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被挖心之後,明明已經活了下來,為何遇見賣菜老婦還是死了?

jinkie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中,是如何記載比干的死因。

紂愈淫亂不止。微子數諫不聽,乃與大師、少師謀,遂去。比干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爭”,乃強諫紂。紂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信有諸乎?”剖比干,觀其心。——《史記·殷本紀·
第三》

結合《史記》資料的前後記載,這段話翻譯回白話文,大意是這樣子:

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酒池肉林,他還讓男女裸體,相互嬉戲在酒池肉林之間。紂王的荒淫無度,疏於朝政,紂王的庶兄微子數次上諫,可他不聽從。於是微子找來大師、少師(商朝官職稱呼)一起去上諫,當中包括紂王的叔父比干。

比干說,作為你的臣子,為了朝廷,不得不強行上諫。紂王聽了大怒,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竅(兩隻眼睛、兩個耳朵、兩個鼻孔、一個嘴巴),你比干如同聖人般,我就剖開來看看是否如此,於是剖開來,看他的心。



明代許仲琳的文學作品《封神演義》中,比干被剖心之後,遇老婦人而死。

在《封神演義》原著中,紂王被狐狸精妲己迷惑,酒池肉林,荒淫無度,還殘忍地使用砲烙刑作為尋樂。為挽朝廷如此烏煙瘴氣,紂王的叔父比干常力諫,從而得罪了妲己。

比干在鹿臺迎接群仙降臨之時,諸所謂神仙因喝了酒露出了狐狸尾巴,他這才知道一切的神仙都是狐狸精請來的妖狐,因此比干請來了黃飛虎將這些狐妖誅殺。

這讓已對比干懷恨在心的妲己更加怒火中升,便設毒計剷除比干。妲己故作重病而見紂王,並說七竅玲瓏心能治好她的病,並且無中生有的說比干是一名忠賢之臣,如同聖人,其心必定是七竅玲瓏,可借用一片。

紂王對妲己寵愛有加,迷失本心,真的命比干獻上所謂的七竅玲瓏心,而比干的獻心情節,在原著中是如此描繪的:

他到了朝殿之上即破口大罵:“妲己賤人!我死冥下,見先帝無愧矣!”又泣:“成湯先王!豈知紂斷送成湯二十八世天下,非臣之不忠耳!”遂即拔劍剖腹,但其血不流,比干將手往腹內摘心而出,擲在地上,掩袍不語速往城門外去。

當然,事前姜子牙早料到比干有此劫,也告訴了他化解方法:將符燒灰入水,飲服於腹中可護住五臟六腑;剖腹摘心之後,在路途中若見有人賣“無心菜”,你就要問:“人若是無心如何?”賣菜人若是答:“人若無心還活!”你便不死;但賣菜人回答:“人若無心即死!”你就即死矣。



比干獻上心之後,即依照錦囊內的方法去做,騎馬飛奔跑了好幾里路,果然聽見一婦人大叫賣無心菜,比干勒馬即問:“人若是無心如何?”婦人回答:“人若無心即死!”比干大叫一聲血如泉湧,當場斃命。

空心菜,也叫通心菜,它在長江以南的地方比較常見,它的中間是空的,所以叫空心菜,也算是比干當時無心狀態的比喻了。

但這僅是文學作品的天馬行空撰寫而已,不可當真,雖然它的撰寫有著歷史典故基礎,可畢竟經過文學加工,我們不能用正常的邏輯去解析它,因為這是沒有意義的。



比干是林氏的太始祖。

比干的夫人媯氏甫孕三月時,因禍害,被迫逃出朝歌,在長林(今河南省衛輝市獅豹頭鄉龍臥村)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林姓始祖)。周武王伐紂之後,天下大定,念及比干對周有非常大的功勞與貢獻,於是四處尋找比干後人,得知其遺孤生於長林,於是因林而命氏,賜林姓,改名為堅,並把他封在博陵(今河北安平縣),比干則為林氏之太始祖。


我就是竹韻


比干雖被挖心,但仗著提前飲下的護心符,仍可保一條性命,可惜遇見一名賣菜夫人,因為多說了一句話,竟然口吐鮮血,墜馬而死,這究竟是何原因?

