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不制造航天飞机?

达锅一问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跟“中国为什么不制造战列舰”是一样的,那就是:在别人鼓捣出这玩意儿玩得正嗨的时候,我们没有能力制造;等到我们有能力制造的时候呢,这玩意儿又不符合需求了。航天飞机是上个世纪70年代超级大国进行太空竞赛的产物,美国人率先将其投入实际应用,俄国人紧跟其后,还有一些打酱油的国家也都纷纷跃跃欲试(其中也包括当时的中国)。

航天飞机是超级大国太空竞赛的产物

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也就是美国人的航天飞机项目大获成功之际,1981年首次进行成功的任务飞行,并在随后的30年中,累计发射135次,运送宇航员852人次进入太空;在此期间俄国人也搞出了暴风雪号航天飞机,1988年完成首飞,此后继续生产了数架原型机;中国也提出了自己的航天飞机计划,并将其命名为“长城1号”,但是还没有来得及进入型号研制阶段就被束之高阁了,转而全力发展神舟系列载人飞船。

中国也有过“长城一号”航天飞机计划

研发航天飞机的初衷本来是为了拥有一种可以重复使用的低成本太空轨道往返载具,用于替代一次性使用的宇宙飞船。但是通过美国人和俄国人的实践证明,航天飞机其实是一个耗资巨大的烧钱天坑。由于航天飞机需要多次使用,对于结构设计、机体材料、动力系统等等都有极高的要求。各项成本叠加在一起,使得航天飞机的单位运行费用大大高出一次性的运载火箭。

研制航天飞机有着极高的技术门槛

而且航天飞机既要像宇宙飞船一样在太空中运行,也要像飞机一样在大气层内飞翔,研制生产的技术难度比起同等吨位的大型飞机至少也要高出一个数量级。上述因素对于当时经济尚不发达、技术基础薄弱的中国来说,都是难以逾越的障碍,优先发展门槛相对较低的宇宙飞船是更加务实的选择,这才有了后来人们所熟知的921载人航天工程,中国也成为美俄之后第三个将宇航员自主送进太空的国家。

中国选择优先发展神舟系列宇宙飞船

进入21世纪之后,华而不实的航天飞机逐渐沦为鸡肋,最终在2011年彻底退役,再跟风研制航天飞机已经毫无意义了,此时的中国也将目光放到了新一代的太空飞行器——空天飞机上面。所谓空天飞机,就是完全依靠自主动力完成起飞降落,自由往返于大气层和太空(航天飞机必须使用运载火箭发射)。昔日在航天飞机时代中国只能无奈地扮演旁观者的角色,如今在空天飞机时代中国却一马当先地冲在了前面。

如今中国在空天飞机领域一马当先

第一阶段中国完成了“神龙”无人空天验证飞机的试飞工作,该型验证飞机先是借助载机到达万米高空,然后脱离载机启动自身的火箭发动机进入太空,结束任务以后自主返航降落地面。第二阶段就是配备革命性的新概念动力系统——涡轮-火箭-冲压组合循环发动机(简称TRRE)的空天飞行器的研制,目前我国在TRRE发动机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按照计划将在2020年前完成技术验证,2025年前完成装机试飞,2030年前完成型号研制。届时中国有望率先抢占未来太空竞赛的制高点。


晨曦军情


先说结论:目前技术根本不可能造出来,达到同样水平估计也得至少20年后,但是并没必要去做。


我们先来好好讨论下,航天飞机是个失败的项目么?再在其中穿插讨论技术。

反对派:当然是失败的项目。


理由如下:

1. 烧了天量的钱,5架航天飞机(1981哥伦比亚号,1983挑战者号,1984年发现号,1985年亚特兰蒂斯号,1992年奋进号)花了超过2000亿美元,这些费用够维持4个核动力航母战斗群几十年了;主要原因在于所谓的可回收大大超出了计划,原计划单次6000万美元的费用飙升了10倍。

2. 航天飞机过于复杂,容易出事,哥伦比亚号(2003)和挑战者号(1986)两次失事,成为人类史上宇航员伤亡最大的航天事故,每次都死亡7名宇航员。航天飞机共计正式发射135次。

3. 功能实在有限,只能在近地轨道使用,无法执行大型的项目,比如登月;由于自身重量过大(78吨),真正的有效载荷只能做到20-25吨。



我认为:当然不是失败的项目。

理由如下:


