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女權主義,我更願意做一個平權主義者,你呢?

開篇立意,平權主義聽起來是一個很大的概念,所以我專指性別領域的平權主義,與女權主義、男權主義相對。

寫之前,我專門去看了一些網絡相關話題。有人說,是女權主義者很多轉向稱自己為“平權主義者”,是因為忌憚網絡對女權主義的一些負面聲音。我並不太認同。首先男權主義是錯誤的,男尊女卑,幾千年的封建時代裡女性受盡折磨。那麼相對,女權主義這個概念,是否會讓人先入為主,理解成男權主義的翻版?

所以性別平權主義這個概念,我不認為是一種妥協,而是一個更加正確、更加準確的概念。

女權主義的提出,並不是為提出而提出,而是為了讓更多人理解、接受、改變。

性別上的平權主義,更容易讓年輕男性或者女性接受。

相比女權主義,我更願意做一個平權主義者,你呢?

平權主義,男女平等,不僅是權利的對等,也是義務的對等。之所以,很多人抨擊女權主義,甚至說是“田園女權”,是因為很多女性發表的觀點,標榜女權主義,但其實只是給自己增加更多權利,減少更多義務。

這種走偏的“所謂女權主義”,顯然也是不對的,因為本質上和男權主義是一樣的。

性別平權主義,應當包括教育、職業、家庭事務、社會事務等權利和義務的平等。

1.比如男生如果讀到博士,大家不會在性別上說什麼,但如果女生讀到博士,就被戲謔“世界上有三種人,男人,女人,女博士”,why ?在博士錄取標準上,男女生也是相同的。既是憑自己本事,又是在學術上孜孜不倦,就應該受到人們的尊重,而不是嘲諷。

什麼叫“女生讀點書就好了,不要讀那麼多”?在提倡終身學習的今天,無論男女,都應當追求提升,至於個人接受教育程度,與個人意願和能力相關,不應受到外界影響。

相比女權主義,我更願意做一個平權主義者,你呢?

2.在經濟獨立的問題上,男女生都是一樣的。既然社會公認不應該啃老,那麼男女生要面臨的經濟壓力也應當是相同的。比如男女朋友同住的,建議儘可能AA,如果經濟能力相差太大的,可以協商比例,但都推給另一方是不對的。尤其在一線城市,房租費用水漲船高,大家都懂的。

未成年需要撫養,沒有經濟能力的老年人需要贍養,缺失了勞動能力的成年人需要扶養。那麼身體健全,人格獨立,也有經濟能力,又何必需要別人養呢?

感情上合則聚,不合則散,加入了經濟問題,豈不是平平增加怨氣?

撒嬌是情趣,但如果把撒嬌當成手段,用“男生就應該……”的輿論綁架對方,助長“撒嬌女人最好命”這種歪風邪氣,同樣是嚴重的社會問題。

相比女權主義,我更願意做一個平權主義者,你呢?

3.在家務上,現在男女平等的接受度相對要高一些,也在逐漸改變,當然肯定還是有很多人沒有改變的。既然在經濟上實現平等,沒道理在家務上用傳統“女生應該賢惠”之類的思想荼毒。

工作一整天回到家,都是辛苦的,沒道理女生要做飯、收拾,男生躺沙發玩遊戲坐享其成。當然,反過來,女生躺沙發玩遊戲坐享其成,男生一個人做飯、收拾,是不是也挺可怕?

4.我從不反對家庭主婦這個職業,甚至家庭主婦是非常偉大的,她們的勞動強度比社會上很多打拼的人還要更高。如果女生自願成為家庭主婦,並且是享受成為家庭主婦的,彼此協商都是接受這樣的家庭分工的,那沒有什麼,但是以“女生應該要顧家“為理由逼迫女生放棄職業生涯的,就太過分了。

男生如果希望留在家裡承擔家庭事務,女生表示接受,收入也可以讓家庭維持,也沒有不可以啊。但是男生如果被逼迫必須留在家裡,必須放棄自己的職業生涯,試想這樣的情景,又有幾人受得了?

相比女權主義,我更願意做一個平權主義者,你呢?

5.比如房子,作為共同生活的居住地,一向是中國最重視的話題。房子,夫妻共同打拼,理所應當屬於共同財產。但是將房子,作為結婚的條件,我個人其實很不喜。其實,如果是婚前或婚後,雙方父母自願出資,予以輔助,都是ok的。

但是婚前強制一定要男生提供房子,其實是有問題的。從法律角度上講,婚前男生購買的房子,屬於婚前財產,即使離婚,房子依然屬於婚前購買的男生,何必呢?

從情理角度,20多歲的男生沒多少有能力獨立買房,去啃老,顯然有違孝道。去貸款,顯然女生婚後也是得一起承擔的。

所以,共同享受房子的權利,也共同面對義務,一起協商,尋找辦法不好嗎?

以上,是一些大部分場景下,我認為性別平權主義的應用。

所謂平等,是相對平等,並沒有抹殺性別天生差異。比如我認為體測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是合理的,奧運會男女項目分開是合理的等等。

閱讀到這篇文章的讀者,不知道你有沒有自己的個性見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