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聲之:民國時期的河南地方武裝----鎮嵩軍始末


歷史回聲之:民國時期的河南地方武裝----鎮嵩軍始末

此稿一部分材料,是範龍章先生回憶講述的,都是他親身經歷和親自聽到的劉鎮華的淡話(範曾任鎮嵩軍團長、旅長、師長等職),一部分材料是張鈁先生提供的。張曾幾次親自調停過鎮嵩軍與國民二軍的鬥爭以及鎮嵩軍的內部矛盾。關於憨、胡戰爭部分,盧明卿先生作了一些補充(盧曾任憨玉琨部團長 》。關於第八段的末一部分,張軫先生作了一些補充(張曾任劉鎮華的參謀長)。

1、 由"刀客"變為軍隊

在辛亥革命的前幾年間,豫西有王天縱與關老九兩個大"刀客"(即土匪)。他們同在嵩縣羊山"架杆,聚眾五、六百人。王、關二人是盟兄弟。王勇敢善成,是神槍手多關足智多謀,善於拉攏。王的起家得關老九運用聯絡之力甚大。王聲名大於關,而實力則不及關。張治公是王的"二架",憨玉琨、柴雲升是關的"二架"。兩杆經常合作,后王對關猜忌,怕關取而代之,即派張治公將關暗殺。兩杆由王統一領導。但憨、柴因與關至好,恨王為人毒辣,不講義氣,內部遂發生矛盾,即種下後來憨、張間不肯合作的根子。

王等所率"刀客",紀律較好,不準調戲婦女。專用飄頁子(即寫信)的辦法向地主要錢,對一般農民並不普遍劫奪,因此,老百姓也不害怕。他們打仗善用埋伏和"圍門封"(即嚴密包圍 》 兩種戰法,每戰必勝。清總兵謝寶勝率軍剿辦數年,屢吃敗仗。有一次謝軍迫擊至伊陽縣彭坡鎮,王天縱在小山坡上遙見謝騎馬在前,王即大聲說:"謝軍門!我因你為人很好,所以刀下留情,否則,早把你打死了。"謝大聲問:"何以見得,你能把我打死?"王說:"請你把馬鞭舉起。"謝應聲舉鞭,王一槍將鞭打斷。因此,謝頗為感動,從此對王部不再用力追剿了。

辛亥武昌起義後,王等受革命影響,於十月間率眾下羊山去攻打洛陽。附近各縣有些青年,自帶馬匹刀槍,臂纏白布為記,隨王去打洛陽。在這之前,反清知識分子石又騫、蔣我山、劉鎮華等早與王等有聯繫。在包圍洛婦時,因憨、柴兩人與王、張二人間有矛盾,指揮不能統一,行動不一致,攻打洛陽的計劃就沒有實現。嗣經劉鎮華等從中調停,曉以利害,王、張、憨、柴四人遂率所部共計三千餘人,馬五百餘匹,槍兩千六百多支,經盧氏、雒南出泰峪關到潼關,加入張鈁所統率的秦隴復漢軍(亦稱東征軍)。當時張鈁任王天縱為東征軍先鋒官,張治公,憨玉混、柴雲升分任標統。王、張與憨、柴間的矛盾,經張鈁、劉鎮華、楊效齋、劉悴軒等居間調停,都表示願意合作,共同東征。在張茅戰役中,王天縱、張治公部損失甚重,所部僅餘二百餘人。王與張鈁在指揮上意見不一致,且王不甘心久居張下,又怕憨、柴兩人乘機報復,遂生離去之心。當東征軍敗退雒南、商州時,王即離開張鈁,將殘部帶到南陽交給馬文德率領,自己往見黎元洪。後來黎轉薦給袁世凱。在東征時,張治公與王天縱亦有裂痕,當王赴南陽時,張則回嵩縣宜陽一帶招兵千餘人,又回到潼關。民國成立後,實行裁兵,憨、柴、張三部三千餘人,槍約七百支,均在編余之列。張訪為了不俠影響地方治安,向袁世凱保薦,以劉鎮華為統領兼陝汝道尹,將這三部分集中潼關,改編成軍,因豫西以嵩山著名,故稱鎮嵩軍。下分三標一營:第一標分統柴雲升,第二標分統張治公,第三標分統憨玉琨(繫馬標),炮兵營長武衍周。每標設教練官一人(即副標)兼參謀長。鎮嵩軍成立時,袁世凱並未批准,因此糧餉無著,幾乎不能生存。當時豫西匪勢甚熾,趙倜、周符麟兩部全力進剿,未能剿平,經張鳳翎、張鈁與河南督軍張鎮芳協商,將鎮嵩軍開回豫西剿匪,並由河南供給軍餉。張鎮芳當時也少感到需要鎮嵩軍(以下簡稱嵩軍)來豫剿匪,才接受嵩軍開回豫西的意見。