1. 航天飞机集成了美国航天各个技术顶点

单从推进系统而言,目前我国最强大的火箭是2016年刚刚试射成功的长征五号,以及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土星五号火箭,作为对比。

航天飞机助推器:全世界最强,遥遥领先苏联。固体助推做到了单个推力1250吨,土星五号并没有助推器,但主发动机的推力也不过是700吨级别。长征五号的助推器是液氧煤油YF-100发动机,推力是这个固体助推10分之一;且自1981年首次发射起固体助推器可重复回收(大部分零件),2011年亚特兰蒂斯号做完航天飞机第135次飞行任务退役时,固体助推器上依然有1981年首次发射时的零件;

航天飞机主发动机:液氧液氢RS-25发动机,土星五号J-2的1,7倍,中国最好、长征五号上YF-77的3.5倍;这个主发动机是可回收的,设计回收次数150次,这个回收次数简直太无情;

轨道转移发动机:类似各大火箭的上面级,但也达到了5吨推力。能做到15个小时工作时间,1000次启动。我国最先进的远征二号,公开数据显示2次启动能力,1.3吨推力。

航天飞机比土星五号水平都高了一大截,我国目前计划的长征九号火箭,要按照土星五号级别做,都计划到2030年首飞了,跟航天飞机相比就相距更远了,美国是1965年就首飞了土星五号,1981年就首飞了航天飞机。

每一架航天飞机都有超过250万个零件,370公里长的线缆,27000块防热瓦,是人类有史以来造过的最复杂机器,没有之一了。

我国光是推进能力的差距,就实在太巨大。


2. 航天飞机的技术反馈奠定了美国几十年的航天技术制霸

航天飞机虽然2011年遗憾下马,但它的技术积累却一直在被使用。

航天飞机这种固体助推+液氢液氧主推的推力系统,直接被美国下一代土星五号火箭-太空发射系统(Space launch system)拿来使用,后者已经测试完毕,2018年首飞。

航天飞机固体助推器回收早在1981年。助推器就是火箭一级的效果,后来的Space-X做火箭回收,跟航天飞机的各项技术积累是密不可分的。

去年轨道科学公司又测试了一款固体助推器,破纪录了,也是在航天飞机固体助推基础上改的。

而轨道器(类似飞机那部分)的回收设计也是150次,这部分简直是黑科技。

航天飞机气动很复杂,尤其是返回大气时类似飞机的外形带来很大挑战。航天飞机先后用过十几种隔热材料/瓦,它们为后来猎户座飞船等的设计积累了大量数据和经验。

这几个方面,都是很复杂的技术,我国目前除了隔热材料几乎都是预研阶段。


3. 航天飞机是一个缺一不可的大系统

它不仅是一个超强的火箭,很多系统的综合缺一不可,苏联在很多分系统上准备充分,也是倾尽全国之力,然而在一个环节失败就最后失败了,苏联解体后就更不用说了。(唯一的暴风雪号在暴风雪中被仓库砸毁了。。。,悲剧)

苏联也为了自家的航天飞机设计了世界上推力最大的能源火箭,推力甚至超过了土星五号,然而完全没用上;

航天飞机转运需要大飞机背着,美国用的是波音747改进,苏联也为航天飞机设计了世界上载重最强的安225运输机,然而也没用上;

下面是航天飞机发射基地,卡纳尔维拉尔角,发射架一条线蔚为壮观

航天飞机转运的履带运输车,自重2400吨,世界最大的履带运输车

在这些重要的系统中,我国的载重运输车和发射场应该差距不多。但单单一个能扛得起来航天飞机这种重量的大型运输机,估计也要等很多年了。

所以航天飞机是当年美国把各个领域的顶级技术集中到一起做出的一个产品,退役并不代表这些资金的投入没有价值。航天飞机虽然被雪藏了,它创造的顶级技术却一直存在。

航天飞机项目先后持续近40年,NASA里五大中心(约翰逊、马歇尔、戈达德、肯尼迪和斯坦尼斯)全程主要负责,带来了大量经费和科研产出;它的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波音,轨道科学都是世界顶级的防务/航空/航天公司,在航天飞机项目上赚的盆满钵满。尤其是洛马的成长,在航天飞机项目周期内大量并购整合美国防务公司,现在是全世界最大的防务/军火公司。航天飞机项目消耗了美国半导体、集成电路、计算机、微电子等行业早期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产品,直接促进了美国这些行业的崛起,全球领先。美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参与的毛毛多,这就不细说了。还有政治和文化价值。