話說蘇妲己痛恨商朝的忠臣比干,便想要設計除掉比干,但比干是紂王的親叔叔,深受紂王器重,被稱為“亞父”,紂王很難被輕易教唆,想來想去,蘇妲己想出一招毒計。

妲己先是裝出一副“心疼病”突然發作的樣子,眼看著就不行了,紂王看的心急如焚,束手無策,這時妲己的閨蜜喜媚獻計說只要“玲瓏心”一片,煎煮成湯,讓妲己服下即可。

紂王問:玲瓏心哪裡才有?

喜媚回答說:玲瓏心別人沒有,只有丞相比干有。

紂王不愧憐香惜玉,聽說比干的心能救美人,立刻連發五道詔書,讓比干進宮獻心。

比干聽了暗自叫苦,但又不能不去,他的兒子突然想起姜子牙曾留下一錦囊妙計,讓他們到危急時刻才能打開,比干立刻打開錦囊,發現姜子牙早就算到今天,留下一道符印,比干依計行事,把符印燒了化在水裡,然後喝掉——此計可保比干一條性命。

比干進宮後,被逼無奈,悲憤之下,自己取劍,開膛取心,扔到地上,然後掩起衣服,匆匆離開,一路之上,遇見有人問話,比干也不言語,一人騎馬出城。

常人無心,早就死了,為何比干無心,仍可行動?

這是姜子牙那道符印的功效,大概可以起到“人工心臟”的作用,但這道符印也有bug,一旦遇到bug就會失去作用,不幸的是,比干就遇上了這個bug。

話說比干出城後,路遇一個賣菜婦女,婦女叫賣道:“賣菜,賣菜,賣無心菜咯!”

也該比干倒黴,他一路都不言語,這時卻多嘴問了一句:“怎麼是無心菜?”

婦女回答:“民婦賣的就是無心菜。”

比干多嘴,又問一句:“人若是無心,如何?”

婦女回答:“人若無心,即死。”

完了,完了,比干聽到這句話,大叫一聲,墜下馬來,一血濺塵埃,當場斃亡!

姜子牙那道保命的符印bug就在“人若無心,即死”,這句話相當於破解符印的咒語,如果婦女回答“人若無心,也能活”,符印就不會失效,比干也不會死。

可惜事與願違,婦女的回答如同一道咒語,瞬間破解了姜子牙的符印,比干失去符印的保護,立刻當場死亡,只能說天不佑人,比干當有此劫。

那麼這個賣“無心菜”的婦女是誰?她的出現是偶然的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比干是商紂王的叔叔,在商朝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姜子牙離開朝歌時,見比干臉部色澤昏暗,掐指一心算,就給了比干一道符咒。



又交代,“日後你有一難,到時化符咒為水,喝下便保你無礙。然後你騎馬往新鄉去。千萬要記住,”路上千萬不要和人搭話……你走你的便是……”

然而,比干在路上遇到了賣空心菜的婦人,“菜無心真的能活嗎?”婦人答覆他道,“這不就是嗎?空心菜。”比干急切追問,“人呢?”“菜無心能活,人無心就死。”



為什麼賣菜老婦回答,“人無心就死”,比干頓時死了呢?姜子牙不是給了他一道符咒嗎?化水服用,可保無礙?

一,這婦人是妲己

比干火燒狐狸洞,妲己這隻狐狸精的狐子狐孫八大姑都被燒死。血海深仇,所以妲己裝病,利用商紂王強逼迫比干挖他那顆七竅玲瓏之心作藥引子。

前幾次妲己姐妹化人搭訕比干,比干都是置之不理。妲己以空心菜為誘餌,拉比干上鉤。殺死比干。報了仇!



最後,一溜煙離開了……

二,姜子牙無心救人

姜子牙是來封神的,他的任務非常簡單,給天庭收人,且內部名單已經確認。但也最難,怎麼收人。

比干榜上有名……

而姜子牙又受恩於比干。著實讓他處在兩難境地。



所以姜子牙以符咒回報。符咒的咒語恰恰是人無心就死。

姜子牙想讓比干聽天由命吧。

當然,老婦也有可能是姜子牙後來安排的,以防止外人說他“根本有心救比干”。

總之,姜子牙無心救人。

最終,比干被封文曲星。

三,信念斷了

姜子牙說,“我有一符咒,可保你無礙。”符咒的無邊法力加持在比干身上,所以比干自信自己到新鄉後可活。

比干腦海裡有一股很強的信念支撐著他,“無心能活。”



突然賣空心菜的老婦明明白白回答他說,“人無心就死。”

比干動搖了,“無心能活”的信念斷了……所以,比干落馬而亡。

如意大利詩人但丁的話翻譯成的中文,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堅持自己……當然,有時候善意的謊言也是必要的。

我認為比干就該冷笑,“人無心不能活?我沒有心就能活。”策馬揚塵離去。



四,違背常理

人無心,怎麼可能活?這是科學常識。許仲琳寫的《封神演義》怎麼可能最終違背常理?

