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的很多作品都有朝代设定,为什么有人说《笑傲江湖》就架空了时代呢?

柳侍墨


金庸小说一般都有历史背景,这是

金庸先生创作的一大特点,即立足于广阔的历史中建构人物,比如《天龙八部》、射雕三部曲、《鹿鼎记》都有明确的时间,但是也有一些小说并没有交代背景年代,《笑傲江湖》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据金庸先生自己在《笑傲江湖》后记中提到:"因为想写的是一些普遍性格,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所以本书没有历史背景,这表示,类似的情形可以发生在任何朝代。"但是任何虚构的小说也总会有现实根据作为支撑,也不能完全与世隔绝,不可避免会在官制、服饰或其他方面带有朝代的印记,所以一直以来对《笑傲江湖》时代背景的探讨非常火热,在这里对各位学者挖掘的信息稍作整理,如下:

1.书中祖千秋评酒具时提到过"元瓷\

一往文学


从《笑傲江湖》中的许多细节看,确实就是明朝!

就如许多朋友都提到的,刘正风金盆洗手时,有锦衣卫簇拥官员前来宣召。锦衣卫就是明朝的特色。

出现武当派,至少是在明朝之后。武当派创派祖师张三丰是元末明初人。武当的兴起更是在明朝。

令狐冲假扮武官也确实是明朝军官的打扮。

东方不败修炼的葵花宝典乃太监创立,明朝正是太监的黄金时代。

那么,为何《笑傲江湖》书中没有像金庸其他几部小说一般点明朝代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笑傲江湖》反映的问题并非一个具体朝代。金庸笔下写得貌似只是武侠世界,其实谈的都是人性,都是权力斗争,都是政治路线问题。

这些问题其实在中国任何一个王朝,任何一个时代都会存在。大家或者标榜正义,或者满口仁义,黑的未必真黑,白的未必真白。笑傲江湖的世界,就是一个黑白颠倒,黑白难辨的世界。

令狐冲在那个世界算是一股清流。他不贪权力,追寻的只是爱情,只是兄弟情义。正因如此,他获得了圣姑任盈盈的欣赏,为许多好汉追随。只不过,这也使得令狐冲这个形象过于理想化。若非种种机缘巧合,令狐冲早就被杀死。

就成就来说,笑傲江湖还是不如《鹿鼎记》。


叶之秋


“听说前朝有位独孤败大侠,又有位令狐冲大侠,以无招胜有招,当世无敌,难道……难道……”

以上截取自《鹿鼎记》原文,所以《笑傲江湖》一定是在《鹿鼎记》之前,《鹿鼎记》是写清朝康熙初年,前朝有两种解释,一是前一个朝代,一是上一任或上几任皇帝,可是《笑傲江湖》故事发生在中原,所以只有入了中原的顺治朝符合条件,然而书中令狐冲二十来岁,如果真是顺治朝的话,那令狐冲就是生于明末清初,那时天下大乱,时事格局不像《笑傲江湖》里描写的那样平和,而且明末清初在《碧血剑》里已经有了一个华山派,里面无论人物武功都不一样,所以《笑傲江湖》不可能是清朝。

那清朝之前有哪个朝代符合?书里提到了武当派,那是元朝张三丰创立的,张三丰死于明初,《笑傲江湖》里提到80年前日月神教抢了张三丰留下的手书太极拳经和张三丰用过的真武剑抢去,综合所诉就是清朝之前,明初之后,只能是明中期或中后期了。

当然了,这些考究是没多大意义的,金庸说了算,他说架空你就当平行世界看就好


上火鸡汤


确实如此,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是唯一一部没有明确朝代设定的武侠小说,并且它也不是一部架空历史的小说,这是为什么呢?