它的退役也不全是资金的问题,有如下很多因素:

a. 其他火箭的竞争。航天飞机运力20吨很鸡肋,很多NASA培养的其他公司也有不错的火箭产品,比如泰坦、三角洲、宇宙神等,导致航天飞机很多发射任务被抢;

b. 航天需求发生变化,尤其是国际空间站的存在,使得近地载人航天任务变得不再神秘。NASA在把近地任务部分下放给商业航天公司,自己重新把眼光放在新一代火箭航天器和深空探测任务上。航天飞机用处减少。

c. 商业航天崛起,可替代方案逐渐成熟。现在商业航天顶起了美国半边天,同样的任务,Space-X、轨道科学公司的价格只是航天飞机的十分之一,航天飞机就彻底没意义了。


所以,我国当然没有必要重新做一架航天飞机,性价比太低,且貌似技术上20-30年内还真很难做出来。

但并不代表航天飞机的技术就不值得做了,它是当时做的太牛了,大家没想到会这么贵!


更何况现在国际形势那么好,冷战的军备和科技竞赛消失不见,政治和军事压力不大。

我国的航天投入只是NASA预算的零头,只够专心做载人航天,那就更难达到航天飞机的水平了。人家比你优秀,哎,还比你有钱。

但也没办法,欠的账太多了,只能先解决一个个从0到1的问题。

所以更应该向中国航天人致敬!


太空精酿


这件事咱们可以参考一下美国人为啥停止使用航天飞机。

美国人自己做过计算一架航天飞机在寿命内总共能飞几次,比方说能飞100次。然后美国人又计算了一个数据,航天飞机飞多少次会发生一次致命性故障,能导致坠毁的那种,答案是低于100次。

简单的讲,如果航天飞机正常飞行,按照正常寿命的次数飞行,它必然会坠毁的,机毁人亡的程度。

所以说现在不但是中国不造航天飞机,连美国人自己的航天飞机也都停用了,并且没有继续开发的计划。这个东西的安全性不行。美国总共有5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已经坠毁。然后他们的科学家计算,如果继续飞,剩下的那3架,也都得坠毁。

人类目前的航天飞行器只有两类:航天飞机和飞船。中国和俄罗斯航天采用的都是飞船。航天飞机在进入大气层的时候,可以像飞机那样,通过操纵,缓缓的在跑道降落。而飞船则是直接坠落到地面。航天飞机可以重复使用,飞船则是一次性的。航天飞机内部的空间比飞船大的多,搭载6、7个人还很宽绰。而飞船通常也就是2、3个人,然后大家还得挤成一团。

表面上看,航天飞机比飞船高大上的很多。但是,航天飞机恰恰就栽在了它这个高大上上面。因为高大上是有代价的:复杂。现在美国航天,使用的工具也都是飞船,为什么?简单。

简单和复杂的关系,估计军事发烧友们比较容易理解。

比如说一把枪,它由10个零件构成。另一把枪由8个零件构成。10个零件的枪比8个零件的枪先进一点儿,但部队肯定会选8个零件的枪。因为零件越少,结构越简单,也就代表着它越可靠。8个零件发生故障的可能就比10个零件的低了20%。当然,这些事也得追求性能的平衡,你不能说单纯的追求故障低,给每个士兵发一根铁棒(补充一句,防止杠精)。

航天飞机与飞船的关系也是如此。航天飞机方方面面都很优越,就一个缺点,太复杂了。我记得上一次美国航天飞机坠毁,就是因为进入大气层的时候,它机体表皮上有两个小方块的涂层脱落。航天飞机设计的非常精密,几百万个零件都是踩着极限设计的。不像拖拉机,掉俩螺丝照样开。它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可能引发致命的灾难。

飞船虽然略显粗暴,但它的故障率远远低于航天飞机。在安全性上,飞船要高于航天飞机。而对于航天,尤其是载人飞行任务而言,安全,是第一要素。坠毁1架航天飞机,死8个宇航员,对于美国来讲,也是极其重大的打击。而飞船的安全,就来自于简单。航天飞机有10万个零件,飞船有1万个零件,那它发生故障的概率就低了90%。

