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夜生活,心之向往

如今,人们的夜生活无疑是多姿多彩的,那么古时候的人们晚上都做什么呢?


古人的夜生活,心之向往


-持烛赏花 -


惜牡丹花

唐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白居易惆怅地看着台阶前的红牡丹,傍晚到来的时候只有两枝残花还开着。料想明天早晨大风刮起的时候应该把所有的花都吹没了,在夜里他对这些衰弱的却红似火的花产生了怜悯之心,赶紧拿着火把来看牡丹花。

暮春时节冷雨萧瑟,牡丹花萼低垂,花瓣纷纷飘落,随风飞散,再也没有人来关心她寂寞凄凉的处境。纵然是晴明天气里,残花落地犹觉得惆怅,何况在风雨之中,飘零在污泥烂土之中更觉得惨不忍睹。

烛赏花是真性情诗人独有的雅人深致,流露出白居易对生命与美深沉的怜惜与爱恋。


古人的夜生活,心之向往



- 赏月 -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国人对月亮情有独钟,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想起头顶的那一轮明月,对它有着无穷的追问,寄托着无限的情怀。尤其是在沉沉静夜,我们的心事更容易被月亮勾勒出来。平时的忙忙碌碌,忙的都是眼前的衣食住行,我们的内心世界又何处安放呢?那些让我们真正成为自己的梦想、心愿、遗憾、惆怅,它们还在吗?

只有在夜深人静之时,我们不圆满的人生,我们隐藏的心事,我们怀念的故乡,才会探出头来,被明月照耀得纤毫毕现。


古人的夜生活,心之向往



-看星星-


七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年年七夕,唐宫诗花分外香。但那些没有身份的普通宫女是没资格参与盛宴的,当夜宴曲终人散之后,普通宫女们自己的“七夕”才悄悄开始。这时,残存的银烛仍在秋夜星光中映照着空廷中的云母画屏风,宫女们的游戏注定是寂寞、百无聊赖的,那就是各自拿起手中的轻罗小扇子扑着飞进宫中的萤火虫作乐,看谁扑的萤多。

夜深了,萤也扑完了,人也累了。宫女们却还毫无睡意,三三两两集中在宫廷外的台阶上纳凉,扑完萤后的宫女们借夜凉驱热之际,也在周遭鸦雀无声的环境中感悟人生,想起当夜宫廷里的喧闹竟然与自己毫无关系,心中寂寞无比,也就随着夜色的渐深而淡忘了宫廷的礼节,宫女们纷纷躺在天阶各处地面上,抬头望着天上的星星。

天上的星星不因身份的高低卑贱而变,始终一闪一闪亮在每一双注视着它的眸子里。


古人的夜生活,心之向往



- 听雨 -

临安春雨初霁

宋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一生的抱负就是杀回中原,恢复国土,可惜,在无情的时间面前,在不作为的朝廷面前,他的满腹才学都空无用武之地,他怀揣梦想,四处奔走,可残酷的现实总是将他的一腔热血浇得冰凉,写这首诗的时候,陆游已经是62岁的年纪了,他见惯了政治倾轧,人情冷暖,“薄似纱”的世味早就被他看得又淡又透。

正因为如此,这次进京,更多像是一场例行公事,因此他有闲心在白日里百无聊赖地写草书,闲适地玩茶道,还有,在深夜静静地听雨。安静的江南春夜里,只有屋檐上滴落的春雨在响个不停,淅淅沥沥,连绵不绝,他在床上静静地听,听得出神,而雨过天晴后的次日清晨,他还没睡起,小巷深处又响起了一声声叫卖杏花的吆喝声。

在陆游笔下,江南的春天,并不直接呈现在视觉里,而是在夜晚滴答的春雨声和清晨悠长的卖花声中,绵绵不尽。


古人的夜生活,心之向往



- 喝酒 -

月下独酌

唐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被世人成为“谪仙”,这不仅仅因为他好道家神仙之术,更因为他身上有一种奇异的气质。他多奇思,好幻想,常兴逸天外。

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在长安,不受重用,受到排挤,官场失意,内心苦闷难言。春日、月夜、花间、一壶美酒,诗人自斟自酌,无人相伴,凄清的夜,当酒缓缓倒入杯中,那声响竟让人有几分心惊。内心的孤独让酒有了几分苦涩的滋味。

他举起酒杯,邀请天上的那轮明月,不如同饮?月洒下光辉,映照出诗人孤傲的身影。明月、身影、诗人,三人为伴。清冷的庭院里,一下子热闹起来。颇有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之味。


古人的夜生活,心之向往



白日很多人都忙于工作或学业,夜晚独处的时光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时光,各位诗友会如何度过这段属于自己的时间呢?

图:月儿,业余摄影爱好者,喜爱花卉小品类摄影。用镜头捕捉细微之美,用心品味美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