先说一个段子,据说上世纪七十年代越南国会议员之间吵架时,会互骂对方为“岳不群”和“左冷禅”。

这一方面说明金庸先生的小说流传之广,影响之深,人物塑造性格鲜明;另一方面也说明,这是一部充满政治隐喻的作品——“类似的情景可以发生在任何朝代”。

书中一些人物的姓名,地名,武功,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无不充满了政治隐喻,有的甚至是有明显指向,可以在现实中找出来直接对号入座。

比如“君子剑”岳不群,日月神教教主东方不败,比如黑木崖,比如江湖中人人觊觎的那本“欲练此功必先自宫”的武林绝学——《葵花宝典》。


书中充满了各个势力之间错综复杂的斗争,名门正派和魔教之间,青城派和五岳剑派之间,五岳剑派内部各个派别之间,特别是华山派和嵩山派之间,即使华山派内部还有气宗和剑宗的争斗。

魔教也好不到哪里去,上任教主任我行的心腹教众就被东方不败一一铲除,打击。

这些斗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充满了尔虞我诈,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没有道德上的基本判断。就是在我欲练就高深武功,通往权力的路上,你是否是自己人,你若是,我们就是朋友,你若不是,我们就是敌人——党同伐异。

在这个充满阴冷,虚伪的江湖中,谁也无法置身事外。福建林家实际上只是一个生意人,只因保存了一本祖上的剑谱就被灭门,——因为这个剑谱影响到很多人上位。刘正风想金盆洗手也被灭门,因为他在正邪之间没有明确的选边站队,和魔教的曲洋关系暧昧,至于你说还有知音一说,因为对音乐的共同理解才走的近,谁信呢?你不是俞伯牙,他也不是钟子期。


即使对权力,天下第一的武功豪不感兴趣的令狐冲,如果不是任我行毫无征兆的突然死亡,他也会陷入两难的境地,一入江湖,没有人能做到笑傲。


田获三狐


金庸擅长把真实的历史和虚构的故事完美结合起来,但是在《笑傲江湖》没有明确的历史背景。金庸曾说,《笑傲江湖》时代不明,这表明类似的情况可以发生在任何朝代。



《射雕英雄传》中的成吉思汗,拖雷等都是真实历史人物。《倚天屠龙记》故事发生在元末明初,朱元璋也在小说中登场,可谓把虚构的小说和真实的历史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

因为《笑傲江湖》写的是政治斗争,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斗争都是如此,以后很多年也是如此,所以就架空了时代。

岳不群处心积虑,左冷禅雄心勃勃,任我行蛮横霸道,他们有着共同的目的,获得权力,称霸天下。他们是政治人物。

风清扬,刘正风,令狐冲属于对政治没兴趣的人,他们更在意自己心灵的自由,对统治江湖,唯我独尊很是反感。

刘正风厌倦了江湖斗争,想金盆洗手退出江湖,结果是全家惨死,可见政治斗争的残酷。



左冷禅借正邪之争,以正义的名义行邪恶之实,杀害了刘正风的全家。中国历史上政治斗争中谁正谁邪,恐怕难以说清。

华山派的剑宗和气宗,表面看似是练功方法之争,其实质核心是掌门人之争,是权力之争。这是政治斗争的核心。所以说《笑傲江湖》写的政治斗争很深刻。

“欲练其功,必先自宫”是政治,权力对人性的摧残,人在政治斗争中,失去了人性!

日月神教的东方不败还是任我行,都是搞独裁统治,搞个人崇拜。“文成武德,一统江湖”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都是换汤不换药,姓朱的当皇帝,姓李的当皇帝都是一样。皇帝变了,体制没有变,其实质还是一样。



《笑傲江湖》的故事,可以推测出发生在明朝中后期,但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斗争的一幕幕一直在上演。

历史上如此,今后可能还是如此。


我是一个小书虫


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的《后记》里夫子自道就说清楚了为什么本书架空了时代:

因为想写的是一些普遍性格,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所以本书没有历史背景,这表示,类似的情景可以发生在任何朝代。

然而,《笑傲江湖》虽然没有直接描述朝代,但是很显然是发生在明朝,不仅如此,时间还可以压缩到更小的范围之内。

《笑傲江湖》结尾处任盈盈向武当示好,归还『八十余年前』日月神教攻打武当所抢夺的张三丰所传《太极拳经》和真武剑,在《倚天屠龙记》结尾处的1358年(朱元璋杀韩林儿,张无忌隐退)张三丰还在世,日月神教攻打武当至少在1358年之后,再下推80余年,则至少在1440年之后。

林平之父亲福威镖局总镖头林震南曾经试图以给其母亲也就是自己的妻子王夫人做寿庆至亲好友助拳对付青城派,这年王夫人三十九岁,属虎,那么说话的这年就是一个蛇年,因而《笑傲江湖》故事开始福威镖局被灭门的时候可能是明正统十四年(1449)、明天顺五年(1461)、明成化九年(1473)、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明弘治十年(1497)、明正德四年(1509)、明正德十六年(1521)、明嘉靖十二年(1533)、嘉靖二十四年(1543)等等年份。

范围还是过大,但是如果按照新垣平博士(上述思路需要感谢他的脑洞)根据五岳剑派在《倚天屠龙记》时代尚未出现并参考《侠客行》的时间断代等因素把《笑傲江湖》的时间确定在1500年至1520年之间,似乎还是觉得不够周密,不妨姑且认为可能是在明朝中期一个较大的时间跨度内吧!