航天飞机,像是个人类科技的早产儿。它自身没问题,就是出生的早了。未来,科技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它还是会再次降临的。因为它这个思路还是正确:可以天地往返飞行,重复使用,内部空间大......这都是优势。

航天飞机为什么早产?因为冷战的压力。美苏当年争霸,谁都是使出了全身力气,想力压对方一头。航天飞机实际上是:不计代价,的产物。倾国力打造,而且,安全问题,做了妥协。

这就能说到为什么中国不造航天飞机了。

有人说中国造不出来,这恐怕是把问题想简单了。如果对于航天飞机,中国的态度也是不计代价都要造出来,甚至宁可牺牲宇航员,那就能造出来。如果现在中国人认为航天飞机跟当年的原子弹一样重要,造不出来,就有亡国的风险,宁可勒紧裤腰带也要造出来。如果重视到这种程度,那就能造出来。其实只要动力能达到当年美国和苏联争锋的高度,也能造出来。

问题是,我们对航天飞机的需求并没那么迫切。不着急跟美国比,也不着急跟苏联争,那就可以慢慢的来。如果现在说不计成本,宁可影响经济发展了,也要把航天飞机做出来。造出美国的那种肯定会坠毁的航天飞机,并没什么问题。

能造出来,但是意义不大,犯不上。

所以,目前中国的航天工作还是一步一步的把基础工作打扎实了。就像我上面说的,未来,科技再进步,航天飞机肯定会再次出山的。成本不会太高,可以承受,安全性有本质的提升。一个在娘胎里待足了日子,健康的顺产儿,才是中国应该追求的。

不可能去做美国上个世纪70年代产品。


锐视觉何老师



中国为什么不制造航天飞机?这要从两个时期来回答。第一个时期就是“921”工程(中国载人航天)立项时期。第二个时期就是现在。下面咱们分别讨论一下。

第一个时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921工程)决定研制载人飞船而不研制航天飞机的三个原因。

在谈原因之前,先简单说一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历程和背景。


我国早在1966年7月15日就曾发射一枚小型火箭T――7A(S2)进行了24分钟70公里的亚轨道飞行,上面搭载了一只叫“小豹”的小狗,小豹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上天的英雄动物。在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后,载人飞船计划立刻就被提上日程,我国开始了载人飞船“曙光一号”的研制,由钱学森主持,工程命名为“714”工程(1970年7月14日由毛主席批准实施的)。

“曙光一号”载人飞船设计图


当时是模仿美国“双子星座”载人飞船,计划1973年由长征二号甲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但由于当时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科技水平低下,工程最终下马。但工程积累了很多设施和经验,身为航天主帅的钱学森为后来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构筑起前瞻性布局:比如说远洋测量系统(远望一号和二号船)、遍布全国的测控网、亚洲最大的风洞等。又过了10多年,由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王大衍等联名上书引发的“863”计划中提到了发展航天技术,代号为863――2,其中载人航天计划代号为863――205,经过多年论证,专家最后一致通过采用载人飞船方案,而不采用航天飞机方案。1992年9月21日国务院正式立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命名为“921”工程。好了,下面说一下我国在这一时期为什么不研制航天飞机,而发展载人飞船的原因。


1,中国当时不具备研制航天飞机的技术。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美国的航天飞机登上太空舞台,它是在钱学森1949年提出的火箭飞机的概念上发展起来的。

的确航天飞机集火箭、卫星和飞机的优点于一身,既能像火箭一样垂直发射,又能像卫星一样在太空轨道绕地球飞行,


还能像普通飞机那样在返回大气层时滑翔着陆,

无论从技术发展角度还是重复利用方面看,它代表了当时的发展潮流,还比较经济划算(重复使用)。但是航天飞机所需的技术太多太难了,比如说固体助推器大推力发动机技术,单枚助推器推力达到1250吨,别说当时,就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也没有这么大推力的固体发动机。就是准备2030年才首飞的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九号上的主力发动机推力才500吨;还有再入大气层滑翔技术,需复杂的空气动力控制,美国波音公司的飞机制造技术世界一流,我国当时连支线飞机都造不了,更别说航天飞机了; 还有重复利用技术,防热隔热技术,先进复杂的航电控制技术,还有制造发射场巨型运输设备及着陆机构和相关装置所需技术等等。所以我国大部分专家认为我国不具备研制航天飞机的技术。