允許偏差,但不允許違背



由於無心,沒有私心……所以人們又供奉他為“文財神。”

圖/網絡


史小二記


在這之前講個故事,大致與比干的經歷相似,話說有個人犯罪被處斬,執行的劊子手恰好是自己的舅舅,於是在斬首前問舅舅“有沒有在斬首時不死的方法?”

舅舅心想,怎麼會有,不過為了安慰他,便說在我斬首時,我大喝一聲,你聽到之後就一個勁的往前跑,不要回頭,他也確實這樣做的。

十幾年後,舅舅收到來信,寫信的人就是當年被斬的外甥,原來這個外甥之後躲避,還娶妻生子,為了報答舅舅,便想報恩,舅舅不敢相信,但還是去了。確實,舅舅去了之後看見外甥還有他的妻兒,其樂融融,酒過三巡之後,舅舅始終安耐不住,便說“我當年明明將你的頭顱斬下,還是我給你收的並且埋葬。”

外甥不信,再次問道:“舅舅,你說的都是真的?”

“當然是真的,當時很多人都親眼目睹。”

就在此時,外甥臉色變白,最後化成一攤血,床上的孩子也是如此,只有妻子變成了一隻貓,開口說道“舅舅為何要提起此事,其實你當年已經救了他,他就是靠著這一口氣活到現在,他始終相信自己“逃”了出來。”

接下來我們再回顧下“比干挖心”事情的經過;

比干將妲己的姐妹們(狐狸精)一把火殺死之後,妲己得知,發誓要將比干的心挖出,為姐妹們報仇,最主要比干還將狐狸毛製成衣服獻給紂王,妲己更加傷心難過,於是吹起了枕邊風。

後妲己讓姐妹告知紂王,自己有心痛之病,需服用七巧玲瓏心方可治癒,紂王情急之下問誰有七巧玲瓏心,妲己姐妹說丞相比干有,紂王宣比干進宮。



比干想起姜子牙留下的一道符,可在性命攸關之時保命,便燒成灰服用,保住五臟六腑,比干親自將七巧玲瓏心挖出,隨後走出宮殿,出了門遇見妲己幻化成的少女,少女稱自己撇腳,要比干揹她回家,比干深知自己心被挖,不能彎腰,便拒絕。


少女大罵“你這個沒心肝的老頭!”比干為之一顫,接著又遇見妲己姐妹幻化成的喪夫之女,此女要比干幫她伸冤,比干給了銀兩並未同意,此女大罵“你作為丞相,卻官官相護,沒有良心!”

最後比干遇見了妲己幻化的農婦,在路旁賣無心菜,此時的比干多問了一句“菜無心可活,人無心可活嗎?”農夫答“人無心必死!”比干便口吐鮮血,一頭栽倒在地。

以上皆為《封神榜》劇中內容,妲己在得知比干挖心之後並未死去,便和姐妹多次幻化成她人,企圖讓比干傷心難過,比干本就是忠臣,第一次見到女子求助,拒絕後就有些難過,第二次見喪夫之女求助再次拒絕,比干只能給錢,最後一次農婦的一句話徹底擊倒了比干,其實妲己的目的就是讓比干意識到自己沒有心,讓他心痛,最後告訴他沒有心就活不了。

《封神演義》有些不同,比干在挖心之後,一路上按照姜子牙的吩咐做,挖心後騎馬從北門出,若是遇見一賣無心菜的農婦,問她無心能不能活,如果能活比干就能活,可是農婦只是個常人,她認為人無心即死,這是最正常不過的。

通過演義的內容,其實映射了一些古人的認知,以及人的信念,比干認為姜子牙可以相信,因為正是他給的那道符,比干在挖心時並未流血,還可以正常活動,所以自己認為是可以活下來的。

然而農婦最終讓他回到了現實,生老病死是自然現象,人沒了心怎麼能活,經過農婦一提醒,比干恍然大悟,對啊!人沒心怎麼還能活呢!可以說這句話瞬間讓比干清醒,就和文章開頭的哪個故事一樣,人能堅持下來往往是靠自己的那份執念。


羽評郡主


比干挖心之後,明明已經活了下來,為何碰到賣無心菜的農婦,他還是死了?

