還是紙包的

4⃣️牛肉拉麵辣條,超喜歡吃,現在買不到了

5⃣️椰子糖,粘粘的很粘牙

6⃣️牛皮糖

7⃣️麻辣田螺

8⃣️各種辣條,小學的時候是那種一根一根散賣的

9⃣️冰袋,有各種口味顏色的,一個可以吸半天

一想到真的好多,都說不過來了










柒月的生活錄


其實小時候選擇的小零食侷限性真的很小,不是說沒有多重選擇,而且以前比較封閉沒有現在那麼開放,市場流通的零食選擇性就少,還有就是最主要的,就是毛錢咯,稀疏還記得當時一個星期可能多不會超過2毛零用錢(88年),記憶比較深的應該是酸梅粉。

每一包酸梅粉會附上一個彩色的小勺子,但不知道哪一年開始,出現了一些不一樣的小勺子,武器把柄之類的酸梅粉勺子深得熱血十足的小男生喜歡。他們還經常為了收集這些勺子去買根本不會吃的酸梅粉,主要每次吃的時候多嗆得更鼻炎過敏一樣。

但是包裝現在不記得是怎麼樣的了。記得的只有那把傘,活像個小巧精緻脆弱的軟妹。

有記憶的朋友可以關注留言哦!





片兒觀察室


山棯子,一種小時候經常吃的漿果,成熟後為紫黑色,咬爛后豐富的漿汁流出,甜甜的味道,小時候,放牛的山坡最多,一邊放牛,一邊到處尋找這美味,是兒時不可多得的美食。

每到夏天,山坡上遍地的山棯花盛開,粉紅色的花漫山遍野,色彩豔麗,為山坡增色不少,花結成漿果,慢慢成熟,我們的美味也開始出現,三五成群的小夥,拿著布袋,行走於每棵山棯樹邊,希望尋找到最成熟的山棯。你追我趕,唯恐落後。

現在,再回到兒時放牛的山坡,山坡被墳墓佔滿,山棯樹影子都沒了,只有高過人頭的雜草,面目全非。一種記錄童年快樂的山棯樹,沒了,有點失落,但總有記憶。

山棯子,可用來泡酒,有不錯的藥用價值。





講飲論食


記得記事的時候,第一吃的零食應該算是這種花生糖了,藍色格子的包裝,5分錢一顆,居然到30年後的今天,依然還有的賣。小時候,只要一不開心,爸媽就會用這種糖來哄我們,這糖吃起來花生味比較重,糖塊也比較硬,雖然不太適合小孩子吃,但是不知道怎麼的,小孩子看到糖的本性就暴露了,不哭不鬧了。

慢慢的,我對糖有了新的追求,一種全新的品種,徹底讓我著迷,大大泡泡糖,沒錯,這種糖,不能吞嚥,只能咀嚼,還能吹泡泡。這對孩子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們每天都要買好幾個泡泡糖,這東西吃起來本身沒癮,就是在於吹泡泡,讓我們如痴如醉,整天練習吹泡泡。慢慢的,泡泡糖有了升級版,大大卷,2元一盒對孩子來說,絕對是奢侈品,這種泡泡糖簡直是神器,可以隨身攜帶,還能像捲尺一樣,吃多少,摘多少,那時侯,哪個孩子褲兜裡沒有這玩意?風靡啊!每天嚼的都臉疼!

再後來了,我們長大一些了,不僅對糖的口味有追求,更追求收藏價值,一種聖鬥士奶糖席捲而來,1毛錢一顆,上面印上了我們最愛的聖鬥士,每次去店裡買聖鬥士糖,總會一買買5個,不用說,店員阿姨也知道你要哪5顆,我們買完以後,總不會吃,放在口袋裡,拿出來欣賞,哪怕糖都化了,也會把糖藏的好好的,真佩服那時候這款糖的營銷啊,一賣就是5顆,哈哈





食刻玩美


豬油糖

小時候喜歡吃又捨不得買的零食之一,一開始一毛錢兩個,後面漲價到一毛錢一個,老闆看好賣又漲到兩毛錢一個,最後我們這些小學生買不起了就又降到一毛錢一個。現在買還是一毛錢一個,但是沒得賣了!

現在很少能碰見有賣豬油糖的店鋪,看到了必須買,吃上一塊錢好過癮!只有那些很老的小賣部還能看到,以前一天也就最多五毛錢的零用錢,豬油糖是必選,再來兩片辣條,那時候過得真是神仙日子不知道有沒有90後的老童鞋路過。





小樹苗和小花


能證明我已不年輕的零食太多太多了,像之前我回答過的酸梅粉,吃過的人最低也是90後,而實際上吃酸梅粉的主打人群是80和70後。因為酸梅粉我有說過,今天就不再重複敘述了。那還有哪些零食能證明我已經不再年輕了?