2,中国专家认为载人飞船满足任务要求,且飞船的安全性比航天飞机高。


中国专家认为飞船既可搭乘航天员,又可向空间站运输物资,还可作空间站轨道救生艇用,灵活机动方面甚至胜过航天飞机。在安全可靠性上,飞船结构相对简单,无需复杂的空气动力控制面,防热隔热方面只考虑返回,而无需考虑入轨段(入轨阶段,飞船被包裹在火箭的整流罩内,免受大气摩擦)。而航天飞机在发射时它的核心――轨道器是和助推器、外挂燃料箱一起裸露在外面的,所以航天飞机需采取特殊复杂的隔热措施(隔热瓦和泡沫),但易给安全带来隐患。因此载人飞船相比航天飞机具有明显的优势。

(工作人员正在检修受伤归来的“奋进”号航天飞机)

3,飞船的成本符合中国的国情和经济势力。

飞船生产成本低和生产周期短是不言而喻的,且每次发射经费要低于航天飞机的设计预算,而航天飞机无论是造价还是维修费用以及发射场建设都相当昂贵(航天飞机预算设计每次发射五千万美元左右,可实际上10倍不止),另外正如上面所说,中国连支线飞机都造不了,如何能造航天飞机?中国不具备制造航天飞机的条件,包括技术、工业基础和经济势力。

中国在这一时期,自92年立项以来,载人航天工程进展顺利,1999年成功发射首艘无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成功发射首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载着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遨游太空。

第二个时期:自“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到全部停飞,再到现在。中国不再研制航天飞机的原因昭然若揭。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72秒后在空中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其中还有一名女教师麦考利芙。爆炸的原因是固体助推器上的一个O型密封圈失效脱落导致高温气体泄露引起燃料箱爆炸。这是重复使用不利的一面,固体助推器设计可重复使用100次,所以零部件不可能全部检查更换,这样有些零件不可避免会出现问题。特别是一些密封件,不拆除,检查不了损坏老化程度,只有拆除才能检查损坏老化程度,但拆除后就必须更换新的密封件,而这样又失去重复使用的意义。


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完成16天的飞行任务返回过程中解体坠毁,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解体的原因是发射时外挂燃料箱上一块0.77千克的隔热泡沫脱落后把轨道器左翼的隔热瓦砸了个洞,航天飞机带着这个小洞在天上飞行16天后,在返回降落时与大气层摩擦的巨大热量透过小洞进入机体内引起烧毁。这是隔热瓦防热的弊端,正如上面所说,由于载人飞船返回舱外表形状简单且只在返回时隔热,返回舱外表面采用固化隔热材料涂层,在返回大气层时涂层主动燃烧即烧蚀法来达到隔热保温的效果。

而航天飞机的轨道器、固体助推和外挂燃料箱发射时都裸露在外面,因此发射和返回时都要考虑隔热问题,又由于它表面形状复杂,所以不能采用飞船的隔热方法(你总不能让隔热材料涂层烧蚀两次),美国人采用把轨道器用一块块隔热瓦拼接包起来、外挂燃料箱用隔热泡沫包起来的方法,相当于给航天飞机穿上一件衣服。

但由于表面巨大且形状复杂,所以隔热瓦只能一小块一小块拼接,且隔热瓦材料也不能太硬,硬了不好拼接,很容易出现裂缝脱落,一旦出现后果不堪设想,这样每次飞行都要细细检查,工作量巨大,花费巨大。即使如此也难免出现哥伦比亚号的事故。另外航天飞机是近地轨道飞行器,也不能执行深空探测任务,但未来载人航天发展趋势必然是深空,而27吨左右的运力可以有花费较少的别的运载火箭实现。所以美国政府和宇航局在权衡利弊之后决定航天飞机全部退役停飞,航天飞机时代终结。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国家还能再研制航天飞机吗?我国的专家现在是非常庆幸当初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又怎么会鼓动国家去研制航天飞机呢?我国专家这种脚踏实地的做法值得我们全国人民尊敬。当然我国也瞄准科学前沿,正在研制神龙空天飞机,