小劉侃封神  

玉石琵琶精在朝歌拜訪了妲己,吃了一晚上的人之後,要回軒轅墳,她恰好路過姜子牙的命館。

姜子牙生意火爆,玉石琵琶精不服氣,改換了容貌去找姜子牙麻煩。

  

可姜子牙火眼金睛,一下看出琵琶精是妖怪,抓起硯臺,砸中了琵琶精腦門,把她給砸死了。

眾人看姜子牙砸死了一個美貌女子,都說姜子牙好色,女人不從,便痛下殺手。

亞相比干是一個很公平公正的人,不被輿論迷惑,他很信任姜子牙,並把姜子牙引薦到紂王面前。

因為比干的幫忙,姜子牙做了商朝下大夫。

比干幫助姜子牙,姜子牙當然也要回饋。他算到比干有挖心之難,便給了比干一張簡貼,讓比干在有難的時候,把簡貼燒成灰,拌水服下。

  

後來,比干火燒軒轅墳,燒死了妲己的子孫。

妲己陷害比干,逼的比干挖心。

比干有姜子牙離開朝歌時給的簡貼護身,所以挖心後的比干不死,騎著馬出了朝歌北門,行了有五六里,他聽到一個農婦在叫賣無心菜。

比干問曰:“怎麼是無心菜。”婦人曰:“民婦賣的是無心菜。”比干曰:“人若是無心如何?”婦人曰:“人若無心,即死!”比干大叫一聲,撞下馬來,一腔熱血濺塵埃。

比干就這麼死了。封神演義作者描述,假如比干問婦人,婦人若是回道:“人無心還活。”比干亦可不死。

  

那麼比干碰到這賣菜的農婦,為何就死了呢?

小劉大膽的跟大家分析一下!

一,比干把自己生命決定權交到了別人的手中。

比干詢問農婦人無心能不能活,其實已經把自己生命的決定權交到了農婦的手上,這是對自己極為不利的。

二,比干灰心喪氣,喪失信心。

姜子牙給了比干保命的簡貼,護住了比干的命。而比干也相信姜子牙有這個能力,所以他能不死。

但經過農婦一句話,人無心即死,比干便大叫一聲,跌下馬來,死了。

  

那麼長時間比干都不死,偏偏農婦一句話比干就死了。可見比干的潛意識是知道人無心會死,但是他還對姜子牙的道術抱著很大的希望。但農婦一句話,破滅了他所有的希望,讓他變成了絕望。

沒了信心的比干,就這麼死了!

三,比干把時間都浪費掉了。

比干知道人無心會死,但他挖心之後,不是想辦法趕緊找人來救自己,而是騎馬出了朝歌北門,又走了五六里路,有事沒事還去詢問一個農婦人無心能不能活,試想一個農婦知道什麼。

浪費了時間,可能姜子牙符帖的報名時間已經到了。

四,比干話沒說明白!

當初比干要是告訴黃飛虎他被挖心了,然後問黃飛虎人無心能不能活,那麼黃飛虎肯定回答人無心能活。

  

而比干偏偏去詢問一個農婦,也沒告訴農婦他被挖心了。

在小劉想來,假如比干告訴任何一個人,他被挖心了,然後再去問人無心能不能活,那麼誰都會說,人無心能活,因為比干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沒了心他還活著。

五,比干被人害死了!

就像電視劇中的情節,那賣無心菜的農婦是妲己變化的,目的正是要害死比干。而比干還偏偏去詢問她人無心能不能活,這不是自尋死路嘛!所以,咱可以不去害人,但也不能不防備別人來害你!

小劉侃封神,請關注!