市面上的很多朋友都提過了,但農村裡自然生長的零食卻很少有人提起,比如雞毛羽,桑葚果,燈泡子(燈籠果)等,這些野生的零食中,我個人認為最經典的就是桑葚子(桑葚,桑果)。

每年五六月份是桑樹結果的時間,在農村裡隨處可見的桑樹上,都掛滿了五顏六色桑葚果(青色,紅色,黑色,紫色,白色)。這個時間段是我和小夥伴們最開心的時候,因為當年條件不好,可以吃的零食並不多,桑葚果隨處可見,又甜又好吃,最主要是不用花錢買,這種好事哪裡能放過😁。



我們經常在放學之後,三個一群五個一幫的去摘桑葚果吃。桑樹和別的樹不一樣,大棵小棵都會結果。我們年齡比較小,就從小桑樹開始吃,小樹吃完了大樹的夠不著,這也難不倒我們這些小吃貨。一些比較大的男孩子就會爬到樹上,用身體把樹枝壓彎下來。我們就在下面用手拉著,或是直接騎在樹枝上,整把整把的把桑果擼下來往嘴裡塞。那個爽真是沒法用言語來表達😋。吃飽以後還要在桑樹枝上蕩會兒鞦韆才會回家。


吃這些美味零食也是要付出代價的。因為在吃桑果的時候,很難避免桑果汁染到衣服上(至於手上,臉上就不用說了,就像唱戲的),一旦染上很難洗掉,回家以後被暴揍一頓肯定是少不了的😂。用我們家鄉的話說,忘打不忘吃,今天被胖揍了,明天依然繼續,現在想想當年的我是多麼的頑強😁。

轉眼二十多年過去了,以前的鄉村已經不見了,桑葚果也找不到了,只有門前還有棵快死老桑樹。偶爾在超市裡也能看到,卻已經沒有了當年的味道。樹還是那棵樹,人已不是當年人!


金姐美食譜


酸梅粉,小碗抹醬,戒指糖,魔鬼糖,果丹皮,大大泡泡糖,大白兔奶糖,西瓜泡泡糖,大梨膏,米花糖,喔喔奶糖,麥麗素,起士林大板巧克力.拔糖,花糖人,吹糖人,小碗冰淇淋,方磚冰淇淋,山海關汽水!素肚,話梅肉,汾煌話梅,雪梅,卡迪娜,蝦條雞味圈,無花果絲,蝦片,酒心巧克力,菸捲糖,捲尺糖,口哨糖,乾脆面,雞汁方便麵,跳跳糖.生日蛋糕小傘,江米條,果浦,冬瓜條,山楂片,苦咖啡冰棍,火炬,雪橙愛格,麥乳精,麥圈,高樂高,女士香檳,橘子汁!水果糖果凍.果仁酥!


童話欣欣_


曾幾何時,零食是小夥伴們心心念唸的嚮往。

多年前這樣的場景您也許還記憶猶新。

課間或放學後,同學們都會爭先恐後的湧向小賣部。小賣部那裡人頭攢動,裡三層外三層被圍的水洩不通……

小夥伴們拿著手裡的塊八毛錢大聲的嚷嚷著汽水、冰棍、方便麵;唐僧肉、泡泡糖、西瓜糖;無花果、酸梅粉、果丹皮……

各種各樣的小吃誘惑著孩子們的‘味蕾’,刺激著孩子們的‘神經’。

買到零食的孩子心滿意足,洋洋得意,撕開包裝袋開心咀嚼,吃得津津有味……

沒買到零食的孩子還在拼命往前擠,嘴裡不停的大聲嚷嚷著自己要買的零食……

相信這樣的場景,小夥伴們一定印象深刻。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某些零食、小食品,都屬於三無食品,安全並沒有保障,更別提什麼質量保證……

在吃零食安全與否這個問題上,一代一代的小夥伴們,前赴後繼,抗擊打能力還是很強的……




紫夢飛舞


我小時候上小學,看到校門口有一個外婆挑著兩個蘿筐買各種小零食,其中賣得最多的是綠油油的草莓片,2分錢2片;這草莓片不是現在的紅草莓做出來,而是以前的厚黃紙片粘上甘草風乾後的小圓片,直徑約3公分,厚度0.5公分,有點鹹中帶甜;七十年代中期,我家兄弟姐妹3人,家裡窮沒錢,眼巴巴地看著別人吃,口水忍不住要流下來……8歲的我開始動歪腦筋,中午回家的路上,先觀察哪家門口有壞鐵鍋種蔥蒜,然後找機會下手偷,將壞鐵鍋砸爛買廢鐵換錢解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