个人看法,成化二十二年(1486)明朝官制中巡抚完成相对全面的地方化,《笑傲江湖》第六章刘正风金盆洗手时候巡抚保举他为参将,巡抚已经是完全的地方官,因而《笑傲江湖》故事开始的时间不太可能是在成化之前,比较大的可能是在弘治年间或正德年间。嘉靖年间倭寇大起(1521宁波争贡事件以后),朝廷任命的福建泉州府参将吴天德不太可能孤身一人穿越浙闽上任,因而我们或许可以将《笑傲江湖》故事开始时间的下限放在嘉靖年间之前,这和前面弘治年间或正德年间的说法也对得上。


谈古论金


借此机会,首先表达对金庸先生的怀念之情。他的作品人品,伴随影响过我的人生,交给我怎样做人做事。

在金庸先生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笑傲江湖》,读的次数最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部武侠小说主线分明、主角突出,使人能集中精力关注令狐冲这个人物。

正如题目所问,这部书的确没有设定朝代。虽然书中有几处明朝的元素,但与其他作品有明确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背景相比,显然不是一回事。且看金庸先生自己是怎么说的,他在《笑傲江湖》的后记中说:“因为想写的是一些普遍性格,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所以本书没有历史背景,这表示,类似的情景可以发生在如何朝代”。高明,这不正是无招胜有招吗?

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但没有历史背景不等于架空了时代。任何文学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有时代的特征,都要打上时代的烙印,这是毋庸置疑的。即便是金庸先生,即便是武侠小说,也不能例外。

问题是《笑傲江湖》这部书中究竟反映了哪个时代,具有哪个时代的特征,打上了哪个时代的烙印?其实金庸先生在有关的文章中已谈到了,我们可以从这部书的写作年代,书中的人物形象,一些特定的场景中不难看出。

这部书写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晚期,那是一个疯狂和荒唐的时代,金庸先生作为一个爱国之人、有识之士,不能不感到担忧和疑惑,正所谓“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在他的笔下一定会流露出来。于是我们在书中看到了那些唯我独尊、顶礼膜拜、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人物和场景。

总之,《笑傲江湖》不但没有架空时代,而是紧扣时代脉搏。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金庸先生用自己的方式,作出了自己的判断,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历史已经证明他是对的。人们敬仰金庸先生,不只是他的文学成就,更是因为他不畏权贵的傲骨,忧国忧民的情怀,有胆有识的远见和智慧。

在金庸先生去世的前几天,头条搞了一个“再读金庸”的话题,本人也参与了,在此把其中的一首打油诗拿来结束这个话题:

当年读金庸, 最慕令狐冲。

仗剑震五岳, 笑傲江湖中。

如今读金庸,只服周伯通。

心中无杂念,活得最轻松。

(图片为本人藏书)


想用的名称被抢注


明显是明朝啊,从刘正风金盆洗手里锦衣卫不就看出来了么

再说如果有了武当,那肯定就是元明了,元代的话,肯定得有起义军,如果是元朝鼎盛的时期那更不可能了,那个时候汉人还不如一头驴。

所以只可能是明朝。


七个名字真不容易


笑傲江湖的年代,一般认为是明朝正德年间。


前哥说历史


因为说的是某朝的事啊,某朝的事当然要架空!

什么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什么练了葵花宝典的东方不败,葵花又叫太阳花!

大嵩阳手(大颂扬手),费彬(这里面隐藏着个人名);

什么君子剑岳不群,子曰“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

曲洋、刘正风都是因为“正风”而死,一曲笑傲江湖实属无奈啊!

左冷禅,又左,又冷酷,还起了个刘备儿子的名,想干嘛?!

什么向问天、任我行……这名字都很有意思啊

说算了不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