小劉侃封神


最近,隨著羅晉、王麗坤主演的電視劇《封神演義》熱播,中國古代經典長篇小說《封神榜》再次迴歸人們的視線。由該小說所改編的影視作品不計其數,相信它也陪伴了很多人的童年。那麼想必很多人看到擁有“七巧玲瓏心”的比干被剖心後明明活下來了,卻在遇見賣菜老婦後突然暴斃時都會感到疑惑?具體緣由請聽筆者娓娓道來。

在《封神榜》中記載:“話說黃元帥見比干如此不言,徑出午門,命黃明、周紀:‘隨看老殿下往何處去。’二將領命去訖。且說比干馬走如飛,只聞得風聲之響。約走五七里之遙,只聽得路傍有一婦人手提筐籃,叫賣無心菜。比干忽聽得,勒馬問曰:‘怎麼是無心菜?’婦人曰:‘民婦賣的是無心菜。’比干曰:‘人若是無心,如何?’婦人曰:‘人若無心,即死。’比干大叫一聲,撞下馬來,一腔熱血濺塵埃。

二將不知所以然──當時子牙留下簡帖,上書符印,將符燒灰入水,服於腹中,護其五臟,故能乘馬出北門耳。見賣無心菜的,比干問其因由,婦人言‘人無心即死’,若是回道‘人無心還活’,比干亦可不死。比干取心,下臺,上馬,血不出者,乃子牙符水玄妙之功。”

這大概講了姜子牙給比干符咒,燒成灰混著水喝下就能讓他被挖心後還能夠活下來,比干對此深信不疑。比干被挖心後,沒有流下一滴血,而是直接下了行邢臺騎馬離去。後來比干遇見了一位老婦,這位老婦吆喝道:“買無心菜。”,比干問:“菜沒有心可以活,那麼人沒有心還能活嗎?”老婦答到:“人沒有心怎麼活?”聞言,比干竟然就地死去。由此觀之,比干真正會死去的原因是他不相信自己可以活下來,這就是古語中的“心誠則靈”。

信念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如果沒有了信念就會如同稻草人般,失去了自己的靈魂。歷史上有很多關於信念的小故事,例如商朝黃河邊上的一個名叫商丘開的窮人。他到財主那裡說:“希望能有個辦法讓我富起來。”大夥一聽都笑話他,戲弄他說: “你想發財嗎?從房上跳下去就發財了”。他就真的上了房,跳下來一看,沒事,再跳一次,還沒事。他們又說:“這樣發財不行,你到黃河邊的大旋渦裡去,裡面有金子,你挖挖去吧。”結果他跳到裡面真地抱出一大塊金子來。他們一看害怕了,以為他是活神仙,趕緊給他磕頭,商丘開感到很奇怪。他們解釋說:“我們本來是拿你開玩笑的,讓你跳房子是想摔死你,讓你去河裡是想淹死你,你不但沒淹死,還抱出來一大塊金子,那還不是活神仙嗎?”

姑且不論這個小故事真假與否,但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信念的作用。信念是激勵人按照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原則去行動、去實現目標的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信念是因人而異的,正如同開始比干相信自己可以活下去,就沒有在行刑臺上死去。而遇見老婦之後,比干開始動搖、質疑自己,符咒失去了作用,導致了最後的死亡。


鄧海春


提起比干,筆者最先想到的就是他被商紂王挖心的故事。比干是一個忠臣,但不幸的是,他沒有遇到求賢若渴的君王,反而遇到了商紂王。遇不到賞識自己的人,我想這是對所有有才之人的最大不幸。

比干從小就十分聰明,而且還愛好學問,20歲的時候就憑藉太師的位置成為了輔佐帝乙的人。到了後來,他又受囑託輔佐帝辛,是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國家的人。除了心裡想著國家外,比干還關心百姓,主張減輕百姓的賦稅,並且還採取一些政策鼓勵發展農業,極大地促進了國家的發展。

商紂王的暴行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他生活的極為奢侈,又十分喜愛虐殺,對待朝廷裡的大臣,他從不手軟,在妲己的魅惑下,做了一件又一件的惡事。在遇到商紂王之後,比干每天都在想辦法勸阻商紂王,希望他有一天能夠懂得君王的責任,能夠負起君王的職責。

但是商紂王每次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絲毫不把比干的話當一回事,甚至將事情做的越來越過分。

比干深知,作為一個大臣,就應不怕生死,所以他就對商紂王說,“君王犯了錯臣子不指出來這是不忠的表現,如果僅僅是因為怕被處死就不說那是膽小,不接受大不了就是死一場罷了。”商紂王聽了他的話,十分生氣,再加上有妲己的挑撥,紂王便對他說道:“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竅,現在就把你的心挖出來,讓我看一看到底是不是這樣的吧。”