以及可全部重复使用能在任意机场起飞的真正的(比航天飞机只能在返回时大气层滑翔又先进了)组合动力飞行器。我们期待早日看到,预祝成功。

中国组合动力飞行器效果图


物原爱牛毛1


答案是不符合国情,事实上航天飞机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末,当时美国的宇航局就在考虑,是否可以制造一种多次往返太空的交通工具,于是到了1972年的时候,美国的航天飞机正式被立项,但与此同时欧洲,苏联甚至日本,都在积极研发本国的航天飞机。

当时国际上掀起了一股研发航天飞机的热潮,这股热潮自然也影响到了我国,那么等到美国和苏联的航天飞机都研发成功之后,我国的一些科学家也纷纷支持要搞航天飞机,例如在1989年的时候,我国的航天部高技术研究组就致电国家相关部门,他们认为航天飞机大大优于载人飞船,因为航天飞机可以多次使用。

那么在国际和国内的大背景之下,航天飞机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拥护,但最后我国还是否定了航天飞机的研发计划,至于说为什么否定,我想不得不提到我国的航天之父钱学森先生,钱学森作为一位航空航天领域的专家,他比任何人都知道航天飞机的优点,但这些优点不符合当时我国的国情。

第一点航天飞机的研发资金巨大,以我国80年代的经济发展来说,不能说掏不起这笔钱,但这笔钱绝对是国家沉重的负担,而且航天飞机的技术难度大,以我国当时的科技水平来说,想要在短时间内研发出航天飞机,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基于这两种现实情况,钱学森先生认为载人飞船比较合适。

毕竟载人飞船的技术难度相对较低,而且资金投入也相对较少,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在听从了钱学森先生的建议之后,决定放弃研发航天飞机,转而走载人飞船这条路,那么钱学森先生的眼光是极其超前的,航天飞机虽然可以循环使用,但风险性高且使用和维护成本都不低,于是就强大如同美国,也不得不放弃航天飞机.......


种植恒星


简单一句话,航天飞机系统复杂,中国目前还不具备研发和制造航天飞机的能力。下面我们展开来说,为什么发展航天飞机已经过时了。航天飞机是美国试图建立廉价的天地往返运载系统做出的努力,不可否认的是航天飞机在人类航天史上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美苏都有发展过航天飞机,苏联的型号是暴风雪号,还进行了一次无人试飞,也成功了。

如果苏联没有解体,我们会看到两种航天飞机在轨道上运行,也算是一个奇观。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是两种不同的往返工具,宇宙飞船结构简单,制造难道相对较小,航天飞机系统复杂,当然出问题的概率也更大。

从载人方面看,苏俄的飞船只能搭载3人,美国的航天飞机能搭载7人,航天飞机在完成空间站的建造之后退役,算是结束了一个时代。目前美国开始搞飞船了,不玩航天飞机,因为航天飞机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本来说单机可以重复使用100次,结果6架航天飞机一共才使用了100多次,效率很低。中国不发展航天飞机除了技术原因外,其实也没有必要,飞船才是稳定的往返工具,航天飞机对于运载大尺寸轨道构件比较有用、以及派宇航员维修航天器等,其他地方还真不好用。

所以发展航天飞机就是今天看,也是没有必要的,飞船式平台还是最稳定的。但我们需要注意,航天飞机内部空间远远大于飞船,对于走向深空的人类而言,未来还是航天飞机是主力。


军情瞭望台


航天飞机是一种能够在太空和大气层中都进行飞行的一种飞行器。



中国这些年改革开放,科技事业得到飞速发展,同时航天事业也得到突破性发展。 宇航员已经多人进入地球轨道,无人探测器已经登陆月球。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起步晚,基础弱,我们的航天技术和能力经验比起美国、前苏联等航天鼻祖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这是我国航天飞机计划尚未启动的主要原因。必须正视这个问题,谦虚学习,才能进步得更快更好。

美国、前苏联已经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太空探索,60年代初实现了载人航天。 60年代末实现了载人登月,至今无人探测器已经发射了数十上百个,探索的足迹己遍布太阳系各个行星,还在慧星上安了身,最远的探测器已经飞出一百多个天文单位,向遥远的太阳系飞去。美国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生活一次最长时间已达473天,而累计时间最长已有700多天。比较起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只能说刚刚起步,我们的宇航员才在低轨道最长停留了15天。



