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72岁之前做些什么?

朱八戒CC


七十二岁对于古代人来说,差不多已经半截入黄土了,但姜子牙以他奇特的人生遭遇,刚好步入发展的黄金时期,辅佐周文王,国家大治,然后协助周武王讨伐纣王,建立了西周国家,历史上对他发达前的事迹记载的很少,倒是神话演义小说《封神演义》记载的要多一些,在此就正史和封神演义里姜子牙的人生历程回答一下,首先说说正史:

正史中的姜子牙发迹之前的样子:

虽然姜子牙的祖上曾经因为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在虞夏之际被封在南阳宛县,地点要么是吕、要么是申,已经很难考证了,随着子孙的繁衍,渐渐地没落了,到了夏商之时,已经和普通老百姓没什么两样了,但姜子牙虽然穷困,仍然得到教育的机会,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了自己的见闻和阅历,这也是他后来发迹的基础,但正如曹雪芹“满劲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一样,姜子牙的生活也是极其凄凉的,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社会,姜子牙因为专注于学业,所以家道肯定不会富裕。

满腹经纶的姜子牙也曾经做过官,但看到纣王无道,于是离开了,离开后的姜子牙迫于生计,打算游说诸侯,希望能够得到重要,不仅施展自己的抱负,而且还能够够解决肚子问题,但很可惜,有才能的人往往是怀才不遇,虽然去了很多诸侯的领地,但仍旧风雨飘零、无所着落。他也曾经在朝歌宰牛卖,也曾在孟津卖过茶水,但微薄的收入又怎么维持自己的一日三餐呢,更不用说已经古稀之年,一事无成,失意之中,姜子牙听说西伯侯贤明,抱着试一试的念头他便去了西岐,没想到人生从此逆袭,走上了巅峰。

《封神演义》里的姜子牙:

在《封神演义》里,姜子牙三十二岁上的昆仑山,以前恐怕也是因为东飘西荡找不到依靠,所以才动了出家的念头,去想那虚无缥缈的世界寻求精神的慰藉,四十年修行后,有一天被元始天尊召去,元始天尊说:“你生来命薄,仙 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成汤数尽,周室当兴。你与我代劳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身为将 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年之功,此处亦非汝久居之地,可早早收拾下山。”于是,恋恋不舍的姜子牙下山去了,在磻溪遇到周文王,人生从此改变。

人生的斗志往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消融,那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壮志毕竟是少数人,姜子牙在古稀之年一事无成,并没有自怨自艾、反而是静待时机,当机会来临时,一举抓住,改变了自己几十年的落魄。所以对于年轻的我们,只要有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勇气,就不要忘记自己昔年的初衷。


万卷古今情


有位兄弟说得对,历史是假的,原著也是假的,正史上姜子牙并不叫姜子牙,而是叫吕尚。既然如此,我还是用封神原著答一波。姜子牙72岁之前在做什么?13个字就可以回答。

众所周知,姜子牙下山是72岁,按现在来说,已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而他却活到了100多岁,并完成了改朝换代、先为丞相后为诸侯的大事。那么在72岁之前,他身上究竟发生了一些什么,竟使其在暮年犹自焕发出如此的生命活力呢?

一、1~40岁,1个字

姜子牙本是东海许州人氏。

许州姜氏多半是个大族,甚至可能与东伯侯姜家大有关系。

周代商之后,周武王分封列国诸侯,七十二国之中有一许国:

姜姓,男爵。系尧四岳伯夷之后。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裔文叔于许,即今之许州是也。

这个家族有90%以上的可能是姜子牙出身的家族。原因有四:

1、姜子牙封国曰“齐”,书中介绍姜姓起源是“系炎帝裔孙伯益为四岳,佐禹 平水土有功,赐姓曰姜氏,谓之吕侯”,与上述许国国姓的起源一致。

2、为何封侯?书中解释乃是“先世有功”,然而这所谓的先世其实至少是1000年前的事了(夏朝起迄约为前2070~前1600,而武王克商约前1046年)。所以多半还是武王要酬太公望之功。

3、姜子牙有个结义兄长宋异人,在朝歌产业庞大,其总资产可以说是天下首富。姜子牙若是一穷二白,又怎可能与其相识并结拜?

4、良好的教育。在正史上,姜子牙一身学究天人、通达权变,站在时代的巅峰,在古代社会,受教育权一直垄断在大贵族手中。姜家若是升斗小民,姜子牙可能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又怎会成为一代宗师?

5、姜子牙为何能拜入玉虚门下?

凡人姜子牙要跟封神世界的巅峰之人成为师徒关系,其难度不亚于路上一只蚂蚁想跟人类成为好朋友。我们当然不屑多看蝼蚁一眼,然而当这蝼蚁已经进化成庞然大物呢?

姜家也是这般,他们必须要足够大,才有可能引起元始天尊的注意,并收其家族子弟为徒。

可见东海的姜家本族确实已延续千年,并蔚为大族。

而姜子牙可以说就是一个大家族的公子哥儿,他在40岁之前生活优渥,受过良好的教育。至于其人生轨迹,至少到过东海、朝歌两地,考虑到他后来成为一代兵家,大抵也曾经周游天下。

而这所有的人生历程,都可以用一个字来表示,那就是“玩”。

二、40~72岁

这个阶段其实没啥可说的。姜子牙下山后,先到朝歌投奔结义兄长宋异人。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河山,分开时是中年,再见时是老年。半个世纪不见的两个老人,实有千言万语要说。

席间异人问起在昆仑学些什么。姜子牙答了十二字:

挑水,浇松,种桃,烧火,扇炉,炼丹。

连宋异人听了也忍不住说,这些事情都是“仆佣之役”。是啊,看上去,元始天尊完全是把姜子牙当成仆人在使唤,那姜子牙在昆仑山打了四十年的杂,也太亏了。

事实真的如此吗?