比干是一個有骨氣的人,他聽了商紂王的這番話後,十分失望,沒有一點猶豫,他當下就挖出了自己的心,將它摔在地上。就這樣,比干失去了心。但是挖了心的比干並沒有立即死掉,這是因為在這之前,姜子牙曾經送過他一道符,並且告訴他說在危難時刻,將這道符化成灰之後泡水喝下,那時便可以救他一命。

喝下這道符水後的比干獨自走在路上,面色枯黃,一點生氣都沒有。突然,他看到一位老婦人在街上賣空心菜,於是就問老婦人道:“菜沒有心尚且可以活著,那人呢?”老婦人想了一下,回應他道:“人沒了心,必死。”比干聽了這句話之後,當場大叫了一聲,便死去了。

有人曾說,雖然姜子牙給了比干救命符,但是這只是他的表面手段罷了,他心裡其實並沒有真正的想救比干,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其實跟當時老婦人回答比干的問題有關,這個問題的答案看似有兩種:活著或必死,但是按著正常人的思維來講,回答一定只有一個,那就是必死。當時比干的心早已如冷卻的灰燼一般,如果他聽到的是活著這兩個字,或許還能靠著一點點殘存的意志活下去,但凡他聽到了死這個字,那麼這點殘存的意志也就被打擊的沒有了。

這時候,或許就有人疑問了,姜子牙作為比干的好友,為什麼不幫助他,反而還要一心將他害死呢?

大家都知道,姜子牙到了最後也沒有被封為神仙,這是因為他的天資不夠,儘管為了彌補不足他已經在人間歷練了40年。在人間的這段時期,他順應百姓和天意,幫助武王滅掉了紂王,要知道比干可是紂王的忠實追隨者兒,所以要想滅掉紂王,最大的阻礙就是比干。

比干是商朝的亞相,是整個國家的支柱,為了能夠讓國家變得更好,他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去勸諫商紂王。所以,儘管姜子牙和比干有著深厚的情誼,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比干便成為了被姜子牙拋棄的一方。

比干是可憐的,作為一個愛國忠臣,他最後的結局卻如此的悽慘,但是筆者相信,他心中的浩然正氣人可以影響我們世世代代的中國人。


無筆史官


商朝丞相、紂王的皇叔比干,其心被挖出之後,並沒有立即死去,而是騎馬徑直往朝歌城的北門走去,大約走了六七里,忽然在路旁看到一位正在叫賣“無心菜”的老婦人,於是比干就問她:“你賣的是‘無心菜’,如果人沒有心,會怎麼樣呢?”老婦人回答說:“人若無心,必死!”比干聽後,大叫一聲,頓時墜馬而死。

其實,比干已經事先喝下了姜子牙留給他的“符水”,五臟已有保護,按理說是可以活下來的,可他為什麼還是在遇見賣菜的老婦人之後,就死了呢?要說起來,這裡面是有原因的。

首先,比干之所以會遭受“挖心之禍”,是因為他放火燒死了妲己的徒子徒孫——軒轅墳洞中的眾狐妖,於是妲己懷恨在心,發誓要將比干置於死地,而且還要挖出比干的心,可以說妲己對比干是恨之入骨,只要有妲己在,比干死就是必然的事。

其次,當初姜子牙離開朝歌之時留給比干的那一道靈符,其實從根本上來說,是不能保住比干的性命的,因為比干的名字早已登在了“封神榜”之上,他就是後來的文曲星,所以,比干的肉身必死無疑,這是天意,無人可以更改。

至於姜子牙為什麼明知靈符不能保全比干的性命而還要留給比干呢?那是因為姜子牙曾受到比干的“知遇之恩”,所以他就在離開朝歌前送給了比干一個“禮物”;另外,這個“禮物”雖不能保全比干的性命,但卻可以讓比干免受挖心的劇烈疼痛之苦,這也是比干為什麼在被挖心之後,還能騎馬去離去的原因。

總之,比干註定要死去,這是必然的,至於他怎麼死,那就要看天意了;而讓比干偶遇售賣“無心菜”的老婦人,通過老婦人“人若無心,必死!”的言語刺激,而最終導致比干墜馬身死,這便是冥冥之中的天意了!