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就制定过航天飞机计划,并形成了多种方案,但综合各方面因素,最终没有实施。 专家主导意见认为,我国还不具备相应的技术基础和投资力度,航天飞机尚不宜作为21世纪初的跟踪目标。最终釆用了神舟系列飞船计划,并着力打造以天宫系列为载体的空间站计划。现在,这些计划都在实施,并取得辉煌成就。月背无人探测器登陆计划、火星探测器计划等都在运作中。


浪里个浪柒



中国这些年改革开放,科技事业得到飞速发展,同时航天事业也得到突破性发展。

宇航员已经多人进入地球轨道,无人探测器已经登陆月球。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起步晚,基础弱,我们的航天技术和能力经验比起美国、前苏联等航天鼻祖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这是我国航天飞机计划尚未启动的主要原因。必须正视这个问题,谦虚学习,才能进步得更快更好。

美国、前苏联已经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太空探索,60年代初实现了载人航天。

60年代末实现了载人登月,至今无人探测器已经发射了数十上百个,探索的足迹己遍布太阳系各个行星,还在慧星上安了身,最远的探测器已经飞出一百多个天文单位,向遥远的太阳系飞去。美国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生活一次最长时间已达473天,而累计时间最长已有700多天。比较起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只能说刚刚起步,我们的宇航员才在低轨道最长停留了15天。

航天飞机的出现,代表着人类探索太空能力的一次飞跃,执行了航天任务30多年135次。

世界上许多国家有过航天飞机计划,只有美国和前苏联实现过发射和回收,后由于苏联解体航天飞机计划告停,只有美国进行了正式运营达30多年之久。

美国航天飞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试飞,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正式开始航天任务,先后有6架航天飞机问世,其中"企业"号为样机,另5架为工作机,它们是"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发现"号、"阿特兰蒂斯"号、"奋进"号。其中"挑战者"和"哥伦比亚"号分别于1986年及2003年因爆炸解体。

美国航天飞机共执行了135次飞天任务,先后将600多位宇航员送入太空,运送货物136万公斤,为人类航天事业的开拓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任务中,有两架航天飞机爆炸毁灭,14名航天员为人类探索太空献出了生命。尽管如此,航天飞机迄今为止依然保持着世界所有火箭中最可靠的发射纪录。2013年,美国全部航天飞机退役,宣告一个航天时代的终结。

美国的航天飞机计划从开始到结束,历时30多年,航天飞机经历了数千次技术改进,后来的航天飞机己完全不是最初机型可比,成为越来越优秀的航天运载工具。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经费和航天计划的改变,这一代航天飞机最终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但这并不是航天时代的终结,美国NANS宣布重新载人登月并载人登陆火星的计划已经启动,一个更高更宏伟的航天时代来临。

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就制定过航天飞机计划,并形成了多种方案,但综合各方面因素,最终没有实施。

专家主导意见认为,我国还不具备相应的技术基础和投资力度,航天飞机尚不宜作为21世纪初的跟踪目标。最终釆用了神舟系列飞船计划,并着力打造以天宫系列为载体的空间站计划。现在,这些计划都在实施,并取得辉煌成就。月背无人探测器登陆计划、火星探测器计划等都在运作中。



时空通讯有理由相信,奋起直追的中国航天人在有条件时会重启航天飞机计划,未来的航天飞机将会在一个更高层次上启航。


时空通讯


只能够说暂时用不上。

航天飞机这个东西,好啊,为什么?因为这玩意儿在太空和地面之间的往返的飞行器里面,可以说运载能力最强,而且对于飞行员的要求也比较低,最重要的是能够多次使用,减少使用费用。

运载能力最强,这大家肯定能想的到的,运载火箭需要大部分的空间用来储存发动机和燃料,航天飞机呢,则是将燃料和部分发动机处存在了他附着的那个燃料箱和发动机组上面,就是我们看航天飞机图片的时候,他背着的那三个大罐子,为他可以腾出来很多的空间来放那些员在物资啊,或者是航天员。