歷史回聲之:民國時期的河南地方武裝----鎮嵩軍始末

鎮嵩軍


2、 回豫剿匪,謀求生存
一九一二年嵩軍開回豫西,因成立不久,軍餉裝備,均極困難,趙倜、周符麟等仍視嵩軍是"刀客",並準備消滅它。嵩軍處境十分艱危。
嵩軍回豫的任務是剿匪,但嵩軍成立不到一年,官兵和當地土匪還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有的還很親近;張、憨、柴等人臨去參加東征軍時,都各留一部分人在豫西拉"杆子"。這些杆頭與他們有的是親兄弟,有的是親戚,有的是共同"膛過"的患難弟兄。這就是說嵩軍本身的"刀客皮"還未蛻掉,就要去殺自己的"親人",如沒有改變的決心,是難以下手的。劉鎮華和張治公、憨玉琨、柴雲升等,為了鞏固自己現有的地位,只有一面忍氣吞聲與張鎮芳、趙倜、周符麟等逢迎拉攏,一面下狠心剿匪。為了表示真心剿匪,張治公把他的叔伯兄弟殺了,受到張鎮芳的表揚,說他能大義滅親。見張得到表揚,憨玉琨也把他的親兄弟殺了,柴雲升把他的"二架杆"李永魁騙去也殺了。當時著名土匪如沈心寬、洪登料、趙得勝等都被他們剿滅了。他們一面剿,一面收撫,收住的也多數數槍斃了,在剿匪中,嵩軍殺了有三千多人。伊川、洛寧、嵩縣、伊陽(今汝陽縣)、盧氏、宜陽一帶的土匪很快到平了。就這樣蛻掉"刀客皮"取得了生存條件。

一九一三年白朗起事,毅軍和嵩軍迫剿。因白朗部隊行動迅速,紀律較好,戰法巧妙,遠征數省,官軍不能抵禦。後來,白朗在寶豐、臨汝交界處陣亡,有人把白朗的埋葬處向鎮嵩軍告密,劉鎮華派人割了白朗的頭並捏造擊斃白朗經過,向袁世凱冒功邀獎。袁賞銀十萬兩,劉鎮華晉級中將。從此劉鎮華得到袁的信任,而嵩軍也算第一步站住腳步了。
劉鎮華在政治上是朝秦暮楚,惟利是圖。只要對他有利,誰也可以出賣。他出賣民黨,參加了進步黨。當袁竊國後,國民黨發起二次革命時,黃興派楊體銳、於光造為代表,持黃密信,由南京到豫陝聯絡劉鎮華和張鳳翔、張鈁反袁。楊、於兩人到河南見劉鎮華交了信件,轉往陝西時,劉派人跟蹤到靈寶將他們殺了,(編者按:據《 河南文史資料 》第七輯刊載之秦鼎新作《 二次革命前後十餘年間的回憶 》,楊體銳是被劉鎮華在河南孟津縣逮捕,解到開封殺害的。)把原信密報袁世凱。後張鈁於袁稱帝前,曾派丁同聲持信聯絡劉鎮華、陳樹藩共同反袁,劉得信後,亦將原函密報袁世凱。當張鈁到開封策動反袁時,袁密令趙倜將張押送北京。後經雷震春、張鎮芳之營救,於袁死後,張始得釋放。後丁同聲於赴陝途中,到潼關時,劉鎮華密令嚴小全將丁殺了。袁死後,劉鎮華很快又與段祺瑞拉上關係,加入了安福系。

一九一二年嵩軍回豫到一九一八年這一段,由於劉鎮華陰險狠毒,冒功取信,賣友求榮,善於逢迎,嵩軍算是站住腳了,武器與人員也有些擴充,但並未有大的發展。
3、 離軍入陝,援助陳樹藩
一九一七年冬,當胡景翼、楊虎城、郭堅、樊鍾秀等部困攻。……
4、 胡憨之戰,嵩軍大敗
……
5、 陝靈戰役,嵩軍大捷
……
6、嵩軍敗退到河南,被迫投馮
……

7、 嵩軍與直魯聯軍作戰,內部又起分化

……
8,嵩軍脫馮投閻,脫閻馮投蔣
……
歷史回聲之:民國時期的河南地方武裝----鎮嵩軍始末

劉鎮華

歷史回聲之:民國時期的河南地方武裝----鎮嵩軍始末

文史資料

索要原件,請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