歷史新篇


比干其實是被妲己、胡喜媚、黃飛虎、陳青(這名字都不知道吧)這四個人害死的,他們雖不曾合謀,勝似合謀。不管你信與不信,從頭到尾還真的是紂王最天真,賣菜的老婦最無邪。

為什麼這麼說?

一、妲胡

一切需要從第25回說起。鹿臺建成,蘇妲己請妖赴宴,詐稱仙人光臨。但來的其實都是軒轅墳的狐子狐孫,一群畜生能有啥自制力?見了皇封御酒便開懷痛飲,終至於招架不住,一個個都現出原形。

比干其時正在斟酒,見了狐狸尾巴,氣悶之極,道是:

我身居相位,反見妖怪叩頭,羞殺我也!

封神中的正派人物,一向不大看得起妖怪,闡教眾人見了截教妖修,一口一個“披毛戴角之人、溼生卵化之輩”,罵得不亦樂乎。比干大抵如此,其地位越顯赫,便越覺得受了羞辱。

於是與黃飛虎合計,跟到了軒轅墳去,架起柴火,塞住石洞,將狐妲己繁衍了千年的子孫,盡數燒死。

胡喜媚本為九尾矬雞精,在妲己的安排下入宮侍君,目的自然是要報仇。一日妲己口吐鮮血,胡喜媚假意掐算,說道:有玲瓏心一片煎湯吃下,此疾即愈。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二、黃

黃飛虎騎五色神牛,這個坐騎有濃厚的道門色彩。官拜鎮國武成王,其勳爵並非世襲(他老爸的官職比他小多了),反而是一刀一槍自己打出來的。這就奇怪了,為何?

我寫了300來期封神的分析文章,答案就是:在紂王之父帝乙時代,截教掀起了大規模的下山浪潮,黃飛虎、李靖、孔宣、張桂芳、丘引、洪錦等等這些人,都是隨聞仲一起下山的截教弟子。聞仲為首,官封太師;黃飛虎為副,官封王爺。

黃飛虎若出身道門,則代表他身負道術。這就是妲己胡喜媚沒找他報仇、或者說報仇而不成功的原因。

無論如何,作為道門弟子,燒了軒轅墳,預防妖怪報復,便該傳授比干一些保命的手段。

可是他什麼也沒有做。

更有甚者,在下面的事情發生後,他仍然沒對比干做出必要的提醒。

三、陳

紂王為給妲己治病,一日連發六札到比干府上,宣其晉見。

這個持札傳旨之人,名叫陳青。

比干見催得急迫,問他宮中究竟何事。陳青直言相告,蘇娘娘得病,需玲瓏心云云。

可是不知道府上哪個大嘴巴,比干還沒出府,就將此事鬧得滿朝歌的人都知道了:

且說六札宣比干,陳青洩了內事,驚得一城軍民官宰,盡知取比干心作羹湯。

那個賣菜的農婦顯然也聽說了。黃飛虎也一定聽說了,但我們的武成王什麼也沒有做。

四、紂

封神中的紂王當然是歷代昏君之最昏庸殘暴者,這點無需洗地。

但僅就取心前後來說,他的表現你可以說是天真無知,可以說是一臉懵圈,但要說多壞倒不見得。

先是宴席上,紂王真心實意以為來的都是天上群仙,為大商祈福而來,他請既是皇叔、復為亞相的比干斟酒,這代表什麼?

1、以國事相托、信任無間。

2、給他一個親近仙人的機會,說不定能得長生之法。

後來妲己用藥,比干進宮,紂王先說“乞借”,又說“無傷於事”,雖然的確是無知,但要說必欲取比干性命,是看不出來的。

五、農婦

電視劇中,這個農婦是妲己變的。

其實妲己雖號稱千年狐狸精,道法倒是感人得很,她多半還沒修到化形之境,寧以奪舍殺妲己而不直接殺之、再變化成妲己的樣貌便是明證。

胡喜媚倒是到了化形之境,但畏懼有可能趕來阻止的黃飛虎,大概率不敢出宮。

所以,這個賣菜的農婦恐怕真的就是貨真價實的農婦!

