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友鈷業陳雪華:併購重組前景可期 全產業鏈一體化優勢將逐步顯現

中證網訊(記者陳一良)近日,華友鈷業(603799)董事長陳雪華就公司收購天津巴莫科技責任有限公司(簡稱“巴莫科技”)及衢州華友鈷新材料有限公司(簡稱“衢州華友”)相關股權等問題接受中國證券報專訪。陳雪華表示,兩起收購有益於企業長遠發展,特別是對巴莫科技100%股權的收購,將使公司完成對新能源鋰電材料產業鏈的一體化佈局,產業一體化優勢或將在未來2-3年內顯現。

重組預案顯示,公司擬向杭州鴻源、信巴新能源等8名交易對方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其持有的巴莫科技100%股權,交易金額為32億元;同時,擬向信達新能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其持有衢州華友15.68%股權,交易金額為8.62億元。交易完成後,華友鈷業將持有這兩家公司100%股權。

產業整合正當時協同優勢助發展

陳雪華表示,2015年以來,公司在產業鏈上游佔據一定有利地位,鈷產量實現全球領先,同時,公司開始向產業鏈下游拓展市場空間更大、發展前景更廣的新能源鋰電材料業務。“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起來後,應用在鋰電池上的電池正極材料需求將會高達幾百萬噸,進入正極材料領域,公司不但能分享新能源汽車產業興起帶來的紅利,同時也能掌握髮展主動權,因為這塊市場,你如果不去搶,競爭對手就會去搶。”

陳雪華坦言,公司曾考慮直接投資生產正極材料,但因建設研發成本高,時間來不及,容易錯過產業佈局的時間窗口期,無奈放棄。直接建廠的打算無果後,陳雪華開始在市場上尋找合適的收購標的。

對於為何最終選擇巴莫科技,陳雪華解釋到,“巴莫科技很早就進入了我們的視野,它是我們15年的合作伙伴,這個時間幾乎等同於公司成立時間,同時也是公司近年來的鈷產品的第一大客戶,我們相互瞭解,有很好的合作基礎”。

另外,陳雪華認為,巴莫科技在行業中排名靠前,公司質地好,“這一點看巴莫科技的客戶結構就知道,基本覆蓋了鋰電池產業裡的頭部企業”。

收購預案顯示,巴莫科技是鋰電正極材料製造商,是中國正極材料的龍頭企業之一,其知名客戶包括寧德時代(300750)、寧德新能源、比亞迪(002594)、三星、LG等境內外公司。巴莫科技在天津和成都建有鋰電池正極材料產業化基地。

在接受採訪過程中,陳雪華反覆強調,企業要在正極材料領域獲得好的發展,一定要解決技術領先和成本領先的問題,“做強靠技術,做大靠成本”。

技術方面。2018年1月和4月,公司與韓國株式會社POSCO、韓國株式會社LG化學合資設立子公司,分別負責生產鋰電三元前驅體與三元正極材料。同年,公司與POSCO、LG化學合資的分佈於衢州、桐鄉等地的正極材料和三元前驅體項目工程建設全面鋪開,公司參股的產業基金項目華海新能源三元前驅體項目開工建設。

“這兩年,除了直接收購巴莫科技,我們也在與LG、POSCO這些業內最優秀企業開展合作,這樣做不但能夠提升技術研發水平,同時也從戰略層面解決了公司產品營銷問題,我們依託這種合作關係,產品可以對接幾乎全球所有主流電動汽車品牌。”

成本方面。陳雪華表示,正極材料產業成熟度高,成本比較固化,企業單純從產品生產運營角度節約成本,空間十分有限,很難提升效益,但實現產業一體化則可以明顯降低產品成本。

陳雪華告訴記者,公司在鈷礦、冶煉、前驅體、正極材料這一產業鏈內實現一體化後,交易過程減少,運營成本降低,運營效率提高,“從我們的實際經驗來看,實現產業鏈一體化後,資金週轉速度將明顯加快,協同效應顯而易見”。