至于说航天飞机对于航天员的要求会降低,这一点是来自于航天飞机整个一个运行轨迹,运载火箭如果想要飞到太空,去那是笔直的一六上天,且从太空之中回来也是需要关停发动机,然后直接垂直下落,这样的话对宇航员的整本身的身体负担是有一个很大要求的,甚至在太空之中飞行的时候,还有可能出现险情,最后飞行员受不了这个天空之中的颠簸,身体出现损伤,航天飞机本身的飞行轨迹是接近于一条弧线的,也就是说它是飞到一定的高度,然后绕地球做周转,然后慢慢的降低高度以后,接着借助滑翔的力度,平行地降落在跑道上面,这样的话,减少了航天飞机在着陆的时候的颠簸,也减少的飞机在降落的时候,飞行员所需要承受的过载。

第三点,多次使用航天飞机,不仅本身可以重复利用,而且他所携带的那些燃料罐也可以重复利用,(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只要去回收拿回来还可以直接在用,美国于上个世纪80年代研究了五架航天飞机以后,一直用到了这个世纪前面的十年,可以说,航天飞机已经从实践方面论证了他的多次使用的可靠性。

所以航天飞机可以说是美国在冷战末期或者冷战结束以后,一直往返于国际空间站的主要的运输工具,而且航天飞机还多次在轨道上面补货报废的人造卫星用来减少太空之中的人造垃圾,可以说是一件多面手,但是对于中国来讲,这个东西就完全用不上。

你使用东西得讲究一个成本吧,你不可能无条件的往里面投入东西,那你不要回收成本的话,你最后你整个国家都会陷入一种军备竞赛的死循环里面,就像前苏联那样,谁说使用航天飞机就必须要有一个配得上他的一个项目,现如今唯一能够配得上航天飞机项目的,也只有国际空间站这样的大项目,国际空间站每次需要运载的科研人员,还有物资,都是一个很大的数目炮,普通的运载火箭确实能够办到,但是所需要消耗的成本比较高,所以需要开发出航天飞机。

中国虽然有空间站,但也只是一个实验性的空间上运输的那条货物的重量,其实如果使用航天飞机的话,有一些小题大做,用普通的运载火箭就能够完成。

而且航天飞机虽然有这么多的优点,但是研发费用太高,研发周期太长,不然现在的美国人怎么会陷入一种死循环里面,就是我的五架航天飞机是上个世纪80年代开发的,现在退役了,我连一款拿得出手的东西我都不行,我只能够去投靠俄罗斯,研究这个东西是一个吃钱的主,需要投入的物资和人力,物力,财力都是一个天文数字,要不然俄罗斯人研制了暴风雪航天飞机以后,只有试飞了一次之后就再也没有动静了,还是那句话,国家如果想研发航天飞机,就算把全中国的喷子,他们的全身家当都给卖了,都不值那个价。


漩涡鸣人yy


第一因为没有技术,第二因为没有钱,第三因为用不着。航天飞机已经属于落后的技术产物了,并非是新兴技术产物,其发展思想是近地轨道可以重复使用的大型航天器,这一概念如今被滑跑起飞就能飞到近地轨道的飞机取代,可以说人类的观念也在不断进步。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成功发展出人类历史上最大、最复杂的航天器--航天飞机。这两个国家是美国和苏联,发展的时间都是在冷战时期,航天飞机代表的是两国在航天领域的竞赛,并非是根据技术发展的成熟度发展出来的。美国一共制造了6架航天飞机,共花费超过了2000亿美元,相当于我国一年的军费总额还多。


苏联也制造了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并且实现了发射成功,其外形和概念类似于美国航天飞机,航天飞机可以搭载7名飞行员,这比目前最大的宇宙飞船多搭载4人,一次运载20吨的有效载荷上天,效率上看比现在的飞船强不少,而且功能更加强大,甚至可以在航天飞机的货仓内直接向太空放置卫星,实现卫星的发射。


但是航天飞机技术并不成熟,美国6架航天飞机有两架发生了爆炸事故,导致了所有航天飞机停飞,目前美国也是租赁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进行货物和人员的投送,并且在研发自己的宇宙飞船,而可以重复使用的航天器方面,各个航天强国都瞄准了直接滑跑起飞,安全、快捷、便利的新一代近地轨道飞行器的开发,并且已经有了成功先例。


长期来看,航天飞机的概念已经过时,目前没有必要开发如此复杂的航天器,毕竟也无法带着人类走向更远的深空,但是如果面向未来的话,从地面起飞,飞到太空,再进入深空,还能够返回降落的自动航天器必然会成为发展的重点,不过那应该是100年后的事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