菜市場的大媽,在賣菜的間隙,還能有什麼樂子?還不就是東家長西家短,她們對朝歌的大事小情,跟帝都的出租車司機一樣門清。

根據前面,比干取心的事已鬧得滿城皆知,大媽這兒正賣菜呢,忽然一位老人走馬如飛來到近前,兜頭便問:啥是無心菜?

她自然老老實實答:就是沒有心的蔬菜。

比干問:人要是沒有心,是什麼後果?

農婦一臉懵,這是常識性問題啊,人沒有了心,還能活嗎?

誰知剛剛答完,比干便大叫一聲,死於馬下。

寫在最後

說白了,比干的名字早就上了封神榜,上榜就有劫數,有劫數便難逃。無論他遇沒遇到農婦,無論姜子牙的簡帖有多厲害,他當日終究難逃一死。若非榜上有名,自然逢凶化吉。

後來姜子牙救武吉,便是這個故事的翻版,但武吉卻活下來了。原來就是封神榜上沒武吉名字。

至於簡帖的秘密,歸根結底是一種厭星術。厭星又作厭勝,通過詛咒、祭祀等作法活動,或加害他人,或化解災禍。

但說來搞笑,這玩意兒有多神奇就有多容易破解:

魏延踢了七星燈,諸葛亮便續命失敗;

有的大蛇要討封正,若得不到一句好口彩,終身成龍無望;

農婦一名無心菜,要了比干的命……


王事情


比干被挖心之後,明明已經活了下來,為何遇見賣菜老婦還是死了?

想必不少人都是看過封神演義的故事,在這個故事當中,有一個比干被挖心去世的片段。在這個片段故事當中,比干被妲己所陷害,被挖掉了心臟。但他被挖了心臟以後,卻沒有立即死亡,而是走了出去,但他遇到了一個賣菜的婦女,婦女給他說了幾句話,他就死了。有人會疑惑,究竟是為什麼?



我們下面先來看看這個故事,封神演義中,比干和姜子牙是一對比較好的朋友。有一次,姜子牙就算到比干最近會有一場大劫,因此給他想了一個化劫之法。他提前找到了比干,並且還給了他一個秘方,讓他在危難之時將這個東西給喝下去。以此希望能夠保佑他能逃過這一次的劫難。



果然,沒過多久,比干就遇到了一個大劫。比干在朝堂之上向紂王訴說,他寵愛的這位妃子,也就是妲己是一個狐狸精,是一個妖怪。那個時候的妲己正受著紂王的寵愛,所以紂王聽到比干的話,自然覺得相當生氣:這樣汙衊我心愛的人,究竟何居心?因此氣惱不已的紂王就下令讓人挖掉比干的心。比干知道,這時候就是自己的危難之時,因此他趕緊拿出了姜子牙給他的東西,並且服下。



之後比干被人挖了心臟,但他卻並沒有死亡。這其實就寓意著,比干是可以活下來的。可是比干搖搖晃晃的走出去了以後,遇到了一個在菜市場賣菜的老婦人。比干問她:你賣的這是什麼菜?這個老婦人回答他說:這是無心菜。聽了這句話以後,比干又接著問她:人如果沒有心,會如何呢?老婦人回答他:如果人沒有心,就會死。聽了這話以後,比干才大叫了一聲,然後從馬上墜了下來,並且當場死亡。



會覺得很疑惑嗎?比干不是可以活下來嗎?為什麼聽的人沒有心就會死的話,就立刻死掉了。難道是因為他明白自己現在沒有心,所以他現在就應該死了嗎?這不是的,這是一種寓意,有著深層的含義。與其說他是因為自己沒有心而死,不如說他是因為看到了商紂王如今殘暴冷血的樣子而感覺心灰意冷。他覺得,如今的商紂王雖然有心,卻又等同於沒有心。一個沒有心的帝王,一個沒有心的王朝,又怎麼可能存活下去呢?比干是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他覺得,他效力了一生的王朝,已經沒有生機了,既然如此,他還這樣頑強的活下去,又是為了什麼呢?所以說,他最後才選擇讓自己死亡。

其實比干死掉的這個片段,是作者希望以此來預示著商朝的滅亡。比干是一位忠臣,這一點大家都知道,比干的死其實是他希望藉此來喚醒君主,希望以此喚回他的初心。因此,與其說比干是因為聽了老婦人的話而死,還不如說是他明白了一些事情,因此自己選擇死亡。他是希望用他的鮮血,能讓這個王朝有一個生的轉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