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林志颖和释小龙演的《旋风小子》电影,林志颖被欺负得好惨,跟着释小龙练武,天天绑着铁块挑水砍柴割草,最后一气之下不学了。释小龙飞身而上开始攻击,林志颖蹿得比猴还快,两下就上了树。原来他早已开始学习一流功夫,绑着铁块走路是练功,挑水是练功,砍柴是练功,割草也是练功。

第二个,聊斋中的《崂山道士》。一个书生跟着崂山道士学习道术,操仆佣贱役,不得学习真正道术。最后百般央求,好歹学了个穿墙术回家,谁知回家就不灵了,脑袋撞了两个大包。

姜子牙在玉虚门下四十年,年得一年,天复一天,把那12个字、6种工作反复做、反复练,做得手生了老茧,练得心荡不起涟漪。

然而他的收获也是巨大的。

元始天尊并没单独给他开小灶传功(《封神英雄榜》中拷贝了《西游记》敲三下头的桥段,很LOW),可是他一旦下山,便能捉五路神,便能开算命馆,便能步罡踏斗,便能使厌星之术,便能冰冻岐山,便能五行遁法……

哪个故事更适用他还用说吗?

我已经写了300多期封神,愿景是:十年光阴,千期篇幅。关注我,共赏封神。

王事情


姜子牙,亦称姜尚,姜姓,吕氏,名望,号飞熊,72岁时,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然后就有了《封神演义》,后封为齐侯,建立齐国

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商末周初兵学奠基人

姜子牙72岁之前能做些什么?

第一,自然是学习,不然也不可能跟姬昌聊了一会就做了“太师”

第二,想办法填饱肚子,据记载,姜子牙祖上曾协助大禹治水,被封吕地(今河南南阳西),到了他这一代,家道中落,奈何自己又属于旁支的旁支,封地也没他的份,所以他的身份,应该是个没官没地的平民(怎么感觉跟小编一样,是个无房无车无编制的市民户口)

既然这样,就只能跟小编一样到处讨生活了......

第三,游说各国,商朝实行“分封诸侯”(与周朝的分封制有本质上的区别),寒门学子和落魄贵族,要想重振家风只有“毛遂自荐”,后来的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知道很多人游说各国,这个时候虽然被“百家争鸣”将目的掩饰成为“著书立说”,但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自己发展,所以小编认为“游说各国”其实早就存在,只不过春秋战国发展至鼎盛

况且,姜子牙“愿者上钩”真的是巧合?还是事先踩好点了?(别说掐指一算,真不信这个)

第四,周游各国,这点要相对于上一点,没有游说,只是单纯的以脚丈量天下。战国时期“稷下学宫”的老师就喜欢带着弟子周游列国,不为名利,一方面了解风土人情,一方面增长知识,毕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 总结一下:忙的时候挣点钱,闲的时候看看书,实在无聊旅旅游





如果觉得小编讲的挺对,就关注转发一下呗

如果聚德小编讲的不对,就留言讨论一下呗

飞哥讲历史


首先春秋之前无正史,导致故事传说中寻找有用史料。

首先三点可以肯定:

1.姜尚对周王室有功,否则不会被封齐侯

2.姜尚确实是周文王发现使用的,因为一般主要事件不会伪造

3.姜尚熟读兵书与玄学,否则不会深得文王重用委以领兵重任

基于以上三点,可以推断出姜尚的72岁以前的情况

1.属于市民阶层非农户,因为他出生没落吕国贵族,身份为贫民非奴隶,没有田地不是农民

2.在城市中从事服务业或者生产制造业,因为这是城市贫民的主要谋生来源,根据他的特长有可能为卜算和医疗行业。

3.长期大量读书,手不释卷,所以遇到文王可以侃侃而谈言之有物折服文王。

给我们的启示是:

1.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哪怕你已经72岁了,还有机会封侯青史留名

2.永远不要放弃成功的希望,哪怕你已经71岁了,说不定明年你就成功了


老大不小说历史


这个要分了,演义上是假的,历史上也是假的,那我们从哪一头说呢?

我们先说他的女儿,嫁给周武王这事,应该是真的,不然老头子哪里能爬那么快,楼上那个人说得不错,小忽悠遇到大忽悠,怎么能升得不快,他女儿嫁给武王,可能就是被算计了。

说说历史上的,历史上的姜子牙,旅顺很厉害,但是我始终没看到那里,太长了。

咱还是说回演义,他生活的时代,也就那样,没啥有趣的,他能做的就是种地,如果历史上真有姜子牙这么一个人。他绝不是一个平头老百姓,最起码是一个贵族,算命这玩意儿不是谁都能玩的,


阿克热映


成家创业,娶了扫把星,就是现在的哈雷慧星。开粮油店,卖面粉,刮风把面粉刮没了。出去打工,年纪大了,老板不用。算卦可以,但是遇到妖精来算卦,被姜子牙捉妖后得罪了妲己,老婆马氏嫌弃姜子牙不会挣钱,也和姜子牙离婚。单身后的姜子牙在宝鸡河边钓鱼,悠闲乐哉,终于等到了,另一个算卦高手周文王姬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