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面积4万平方公里,为何不把200多万的格陵兰岛算进来?

沈海疆


要回答该问题,先要弄清格陵兰的“来龙去脉”和基本岛情——

它被称作“绿地”,却是一座冰雪大陆,年均温0℃以下,最低达-60℃以下,2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80%以上被厚达3000米的冰层覆盖,拥有全球10%的淡水资源。它隶属丹麦,却身在北美洲东北的北极圈内,2008年公决中支持自治占75%以上,次年从丹麦手中接过天然气、司法和警察权,后者拥有其防务和外交的最终决定权,而且每年提供财政资助4亿数千万欧元。

因纽特人是格陵兰的原始居民,公元985年,来自北欧的海盗“发现”该地并称之为“绿岛”。1380年起,丹麦(当时控制挪威)一直统治该地,1979年格陵兰获得自治权,1985年退出欧共体。岛上现有居民5.6万(2016),集中居住在西南部相对温和地带。

如今,格陵兰岛因纽特人占85%以上,丹麦裔为主的北欧人占13%,大多数居民属基督路德派,格陵兰语(一种因纽特语)和丹麦语为官方语言。该地教育水平低,会外语者不多,缺少劳动力和专业人士,高企的福利让年轻人远离捕鱼等传统生活方式。2016年实现GDP22亿美元,预期寿命71.8岁。

格陵兰人千百年来靠海吃海,渔业是其生计所在,占出口的近9成,再有旅游和矿产,赚钱的营生不多。其有色金属和能源蕴藏丰富,但开采和运输成本不菲,2013年通过法律,允许外资开发矿山,中资成为首个中标铁矿者。

再看丹麦。自家面积4.3万平方公里,人口573万(2016),“并表”格陵兰有意义吗?

回答是否定的。

厘清丹麦历史,就会明白它既已对周边“无欲无求”,何苦“为难”远在7000里外的格陵兰?

“丹麦”是古代北欧语“沙滩”和“土地”的复合词,丹麦历史是在一个袖珍舞台上逐渐展开的。公元前500年,“丹麦”部落在日德兰半岛定居下来。公元10世纪后期,王国建立并基督教化,成为欧洲最古老的君主国家。它还拥有维京海盗的“荣耀”,到11世纪上半叶,丹麦王国控制整个英格兰和诺曼底等地区。。

1397年,首位女王(史上至今只有两位女王,玛格丽特一世和1972年登基至今的二世)建立起以丹麦为中心、包括瑞典、挪威和冰岛的卡尔马联盟(1380年,丹麦与挪威结成更紧密的联合王国,1536年后挪威事实上成为丹麦的一个省)。1523年瑞典独立,1658年丹麦受挫于瑞典,失去王国1/3的土地后形成两国现今的厄勒海峡边界。1814年挪威被割让给瑞典,结束了丹麦对其4个多世纪的统治。1849年丹麦通过君主立宪制的宪法,1866年,因败于普鲁士,丹将南部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公国割让给后者。丹麦一战中保持中立,战后它审慎明达,善于克己,只索要了北石勒苏益格,而未趁南邻失势受辱的倒霉时刻拿回“南石”。

史学家对丹麦基于地理位置所发挥的历史作用给予精辟概括:“从波罗的海看门人到侏儒国”。既是波罗的海大国,又是欧洲大陆一部分,前者决定了它几个世纪拥有对波罗的海事实上的宗主权——对通过厄勒海峡船只收费,并全神贯注于波罗的海的力量平衡,与瑞典等大国争斗。欧洲身份最初为“拉丁欧洲的敌人”,经过千年基督文化的洗礼,终成西欧文明的组成部分。19世纪下半叶德国统一后,丹麦不得不比以前更大程度地听话,按照德国抑或欧洲的条件行事,从那时起,丹麦的处境酷似南有强邻的苏格兰。

学者得出这样的结论:1500—2000年丹麦外交史是一个可悲可叹的故事,因为它长期以来一步一步从波罗的海撤退,国土逐渐缩小。这又是一个成为欧陆边沿国家的成功故事,四周边缘许多皆已丧失,而丹麦民族和心脏地带完好无损,一长串的失败没有对这个坚忍不拔、败而不馁的民族造成影响。而在国内,人们没有因为观点不同而流血,丹麦首先是个改良的国家,从来没有经历过革命。


ruixuezhaofeng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搞明白丹麦本土,格陵兰岛和丹麦王国的关系


广义上的丹麦,其实也叫丹麦王国,主要由丹麦本土(也就是狭义上的丹麦)、法罗群岛和格陵兰岛三者组成。其中法罗群岛和格陵兰岛都属于丹麦王国境内的自治国,内政独立,但是外交、国防与财政相关事务仍然由丹麦代为处理。格陵兰岛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是丹麦君主。


所以这个问题本身就问得有问题,丹麦王国的领地其实是包括格陵兰岛的,不过我们一般说的丹麦其实指的是丹麦本土,没有算上格陵兰岛也算正常。


格林兰岛整个岛屿都处于北极圈内,全岛被冰雪覆盖,岛上的人以因纽特人为主,也是格林兰岛的原住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