另外,據礦業巨頭嘉能可年報披露,全球2018年鈷生產規模約為11萬噸,按當前鈷價,市場規模不超過300億元,市場容量有限,再加上鈷作為有色金屬,有明顯的週期性波動。陳雪華表示,公司向新能源鋰電材料產業轉型升級,能夠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並能有效平滑上游的週期性波動。

從單純的鈷產品供應商進化為新能源鋰電材料產業鏈一體化廠商,企業也將獲得與整車企業客戶溝通交流的機會,拓寬盈利來源。天風證券(601162)指出,對巴莫科技的收購完成後,公司將成為擁有從上游鈷礦—中游鈷鹽—下游前驅體&正極的全產業鏈企業,即可充分發揮公司在上游礦山資源端的成本優勢,又可發揮公司在下游正極材料領域的渠道優勢,充分發揮協同效應,增強盈利能力,為公司帶來更大發展空間和行業優勢。

據瞭解,華友鈷業是目前行業內唯一一家能夠做到從鈷礦資源開採到有色冶煉,再到前驅體和正極材料製造,實現整個產業鏈一體化的企業。

標的估值合情理提前佈局搶先機

對於市場關注的標的資產估值問題,陳雪華指出,標的之一的衢州華友15.68%股份原為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信達”)對衢州華友實施債轉股後的股份,現在公司安排在此次收購中一併購回。

中國信達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中國信達通過降槓桿基金與華友鈷業、衢州華友等多方簽署市場化債轉股協議,中國信達對華友鈷業核心子公司衢州華友實施總額7.3億元的市場化債轉股。據瞭解,該次交易是浙江省內落地的第一單民企市場化債轉股項目。

一位券商人士分析,“2018年,市場環境不好,華友鈷業為改善衢州華友的資產負債率和財務狀況,將15.68%的股份以7.3億元的價格轉讓給中國信達,這實質上是公司為防範企業運行風險的降槓桿行為,現在公司以8.62億元購回這部分股權,雖然有一定溢價,但考慮到財務成本,特別是現在市場環境好轉後,標的的溢價率略有提升,這其實是交易各方可以接受的”。

對於另一標的——巴莫科技約32億元的估值,該券商人士表示,杭州鴻源收購中節能投資股權估值約21億元,再加上之後中國信達增資入股8億元,2018年巴莫科技實現利潤0.86億元,合計約30億元,以此計算本次公司收購巴莫科技的溢價率約7%,如果再考慮交易成本、財務成本等,本次公司收購巴莫科技的實際溢價率較低。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巴莫科技未經審計的淨利潤僅為8609.03萬元,有投資者質疑其能否完成2019年、2020年、2021年稅後淨利潤分別不低於2.15億元、2.80億元和3.63億元的業績承諾。

對此,陳雪華回應,巴莫科技2018年仍以生產3C消費類電池材料為主,利潤率相對較低,再加上市場不景氣,營收和淨利都有下滑,但從2019年開始,巴莫科技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開始量產,待新增產能陸續投產後,產能將得到釋放。其進一步表示,“巴莫科技新產品研發能力強,目前正在生產毛利較高的高鎳產品,2019年開始,其產能與CATL、三星、LG、比亞迪等大客戶訂單匹配,基於以上原因,我對巴莫科技完成業績承諾很有信心。”

對於本次收購的前景,陳雪華表示高度看好,此次收購是公司轉型突破的開始,公司將在未來2-3年內完成此次轉型,力爭成為全球新能源鋰電材料的領先企業。

事實上,陳雪華對本次收購前景的信心源於市場對鈷和三元正極材料的巨大需求。CRU數據預測,2030年全球新能源電動車產量預計將達到3170萬輛,僅此一項對鈷的需求就將達到31萬噸,遠超2018年全球鈷產量11萬噸。另據券商行業研究員測算,2030年我國新能源電動車對三元正極材料需求量將超過270萬噸,而據高工鋰電統計,2018年我國三元正極材料銷量僅約14萬噸。未來十年,鈷產業及三元正極材料行業或將迎來高速增長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